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5703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x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模糊控制电机软启动系统设计

[摘要]:

本系统是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机软启动模糊控制,由软件生成SPWM波,并基于一种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进行变频变压软启动,给出了参数自调整方案,根据模糊原理设计出模糊控制表及模糊控制参数调整表,并由软件控制实现单相和三相的转换。

[关键词]:

电机软启动AT89C52单片机SPWM模糊控制参数调整

一、引言:

异步电机由于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价格低廉、维护方便、寿命较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产,但其启动性能较差,启动瞬时电流冲击较大,一般会达到额定电流的4~7倍,有时甚至会达到额定电流的10倍以上,给电机本身、电源及拖动设备造成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也会影响到同一电网中的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采用单片机技术、模糊控制技术及变频技术进行软启动控制。

这样既解决了电动机由于电压降低而使转矩减少的矛盾,同时也克服了电网电压波动过大而造成对其他用电设备的影响。

并且本系统通过继电器和软件控制,可实现单相及三相电动机的软启动控制。

二、系统硬件及工作原理:

异步电动机在软启动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尽量保持电机主磁通为额定值不变。

如果磁通弱,电机铁心不能充分利用,电磁转矩变小,负载能力下降,磁通过强,电机处于过励磁状态,电机会因励磁电流过大而严重发热。

由电机原理可知,异步电机定子每相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1=4.44f1N1Фm

E1——定子每相感应电动势

f1——定子频率

N1——定子每相绕组有效匝数

Фm——每极磁通

由式中可以看到Фm的值由E1/f1决定,但由于E1难以直接控制所以在电动势较高的时候,可以忽略定子漏阻抗压降而以定子相电压U1俩代替,保证U1/f1的比值不变即可。

在电动势和频率都较低时,定子电阻压降要比漏抗压降大的多,为了能正常启动,本系统采用软件的方法进行低频补偿,保证补偿后的U1/F1仍为常数。

即在降低电压的同时降低频率,以保证电机启动时有较大的力矩。

本系统即采用SPWM控制进行变频变压软启动控制,保持U1/f1不变。

(一)、系统硬件:

本系统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如附图

(1)所示。

结构简图如下:

整流电路

A/D转换

AT89C52

驱动电路

电机电流反馈

负载

逆变电路

键盘及显示

各相定时

故障电路

单三相转换

主电路

控制电路

1、主电路:

本系统主电路中AC/DC转换采用三相桥式二极管整流电路,二极管采用400V系列可耐压1600V,开关器件采用开关频率较高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IGBT为电压型驱动功率模块,但要驱动IGBT需要由足够的电压幅值与电荷量,还必须考虑到控制信号与主回路强电之间的电位隔离。

基于以上考虑,本系统采用富士电机的EXB841集成驱动电路。

该集成电路抗干扰能力强,集成化程度高,速度快。

模块内部集成有光耦、过流检测保护电路、低速关断电路及饱和保护电路等,保护功能完善。

可实现对IGBT的最优驱动。

驱动电源为一组+20V电源,需由外部接入。

2、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采用AT89C528位单片机作为核心部件,外部扩展1片8253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1片8155可编程I/O接口,用于扩展LED及键盘,以实现人机对话,1片ADC0809用于对电机转速的采集。

89C52的P1口中的P1.0--P1.5口用于输出SPWM波,与EXB84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以驱动IGBT,P1.7口外接蜂鸣器用以对故障及停机的指示。

如附图

(1),电路逻辑关系保证,当P1口输出为高电平时,对应的集成光耦截止;当P1口输出为低电平时,对应的集成光耦导通。

以免在89C52给电复位时,P1口的输出全为高电平,造成直通短路。

关于微机控制部分简要说明以下几点:

(1)、采样周期由89C52的内部定时器T0定时;

(2)、89C52扩展了一片8253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其中计数器0、计数器1、计数器2分别定时U、V、W三相的脉宽。

由89C52的P2.3口与8253的GATE0、GATE1、GATE2直接相连,用一启动三个定时器定时。

任一定时器定时时间到,由定时器的输出端OUT0或OUT1或OUT2经或非门使89C52的INT1有效,发出中断请求信号。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查询P2.4、P2.5和P2.6以判断是哪个定时器时间到,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

(3)、单相电动机软启动时,8253就不再工作而改采用89C52内部定时器T1定时脉宽。

(二)、工作原理:

