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7647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

《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docx

环评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水真题

2006年水有关技术方法单选题

8.某项目xx图如下:

根据水平衡图计算,该项目污水处理率为()。

A12.4%

B15.4%

C25.0%

D33.3%

9、根据第8题所示水平衡图计算,该项目水的循环利用率为()。

A65.0%

B67.8%

C52.1%

D58.0%

10、某大型水库入库年径流量与总库容之比小于8,应用类比法预测其下泄水温,如果其他条件相似,可选择的类比水库是()。

A大型径流式水库B中型日调节水库

C大型年调节型水库D中型季调节水库

18、某企业新鲜水补充量400m3/h,循环水量100m3/h,外排废水量300m3/h,损失量50m3/h,产品带走量50m3/h,原料带入水忽略不计,该企业水的循环利用率为()。

A.89.2%B.90.2%

C.94.2%D.96.2%

26、COD反映的是污水中()。

A有机物在氧化分解时耗用的氧量

B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的含量

C全部的有机物总量D可氧化的物质含量

33、湖泊零维水质模型表述为,其中τ为()。

A.污染物滞留时间B.水力停留时间

C.时间平均尺度D.污染物持续进入湖泊的时间

34、在()情况下的河流流动规律可视为恒定匀速流。

A河道均匀、流量基本不随时间变化B河道中沿程的水流要素变化剧烈C上游来流由一座日调节水库控制D河道断面形态、底坡基本不变

35、天然河流中的耗氧速率常数值()。

A恒定不变B受温度影响

C受温度影响,但一般可以忽略D受河流复氧能力的影响

36、已知某中型水库平均水深大于10m,存在温度分层,按《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面水环境》,应在水面下0.5m及()确定取样位置上的取样点。

A斜温层以下距底0.5m以上处B以下每隔2m水深处

C距底不小于1.5m处D5m水深处

44.某企业拟进行原址改扩建。

该企业现状废水排放量为Q0,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COD排放浓度为C0;技改工程使现状废水量减少ΔQ,扩建工程的废水量为Q1。

按改扩建方案,所有废水经扩建的污水厂处理后由现排放口排入河流。

废水排放总量为Q1+Q0-ΔQ,COD排放浓度保持不变,为评价改扩建后河流预测点水质达标状况,应采用()作源强进行预测并与该关心点现状水质迭加。

A.Q1﹒C0B.(Q1+Q0)﹒C0

C.(Q1+Q0-ΔQ)﹒C0D.(Q1-ΔQ)﹒C0

45.对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进行监测时,监测点位应设置在()。

A.生产设备废水排放口B.工厂废水总排放口

C.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废水排放口D.企业污水处理厂排放口

48.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好氧系数K1估值时,对

A、B两点的选择要求是()。

A.AB河段间必须有一点污染

B.AB河段间没有支流汇入

C.

A、B两点间的距离大于混合过程xx

D.A点与上游污染源的距离小于混合过程段长度

49.已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III类(DO≥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

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

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

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C.尚有一定的DO环境容量

D.尚有移动的好氧有机物容量

52.利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方程进行河流水质预测时,对于有支流汇入情形的,一般可以()。

A.在汇入处分段进行预测B.忽略支流的影响

C.将支流作为点源处理D.单独预测支流的水质

53.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常用指标为废水的()比值。

A.DO与CODB.DO与BOD5

C.BOD5与CODD.BOD5与DO

55.工业项目耗水量包括()。

A.产品带走的水量B.反应生成水量

C.循环水系统补充水量D.装置和地面冲洗水量

E.净化系统耗水量

57.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S-P模式如下:

该模式适合于()水质预测。

A.BOD-DOB.COD连续稳定点源

C.BOD连续稳定点源D.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

E.光合作用可以忽略的河流

61.在应用潮汐河口一维潮(周)平均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模型中的纵向离散系数取值()。

