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实施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
从村“两委”成员知识结构来看,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凤毛麟角,小学文化程度的也大有人在。
二是年龄老化严重。
以某市为例,目前村(居)三职干部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50岁以上的超过了30%。
三是素质偏低。
一方面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影响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更替不快,老的村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带来了经验办事、创新不够。
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突出问题。
(二)工作能力不强。
一是服务不到位。
表现在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到村干部积极性的发挥。
二是引导不够强。
部分村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尤其在开发新产品、引进新项目、推广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强,带动作用不够。
三是方法不新颖。
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领导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不少村干部仍沿用原有的工作方法,很少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工作,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
(三)各种待遇偏低。
在经济上,虽然近年来各级制定了一些解决办法,但村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变。
据调查,目前村主职干部年工资最高的可达万元以上,最低的仅为3000余元,大多数在5000元左右。
在政治上,民选村干部提拔较少,本事再大、工作再好,当上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也就到头了,很难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在生活上,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付出与获得反差较大,造成了部分村干部心理不平衡,特别是通过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村干部大幅精减,工作量明显增加,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村级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各项工作全靠村干部组织落实,村干部由“半脱产”变成了“全脱产”。
由于待遇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村干部辞职外出打工,影响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
在社会保障上,不少村干部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退下来后生活补贴远远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少数镇村由于经济拮据,对退职村干部没有任何补助。
(四)作风上存有差距。
一是纪律较涣散。
少数村干部受生产生活条件限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或经营项目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工作随心所欲。
个别村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镇干部的指派和协助才去开展工作。
二是方法较简单。
部分村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工作态度冷、横、硬,有的甚至违法行政,滥用职权。
个别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
三是民主意识淡薄。
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缺乏民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缺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能力。
四是为政不够清廉。
少数村干部缺乏管理知识,村务、财务管理混乱。
个别村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
(五)后备力量缺乏。
尽管近几年各地都拓宽了选人范围,但由于农村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加上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缺少活力。
有的在职村干部怕培养后备干部影响自己的连选连任,长期不发展党员,长期不培养后备干部。
从村级干部任职来看,连任的占90%左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备干部的成长。
目前农村有一些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可以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但这部分人不甘落后,一有机会就选择外出打工,大都不愿意留在家乡发展,导致村级后备干部严重缺乏。
二、解决对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现状,着眼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目标任务。
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首先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当前要在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考核、后备培养等五个机制上作文章。
(一)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村干部。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首要的是解决好选人用人的问题。
一是扩大选任工作民主化程度。
体现民主、竞争、择优原则,完善村党组织书记“两推一选”的程序和办法,真正把那些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尤其是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有本领”的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增强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
二是改革农村干部组织结构。
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合法程序与村主任职务实现“一肩挑”,村“两委”成员尽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群团组织干部尽量由村三职干部兼任。
三是拓宽农村干部选拔渠道。
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选人渠道,扩大选拔村干部的视野。
要打破地域、身份、行业、职业界限,采取内举、下派、外聘、回请等多种形式,选贤任能,特别是注重从科技能手、致富能手和其他经济能人中选拔村干部,加快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带”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四是改革农村干部组成结构。
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选派优秀大学生和市直部门、镇(街道)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淡化村干部的宗族派性和地域狭隘性,优化村干部的知识和学历结构。
要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的智力资源和外向资源优势,注重发挥其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鼓励他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干事创业。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
从整体上看,现在村干部主要缺的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思路。
因此,对村干部的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把村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全面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改进村干部培训形式。
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在村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由县级党校直接培训村三职干部,变过去三年培训一次为一年轮训一次。
建立村干部培训档案,保证村三职干部每年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对新选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进行10天以上的岗前任职培训。
