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5560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docx

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工作

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工作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培养人的相辅相成的两条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主干、是基础,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配合,能使学生乐学亲师。

学习本章主要应掌握以下内容:

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特点、意义、内容和基本要求;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

开展课外校外教育工作,必须明确其意义,了解其内容和形式,掌握其特点与要求。

一、课外校外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课外教育工作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如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等。

校外教育工作是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如少年宫、艺术馆以及业余体校等举办的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教育工作。

课外教育工作与校外教育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其区别之处在于,课外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学校,校外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是校外教育机关和家庭、社会团体;前者在校内进行,后者在校外进行。

其联系之处在于这两种活动都是在课外时间进行的,有共同的目的、特点,其作用内容和形式也基本一致,在全面发展教育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

1、组织上的自愿性。

学校组织多方面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条件和情况、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自愿参加,不强求一致。

2、内容上的广泛性。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也不受学科的局限。

凡是符合教育要求,又有条件开展活动的,都可以纳入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之中。

3、活动上的自主性。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积极自觉的活动中经受锻炼、扩展知识、增长才干。

它虽然也需要有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或帮助,但与课堂教学有明显不同,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直接组织领导下进行的,课外活动这是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操作,在活动中锻炼其独立工作能力。

4、形式上的多样性。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在形式上是多样的,与课堂教学相比有更大的灵活性。

参加的人数可多可少,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是集中型的,也可以是分散型的,完全按活动的内容和参加活动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定。

(三)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但仅有课堂教学还不能实现充分的全面发展,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可适应学生的多种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生有多种多样的精神需要,他们不仅有求取知识的需要,还有社交、发展友谊、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生的这些需要,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才能得到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到精神充实,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充满青春活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教师执行教学大纲、搞好课堂教学好比是“选种”,学生的精神生活好比土地,优良的“种子”必须播在耕耘的“土地”上,教学也必须建立在充实的精神生活上,而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3、可以使学生得到各种实际的锻炼,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所参加的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都是以亲身实践为主,采取自学、自治、自理的方式,这就给他们在活动造成了更多的即动脑又动手的机会,使他们经受实际锻炼,培养独立性、创造性和各种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独立地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可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以学生亲身实践为主、自己活动为主。

他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

例如,改革开放为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东西,使学生在思想上感到困惑不解。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他们就回去调查访问,了解情况、查阅资料、分析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促使学生去接触社会,进行人际交往,也促使他们动手动脑,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创造性活动,同时也就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5、可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动员、组织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可加强学生和家长、学校和工厂农村、社会团体等的联系,并能使学生、教师与社会各界人士交往。

通过这些交往和联系,可吸引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关心、支持、参与学校教育,共同把学校办好。

学校也能及时吸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发挥智力和精神文明优势,更好地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二、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

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一)社会政治活动

为了使学生能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和校外教育机关可配合党和国家开展政治宣传教育的中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实践活动。

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加访问、时事政策宣传、节日庆祝、历史事件纪念等,这些活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

(二)科学技术活动

包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从事科技创作活动。

如航空航海模型制作、天文气象观测、优良品种培育、直观教具研究、计算机操作练习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锻炼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创造性人才。

在这些科技活动中还可以使学生指导科技发展趋向、认识新的研究成果,从中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

特别是在开展小科技制作的活动中,可引导学生从事小发明、小创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习惯,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职业技术学习活动

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是当前的发展趋势。

在普遍中学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中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学习某些职业技术,受到学生和社会的欢迎。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得一定的实用技能,既培养了生活本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既是对学科知识的补充和应用,又对学生的职业定向起到了引导教育作用。

(四)文化艺术活动

文化艺术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如建立文艺社团,进行创作与评论活动;组织合唱团、舞蹈队、乐队进行文艺演出活动;组织群众性的文艺欣赏,举办音乐、美术、书画展览与比赛等。

这些活动有特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繁荣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艺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从事艺术活动的兴趣、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

(五)体育活动

课外校外体育活动包括群众性的体育锻炼活动,各种球类比赛、游泳、爬山、武术表演等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通过建立各种球队、田径项目代表队、开展经常性的选拔训练来进行。

这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使学生获得积极休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均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多种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参加,对于发展一些学生的体育专项特长,培养各种运动选手,是一条重要途径。

(六)社会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就是无报酬的社会服务劳动。

如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植树绿化、打扫环境、维护交通秩序、学习雷锋做好人好事、拥军优属、照顾老人等。

参加这些活动可使学生体验到自觉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感;可陶冶学生的情操;可培养学生由行为美到心灵美的品德。

还可在实践中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进而树立劳动观点。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途径。

必须指出,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需要相互配合,统一安排,形成整体,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