A.与潮汐河口一维动态水质模型中的纵向离散系数相同

B.应采用潮平均的纵向离散系数

C.与高潮平均、低潮平均预测时采用的纵向离散系数相同

D.是单向河流中的纵向离散系数两倍

69.径流深是常用的径流表示方法。

年径流深是指()。

A.将年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

B.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值

C.年平均流量与流域面积比值

D.流域内河流的年平均水深

71.在出现稳定温跃层的水库中,温跃层以下的状态是()。

A.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B.水中溶解氧较低

C.水温高于温跃层以上水温D.可能出现缺氧区

72.某水库月初蓄水量为4.5×104m3,当月入库量8.4×103m3,库面降水量0.1×103m3,出库水量5×103m3,月末蓄水量4.6×104m3,库底无渗漏。

上述信息表明()。

A.入库水量或出库水量有误B.水量统计数据不完整

C.尚未计入水面蒸发损失D.月末蓄水量应进行更正

75.利用以多组实测水文水质数据建立的低流量河流BOD-DO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确定()。

A.废水排放量B.废水中的BOD5浓度

C.废水中的DO浓度D.BOD5耗氧系数K1

E.上游来水流量和BO

D5、DO浓度

76.废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大类。

下列属于物理化学法的是()。

A.隔油B.吸附

C.沉淀D.浮选

77.建立一个能预测逐月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型,至少需要收集()。

A.受纳水体逐日的水文水质数据B.受纳水体逐月的水文水质数据

C.污染源年平均统计数据D.污染源月平均统计数据

81.某工程工艺装置原料消耗190kg/t产品,耗电量45kwh/t产品,循环水利用率85%,污水综合利用率20%。

国内同类装置平均水平为:

原料消耗180kg/t产品、耗电量40kwh/t产品,循环水利用率90%,污水综合利用率65%。

该工艺装置()。

A.符合清洁生产要求B.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C.需提高资源利用水平D.需改进生产工艺

85.某拟建项目废水排放量2.2×104t/d,COD浓度120mg/L。

已知河流上游枯水期平均流量11m3/s,河流断面COD平均浓度27.5mg/L。

在拟建项目排污口下游6km有一支流汇入,其枯水期平均流量1.0m3/s,COD平均浓度39.5mg/L。

从排污口上游8km至下游5km河段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区(COD30mg/L),排放口下游5km以下河段功能为农业用水区(COD40mg/L)。

按一维稳态河流计算,忽略COD综合衰减,评价河段COD浓度()。

A.达标B.未达标

C.在一般工业用水区达标,农业用水区未达标

D.在一般工业用水区未达标,农业用水区达标

91.河流水质基本方程适用于()等情况。

A.溶解态污染物B.恒定均匀流

C.混合过程段D.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得污染物E.吸附态污染物

95.湖泊、水库中水的混合方式可分为紊动混合和对流混合。

其中,紊动混合主要是由()产生的。

A.风力作用B.水力坡度作用

C.xx、库水密度差异D.气温变化

99.某地的

A、B两家企业,A厂的废水排放量为2.0×104t/d,COD浓度为220mg/L。

B厂的废水排放量为1.0×104t/d,COD浓度为150mg/L。

两厂排污口隔河相对。

已知收纳河流设计枯水流量为9m3/s,上游来水COD为25.0mg/L,下游无支流和其他污染源汇入。

排放口至下游5km为一般工业用水区(COD≤30mg/L),排放口下游5km至15km为农业用水区(COD≤40mg/L)。

两厂适用的COD排放标准均为150mg/L。

在现有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下,按一维稳态河流计算,忽略COD综合衰减,排放口下游5km处河流COD浓度为()。

A.28.2mg/LB.29.6mg/L

C.31.5mg/LD.32.0mg/L

100.根据上题题意和结果,排放口至下游15km长河段还可利用的COD水环境容量为()。

A.5.9t/d8.7B.11.4t/dC.15.9t/dD.21.2t/d

2007年技术方法水真题

6、在宽浅河流中,对于瞬时排放的污染物,其输移、混合的主要物理过程是().

