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5382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2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

《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分析复习重点.docx

专业分析复习重点

第一章生物工程分析

1.1课程性质、目的、内容和要求

1、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感官检测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2.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使被测组分在溶液中与试剂作用,由生成物的量或消耗试剂的量来确定组分和含量的方法。

3.仪器分析法:

包括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4、生物工程分析的一般程序:

1、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2、样品的预处理3、分析4、分析数据处理5、分析报告的撰写

1.2样品采集、处理、保存及分析前处理(预处理)

1、采样步骤

分三步,依次获得三种样品

⏹检样:

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的少量物料;

⏹原始样品:

许多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

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测的样品。

2预处理的方法:

根据样品种类、分析对象、被测组分理化性质、含量及分析方法,确定预处理方法。

有5种:

(一)有机物破坏法(消化法)

通过高温或高温加强氧化条件使有机物分解,使被有机物结合的待测成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的成分,主要用于测定除汞以外的金属元素及部分非金属元素,分干法和湿法消化。

1、干法消化法

(1)原理:

样品→在坩埚加热脱水,炭化,分解,氧化→灰化(高温电炉500--550℃灼烧)→得到白(灰)色残渣(得到无机成分)

2、湿法消化简称消化法

(1)原理:

加入浓硝酸、浓硫酸、HClO4、KMnO4、H2O2等强氧化剂,加热消化使有机物分解氧化,以气态挥发,而待测组分以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2)常用方法包括硝酸-高氯酸-硫酸法、硝酸-硫酸法

(3)湿法消化法的特点

(二)溶剂提取法(萃取)

•利用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将各组分分离的方法,又称溶剂萃取法。

常用于测定维生素,脂肪,黄曲霉毒素

1、溶剂的选择

Ø根据:

相似相溶”原则,选择溶剂

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饱和烃类>全氯代烃类>不饱和烃类>醚类>未全氯代烃类>酯类>芳胺类>酚类>酮类>醇类

Ø溶剂沸点45--80℃为宜,利于挥发和浓缩

Ø溶剂惰性,不与样品发生反应

提取方法可归纳为三种:

浸提法、溶剂分层法、索氏抽提法

(1)浸提法:

(2)溶剂分层法:

(3)索氏抽提法:

(三)蒸馏法

1、原理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所进行分离的方法。

可除去干扰成分,可用于待测组分蒸馏逸出,收集蒸馏出液进行分析。

2、蒸馏方式

(1)常压蒸馏

被蒸馏物质受热后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时,可在常压下进行蒸馏。

加热方式有:

水浴,油浴,直接加热。

(2)减压蒸馏

特点:

当被蒸馏物易分解或沸点太高时,可采用此法。

减压装置:

油水泵和真空泵

(3)水蒸汽蒸馏

(四)色谱分离法

•分为:

色谱分离法根据原理不同,可分为:

按固定相外形分:

柱色谱(填充柱、空心柱)、平板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吸附色谱分离:

不同组份在固定相的吸附作用不同;

溶剂的洗脱能力主要取决于溶剂的极性:

介电常数高的洗脱能力就大。

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乙醚>三氯甲烷>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环乙烷>正庚烷>正乙烷(石油醚)

分配色谱分离:

不同组份在固定相上的溶解能力不同;

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不同组份在固定相(离子交换剂)上的亲和力不同;

凝胶色谱(尺寸排阻色谱):

不同尺寸分子在固定相上的渗透作用。

膜分离法:

(五)化学法

1、沉淀分离法

2、掩蔽法

3、磺化法

4、皂化法

1.3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

1、精密度及其表示方法

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程度,代表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及重现性,测定结果差异来自偶然误差,精密度高低可用偏差表示:

绝对偏差:

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差,d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1.平均偏差

2.标准偏差

其中标准偏差较平均偏差有更多的统计意义,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较大的偏差可以更显著地反映出来。

实践中常用标准偏差S和变异系数RSD表示一种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2、准确度及表示方法

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主要由系统误差决定,反映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高的方法其精密度必然高,但相反则不一定。

准确度可用误差表示,误差小,则准确度高。

误差分为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差,而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率。

一个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可通过测定标准试样的误差或回收率来判断

在一定量未知样品中加入m量的标准品,对未知样及加标样品分别测定值为X0、X1。

则回收率P%=(X1-X0)/m×100%

四、灵敏度

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不同方法有不同灵敏度,一般仪器分析法高于化学分析法

待测组分含量高时选用灵敏度较低的方法以减少由于稀释倍数高引起的误差

待测组分含量低时选用灵敏度高的方法;灵敏度高的方法相对误差较大,但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允许有较大的相对误差