学校和班级在开展活动时必须强调有明确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

课外校外教育的目的与课堂教学的目的相一致,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外校外活动的目的要与活动的实际内容相统一,在目的指导下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去达到教育目的。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要有计划,并纳入全校整体教育工作计划,才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步调一致、时间有保证,得到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效果。

学期和学年全校性的大型课外校外活动必须明确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以便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配合共同进行准备,做好组织工作。

各班级的课校外教育工作亦如此。

(二)要有知识性与趣味性

课校外教育活动,首先要注重其活动内容的知识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求知欲得到满足。

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会使其感兴趣。

教育者要注意按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课校外活动的形式,使其富有趣味性。

(三)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课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特点是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表现出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是课校外活动达到目的的关键。

让学生做课校外活动的主人要体现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活动项目的确立、活动计划的制定,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条件,听取学生的意见。

建立活动的组织,其领导人应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反映学生的意愿。

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总结提高,以便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汇报成果,如成果展览、汇报演出、组织比赛、文字介绍等,都让自己去做,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

课校外活动不应只为部分学生服务,而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校外活动应该具有普及性,在普及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五)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开展课校外教育工作,既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又要充分利用周围客观环境。

从学校所在地来看,城市与乡村各有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各有不同,平原农业地区与山地林牧地区各有不同,学校开展课校外活动利用当地条件各有自己的优势。

有的接近科技与文化设施,有的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有的参观农业很方便,有的了解山区特种经营独具优势。

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可摆脱许多难题,可使课校外活动生机勃勃,具有各自的特色。

第二节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积极作用。

一、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普遍。

其特点是参加人数多、普及性强,可以是全校性的或校际性的,也可以是全班性的或班际性的。

群众性活动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报告会、座谈会。

这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各种科学知识的常用形式。

如举行英模报告会、科学知识讲座、优秀学生座谈会等。

报告会的主讲人可以是专家、学者、英模、先进工作者,也可以是教师、辅导员、优秀生。

座谈会的参加者和主持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开展这些活动要求做到目的明确、组织严谨、内容适合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纪念会、庆祝会。

通常是为了纪念某一杰出人物或庆祝某一节日而组织的。

如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诗歌朗诵会”,“庆祝国庆节联欢会”等。

这些活动内容思想性强,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有文艺表演、游园活动等。

因此,这些活动为学生们所喜爱。

3、专题集会。

包括主题班会、英语晚会、夏令营等。

这些活动要求组织者和参加者事前必须对活动进行充分酝酿和准备,使活动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能从中受到很好的教育。

(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

小组可以跨班、跨年级组织,小组的成员一般由某方面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人数可多可少,一般是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

小组活动的指导者或者是教师,或者到校外聘请有专长的人担任。

小组活动一般有学科活动、科技小组活动、艺术小组活动、体育小组活动等。

(三)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

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的才能充分发展。

个人活动的内容很丰富,有阅读各种书籍、练习写作、绘画、演奏乐曲、制作标本、独立观察实验等活动。

其中课外阅读各种书籍是个人活动的重要项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的骤增,让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其自学能力是很必要的。

课外阅读可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使合青少年身心特点、颇具科学性、思想性的优秀作品。

同时还要取得社会有关部门和家庭的密切配合和支持。

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之后,可组织他们举行读书报告会、作品欣赏灰、诗歌朗诵会等交流心得体会,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

以上三种活动各有特点:

群众性活动普及性强、参加的人数多,可以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活跃空气;小组活动灵活多样、小型分散,可照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各种才能;个人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对发挥其创造性有很大的作用。

这三种活动的形式即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开展群众性活动为开展小组活动创造了条件,小组活动、个人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又常常通过群众性活动显示出来。

总之,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把这三种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使课外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二、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主要有:

自愿原则、自立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原则。

(一)自愿原则

这条原则是说课外活动应让学生自愿参加、自由选择,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但具体参加哪种活动、哪个小组,应根据学生的意愿,不得强迫。

贯彻这条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两点:

1、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课外活动。

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个性,发挥其创造性,是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之一。

因此,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让他们自由选择、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能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在指导课外活动时,我们强调尊重学生意愿,让他们自由选择,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教师应在课外活动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引导他们参加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对于那些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参加,以免他们在课余时间盲目参加社会上的不健康的活动。

(二)自主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教师在指导课外活动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脑又动手,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

贯彻这条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两点:

1、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课外活动开展得是否成功,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如何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加活动计划的制定、实施与管理。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独立操作,以增长才干,成为课外活动的真正主人。

2、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意味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被忽视。

相反,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贯彻自主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贯彻这条原则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课外活动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即是说,设计和组织课外活动,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应有所不同。

