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5223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历史时空坐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

以全面抗战时期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为时间主线,勾勒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

2.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抗战史实,认识全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感悟抗日战争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积极作用,增强民族责任意识。

[细致梳理·核心点]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背景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2)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3)力图转嫁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4)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

2.侵华史实

(1)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2)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

(3)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

(4)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5)侵华罪行

①制造“南京大屠杀”。

②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实验。

③推行“以华制华”政策,实行殖民统治,推行奴化教育。

[轻巧点拨·关键点]

[概念阐释]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轻巧识记]

日军侵华的原因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中国共产党

(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底,中共陕北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东北军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在此基础上组建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3.国民党爱国将领

(1)十九路军:

一·二八事变后,驻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率领下,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2)山海关:

安德馨率全营300名官兵力战殉国。

(3)承德:

宋哲元率部收复喜峰口。

(4)察哈尔省危急:

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4.爱国民众

(1)工人罢工、募捐。

(2)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

5.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背景:

1935年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

①爱国学生:

掀起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后,平津学生响应中共号召,南下宣传抗日。

②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最后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序幕。

[历史认识]

1931~1936年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分散的、自发进行的,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反映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知识点拨]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是指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量。

敌后战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指日军正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抗日敌后战场上作战的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轻巧识记]

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背景

①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②8月13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

(2)过程

①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②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把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和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进行改编。

(3)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影响

①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②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参加会战。

一一五师在平型关歼敌千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3)徐州会战:

1938年春,组织徐州会战,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进行台儿庄战役,歼敌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4)枣宜会战:

1940年5月,在湖北枣宜会战中,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

3.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1)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

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中共领导根据地军民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歼敌四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4)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发展壮大。

(5)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背景

(1)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2)中共七大

①内容:

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②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3)联合对日作战

①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②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③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并击溃日本关东军。

④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2.胜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2)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3.意义

(1)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2)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易混易错]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到一个引领、带头作用。

[深度点拨]

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而非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中国人民虽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独立。

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轻巧识记] 抗日战争

 

探究主题一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史料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反映了态度。

(1)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抗战的态度如何?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观原因是什么?

 

史料二 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向敌后、从山区向平原蔓延。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抗战。

指明了时间、人物

“其”指代的对象,主观原因是限定词,结合其推行的抗战路线作答。

指明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发展。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充分体现。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的意义。

答案:

(1)态度:

史料一反映了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抗战到底的决心。

主观原因:

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2)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有效地牵制、打击了敌人;人民军队有了稳固的后方,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并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释

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区别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日军控制的后方

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作战方式

阵地防御为主的大兵团大会战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2.联系:

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探究主题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一 “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

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敝;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蒋百里论抗战

体现了战略。

从这句关键句中可以提炼目的。

(1)史料一体现了对日作战的什么战略?

其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试答:

 

 

史料二 1942年10月,美、英等国“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根据时间,可确定国内的背景事件。

表明了美、英等国对中国国内事件的态度。

(2)美、英等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试答:

 

 

史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抓住太平洋战争时期,中国战场与太平洋等战场日军兵力统计数据的对比,认识其体现的历史意义。

(3)史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答:

 

 

答案:

(1)战略: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持久抗战的战略。

目的:

拖垮敌人。

(2)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鼓励中国坚持抗战,维护反法西斯战争大局。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解释

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

1.组织领导: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全民族战争。

3.战略战术:

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建体系]

[微总结]

1.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犯下了南京大屠杀等罪行。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3.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4.1945年,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

5.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凝聚形成的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基础巩固]

题组一 侵华日军的罪行

1.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

“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

”日本为此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解析:

“满蒙”是指中国东北地区。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故选A项。

答案:

A

2.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下图所示反映了(  )

A.旅顺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D.八一三事变

解析:

题干图片中的数字“300000”遇难同胞,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故选C项。

答案:

C

题组二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3.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

A.“八一宣言”发表B.一二·九运动爆发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解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峙战争走向了和平,它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C项。

A、B两项是在1935年;D项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

答案:

C

4.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在此与日军激战三个月之久,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解析:

由题干信息“1937年8月13日”“上海”及“三个月之久”,可知这与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的史实相符,故选A项。

答案:

A

5.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

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战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1940年”及“彭德怀”,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歼敌四万多人,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故本题选C项。

答案:

C

6.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

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C.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确立大国地位”这一关键信息。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才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故选D项。

答案:

D

[同步真题]

1.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解析:

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项;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项;D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答案:

A

2.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

国民党禁止刊载不利于自身专制统治的名词,目的是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

国民党的这种行为不利于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A项错误;国民党排斥“长征时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说明国民党不承认其他社会力量,这不利于塑造战时政府形象,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不能反映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C项错误。

答案:

D

3.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

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解析:

1938年正处于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这是国民政府应对战争持久化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故答案为A项。

B项说法与当时情况不符;C、D两项题干材料未反映,均排除。

答案:

A

课时作业7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下面的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作品,作品所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

解析:

结合漫画中的“东北”“张学良”“不抵抗”等信息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A

2.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

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

此事反映了(  )

A.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B.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国联调查确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国知识分子在九一八事变后完成事变证据汇编,并呈递给国联调查团,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这说明知识分子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担当与风骨,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扭转”;当时知识分子的目的不是研究抗战而是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故C项错误;当时国联调查团袒护了日本的侵略行径,没有正确界定“九一八事变”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

B

3.下面是一副抗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了(  )

A.日本速亡中国企图的破产

B.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C.中国抗战急需国际支援

D.中国军队已经扭转战局

解析:

漫画反映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体现了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使日本速亡中国的企图破产,故A项排除;漫画未涉及国际支援,故C项排除;漫画无法体现中国军队已经扭转战局,故D项排除。

答案:

B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C.国民政府发表八一四自卫抗战宣言

D.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八一宣言》是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中发表的,当时国共两党依然处于内战时期,并未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选项错误,瓦窑堡会议召开于1935年12月,标志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C选项错误,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未正式形成。

答案:

D

5.该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大捷

C.枣宜会战D.百团大战

解析:

由材料“该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可知,这次胜利指的是平型关大捷,故选A项。

台儿庄大捷为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时间晚于平型关大捷,排除B项;枣宜会战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一次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百团大战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组织的一次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战的士气,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答案:

A

6.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全面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关于这次战役歼敌数目有不同记载。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称“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两万余人”,王秀鑫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称“歼敌一万余人”。

这反映出(  )

A.同一历史事实可能有不同的历史叙述

B.事件亲历者的叙述最接近历史事实

C.绝对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

D.历史叙述是不能够再现历史事实的

解析:

根据李宗仁回忆录和王秀鑫的历史文献对台儿庄战役日军伤亡的不同记录可知,同一历史事实可能有不同的历史叙述,A选项符合题意。

事件亲历者的叙述最接近历史事实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绝对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

历史叙述是能够再现历史事实的,D选项排除。

答案:

A

7.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

“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此电文嘉奖的应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40年”及战役特点,A、B、C三项在时间上都不符合,百团大战的特点是交通破袭战,故选D项。

答案:

D

8.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

南京!

》的上映曾引起极大的轰动。

我们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史证材料应该是(  )

A.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B.侵华日军纂写的回忆录

C.历史专著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D.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解析:

研究历史的最有力证据当然是第一手史料。

因为第一手史料没有经过加工或整理,最能有力客观的还原当时的历史。

在上述选项中,A、B、C三项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某些主观色彩,只有D项最能有力的客观反映当时的历史。

答案:

D

9.1938年春,中共领导的山东部队对津浦铁路线进行了交通破袭,使日本华北方面军无法向正面战场进攻,而被迫将主力转向后方施行要点守备,并抽调兵力对五台山等地实行攻势防御。

中共的上述军事行动(  )

A.有利于争取国民党积极抗战

B.配合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C.说明共产党已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迫使日军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解析:

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

依据材料可知,中共的军事行动使日本华北方面军无法向正面战场进攻,而被迫将主力转向后方施行要点守备,并抽调兵力对五台山等地实行攻势防御。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民党正面对日作战的压力,配合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1938年春中国的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付出了重大代价,已经体现了国民党的积极抗战,中共此举并非是争取国民党积极抗战;C选项错误,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不是在此时期;D选项错误,日军改变侵华战略方针是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之后,与材料时间及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答案:

B

10.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

”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

这主要得益于(  )

A.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B.掌握了有利地形

C.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D.贯彻了群众路线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群众实行敌后抗战,材料中“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群众路线的作用,故D项正确。

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故A项错误。

掌握了有利地形是敌后战场获取胜利的原因之一,不符合材料中获取情报信息的特点,故B项错误;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是抗战后期,材料中获取敌人情报信息没有得到苏联的支持,故C项错误。

答案:

D

11.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