1.4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误差的来源

误差:

测定值与真实值的差异,按照来源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有方向性即偏高或偏低

系统误差大小是可测的,来源于分析方法、仪器、试剂和主观认识(对操作规程和操作条件认识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

由于偶然外因引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固定、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可能是由环境(气压、温度、湿度)变动或仪器性能、分析人员对各个样品处理不一致造成。

3.标准曲线绘制

光度法及色谱法分析中,常需绘制标准曲线,此标准曲线应是一条连接原点的直线,但在绘制时,常出现1至2个点偏离的情况,此时采用最小二乘方回归法,可以得到最合理的图形和方程。

4、测定结果的校正

用标准样加入未知样品中同时测定,可求出回收率,该回收率可用于对试样测定结果的校正:

X=x0/p

其中X——被测成分的实际含量

X0——测得的含量

P——回收率

第二章水分的测定

2.1概述

一、生物样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1、自由水(游离水):

是以溶液状态存在的水分,保持水本身的物理性质,在被截留的区域可以自由流动,可结冰、可作为胶体和盐分的溶剂、化学反应及微生物生长。

2、亲和水:

强极性基团单分子外的水分子层中的水,与弱极性基团以氢键结合的水,向外蒸发的能力弱,蒸发时较自由水吸附更多的能量。

3、结合水(束缚水):

与极性基团如羧基氨基羟基巯基以氢键结合的水,与糖分子结合的结晶水。

结合力最大,难以蒸发挥发,不能被微生物利用,不能作为溶剂。

水分的蒸发及测定条件

v水分测定时,以自由水形态存在的水分在加热时容易蒸发,而亲和水和结合水难以蒸发。

增加加热强度和时间则会导致化学反应,影响准确度;

v所以水分测定时要在一定的温度、时间和其它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进行。

固形物——指生物样品内将水分排除后的全部残留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无氮抽出物、灰分等。

固形物(%)=100%-水份(%)

不同的食品及生物样品水分含量相差较多。

二、水分测定方法的分类及原理

1、直接法:

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定水分。

一般采用烘干、化学干燥、蒸馏、提取等方法去除样品中的水分,分为:

重量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

2、间接法:

不去除水分,而利用样品的某些物理性质常数与水分含量存在的简单函数关系确定水分含量。

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率、介电常数等。

水分测定两类方法的比较

水分测定操作过程中环境的影响

v预防操作中水分得失误差

▪减少空气暴露时间:

空气湿度对操作过程中水分散失的影响

▪减少样品处理产热引起挥发

三、水分的测定的意义

水分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控制水分是保障产品质量稳定的手段

生产原料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原料质量、保存时间的因素

水分含量是固体发酵中的关键参数

第二节干燥法

一、概念和特点

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加热方式将样品中水分完全挥发,根据加热前后质量差计算水分含量的方法,包括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等。

水分重量=原样重量-干燥后重量

特点:

费时长,操作简单,应用广

二、干燥法的注意事项

1、干燥法的前提条件

①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的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极微(挥发性有机物会造成误差)。

②水分的排除情况要求很完全。

含胶态物质多的样品误差大。

③组分分解,水解反应将引起较大误差。

2、操作条件的选择

包括:

称量瓶、称样量、干燥设备、干燥条件

⑵称样量

样品一般控制在干燥后的残留物为1.5~3克;

固态、浓稠态样品控制在3~5克;

含水分较高的样品控制在15~20克;

⑶干燥设备——烘箱

对流烘箱:

无风扇,空气循环缓慢,不同位置温差大

强力通风型:

温差小于1℃

真空型:

有耐热钢化玻璃窗/门,不锈钢真空烘箱,最高温度220℃

⑷干燥条件

干燥温度选择:

一般是95~105℃;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先50~60℃干燥然后在105℃加热。

对热稳定的样品:

120~130℃

对于脂肪高的样品,后一次重量可能高于前一次(由于脂肪氧化),应采用前一次的数据计算。

3.干燥时间的确定:

A.干燥到恒重——最后两次重量之差<2mg。

基本保证水分蒸发完全。

B.规定一定时间——根据对象差异和经验,此法准确度要求不高时采用。

4.防止样品干燥过程中结块

对于易结块或形成硬皮的样品要加入定量的海砂,约3g样品中加入清洁干燥的20-30g海砂,使样品充分分散,也可用硅藻土。

三、直接干燥法(常压干燥法)

1、原理:

在一定的温度(95~105℃)和压力(常压)下,将样品在烘箱中加热干燥,除去水分,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之差为样品的水分含量。

2、适用范围:

高温下稳定,不含其它挥发物样品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

1)样品的预处理(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a.采集,处理,保存过程中,要防止组分发生变化,特别要防止水分的丢失或受潮。

b.固体样品要磨碎(粉碎),谷类达18目,其他30~40目。

c.液态样品要在水浴上先浓缩,然后进干燥箱。

d.浓稠液体(糖浆、炼乳等):

加水稀释,最后要把加入的水除去。

加入海砂,海砂与玻璃棒在水浴上干燥后入干燥箱,两者要知重量。

e.含水量﹥16%的谷类食品,采用两步干燥法。

如面包,切成薄片,自然风干15~20h,再称量,磨碎,过筛,烘干。

2).粉状固体样品常压干燥法操作过程:

烘箱预热称量皿恒重m3准确称样+称量皿重m1干燥1h冷却30min称量干燥1h冷却30min称量反复至恒重准确称样+称量皿重m2,直到两次测定结果不超过2mg,认为达到恒重。

3).水分的计算:

水分%=(m1-m2)/(m1-m3)×100%

4.说明及注意事项:

新鲜植物样品应先使表面洁净,水洗后吸干表面

烘干后马上放入干燥器冷却

果糖含量高的样品,在高于70度下氧化分解为低分子并挥发,应采用减压干燥法

含较多氨基酸、蛋白质及羰基化合物的样品,长时间加热发生羰氨反应,产生水分,导致误差

对含较多挥发物的样品采用蒸馏法测定水分

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可用于测定脂肪及灰份

四、减压干燥法

(1)原理:

利用水的沸点随P↓的原理,将样品称量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在选定的真空度与加热温度下干燥至恒重,干燥后样品所失去的质量百分比即为水分含量。

适用范围:

较高温度下容易热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样品,如高糖含量、高脂肪含量的样品

(2)装置及操作

v将准确称好的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内,打开真空泵抽出烘箱内空气至所需的压力(40-50kpa,加热至50-60度,保持真空度和温度。

称重方法同前。

注意事项:

v第一次使用的铝质称量盒要烘干两次,称量恒重精确到0.1mg

v称量物温度与室温的差别会引起误差,故每次需在干燥器中冷却0.5-1小时

v每次烘干时间2小时,至减量不超过0.5mg为恒重,对较不稳定样品可为1-3mg

五、红外干燥法

1.原理:

以红外线灯管做为热源(700~300000nm波长),利用红外线的辐射加热试样,使水分高效快速蒸发,根据干燥前后的失重即可求出样品的水分。

2.红外干燥法特点:

快速,精密度较差,可作为简易法测定数个样品的大致水分,或快速测定大致水分含量,

红外线水分测定仪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红外线灯和天平,因此其烘干和称量可以同时进行。

使用前需用标准法对仪器进行校正。

第三节蒸馏法

一、原理:

将样品与水不溶性蒸馏液(苯、甲苯、二甲苯)组成沸点较低的二元共沸体系,将试样中的水分蒸馏出来。

冷凝并收集馏出液,由于水与蒸馏液密度不同,馏出液在有刻度的接收管中分层,根据水的体积计算水分含量。

二、特点和使用范围

1.热交换效率高,加热温度比直接干燥法低,产生化学反应较少。

2.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3.广泛用于各类果蔬、油类等多种样品的水分的测定。

4.对易于氧化、分解、热敏感及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的样品测定其准确性较干燥法高。

5.是香料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

三、仪器与操作方法:

准备:

称取含水2-5ml的样品,放入蒸馏瓶,加入50-75ml新蒸馏过的甲苯浸没样品,连接冷凝管和水分接收管,从冷凝管口加入甲苯装满水分接收管。

蒸馏:

调节加热强度,使冷凝液每秒2滴,待大部分水蒸出,加速蒸馏至4滴,待水分不再增加

读数:

从冷凝管口加入甲苯冲洗管壁水分,读取水层体积

三、结果计算

计算:

水分(%)=(V∕W)×100

V——接收管内水的体积。

W——样品质量。

四、蒸馏法操作注意事项

1.要先接好打开冷却水。

2.对热不稳定样品,一般不选用沸点较高的二甲苯

3.试剂苯、甲苯、二甲苯,要预先蒸馏,除去水分备用。

4.准确称量适量的样品(估计含水量2~5ml)。

5.加热慢慢蒸馏,使2滴馏出液/每秒。

6.产生误差的原因包括:

水分未蒸发完全;水分聚集在冷凝管及连接管中,水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生成了浊液;溜出了水溶性成分。

