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0711年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版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docx
《备战高考0711年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版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0711年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版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0711年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版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版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2012年题组
1、(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2、(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3、(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11年题组
4.(2011·山东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2011·上海单科·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资助学美化自己
6.(2011·海南单科·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2010年题组
7.(2010·安徽文综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8.(2010·海南单科12)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9.(2010·海南单科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
“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
2009年题组
10.(2009·上海历史14)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出现了一次移民浪潮,1846~1875年间就有900多万人离开欧洲,其中大部分到了美国。
这是因为()
A.南方种植园主的需要B.法西斯的种族灭绝
C.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D.美国政府鼓励移民
11.(2009·重庆文综22)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12.(2009·辽宁、宁夏文综31)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3.(2009·全国文综一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2008年题组
14.(2008·海南历史1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
15.(2008·广东文基33)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B.轮船C.汽车D.电视机
16.(2008·宁夏文综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17.(2008·重庆文综14)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18.(2008·天津文综19)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
千人)
年份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19.(2008·天津文综21)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
千米)
年份
世界总里程
欧洲
美国
1870
210000
105000
85277
1880
373000
169000
144000
1890
617000
224000
269000
1900
790000
284000
320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20.(2008·全国文综Ⅰ)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21.(2008·全国文综Ⅱ)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速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22.(2008·江苏历史17)下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D.20世纪初期
23.(2008·上海历史26)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
24.(2008·四川文综延考卷19)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
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2007年题组
25.(2007·广东历史19)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26.(2007·广东文基3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
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二、非选择题
27、(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
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
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9分)
28、(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5分)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
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
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7分)
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
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
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6分)
29、(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10分)
要求:
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0.(2011·上海单科·39)工业年代
材料一: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
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材料三: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
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
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
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
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
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
(27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
(2分)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6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15分)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