二是创新村干部培训模式。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训村干部,力戒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做到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村干部自身的实际出发,强调针对性,讲求实效性。
在形式上,可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观看电教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方式。
在内容上,主要强化政治理论、岗位业务、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加快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
一方面要通过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干事创业;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送现任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尽快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保证每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从事村务工作。
另外,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促进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上挂锻炼和异地学习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干部的激励保障问题,急需建立健全以保障机制为核心的涵盖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竞争选入、奖励激励等多项内容的农村干部科学管理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机制的能动作用。
在经济待遇方面,一是保证和逐步提高在职村干部的工资性收入。
采取“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的办法,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确定具体发放方式和工资额度。
全面推行村干部基础工资按月发放,即在银行(信用社)按人开户建帐,村干部持卡按月到银行(信用社)领取。
绩效工资与年度绩效考评挂钩,实行年终一次性发放到人。
市、镇(街道)要专门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干部奖励。
同时,对村干部的交通、通讯等方面应给予适当补贴。
在可承受的前提下,市、镇(街道)财政应逐年增加一部分支出用于提高现任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使村干部工资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村党组织书记要至少高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1.5倍,并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障制度。
要把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作为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的着力点,可采取“市财政补一点、镇村拿一点、自己交一点”的方法,抓好村“两委”主职干部养老保险的落实,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
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组织开展村干部健康体检,建立村干部个人健康档案。
三是发放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
生活补助金可由市、镇(街道)财政筹措,根据具体人数和补助金额统一发放。
同时,按照规定对达到“三老”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保证“三老”村干部享受定额生活补助。
四是设立特困村干部救济基金。
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机关单位出一点的办法,对严重疾病或生活困难的村干部予以补助,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在政治待遇方面,要建立从村干部中招聘国家公职人员制度。
一是继续执行好在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
二是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培养、选拔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每年可拿出一部分名额,通过公开招考,从优秀年轻村干部中招聘到镇(街道)任职,或录用为公职人员。
三是对特别优秀、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升职不挪位”的方式,可提拔为镇(街道)行政副职领导干部。
四是重视从镇(街道)和市直机关下派到村任职干部、选派到村任职大学生的使用,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深受群众拥护和上级组织肯定的,及时提拔任用,以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
在工作环境方面,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要大力支持和表彰;对家庭有困难的村干部,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村干部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工作权利,要依法予以保障。
(四)建立和完善管理考核机制,规范约束村干部从政行为。
要把村干部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必须在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约束、规范工作行为上下功夫。
一是全面推行村支部、村委会每周联席办公例会、重大村务村党支部村委会合签联章制度,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重大村务决策前听证制、决策中村民代表公决制和决策后公开接待日制度,实现党的领导、群众意愿、民主论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在村民自治中的高度统一。
二是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民主议政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完善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党员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三是全面推行村干部工作绩效年度考核和任期目标综合考核制度。
在考核对象上,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为主要对象,突出岗位职责考核。
在考核内容上,突出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和谐创建、党风廉政建设、惠农政策落实、产业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工作重点。
在考核方式上,实行自查自评、组织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公开承诺制、年度述职评议制和考核结果公示制,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经济、政治待遇挂钩。
四是规范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进一步推行村干部任免制度、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村干部工作民主评议制度,使其行为更加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符合党章党纪规定,符合群众愿望。
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定期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集中整顿活动,着力解决他们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建立和完善后备队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建立一支优秀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选拔方式上,要坚持村级组织推荐与镇党委考察相结合,坚决防止村级组织随意指定现象的发生;在标准确定上,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能力化,加快推行“大学生村官”工程;在选拔数量上,要保持每村2至3名后备干部常数,并实行动态管理;在选拔对象上,要注重从复退军人、回乡青年、务工经商者等当中选拔,并把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与此有机桔合起来;在培养使用上,要坚持认真培养、敢于使用的原则,把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总体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后备干部到镇(街道)站所任职,到急、难、险、重岗位锻炼。
同时,还要坚持备用结合,当村干部出现缺额时,及时把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村干部岗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