第四节卡尔·费休法

v1935年由卡尔.菲休(KarlFischer)提出的测定水分的定量方法,属于碘量法,简称费休法或K¡ªF法,是微量水分的标准测定方法。

v费休法的改进

多年来,许多分析工作者对此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反应的化学计量、试剂的稳定性、滴定方法、计量点的指示及各类样品的应用和仪器操作的自动化等方面,有许多改进,使该方法日趋成熟与完善。

一、费休法原理

利用I2氧化SO2时需要有一定的水参加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I2+SO2+2H2O↔H2SO4+2HI

此反应具有可逆性,当生成物H2SO4浓度>0.05%时,即发生可逆反应,要使反应顺利向右进行,要加入适量的碱性物质以中和生成的酸,如用吡啶(C5H5N)。

vI2+SO2+2H2O+3C5H5N↔2C5H5NHI+C5H5NSO3

氢碘酸吡啶硫酸吡啶

硫酸吡啶很不稳定,与水发生副反应,形成干扰。

若有甲醇存在,则可保持稳定。

当I2与水反应完毕,稍多的游离碘使溶液呈红棕色,即为终点。

二、费休法适用范围

费休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液体、固体、及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作为水分痕量级标准分析方法,用于校正其他水分测定方法。

使用范围有化工、试剂、化肥、医药、食品等。

三、费休试剂的配制和标定:

试剂的理论摩尔比为碘:

二氧化硫:

吡啶:

甲醇=1:

1:

3:

1。

通常,配制费休试剂时只有碘应严格依照化学计量,其它组分则是过量的,碘:

二氧化硫:

吡啶:

甲醇=1:

3:

10:

50。

配制费休试剂所用各物质必须严格控制其含水量,一般不得超过0.1%,若进行微量分析时,不应超过数个ppm。

甲醇、吡啶先蒸馏后再使用,加入无水硫酸钠保存;碘必须于硫酸干燥器中干燥48h以上。

费休试剂配制步骤:

取无水吡啶133mL与碘42.33g,置入具塞棕色试剂瓶中,振摇至碘全部溶解后,加入无水甲醇333ml。

准确称量试剂瓶重,通入经浓硫酸脱水的二氧化硫气体至试剂瓶增重32g,将瓶塞塞牢、摇匀,于暗处放置48h后标定。

费休试剂配制:

另一种配制方法:

先配成二组溶液,在使用前混合。

溶液I:

碘和甲醇; 

溶液II:

二氧化硫和吡啶。

v配好费休试剂后,放置24小时后,进行标定且每天要标定。

卡尔费休试剂的标定方法:

加50ml无水甲醇于水分测定仪的反应瓶中,采用磁力搅拌。

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定甲醇中的微量水,滴定至电流计某一定刻度并保持1min以上不变,即为终点。

此时不计卡尔-费休试剂的体积。

用10ul微量注射器从进样口橡皮盖中准确注入10ul蒸馏水(相当于0.01g水)于反应瓶中,滴定至终点并记录卡尔-费休试剂的用量。

v计算卡尔-费休试剂对水的滴定度:

v

 G×1000

T=───

  V

式中:

  T――滴定度mg/mL;

  G――加入蒸馏水的质量,g;

  V――卡尔-费休试剂的用量,mL;

四、滴定操作有两种方法:

常规滴定法:

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过量一滴就会使溶液显示浅红棕色,此法适用于含有1%以上水分的样品。

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法:

将两个相同的铂电极插在溶液中,两极加微小电压(mV级),化学计量点前,体系中只有碘化物而无游离碘,此时微安表无电流,稍过量时,游离碘使体系变为去极化,溶液导电,微安表偏转至一定不变,即为终点,此法更适用于微量、痕量水分及带颜色样品。

五、测定注意:

每份样品含水量20-40mg为宜,固体样品细度以40目为宜,采用破碎机处理防止水分损失

滴定时,加入样品后需开电磁搅拌器,使样品中的水分被甲醇提取

含有强还原性成分的样品不易用费休法

其它测定水分方法

⑴化学干燥法

⑵气相色谱法

⑶微波法

⑷红外吸收光谱法

⑸其它还有声波和超声波法,直流和交流电导率法,介电容量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中子法。

第三章酸度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一、酸度的概念

分析生物样品的酸性物质的含量,应区别几种不同酸度。

1.总酸度——指样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包括在测定前已离解成H+的酸的浓度(游离态)、未离解酸的浓度(结合态、酸式盐)。

其大小可借助标准碱液滴定来求取,故又称可滴定酸度(分析化学用语)。

②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的浓度。

反映的是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常用pH值表示。

其大小由pH计测定。

pH的大小与总酸中酸的性质与数量有关,还与样品中缓冲物的质量与缓冲能力有关。

③挥发酸——指易挥发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醋酸)、丁酸等低碳链的直链脂肪酸,其大小可以通过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液来滴定。

