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5101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

《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教案.docx

五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

年月日

教学题目: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概念的建立和构建,能正确的进行各个体积容积之间的转换。

教学课型及课时:

新课1课时

教学手段:

老师和同学一起探究式的学习。

主要是指导学生。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引导探索,组织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

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

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它的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

  

(1)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征?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适当评点。

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做书56页第1题

  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

  有()条棱,相对的棱();

  有()个顶点。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

  有()条棱,每条棱();

  有()个顶点。

  (填在书上,并指名汇报)

2、归纳总结。

  老师也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用表格整理出来,大家看看跟你的有什么不同?

  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算公式

  长方体:

S=(ab+ah+bh)×2

  正方体:

S=6

  长方体:

V=abh正方体:

V=

  V=Sh

  常用单位

  m2、dm2、cm2

  1m2=100dm21dm2=100cm2

  m3、dm3、cm3

  1m3=1000dm3

  1dm3=1000cm3

  m3、dm3、cm3、L、ml

  1L=1000ml

师:

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强化训练:

56页第3题:

乒乓球台的长度为2740mm,宽度为1525mm,台面厚度为25mm,它的表面喷上了漆,喷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740mm=2.74m,1525mm=1.525m25mm=0.025m

  (2.74×1.525+2.74×0.025+1.525×0.025)×2

三、课终回顾,深化认识。

  1、师:

复习完这个知识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

  (设计意图:

一节课复习完后,宜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而延伸题则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出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特征:

面棱顶点

  表面积

  体积概念计算公式常用单位

  容积

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24---25页

组长的意见:

 

作业小结:

 

课后反思:

时间:

年月日

教学题目:

练习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一种空间推理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课型及课时:

新课1课时

教学手段:

容器,量杯、量筒,水,土豆,石头。

教学方法:

实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引导探索,组织练习。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一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2、拿出火柴盒,汇报侧量长宽高的结果。

外套:

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1.5厘米

内盒:

长4.3厘米、宽3.4厘米、高1.4厘米

3、小组活动:

根据以上条件,想一想可以求什么?

(摆放的位置,求哪些面)只列算式。

商标面在上、磷面在上、非磷面在上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

如:

求磷面的总面积,求外套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

求内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怎样设计内盒最合理(最省料),求火柴盒的容积,求火柴盒的体积等。

二、研究:

(先摆,互相说,列式。

1、把火柴盒最大的面相对,拼成一个长方体。

求新长方体的表面积。

(还可以怎样拼成一个长方体?

如果10盒火柴包成一包,怎样码放最省包装纸?

(小组合作摆一摆)

如果用长45厘米,宽30厘米,高15厘米的硬纸盒装,能装火柴多少盒?

(讨论一下怎样求。

三、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1、学校要靠墙修一个长4.5米,宽3.5米,高1.5米的长方体领操台,要在领操台的表面(四个面)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有一个长43分米,宽34分米,深5分米的沙坑,沙坑内沙面离坑口1分米。

求沙坑内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若每立方分米沙子重1.4千克,长满这个沙坑需要沙子多少千克?

3、一列火车有容积相同的车厢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5米,装煤的高度是1.2米。

这列火车每次运煤多少立方米?

(独立完成:

先求体积,再求20个这样的体积。

)13×2.5×1.2×20=78(立方米)

补充问题:

(1)、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列火车共运煤多少吨?

(质量=比重×体积)

1.4×78=109.2(吨)

(2)、这批煤由甲乙两个运输队全部运走,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

两队各运多少吨?

分析:

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

想:

甲乙运的和是3.5倍的数,109.2吨就是甲乙的和。

乙:

109.2÷(2.5+1)=3.12(吨)

甲:

3.12×2.5=7.8(吨)

4、一个正方体水箱的容积是125立方分米,把这一满水箱水全部注入到一长方体水箱内。

已知长方体水箱长10分米,宽5分米,这个水箱内的水深多少分米?

你想怎样解答?

独立完成,汇报。

方法一:

解:

设这水箱内的水深是X分米。

            10×5X=125

               50X=125

                 X=125÷50

                 X=2.5

 5、一个正方形的铁板(如图),从四个顶点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后,所剩下部分正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铁皮盒。

(铁皮厚度忽略不计。

(1)这个铁皮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这个铁皮盒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原来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6、有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长3分米,宽2分米。

放入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后水深1.5分米,捞出这块石头后,水面下降了0.5分米。

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例6.350-200=150lm

150lm=150cm

答:

西红柿的体积150cm

做一做2.水的体积:

8×8×6=384cm

8×8×7=448cm

448-384=64cm

答:

它的体积64立方厘米。

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一题

 

组长的意见:

 

作业小结:

 

课后反思:

 

时间:

年月日

教学题目: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及课时:

新课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引导探索,组织练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习、掌握感知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1,提问:

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填空.

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②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③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

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1".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

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

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作业布置:

练习册全部做完

组长的意见:

 

作业小结:

 

课后反思:

 

时间:

年月日

教学题目:

第四单元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正确求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课型及课时:

新课1课时

教学手段:

插图.

教学方法:

实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引导探索,组织练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习、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

学生看书,自学

二、效果检测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教师操作:

(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

(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

三、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读分数.

1/44/51/78/91/1512/1730/1963/37

板述:

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2、写分数.

三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二六分之一六分之五

四十分之一十八分之十三三十分之一四十五分之三十七

板述:

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3、综合运用

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

板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63.12,P63.23.p63.4

提问:

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

学生总结

布置作业:

练习九(9—11)

组长的意见:

作业小结:

课后反思:

时间:

年月日

教学题目:

第四单元练习十一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习题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于分数性质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表示出一个物体是另一个物体体积或者面积等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现实中的问题.

教学课型及课时:

新课1课时

教学手段:

练习、讲解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引导探索,组织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首先提问上一节课的所学,加强他们的概念,对于其中的问题加以纠正,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并且对于重要概念加以强调。

二、习题训练

1、实例演练:

一包饼干有12块,现在又小敏、小花、小王想把这包饼干平均分掉,那么每人分()包,()是多少块饼干?

老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们做出回答,并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看看谁做的又快又正确。

做完后问他们是咋样考虑的,在考虑的过程中有什么技巧,还有什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并做出一个简短的小结。

(学生自己做小结)

2、分数读写练习

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3、强化训练

练习册中这一节的练习全部做完,老师当堂讲解,比比看谁做的快。

4、实际问题演练

读出下面的分数,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

(1)人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

(2)长江干流约

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三、回顾总结

首先,由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自己今天的所学,然后老师补充,并列出一个表格,以便于记忆。

布置作业:

练习册

组长的意见:

作业小结: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