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6069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

《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压强备课.docx

第七章压强备课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单元备课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全章概述

本章学习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内容包括: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

本章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下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扎实,本章对压强、浮力的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尽量安排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使学生获得关于压强、浮力的基本认识。

2.本教材的编写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或回应教学内容,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浮力现象、抽水机等。

第二,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在现象的对比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比较小小的蝉的口器和庞大的骆驼产生的压强,期望学生在现象的对比中,提升对科学理念本质的认识,在对科学的理解中,获得和发展兴趣。

第三,注意把现代科技材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新闻事件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体会物理知识是有用的,驱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习兴趣得到发展。

第四,在学生的学习中,尽量保护他们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信中获得对物理知识追求的愿望,例如通过探究方法得到阿基米德定律,等等。

3.强调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是实验。

本章一如既往,仍然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尽量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亲身的实验中,经过观察、体验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为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打好基础。

课本不仅对教师的演示实验提出要求,还提供了大量的照片图,还在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中,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性的活动,期望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实验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把压强、浮力的知识跟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章的另一个特点。

物理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

教材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它充满魅力,在社会生活中充满了活力。

物理学习的重要目的,是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章教材在补充传统课外作业的形式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习题中尽量提供一些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压强l课时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1课时

第三节大气压强2课时

第四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课时

第五节2课时复习和总结

说明与建议

章首图

本章的章首图是在空中排成阵列的飞机正在表演的情景。

启发学生思考,飞机的飞行跟这一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概要地介绍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展开的顺序,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线索。

第七章第一节压强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

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

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

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

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第二组:

参考教材P67图13.1—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相同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通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情况.和第一组的结论相同.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

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

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

(g=10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

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

(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

(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

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

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作业:

探究之旅

五、板书设计:

       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

公式:

P=F/S

单位:

Pa  1Pa=1N/1m2

压强

       增大或减小压强

教学反思: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静止液体对容器的底、侧壁、内部都有压强作用,弄清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及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复习帕斯卡定律的适用条件引入课题

液体的压强(尤其是液体内部的压强)概念比较难理解,学生学习时往往缺乏兴趣。

教学中若能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课题,就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愿望。

教师可先提出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1.帕斯卡定律中所说的压强指的是什么压强?

是不是液体自身产生的压强?

2.液体能够把外加压强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疑问:

不密闭的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人站在水里,当水齐胸时有何感觉?

从而引入课题。

二、在对实验的观察、质疑、猜想、议论中探讨规律

针对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规律缺乏感性认识这一实际情况,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通过对实验观察、思维来探索研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提出问题:

1.液体对容器有没有压强?

2.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

液体压强有何特点?

这两个问题可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观察实验,且在每个演示前都要求学生先进行猜想,然后再演示,提问。

演示1:

课本(原人教大纲版教材)图10-9。

提问:

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管底受到了水的压强,且水灌得越深,橡皮膜突出得越历害,表明管底受到的压强越大。

质疑:

水对侧壁有压强吗?

演示2:

课本(同上)图10-10。

提问:

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议论回答:

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水对侧壁也有压强。

质疑:

在不同深度处的水对侧壁的压强都一样吗?

演示3:

课本(同上)108页图5-17。

提问:

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议论回答:

从小孔越低,水喷得越急,表明水对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教师再提出问题:

1.液体对浸在其内部的物体有无压强?

2.如何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师简介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后,继续演示。

演示4:

课本(同上)109页图5-19(有条件的话最好改为边学边实验)。

先将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朝下,观察压强计水柱高度的变化。

然后任意改变橡皮膜方向,再观察压强计水柱高度的变化。

实验中可提出如下三个问题:

1.属盒放入水中后,压强计两管中的水面高度有何变化?

2.变橡皮膜方向,压强计两管中的水面高度有没有变化?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得出结论1:

液体内部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接着将橡皮膜由浅入深,慢慢放下,做几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压强计的变化。

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得出结论2: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再将金属盒固定在某一深度,轻轻地任意改变橡皮膜方向(注意向旁侧时,盒子的中心线与平放时深度一样),继续实验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自行得出结论3: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然后归纳以上结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同上)108~109页标有波浪线的内容。

三、抓好当堂的复习,巩固工作。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最后布置两道说理题,要学生回答,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认识。

1.轮船时,船底部的钢板比上面的钢板厚,为什么?

