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6274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报材料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申报材料5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关于重新调整我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说明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学院工作部署,学院于2005年初正式启动学院“十一五”发展的编制工作。

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十一五”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和编写小组。

规划领导小组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及交通行业发展情况,结合学院实际,从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规模等方面,组织学院各个层面的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从而形成了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5年底,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经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认真审议并通过后,报送广东省交通厅,省厅党组专门开会研究,同意我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粤交科函[2006]1057号),明确了我院中长期发展的行动纲领。

按照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我院提出“十一五”期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院的预期目标。

2006年,随着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实施,为了适应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院校的要求,打造全国交通教育一流品牌,成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排头兵”,推动我省及交通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经院党委讨论并报省交通厅批准,2006年底,学院重新修订了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加强内涵发展、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的要求,对规划的具体内容作了一定的补充和调整。

修订后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于2007年5月31日获得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特此说明。

二〇〇七年六月三日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一、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院全面加快发展、办学水平再上台阶、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我院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为广东交通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广东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广东交通教育与培训“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二、“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在广东省交通厅、教育厅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立足交通,服务社会,围绕“十五”计划,学院开拓进取,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优化结构,外延与内涵发展并举,取得规模、质量、水平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1、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学院由13个专业发展到41个专业46个专业方向,办学规模从3000人增加到8842人,成人教育学生1499人;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7749人,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12833人次,技能鉴定11701人次,其中培训粤港澳三地船员3321人次。

学院作为“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2002年荣获由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发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学院的办学得到了专家、政府、社会的高度认可,2004年,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1)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发展目标明确,办学定位准确

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规模、质量、水平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依托行业,走有交通特色的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坚持“立足交通、面向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广东交通事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确立了将学院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在国内交通类院校中位居前列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

(2)以教学工作为核心,严把质量关

学院定期召开党政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建立了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

办学经费优先保证教学需要,制定了向教学倾斜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如设立教学质量奖、教研科研专项资金。

同时,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质量标准。

通过制定《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出台了《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估办法》、《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等,以及建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专家库,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了对全院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狠抓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依托行业,校企结合紧密,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按市场规律运作,走有交通特色的产学结合发展之路,成为广东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和职工教育与培训主要基地。

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理事会”,建立了23个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与89个单位建立了学生实习的紧密型长期协作关系;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室,合作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

学院设有的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着广东交通行业和社会49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

同时,学院积极与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联合,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签订产学结合合作协议,双方在联合承担科研项目、派遣专家讲学、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使学院产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重视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学院紧跟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专业设置,形成了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优势专业。

通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学院共有2个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3个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同时,启动学院26门重点课程建设和国家级、省级精品的建设。

(5)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各种政策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和“双师”优秀人才。

学院支持在职教师进修提高和参加实践锻炼,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鼓励教师根据专业教学实际公开发表论著、出版自编特色教材并取得一定成效。

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后1人,博士6人,硕士研究生71人,博士生导师1人,正教授5人;副高职称87人,中级职称20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的比例增加了14%。

另外,还有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0多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还广泛开展“三育人”活动和师德师风活动,实施效果好。

(6)学校科研实力增强,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以交通行业为依托,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学院科研和技术研发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与行业企业开展科研和技术合作,直接参与行业的决策咨询、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开发,取得良好成效。

依托重大课题,学院成立了土木工程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所3个,高教研究所1个。

五年来,由我院教师主持和参与的省厅级科技纵、横向课题17项、省部级教研课题12项,到院经费合计380余万元;与企业提供横向技术服务项目30多项,项目经费达400余万元;启动院级课题82项,资助金额28万元。

经过不懈努力,学院已拥有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省交通厅科技成果2项,新世纪广东省教改工程项目成果4项,院级成果39项。

其中1项获第五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16项获得院级教研科研成果奖,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360余篇,公开出版各类教材近155本,被三大检索EI收录论文5篇,获得个人专利4项。

学院公开出版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已经成为交通行业和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

(7)重视校风学风建设,强化素质教育

学院根据当前学生特点和交通行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党建为龙头,强化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制度,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了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遵守纪律的观念。

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科技文化节、学生社团等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8)机制上大胆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办学资源

为妥善解决办学规模急速增长带来的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的问题,使基础设施建设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学院大胆创新,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走多元化筹措办学资金之路。