挥发酸包含游离的和结合的两部分。

④牛乳酸度

牛乳总酸度包括:

外表酸度(固有酸度)

真实酸度(发酵酸度)

⏹外表酸度——指刚挤出来的新鲜牛乳本身所具有的酸度。

主要来源于酪蛋白、白蛋白、柠檬酸盐、磷酸盐等。

约占牛乳的0.15—0.18%(以乳酸计)

⏹真实酸度——指牛乳在放置过程中,在乳酸菌作用下使乳糖发酵产生了乳酸而升高的那部分酸度。

⏹习惯上将总酸量低于0.20%的牛乳称为新鲜牛乳

⏹不新鲜的牛乳总酸量﹥0.20%,大于0.30%时有酸味,大于0.60%时就能凝固

牛乳酸度表示法有两种:

按乳酸百分数表示

用滴定酸度°T表示

°T—指滴定100ml牛乳样品,消耗0.1mol/LNaOH溶液的ml数,或滴定10ml样品,结果再乘10。

二、酸度测定的意义

㈠有效酸度水平是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㈡产品中酸的类型和含量对发酵产品风味有很大影响:

白酒、果酒酿制

㈢有机酸是发酵行业的一类重要产品,是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或化工原料:

如衣康酸、丁酸

第二节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一原理

用标准碱液滴定样品中的有机弱酸,中和生成盐,用酚酞做指示剂。

当滴定终点(pH=8.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耗用的标准碱液的体积,计算出总酸的含量。

反应式:

RCOOH+NaOH→RCOONa+H2O

适用于色浅的样品的测定。

试剂

⑴0.1mol∕LNaOH标准溶液

⑵1%酚酞指示剂

称取酚酞1g溶解于100ml95%乙醇中。

变色范围pH(8.2~10.0)。

问题:

为何以pH8.2为终点而不是pH7?

⏹因为有机酸均为弱酸,用强碱滴定生成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一般pH8.2左右,故选酚酞为指示剂。

例:

CH3COONa+H2O→CH3COOH+Na++OHˉ

二、总酸测定操作方法

1、样液的制备

①固体样品用粉碎机或组织捣碎机粉碎,混合均匀。

取适量样品(根据总酸含量确定,使最后用碱量在15ml左右),用150ml水将样品移入250ml容量瓶中,在75-80℃水浴上加热半小时,冷却,加水至刻度,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液,收集滤液备用。

②含CO2的饮料、酒类,40℃水浴30分钟除CO2。

③调味品及不含CO2的饮料、酒类,直接取样。

2、总酸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滤液50ml,注入三角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4滴。

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浅(微)红色且30秒不褪色。

记录消耗的NaOH量。

注:

碱式滴定管,先用水洗净,用标准碱液润洗,检查是否漏液,排气泡,再使用。

三计算

总酸度%=

其中,c为标准碱浓度,V为消耗标准碱体积,m为样品质量或体积,V0样品定容体积,V1滴定的样品体积,K换算为主要酸的系数(表示1mmol氢氧化钠相当于主要酸的克数)

因食品、果蔬、发酵产品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总酸度的测定结果通常以样品中含量最多的那种酸表示。

要在结果中注明以哪种酸计。

常用的K值:

酒石酸K=0.075;柠檬酸K=0.064;苹果酸K=0.067;乳酸K=0.090;乙酸K=0.060

四、总酸测定方法讨论

1.上述方法适用于各种浅色食品的总酸的测定。

如果是深色样品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滴定前把50ml样液(已放入三角瓶内的)再用无CO2水稀释一倍。

②若还不行,在滴定快到终点时,用小烧杯取出2~3ml液体,再加入20ml水稀释,观察。

③如果样液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宜用电位滴定法,一边滴定,一边电磁搅拌,到规定的pH值时为终点。

2.所有酸度测定中使用的蒸馏水都不能含有CO2,包括样品浸渍及稀释用水。

3.酸度测定中,滴定消耗标准碱的体积不少于5ml,最好在10-15ml,以减少误差。

第二节有效酸度(pH)值的测定

⏹有效酸度(pH值)表示介质的酸碱性。

测H﹢的活度(近似认为是浓度),往往比测定总酸度更有实际意义。

⏹适合的有效酸度是生化反应的必要条件,是工业发酵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检测对象。

pH值的测定方法:

①电位法(pH计法)

②比色法:

试纸法、标准管比色法

一、电位法(pH计法)

1.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样液中,组成原电池,该电池电动势的大小,与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