2、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才智水平等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万万不可“一刀切”。

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对在某些方面落后的学生,要热情关怀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第三节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

校外文化教育机关和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活动,称为校外教育活动。

对于校外教育活动可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两种教育中来探讨。

一、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它是一种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对青少年来说,它就是一种校外教育。

(一)开展社会教育的意义

社会教育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补充,并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和制约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丰富、提高,社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配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才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如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甚至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办好社会教育,设立各种教育机构,促进其有效地发展。

社会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

①、青少年校外教育(青少年宫、儿童游乐场、少年业余学校等)。

②、青少年学校后教育(就业培训中心、青年俱乐部、文化宫、业余进修学校等)。

③、特殊青少年教育(弱智辅读学校、盲聋哑学校、少年管教所等)。

④、群众文艺陶冶教育(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

⑤、影视电化教育(电影院、放映厅、电视台、广播站等)。

我国实施社会教育的机构有: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下设的社会教育司,主管社会教育。

各地的实施机构完全具备。

这些机构都称为课外教育机构,对中学生校外教育的开展有着密切关系。

中学生的社会教育,主要表现为校外教育活动,它的工作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凡是生动活泼。

在开展社会教育,抓好校外教育活动中,可以扩大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二)社会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其大小活动都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具体的要求,正确政治方向。

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思想、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增进健康。

所以,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选择好活动内容,寓教与活动之中,以便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活动,包括看不良的影视、图书等,要严加制止。

2、要照顾学生的兴趣特长,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的不同需要和要求。

活动的内容要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特别培养,鼓励每个人发挥专长,以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3、要坚持学生自愿参加,注意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和特长,让他们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自愿参加某项活动。

但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绝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加以指导。

对于好的经验,要注意推广,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帮助他们研究分析,并加以解决,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社会教育活动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庖,随意发号施令,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要尊重学生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能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

学校应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团队会组织的作用,让学生自己的组织来组织活动,自己来创造条件,自己来解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以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

〔三〕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社会教育活动是自由校外教育机关领导和组织的活动。

校外教育机关是配合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场所,它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能帮助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培养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和发现具有特长的人才。

按社会教育机构的性质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二类:

一是综合性的:

如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文化宫、夏令营、儿童公园等;二是专业性的:

如儿童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少年业余体校、儿童科技站等。

按社会教育机构的任务来分,也可分为二类:

一是负有提高任务的:

如少年宫、儿童科技站、少年业余体校等,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要求高,主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服务;二是负有普及任务的:

主要是由街道里弄、职工宿舍大院等单位配合学校建立起来的,组织青少年进行文娱活动、复习功课、参加公益劳动、读书、看报、看电视等。

这类社会教育机构,简单易行,可以普遍建立。

社会教育机构,有自己的领导系统,负责社会教育的组织者,也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

学校有关领导要主动和社会教育机构联系,互相配合,把社会教育活动开展好。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是在家庭中,家长(父母或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1、家庭教育是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关系的缩影。

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负有不能推卸的教育责任。

尤其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家庭教育越来越富有社会性,它不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而是一项关系国家兴旺、民族盛衰的大事。

因为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2、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在培养人的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协作、支持配合。

这是因为,第一从子女的成长来看,家庭起着奠基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人最初接受启蒙教育是家庭教育。

这种教育为学校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二,从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来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因为:

①、家庭教育的参与者之间具有血缘关系,特别亲密,较之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更富有感情色彩;②、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长期性、连贯性,与学校教育的阶段性相比具有巨大优势;③、家庭教育以寓教于生活之中,比学校教学活动通过集体来进行来说,更有人情味,更自然,也更有针对性和坚持性。

正由于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使得它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

自有家庭以来,它始终是子女接受教育和生活最长久的场所,故而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具体知道子女的情况和特长,可以更好的因材施教,使子女得以健康成长。

同时,由于家长与子女在政治、经济利益上的一致,休戚与共,感情深厚,家长爱护孩子,子女尊敬家长。

家长在孩子面前有较高的威信,子女容易接受教诲。

再加上父母对于子女有着伦理道义和法律上的教养责任,所以,父母一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并因此努力教育子女,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基于这两个方面,所以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二)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家庭教育的总任务和学校教育的总任务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中学阶段,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密切配合中等教育的学校教育,按照教育的规律,在家庭中教育培养子女,使其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归纳起来,家庭教育的内容有五点。

1、关心子女身体健康,重视体育卫生。

中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家长要十分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讲卫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关心子女的学习,配合学校搞好智育。

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任务是辅导或督促子女努力掌握必要的知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任务,发展孩子的智育,培养孩子的能力。

3、关心孩子的成长,抓紧抓好德育。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因此,父母不仅要关心子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