一方面,积极争取省交通厅支持,高效地利用国家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学院建设。

在后勤设施建设上,借鉴利用外资过程中常用的“建设—经营—移交”的BOT模式,引进资金额达3000万元,成功建设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招待所等一批教学设施,并一步到位实施“捆绑经营”,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做法,吸引社会企业经营管理学生公寓和校内餐饮。

通过这种招商引资的新模式,实现了后勤社会化,形成了校企“双赢”的局面,增强了学院的办学活力和发展后劲。

(9)学院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各级干部真抓实干,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学生爱校守纪

学院人气旺、凝聚力强,师生员工对学院的发展有很高的认同感,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

学院班子紧紧抓住广东交通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深刻领悟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适时提出并调整学院的发展战略与对策,使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顺利渡过磨合期、形成期,逐步进入发展期、提升期和创品牌期。

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十五’期间广东交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院领导多次受到省教育厅和交通厅的表彰。

(10)基本建设突飞猛进,成效突出

学院成立以来,通过广东省交通厅科教经费补助(1999~2004年共11270万)、学院自筹以及引入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按照“三个一点”的方式加大基本建设投入。

新增占地面积86亩,新增校舍面积62949平方米。

另外,完成运动场改造、增添室外体育设施、人行隧道、图书馆装修、食堂改造、游泳池装修、北校区校门重建、校园环境改造等等。

学院面貌日新月异,每年一大变,基本建设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

此外,5年内学院投入经费500万元,增加纸质图书20多万册,电子图书6万册,并购买多个科技数据库,使学院图书资料拥有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基础设施仍有一定缺口。

教学基础设施需加大投入,教学条件须进一步改善。

主要表现在个别新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数量未能完全满足学生规模增长的需要。

(2)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

主要是:

教师总量滞后于学院规模的发展,师资结构有待优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相对偏少,教师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具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3)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尤其在示范性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针对交通行业的专业开发力度和覆盖面仍需加强,在我省发展较快的水路运输、港口、智能交通等方面还需不断开发新专业,做到公路水路并进,向公路延伸,往水路拓展。

(4)在学院发展战略上,在重视外延规模扩张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注重制度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5)要继续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管理体系、资源配置方式、政策导向和服务体系。

三、机遇与挑战

1、全国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应为经济建设提供最为直接、最为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化社会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分三批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国家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目的是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整体质量的提高,是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同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广东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广东省是全国的制造业大省,相对而言,就业岗位比较多,需要各类职业技术人才,职业技术教育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广东高等教育中的高职教育能够形成优势,打造品牌。

依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是: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一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点;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贡献为重要使命,2007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2010年达到28%以上;2015年力争达到40%;2020年力争达到50%。

3、广东交通建设发展趋势

“十一五”期间,按照《广东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全省将构建六大交通网络。

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总投资2900亿元,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网、区域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公路水路运输网和交通信息网。

到2010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万公里,沿海港口新增深水泊位140个。

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呈扇形向各市及“泛珠三角”省份辐射的高速公路网,以国省道为主的区域干线网,及以县乡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网,基本实现以广州为中心的全省“一日生活圈”目标;完善以沿海枢纽港为龙头、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港口体系;构建西江水运主通道和珠江三角洲高标准内河航道网,改善山区航道的通航条件;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运输发展,推进现代物流系统的形成,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运输条件。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四、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发展全局;坚持制度创新,协调发展,把握机遇,夯实基础,努力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做大做强,办学迈上新台阶创造条件;坚持实施“四大强校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十一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实施“一个核心、两个特色、三项建设、四大强校战略”的工作思路。

一个核心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学院的工作核心;两个特色是交通行业特色和高职教育特色;三项建设是搞好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四大强校战略是人才强校、创新机制强校、专业品牌强校、党建和校园文明文化强校。

2、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

立足交通,服务区域经济;工学结合,质量为本,水陆为先,铸造专业品牌,实现内涵发展,走交通特色的产学结合发展之路;注重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突出发展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技术运用型、工程实施型、基层经营管理型高技能人才。

力争办成国内知名、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领先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3、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学院总的发展目标是:

构建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以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办学格局。

发挥行业依托优势,用五年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在校生规模达13000人,预计为社会输送高职毕业生17500人;成人教育规模2400人、短期培训与技能鉴定量年均10500人次。

成为国内知名、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领先、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较强辐射力的省级、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全国交通高职教育“排头兵”。