A.移流(或推流)、横向和纵向混合

B.移流(或推流)、横向和垂向混合

C.横向、纵向和垂向混合

D.移流(或推流)、纵向和垂向混合

8、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断面如图所示,用两点法测定河流的耗氧系数K1,应采用()断面平均水质监测数据。

A.1、2

B.1、

3C.3、4

D.1、4

14、在排污企业排放污染物核算中,通过监测并计算核定日平均水污染物排放量后,按()计算污染物年排放总量。

A.建设单位所属行业平均年工作天数

B.建设单位年工作的计划天数

C.建设单位年工作的实际天数

D.行业排放系数

15、某工程用新鲜水4000m3/d,其中,生产工艺用新鲜水3200m3/d,生活用新鲜水260m3/d,空压站用新鲜水100m3/d,自备电站用新鲜水440m3/d。

项目循环水量49200m3/d,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A.81.2%

B.92.5%

C.94%

D.98%

25、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其中

(2)、(3)、

(4)、(5)分别是()

A.二沉池、曝气池、出水、剩余污泥

B.曝气池;二沉池、xx、剩余污泥

C.曝气xx、污泥浓缩xx、出水、干化污泥

D.曝气池、二沉池、剩余污泥、出水

29、湖泊、水库水质完全混合模式是()模型

A.三维

B.二维

C.一维

D.零维

32、单一河流处于恒定均匀流动条件下,假定某种可降解污染物符合一阶降解规律,降解速率K1沿程不变。

排放口下游20km处的该污染物浓度较排放点下降50%,在排放口下游40km范围内无其他污染源,则在下游40km处的污染物浓度较排放点处浓度下降()

A.70%

B.75%

C.80%

D.85%

34、湖泊水库水质模型是()模型。

A.一维稳态

B.零维稳态

C.零维动态

D.一维动态

37、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C=C

0e-kx/u

可以用于()的水质预测。

A.密度小于或等于1的可溶性化学品

B.吸附态有机物

C.重金属

D.密度大于1的化学品

38、采用河流一维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至少需要调查()等水文、水力学特征值。

A.流量、水面宽、粗糙系数

B.流量、水深、坡度

C.水面宽、水深、坡度

D.流量、水面宽、水深

40、己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O≥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

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

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

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C.尚有一定的DO环境容量

D.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2km内DO达标

43、COD反映的是污水中()。

A.有机物在氧化分解时耗用的氧量

B.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含量

C.全部有机物总量

D.可氧化的物质含量

45、对某顺直、均匀河流的二维稳态水质模型进行验证,水质计算值与监测值见下表;由表可知,模拟计算采用的()。

距左岸距离(m)02050100200

BOD计算值(mg/L)18.517.015.514.010.0

BOD监测值(mg/L)201918147

A.横向混合系数偏大

B.横向混合系数偏小

C.耗氧系数偏大

D.耗氧系数偏小

2007年技术方法水多选真题

54、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S--P模式如下:

该模式适合于()水质预测。

A.BOD-DO

B.BOD连续稳定点源

C.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

D.光合作用可以忽略的河流

62、一般工业废水预处理单元事故池的主要作用是接纳()

A.生产事故废水

B.风险事故泄漏的液态化学品

C.严重影响废水处理厂运行的事故废水

D.循环冷却水系统事故排水

68、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过程有()。

A.厌氧消化

B.好氧消化

C.化学稳定和混合

D.污泥浓缩

71、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等数据。

A.河段流量

B.河段断面平均面积

C.两点间距离

D.两点的实测浓度

72、某北方河流,冬季及夏季模拟时段流量相同,己知氨氮冬季耗氧速率K

1w,夏季模拟氨氮耗氧速率K

1s时,可()。

A.近似采用K

ls≈K

1w

B.根据温度修正式K

ls>K

1w

C.重新测定K

ls

D.取K

ls<K

1w

74、出现热内边界层时,需要有()等条件。

A.向岸流

B.水、陆温度差异较大

C.陆地与大面积水域交界

D.离岸流

84、进行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确定()等。

A.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

B.拟建项目的排污状况。

C.设计水文条件

D.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

90、某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250m3/s,在流经城区河段拟建一集装箱货运码头,在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中需关注的内容应包括()。

A.集中供水水源地

B.洄游性鱼类

C.浮游生物

D.局地气候

92、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应给出()等项内容。

A.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B.污染物源强核算

C.项目周围污染源的分布及源强

D.清洁生产水平

E.环保措施与污染物达标排放

95、用类比法预测河流筑坝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时,类比调查应重点考虑()

