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5039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5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0单元教案王云芬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

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3、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

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

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提问: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

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钱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个2分钱重多少克?

板书:

(4)“1克有多重?

”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5)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棵轻。

三、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

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

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

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

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6、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千克或是1克的?

7、认识常见的秤:

(1)出示图:

你们认识这是什么秤吗?

(2)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秤?

(3)认识常用秤上的数值:

(kg表示千克,g表示克)

8、做一做。

(1)找一些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

三、课上练习:

1、补充练习:

1千克=()克2千克=()克

1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

2、书上练习:

1)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

2)计量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

圈一圈。

3)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填一填。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千克和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

克、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克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的认识。

理解

1千克=1000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

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3、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填空:

2千克=()克5千克=()克

4000克=()克7000千克=()克

3、提问:

谁能说说哪些物品1克重?

称量什么物品用克作单位?

哪些物品1千克重?

称量什么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

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

这些称各

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钩秤。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

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

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

各称出1千克。

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

作单位?

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

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

你估计的理由是

什么?

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三、课堂练习:

1、把昨天调查的结果填在书上。

1、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连一连。

见书第106页。

3、在填上“>”“<”“=”。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1千克2500克3千克

4、他们说得对吗?

试一试。

思考题:

丽丽、红红、小芳三人称体重,每次两人一起称,一共称了三次情况如下:

称重人

丽和红

红和芳

丽和芳

体重

54

56

50

你知道她们的体重各是多少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的认识。

理解

1千克=1000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

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3、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克和千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说一说用“克”称量什么物体?

用“千克”称量什么物体?

说一说哪些物体重1千克?

几个苹果?

几个橘子?

几个鸡蛋?

2、填空。

8千克=()克400克+600克=()千克

9000克=()千克1700克-900克=()克

二、新课

1、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天大约摘了多少千克。

师:

你们知道了什么?

要想知道大约多少千克?

还要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

并列出算式。

1)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4=()千克

2)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5=()千克

3)说说还有什么情况?

4)解答正确答案。

称一下,看有没有4、5个重1千克的苹果。

5)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6)谁能说出一些物品,让同学们估一估。

二、练习。

1、下面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平衡。

2、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

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3、根据问题回答,并自己提出问题。

4、下面的秤最多能秤多重的物品。

5、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6、调查本小组同学的体重,并记录在下表中。

姓名

体重

动脑筋:

1、

2、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完成了书上的练习,同学们现在在估测物品重量时还有差距,还需继续练习。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和千克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知道它们与生活的联系,能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到目前为止,你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

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二、练习。

1、填一填。

1)称比较轻的物体重量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体的重量常用()作单位。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亮重26()一枝铅笔重7()

一个小皮球重30()一袋盐重500()

一袋面粉重50()一个2分硬币重1()

3)在填上“>”“<”“=”。

1000克1千克12千克99克

3千克2999克4800克5千克

3克4千克6千克6000克

2、判断。

1)一个鸡蛋重20千克。

()

2)1箱梨重20千克。

()

3)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

()

4)一头牛重450克。

()

5)小兰的体重是32厘米。

()

6)60克的石头比60克的木头重。

()

7)4个5千克是20千克。

()

8)8000克与8千克同样重。

()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筐苹果重38千克,筐重4千克,苹果重()

1、34千克2、42千克3、38千克

2)一只鸭和2只鸡共重9千克,鸭重3千克,平均每只鸡重()千克。

1、2千克2、3千克3、4千克

3)用天平称一枝粉笔的重量用()作单位。

1、厘米2、克3、千克

4)在3千克、300克和1300克中,()最重。

1、3千克2、300克3、1300克

思考题:

用1克、3克、6克三个砝码在天平上可以称出几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一、小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的练习,你们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提高?

哪种题还存在问

题?

教学反思:

 

第5课时克和千克单元测评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并加深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记住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4、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一、填空.

  1.1千克=(    )克    1千克=1公斤=(  )斤.   

     500克+500克=(  )千克   2千克=1500克+(    )克.

  2.一个5分硬币重1克,(   )个5分硬币重10克.

  3.1000克比700克多(   )克,1千克300克=(     )克.

  4.2030千克比2000千克多(    )千克,1袋白糖重1(      ).

  5.一个苹果重200克,(      )个苹果1千克.

  6.按从重到轻排列.

   600克        1千克     20千克      3000克

  (       )   (       )   (       )   (       )

  7.一桶油连桶重9千克,桶重 100克,油重(   )千克(   )克.

  8.5500克-500克=(    )千克,3400克+600克=(    )千克

9.一头大水牛的体重是499千克,大约是(    )千克.

二、填写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头牛250(     ),一袋洗衣粉重500(     ),一本书500(     ),一把雨伞400(     ),一袋大米50(     ),一个足球200(     ),一袋奶粉500(      ),一瓶墨水(    )克,一支牙膏(   )克,一个乒乓球重3(    ), 一只公鸡重2(     ),一个小朋友重23(     ,书包约重3(      ).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体重30克,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

  2.1千克铁比1000克棉花重.(      )

  3.1根跳绳长5千克.(      )

  4.一个排球重400千克. (      )

  5.妈妈身高是162厘米,体重53克.(      )

  四、解决问题

1.一瓶花生油重6千克,饭堂阿姨买了8瓶,一共重多少千克?

2.水果店运来葡萄和桔子,葡萄有9千克,桔子的重量是葡萄的3倍,葡萄和桔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3.有两袋苹果,第一袋苹果重9000克,第二袋苹果比第一袋少6500克,第二袋苹果重多少克?

两袋苹果一共种多少克?

 

4.小亮用32元买了8千克葡萄,每千克葡萄几元钱?

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千克葡萄?

5.妈妈在笑笑超市买了一些水果,如右图。

(1)梨和香蕉一共买了多少克?

2千克

(2)买的西红柿比苹果少多少克?

3000克

(3)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克水果?

1500克

(4)你还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900克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

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单元重点:

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单元难点:

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

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

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

从小丽说:

“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

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4、教师小结:

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

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5、小结:

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6、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

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

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

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

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

小鹿说:

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

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

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

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1、

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思考题:

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

已知:

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推理

例1

小刚拿的是(数学)书熊猫、羊、兔、猫、鹿

小丽拿的是(英语)书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

小刚说:

“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

”小林说:

“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

”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

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

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

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A是几?

怎么想的?

B是几?

怎么想的?

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

并说理由。

3、做一做。

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应该是几?

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4、师:

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应该是几?

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C各是几?

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

板书设计:

简单的推理

1

3

4

2

2

4

B3

1

3

2

1

4

4

A1

2

3

3

2

4

1

A4

3

B1

2

2

1

3

4

1

4

2

3

 

教学反思: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

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问题解决:

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

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表内除法的复习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二第2.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

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

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部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

板书:

表内除法。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

(小黑板)

32÷481÷915÷5

24÷642÷740÷8

24÷314÷2

2、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3、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4、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

教材第116页的第2题。

(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

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6页第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16÷8=9÷3=

45÷9=56÷7=49÷7=2×4=

45÷5=56÷8=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

20○5=256○9=5430○5=6

 

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4、118页第1、13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

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

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

(板书课题)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