本系统利用软件生成SPWM波,通过电流反馈对逆变器的输出频率进行模糊控制,电流与输出电压有关系,输出电压由调幅比M(调幅比指正弦调制波与三角载波的幅值之比,这里用M表示,调幅比越大输出电压越高)而在一定的载波比N(载波比指正弦调制波与三角载波的周期之比)下,M与频率f有唯一确定的关系,故可通过f来调整M既而控制I。

系统开机后由键盘输入电源及电动机相数及额定电压,由软件判断进行单相或三相电动机软启动控制,当进行三相电动机软启动控制时,电源及电动机即如附图

(1)所示,将三相电源接入R、S、T端,电动机接入U、V、W端;当进行单相电动机软启动控制时,将单相电源接入R、S端,电动机接入U、V端。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电容式单相电动机由于低频下不能形成圆磁场,不能顺利的启动,罩极式单相电动机情况较好。

故在进行单相电动机软启动控制时,所设初始频率较高为10Hz。

1、由软件生成SPWM信号

(1)、生成原理及控制算法

采样型SPWM法有自然采样法、对称规则采样法和不对称规则采样法之分。

不对称规则采样既在三角波的顶点位置A又在底点位置B对正弦波进行采样如下图:

B

A

 

tofftont`ont`off

Ts

由采样值形成阶梯波,则此阶梯波与三角波的交点所确定的脉宽,在一个三角波的周期内的位置是不对称的。

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关系,可以得出下式:

toff=Ts(1-Msinωt1)/2

ton=Ts(1+Msinωt1)/2

t`on=Ts(1+Msinωt2)/2

t`off=Ts(1-Msinωt2)/2

(1)式

不对称规则采样法所形成的阶梯波比对称规则采样法时更接正弦波,并有很多的优点,如:

不对称规则采样法在载波比N等于3或3的倍数时逆变器中不存在偶次谐波分量,其高次谐波的幅值也较小。

所以本文采用不对称规则采样法。

对于三相逆变器来讲,要求三相输出电压对称,因而要求有三个相位角互差120º的正弦调制波与同一组三角波相交。

由于相位差120º相当于一周的1/3因此必须取载波比N为3的整数倍。

这样,三相的采样就具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当载波比为N时,每一采样周期对应的角度为360º/2N=180º/N,V相落后于U相120º,即落后于120º/(180º/N)=2N/3个采样周期;而W相超前U相120º,即超前于2N/3个采样周期。

所以,对于同一个采样点k,幅值为1的各相电压采样值为

Uu=sin[(k×180°)/N]

Uv=sin{[(k-2N/3)×180°]/N}

Uw=sin{[(k+2N/3)×180°]/N}

(2)式

式中,k为采样点的序号

k=0,1,2,3,……,(2N-1)(3)式

根据式以上式子,可以将U、V、W三相的toff、ton和t’off、t’on表达式写成如下形式:

当k为偶数时,既顶点采样时,对于U相有

tuoff=Ts{1-Msin[(k×180°)/N]}/2

tuon=Ts{1+Msin[(k×180°)/N]}/2

(4)式

当k为奇数时,即底点采样时,对于U相有

tu`on=Ts{1+Msin[(k×180°)/N]}/2

tu`off=Ts{1-Msin[(k×180°)/N]}/2

(5)式

当k为偶数时,既顶点采样时,对于V相有

tvoff=Ts{1-Msin{[(k-2N/3)×180°]/N}}/2

tv`on=Ts{1+Msin{[(k-2N/3)×180°]/N}}/2

(6)式

当k为奇数时,即底点采样时,对于V相有

tv`on=Ts{1+Msin{[(k-2N/3)×180°]/N}}/2

tv`off=Ts{1-Msin{[(k-2N/3)×180°]/N}}/2

(7)式

当k为偶数时,既顶点采样时,对于W相有

twoff=Ts{1-Msin{[(k+2N/3)×180°]/N}}/2

twon=Ts{1+Msin{[(k+2N/3)×180°]/N}}/2

(8)式

当k为奇数时,即底点采样时,对于W相有

tw`on=Ts{1+Msin{[(k+2N/3)×180°]/N}}/2

tw`off=Ts{1-Msin{[(k+2N/3)×180°]/N}}/2

(9)式

由以上各式即可分别求出U、V、W三相的脉冲宽度。

各式中,采样周期Ts为三角波载波周期的1/2,故Ts与正弦波频率f和载波比N由如下关系:

Ts=1/2Nf

载波比N随频率f分段变化。

因此,采样周期Ts与频率f有确定的关系。

式中的M=Uc/Ur,Uc为正弦波峰值Ur为三角波峰值。

在一定的N值下,M与f有确定的关系,而它们的关系与U-f曲线有关。

变频器工作时,输出线电压有效值与输出频率的关系,即U-f曲线应满足负载的要求。

调频的同时相应的改变调幅比M,以改变脉宽,从而改变输出电压U。

异步电动机的负载特性较为相似,现设U-f曲线为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线如图

 

Uu

 

0fn

这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数学表达式确定U-F的关系,即而确定M的值。

当U-f曲线是不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是,仍然可以用数学表达式确定U-f的关系,但当U-f曲线为非线性曲线时,则问题要复杂很多。

这时可以在不同的M下,对输出电压PWM波进行傅立叶级数分析,求出电压基波有效值U对调幅比M的函数关系。

根据这个函数关系以及非线性U-f曲线,就可以建立M与f的函数关系,将M与f的关系制成表格存入E2PROM中,以备查用。

至于正弦函数,可以预先根据不同的N值计算出幅值为1的正弦函数sin(k×180º/N)对应于各k点的值。

把计算结果构成表格,称为基准正弦函数表。

这样在调频范围内有多少个N值就有多少张基准正弦函数表。

当由微机实现控制时,可将个基准正弦函数表存入E2PROM中,以备查用。

由于三相正弦函数具有如式⑵所示的关系,因此,在查表时,用移动查表指针的方法由同一张基准正弦函数表可以确定出U、V、W三相的正弦值。

具体的说,给定频率f,由f所处的范围决定出N的值,然后从与N值对应的一张表中查取某一k值时的sin(k×180º/N)值;将查表的地址指针向后移动2N/3个单元,查得的值即为sin[(k-2N/3)180º/N]值;同理,将查表的地址指针向前移动2N/3个单元,查得的值即为sin[(k+2N/3)180º/N]值。

当k为偶数时,将以上所得的Ts、M以及三个正弦函数值代入式⑷、⑹、⑻进行运算,就可以得到各相的toff值;当k为奇数时,将所得的Ts、M以及三个正弦函数值代入式⑸、⑺、⑼进行运算,就可以得到各相的t’on值。

(2)、量化方法

由微机实现SPWM控制时,必须对SPWM控制算法的某些量进行量化。

a、采样周期Ts的量化采样周期Ts由89C52内部定时器T0定时。

89C52采用6MHz晶振,内部定时器T0的计数频率为振荡器的1/12,故定时器T0的计数速率为0.5MHz,即每2×10-6s(2μs)发出一个计时脉冲。

因此,若设在一个采样周期内定时器T0的计数脉冲数为R,则采样周期为

Ts=2×10-6R

因此,使用89C52内部定时器T0定时采样周期Ts,可将Ts量化为计数脉冲R。

而一个采样周期内应有的计数脉冲数R则是由载波比N及频率f决定的,即可得R与f、N的关系如下:

R=106/4Nf

实际上,如后所述,N与f的关系也是确定了的,因此R与f由唯一的对应关系。

由于本系统需要的调频范围是1~60Hz,将f分为五个区段,各区段N与f的关系如下表:

注:

本系统只做出了软启动时需要频段的N值表,如需要其他频段只需要扩大N值表并存入E2PROM内即可。

f(Hz)

N

1~8

45

8~12

30

12~20

21

20~35

15

35~60

9

b、89C52内部定时器T0定时初值由于89C52内部定时器T0为加法计数器,当设定为16位计数器即设定位方式1时,采样周期Ts的定时初值为(216-R)。

c、8253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初值8253计数器0用来定时U相的输出脉宽。

当k位偶数时,8253计数器0定时时间应为:

tuoff=Ts{1-Msin[(k×180°)/N]}/2

当k为奇数时,8253计数器0定时时间应为:

tu`on=Ts{1+Msin[(k×180°)/N]}/2

由于8253计数器0的计数时钟输入线是与89C52的地址锁存允许线ALE直接连接的,而89C52采用6MHz晶振,故ALE的输出频率为1MHz,即每1μs发一个计数脉冲送8253定时器0,由前可知,每2μs发一个计数脉冲时,R个计数脉冲就定时一个采样周期,现在是每1us发一个计数脉冲,因此定时同样的采样周期则需要2R个计数脉冲,即Ts=1×10-6×2R。

因此,这种情况下如将采样周期量化为计数脉冲,即为:

Ts=2R

将此式代入⑾式可得:

tuoff=R-RMsin[(k×180°)/N]k为偶数时

tu`on=R+RMsin[(k×180°)/N]k为奇数时

于是,余下得问题就是如何求M和正弦函数的值。

d、调幅比M当输出电压为U时调幅比为:

M=√2U/Ur

式中,三角波载波峰值Ur是不变的,本例中可取f=50Hz时,M=0.9的条件(注意为了保证电动机的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在频率为50~60Hz时M的取值仍为0.9,有恒转矩运行改为恒功率运行)确定:

输出电压为380V时:

Ur=√2×380/0.9=597V

U=380f/50

将上两式代入M的表达式得:

M=√2×380×f/(50×597)

输出电压为220V时:

Ur=√2×220/0.9=346V

U=220f/50

将上两式代入M的表达式得:

M=√2×220×f/(50×346)

按此式进行计算式时,当f变化时M得变化较小。

为此可将M的值扩大256倍,待运算完RMsin(k×180º/N)以后,再缩小256倍(因单片机采用二进制运算为方便其间,扩大28倍)。

e、单位正弦函数sin(k×180º/N)单位正弦函数sin(k×180º/N)的值与载波比N的值及采样点k有关。

对与某一个给定的频率值,可根据它所在的频率区段取定出相应的N值;对应于某一N值可计算出k=2N个正弦函数值,将这些正弦函数值作成正弦函数表。

本系统中有五个频率区段,则就有五张正弦函数表,由于这些正弦函数值都很小,同样可将它们扩大256倍,作成正弦函数表存入E2PROM中,以备查用,待运算完RMsin(k×180º/N)以后,再将其缩小256倍。

由于单相软启动时SPWM波的生成与三相时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2、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FUZZYCONTROL)采用语言变量和模糊集合理论形成控制算法,适合非线性及无法得到精确数学模型的系统,具有较好的快速性,并能很好的适应受控对象的信号变化即鲁棒性较强。

(1)、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器设计

基本模糊控制采用e(采样值和预定值之间的偏差)和ec(偏差的变化量)为输入,输出量则为控制量的变化量(在此以u表示),在经过变量的模糊化、基于不同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推理、模糊判决等步骤后可以得到一张二维的模糊控制查询表,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满意的二维控制表。

基本模糊控制其一般只适用于某一类特定的过程,不具有可调参数,没有自适应和自组织能力,无法满足实际系统的要求。

例如设转速偏差的变化范围为[+1500r/min,-1500r/min]时,模糊化可将此变量量化到基本论域[+6,-6]之间,而当转速偏差为[+150r/min,-150r/min]时,对应的模糊集论域为[+0,-0],显然基本模糊控制器的精度是很差的。

为了提高系统精度、减小超调量,采用调整比例因子、量化因子的方法,通过在线调整参数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精度。

由于控制系统在控制的各个极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故应对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控制策略。

合理的改善基本模糊控制器中的量化因子K1、K2和比例因子Ku对控制器有很大的控制作用,因此在不同的阶段调整它们的大小可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调整的原则是误差较大和误差变化较大时,采用“粗调”控制,误差较小和误差变化较小时,采用“细调”控制。

这样就可以满足动静的双重要求了。

系统原理图如下图:

eE

Ku

模糊

控制表

对象

K1

d/dt

K2

ecEC

 

1/a

模糊参

数调整表

a

a、模糊控制表的设计

把系统的偏差e和偏差变化ec作为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将它们的论域定为[-6,+6]。

偏差e分为14个档,即-6~+6(含-0,+0),偏差变化ec划分13档,即-6~+6,输出量u的变化范围为[-7,+7],分为15档,即-7~7。

为了将以上三个连续变量离散化,我们将e分成八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个语言变量。

分别为PB(正大)、PM(正中)、PS(正小)、PZ(正零)、NZ(负零)、NS(负小)、NM(负中)、NB(负大)。

同理我们将偏差变化ec和输出u分为七个级别,分别为PB(正大)、PM(正中)、PS(正小)、ZO(零)、NS(负小)、NM(负中)、NB(负大)。

设偏差e、偏差变化ec和输出u的离散变量分别为E、EC和U,根据控制规则可以构成控制规则表1如下:

E

EC

NB

NM

NS

NZ

PZ

PS

PM

PB

PB

X

X

NS

NM

NM

NM

NB

NB

PM

X

X

NS

NM

NM

NM

NB

NB

PS

PM

PM

ZO

NS

NS

NM

NB

NB

ZO

PB

PB

PM

ZO

ZO

NM

NB

NB

NS

PB

PB

PM

PS

PS

ZO

NM

NM

NM

PB

PB

PM

PM

PM

PS

X

X

NB

PB

PB

PM

PM

PM

PS

X

X

根据表1的48条规则,运用模糊推理,先求出每条模糊规则的Ri,最后求取R=R1ЦR2Ц……ЦR48。

有了R,取E和EC的非模糊观测结果作为输出量,由模糊算法计算出相应控制量的模糊子集U,最后按取隶属函数最大值的原则得到模糊控制表如表2:

EC

E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6

7

6

7

6

7

7

7

4

4

2

0

0

0

-5

6

6

6

6

6

6

6

4

4

2

0

0

0

-4

7

6

7

6

7

7

7

4

4

2

0

0

0

-3

6

6

6

6

6

6

6

3

2

0

-1

-1

-1

-2

4

4

4

5

4

4

4

1

0

0

-1

-1

-1

-1

4

4

4

5

4

4

1

0

0

0

-3

-2

-1

-0

4

4

4

5

1

1

0

-1

-1

-1

-4

-4

-4

0

4

4

4

5

1

1

0

-1

-1

-1

-4

-4

-4

1

2

2

2

2

0

0

-1

-4

-4

-3

-4

-4

-4

2

1

2

1

2

0

-3

-4

-4

-4

-3

-4

-4

-4

3

0

0

0

0

-3

-3

-6

-6

-6

-6

-6

-6

-6

4

0

0

0

-2

-4

-4

-7

-7

-7

-6

-7

-6

-7

5

0

0

0

-2

-4

-6

-6

-6

-6

-6

-6

-6

-6

6

0

0

0

-2

-4

-4

-7

-7

-7

-6

-7

-6

-7

将此表存入E2PROM中,以备查用。

b、模糊参数调整表设计

设第k个采样时刻被控量的偏差为e(k),偏差变化为ec(k),量化后的模糊子集为E(k)和EC(k),则根据模糊合成运算法则输出U(k)可由下述公式决定,即

U(k)=[E(k)XEC(k)]OR

式中X——直积运算符

O——模糊关系合成运算符

R——模糊关系

由于E(k)=K1×e(k),EC(k)=K2×ec(k),则U(k)可以表示为如下关系

U(k)=f[K1×e(k),K2×ec(k)]

U=Ku×U(k)

上式说明输出量u与量化因子K1、K2和比例因子Ku相关。

当E和EC较大时主要应考虑的是系统响应问题,因而可以采用“粗调”的方法,即用降低量化因子K1、K2的方法来降低丢E和EC输入量的分辨率,同时加大比例因子Ku,从而可以获得较大的控制量,使响应加快。

当E和EC较小时说明系统已经接近稳定状态,此式应考虑的问题是系统精度,减少超调量,因而应采取“细调”的方法,即用增大量化因子K1和K2的方法提高对输入变化的分辨率,同时减少输出比例因子Ku,以减少超调量,提高稳态精度。

在不影响控制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取K1、K2增加的倍数为K减小的倍数的1/2。

根据自调整的原则和思想,以偏差E和偏差变化EC为输入量,调节倍数α为输出变量。

偏差及偏差变化范围和语言的选取同前面的控制表,输出调节倍数α的论域为{1/8,1/4,1/2,1,2,4,8},分别对应语言变量的CH(高缩)、CM(中缩)、CL(低缩)、OK(不变)、AL(低放)、AM(中放)、AH(高放),根据调整规则可以建立调整规则表3。

E

EC

NB

NM

NS

NZ

PZ

PS

PM

PB

NB

CH

CM

CL

OK

OK

CL

CM

CH

NM

CM

CL

OK

OK

OK

OK

CL

CM

NS

CL

OK

OK

AM

AM

OK

OK

CL

ZO

OK

OK

AL

AH

AH

AL

OK

OK

PS

CL

OK

OK

AM

AM

OK

OK

CL

PM

CM

CL

OK

OK

OK

OK

CL

CM

PB

CH

CM

CL

OK

OK

CL

CM

CH

由表3按照前述方法可建立模糊调整表4。

E

EC

-6

-5

-4

-3

-2

-1

-0

0

1

2

3

4

5

6

-6

1/8

1/8

1/4

1/2

1

1

1

1

1

1

1/2

1/4

1/8

1/8

-5

1/8

1/4

1/4

1

1

1

1

1

1

1

1

1/2

1/4

1/8

-4

1/4

1/2

1

1

1

1

1

1

1

1

1

1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