4、具体目标

(1)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教改工程

依托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品牌建设,优先发展交通特色专业,重点建设区域经济建设紧缺人才专业,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学院专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力争建成5个左右省级示范性专业;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建成10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争取有3~5门课程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行列;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成5个左右省级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争创国家级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和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在引进高学历和高学位人才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师资队伍培养提高的力度,使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逐步达到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其中,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副高的比例达到10%以上;具有硕士学历学位以上教师所占的比例,逐步达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以上;生师比达到16:

1;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7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逐步达到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形成能够适应行业、岗位发展需要的高职教育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每个主干专业都有1~2名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

此外,学院将积极参与实施广东交通和高等教育“千百十人才工程”,努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加快信息化建设

建设高标准的校园网,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应用教务管理系统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教学、远程教育,建成数字化校园,使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国内同类院校的前列。

(4)建设特色图书馆

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目标,“十一五”期间拟投入700~800万元文献资源费(主要包括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的购置费),争取将图书馆建设成资源丰富、管理科学、服务功能齐全、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图书馆,逐步实现文献资源数字化、利用网络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管理队伍,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5)创新教学及教科研管理机制,提升教科研水平

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研工作格局;建立相对稳定、具有交通特色的研究团队,深化具有行业特色的产学结合的模式,力争取得国家级、省级教科研成果。

学院的教科研水平达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标准,处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

(6)开创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完善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工作责任制。

2006年以后,每年毕业生数量在3000人以上,保持首次就业率达9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在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居于前列。

(7)推进学生党建工作

按《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以吸收优秀青年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入党为重点,“十一五”期间,力争在校学生党员逐步达到在校生数的12%,使我院党建工作跨入全省同类院校先进行列。

(8)稳步发展成人教育

建立继续教育学院,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在短期培训方面,优化以交通行业为平台的岗位、业务培训项目,逐渐向社会行业渗透,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在学生中全面推行职业技能鉴定,使鉴定或考试认证项目基本满足毕业生考取“双证书”的要求。

到2010年,增设5个校外函授辅导站,使成人学历教育函授生达2400人。

(9)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实训条件

“十一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到2010年,基本建成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幽雅的现代化校园;以重点专业建设和专业布局调整为契机,学院将加快实验室更新改造步伐,全面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互衔接。

同时,练好内功,加强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为高职教学提供优良服务。

五、重点工程

1、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根据广东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及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立足交通,服务区域经济,优先发展交通特色专业,即优先支持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核心的汽车类专业群、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交通土建类专业群、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航海类专业群、以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为核心的智能交通类专业群、以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为核心的道路运输类专业群,以及以水运管理专业为核心的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群的建设;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紧缺人才专业,即重点支持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现代流通类专业群,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重点专业的机电类专业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重点专业的信息类专业群、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重点专业的电子技术类专业群。

加强专业品牌建设,扶优扶强,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学院专业建设;新增23个专业,建成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基本覆盖公路水路建设、运输、智能交通等领域专业群,提升学院专业建设的总体水平。

(2)主要任务

1)加大产学结合力度,努力扩大办学特点和优势。

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也是我院的办学优势。

在“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支持下,学院将继续依托我省交通行业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继续建立健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专业教学标准,根据广东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造,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发展、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和具体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以就业导向,以交通特色专业为试点,探索改革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有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

各专业要继续依托“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企业的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分析,确定适应生产第一线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企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各专业要以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

各专业要将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培养融入教学体系,体现出高职文化的独特性,重视技能培养,注重“干中学”教学模式的实践,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

3)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识别和分解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

根据企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各专业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构建集发展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素养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保证实训教学的课时量,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职业岗位实际需要工学结合的课程,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逐步推行学分制。

根据学院的情况,逐步从目前实行的“学年学分制”,过渡到完全学分制。

根据行业企业的生产要求,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探索弹性设置学制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

积极探索主辅修制,为学生的就业及个性培养创造条件。

5)优先建设交通特色专业,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紧缺人才专业。

面向广东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水路运输和智能交通领域,优先建设汽车应用技术等交通特色专业,带动相关的专业群发展,服务于相应交通产业链;适应广东重点发展高技术的形势,重点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专业,带动相关的专业群发展,服务于现代流通、机电、信息和电子技术产业链;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通过整合我院机械、路桥、物流、运输、港口、航海等方面的资源,突出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实现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