A.工程特性与水文情势变化

B.饵料生物丰度

C.鱼类区系组成及其生态习性

D.有无洄游性、珍稀保护、地方特有鱼类

97、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条件下的河流水质状况。

A.稳定点源排放

B.暴雨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排放

C.非正常工况排放

D.设计水文

2008年技术方法水真题单选

1.为预防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中应优先进行的是()。

A,合理选址

B.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C.基础防渗

D.优化生产工艺

18.宽浅河流一维水质模拟中的纵向离散,主要是由()形成的。

A.紊流

B.对流

C.垂向流速不均

D.断面流速不均

20.河流排污混合区内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过程是()。

A.物理过程

B.化学过程

C.生物过程

D.降解过程

26.由于大气降水使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以饱和状态渗流形式进入含水层,这种污染属于()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含水层间越流型

D.径流型

27.地下水的入渗是以()方式实现的。

A.非饱和渗流

B.淋溶

C.稳定渗流

D.水动力弥散

28.适用于河网地区一维水质模拟分析的水文水力学调查,至少包括()等参量。

A.流量、流速和水深

B.流速、河宽和水深

C.流量、流速和水位

D.流速、底坡降和流量支流干流

29.某新建企业排污口位于C点,干、支流及排放点关系等见下图,该项目的水环境评价调查范围应在()。

A.C--D段

B.D--E段

C.A--E段和B--D段

D.A--E段和E--D段

30.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硝基苯的限值为0.017mg/L。

现有一河段连续4个功能区(从上游到下游顺序为II、Ⅲ、Ⅳ、V类)的实测浓度分别为0.020mg/L、

0.018mg/L和0.017mg/L。

根据标准指数法判断可能有()功能区超标。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1.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3/s、1m3/s,氨氮浓度分别为0.2mg/L、

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

A.1.10mg/L

B.0.48mg/L

C.0.42mg/L

D.0.38mg/L

32,某河流上游发生可溶性化学品泄漏事故,假设河流流量恒定,化学品一阶衰减系数k=0.2/d,其下游x处的该化学品浓度峰值可用(公式见原题)估算,事故发生24小时后下游某处实测得到浓度峰值为1000mg/L,再经72小时到达下游某断面峰值浓度为()。

A.254mg/L

B.264mg/L

C.274mg/L

D.284mg/L

34.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河流,排放口下游临界氧亏点的溶解氧浓度一般()该排放口断面的溶解氧浓度。

A.高于

B.低于

C.略高于

D.等于

44.某废水处理站采用二级处理工艺,进水量为100m3

/d,COD浓度为1500mg/L;一级COD去除率为80%,二级COD去除率为70%。

则该处理站外排COD是()。

A.0.45t/d

B.0.90t/d

C.1.80t/d

D.3.75t/d

45.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1600m3/d,生活用新鲜水130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270m3

/d。

项目循环水24600m3

/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A.91.5%

B.92.5%

C.92.9%

D.93.9%

46.某电镀企业使用ZnCl

2作原料,已知年耗ZnCl

2100t(折纯);98.0%的锌进入电镀产品,1.90%的锌进入固体废物,剩余的锌全部进入废水中;废水排放量15000m3

/a,废水中总锌的浓度为()。

(Zn原子量:

65.4,Cl原子量:

35.5)

A.0.8mg/L

B.1.6mg/L

C.3.2mg/L

D.4.8mg/L

49.拟建项目正常排放某种污染物质(比重ρ≈1)的一阶衰减系数K=0,预测下游混合均匀断面的平均浓度时,应优先采用()模式。

A.一维动态

B.二维动态

C.一维稳态

D.零维动态

2008年技术方法水真题多选

57.潮汐河口现状水质调查比较合理的采样时刻有().

A.大潮涨憩

B.小潮落憩

C.小潮涨憩

D.大潮落憩

61.水污染源调查中,属于点源排放的有().