2.水艇潜入水下的深度有一定的限度,潜入水下过深,外壳就可能被损坏,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大气压存在、了解托里拆利原理、知道大气压的大小、及大气压强知识的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是大气压强的确定,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试验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教(学)具

学生课前准备:

四大组分别准备吸盘式挂钩、吸管、玻璃杯、纸片、马德堡半球试验器材(教师提供)

演示用:

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学生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布置任务,四大组自由选题:

(1)吸盘式挂钩的使用和原理

(2)吸管喝饮料的原理(建议试验:

吸管喝饮料时何时较难吸出)

(3)覆杯实验

(4)马德堡半球实验典故及原理

本课以四大组分别推选代表上来进行任务汇报和展示,由于学生参与实际的学习活动,学习兴趣会很高。

通过对资料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通过对比,更容易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通过四组实验的展示,同学们了解了和大气压相关的有趣现象。

  

2、师生讨论:

马德堡半球实验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的空气的多少。

思考:

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用力,感受什么情况下用力较大,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3、理论分析:

回头对前三个实验进行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确的解释实验现象

4、小结:

大气有压强。

引导过渡:

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托里拆利实验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边讲边做演示,实验时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后来发现实验现象出于意料,激发学生兴趣。

(3)实验原理

提问:

(1)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是什么?

(讨论得:

水银柱上方是真空)

(2)分析水银槽内水银面得受力情况。

(学生分析伴水结合课件演示,使之更直观,方便学生理解)

(4)实验深入

改变实验条件:

增减水银,倾斜玻璃柱,改变直径等,猜测现象,实验验证,课件演示。

(5)理论研究:

一个标准大气压强大小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学生根据液体压强知识求出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的大小。

由P=ρgh,算出得:

P=105帕。

提问:

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能用水来做?

抽水机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

2、大气压大小的变化

(1)了解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2)知道也会随气候变化

3、应用

(1)、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2)、高度仪

(三)知识巩固

学自由发言:

畅谈自己观察到的大气压强现象;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常见的大气压强现象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内容。

第一个是通过同学们自己收集的大量的资料,尤其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的实验充分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第二个是大气压强的大小,大家通过托里拆利实验了解大气压强的值,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了影响大气压大小的因素,并了解了大气压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五)课外作业

估测你手掌的面积;求作用在你手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想一想,作用在你手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请收集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反思:

 

第四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重点:

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

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图片引入】就你看到的这幅图片,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

老师有一个问题:

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

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

二、新课教学

1.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

纸向上飘起

(2)找两张相同的薄纸,用手捏住两张纸的一端,让两张纸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两张纸保持平行。

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猜测会出现的现象。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相同吗?

学生猜测:

纸条会被气流向两边吹开

现象:

当吹气时,两纸条反而向中间合拢

分析:

吹气时纸条为什么会向中间合拢呢?

肯定是纸条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力的方向是指向内侧。

那么是什么物体施与纸条力的作用呢?

我们分析一下:

与纸条接触的只有空气。

吹气前,两条纸互相平行,保持一定的间距,没有吸引和推斥,表明它们受到外侧和内侧的力互相平衡;吹气时,两条纸相互靠近。

纸条外侧的气体压强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是纸条内侧的气体压强变小了。

吹气时与不吹气时有什么不同吗?

两纸条内侧的气体的流速较大。

可见,气体流速的改变,改变了气体的压强;而且是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师:

现在你能解释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为什么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了吗?

行驶的火车和人之间的气流速度大,压强变小。

人外侧的大气压大于火车和人之间的气压。

这种情况下,会使人大气压挤到火车前,这样非常危险。

2.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

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当用另一支玻璃管对着它的上端吹气时,有什么现象?

试一试,怎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现象:

有水从管口吹出。

解释:

玻璃管的上端气流速度大,压强小(小于大气压)。

所以玻璃管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管口出来。

师:

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讲述:

在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

突然,小军舰偏离了航道,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