A.农田退水

B.农村生活污水

C.大型造纸厂排放污水

D.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

62.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监测

A、B两点的()等参数。

A.BOD浓度

B.氨氮浓度

C.流速

D.水温

67.均匀河段事故排放水质评价时,可利用的流速(u)关系式有()。

A.u=(x)

B.u=u(x,t)

C.u=u(t)

D.u=常数

68.按照水力学特点分类,地下水污染途径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污染物从上到下经包气带进入含水层的类型有().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溶型

C.径流型

D.含水层间越流型

70.当污染物由上而下经包气带进入含水层,其对地下水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包气带的()。

A.地质结构

B.岩性

C.厚度

D.渗透性

72.收集的某地下水监测井年内丰、枯水期两期地下水质监测资料,水质监测项目共有18项,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93)规定的监测项目,可利用该资料进行().

A.单项组分评价

B.综合评价

C.地下水级别划分

D.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

74.进行河流稳态水质模拟预测必须确定()。

A.污染物排放位置、排放强度

B.水文条件

C.受纳水体背景浓度

D.水质模型参数值

E.初始条件

79.对于一个选址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建垃圾填埋场,控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包括()。

A.防渗工程

B.渗滤液疏导、处理工程

C.雨水截流工程

D.渗滤液系统监测系统

88.影响重金属污染物在包气带土层中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

A.水的运移

B.重金属的特性

C.土层岩性

D.含水层中水流速度

89.预测可降解污染物浓度分布时,河口一维水质稳态模型与河流一维水质稳态模型相比,其主要差别有()。

A.河口模型的自净能力可忽略

B.河口模型的纵向离散作用不可忽略

C.河口模型采用河段潮平均流量

D.河口模型的稀释能力可忽略

97.某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如下:

产生固体废物的排污节点有()。

A.均质池

B.初沉池

C.曝气池

D.二沉池

2009年技术方法水真题单选

1.某化工项目废水处理场进水量为100m3/d,进水COD浓度为1500mg/L,COD总去除率为90%,废水回用率为50%,该项目废水处理场外排COD量为()。

A.0.75t/d

B.1.5t/d

C.7.5t/d

D.15t/d

4.某企业新鲜水用量500m3/d,间接冷却水循环量7000m3/d,锅炉回用水量200m3/d,该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为()。

A.90.9%

B.93.3%

C.93.5%

D.97.4%

8.采用两点法进行某河段耗氧系数Kl估值时,应采用()。

A.与设计枯水流量相应的该河段流速

B.枯水期该河段平均流速

C.采样期间上游水文站实测流速

D.采样期间该河段平均流速

9.天然河流中的耗氧系数()。

A.恒定不变

B.受河流复氧能力的影响

C.受河宽影响

D.受水温影响

10.已知某河流水文站二十年最枯月平均流量见下表。

年份80818283848586878889

流量(m3/s)19171615171021101916

年份90919293949596979899

流量(m3/s)12912151612201278

按经验频率估算其最枯月90%保证率的枯水流量为()。

A.10m3/s

B.9m3/s

C.8m3/s

D.7m3/s

20.潜水与承压水的差别在于潜水()。

A.为重力驱动

B.上有隔水层

C.下有隔水层

D.具有自由水面

23.湖库水体营养状况指数(TSI)评价法通常采用三个关联指标()。

A.透明度、总氮、叶绿素

B.透明度、总磷、叶绿素

C.总氮、总磷、叶绿素

D.总氮、总磷、透明度

26.降雨产流过程中的地下水入渗方式是()。

A.水动力弥散

B.淋溶

C.稳定渗流

D.非饱和渗流

27.在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流充分混合段,对排入河流的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水质预测最适宜采用()。

A.河流一维水质模式

B.河流平面二维水质模式

C.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D.河流S-P模式

28.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河流,其排放口下游临界氧亏点断面溶解氧浓度CA与排放口断面的溶解氧浓度C0相比,()。

A.CA大于

C0B.CA小于C0

C.CA等于

C0D.不能确定高低

42.高浓度有机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主要来源于处理工艺的()

A.中和段

B.厌氧段

C.好氧段

D.沉淀段

43.城市污水处理厂外排尾水渠设置紫外线灯照射设施的作用是()。

A.增加外排尾水中溶解氧含量

B.使水中致病微生物死亡或灭活

C.进一步处理COD

D.脱除水中的氨

45.流域3个相邻城市向同一河流干流排放某种难降解污染物,干流功能区目标(类别及限制)分布如下图所示:

已知干流枯水设计流量为1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