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4755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明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学段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2012年5月25日上午8:

00-10:

30满分:

100分)

说明:

1、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2.答卷前先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和考试座位号等有关信息。

诚信考试承诺书:

本人承诺诚信考试,决不作弊。

请抄写这段承诺书:

一、课内(10分)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纳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商人重利轻离别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瓮牖绳枢之子⑤天下云集响应⑥树之以桑⑦五十者衣帛矣⑧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A①⑤\②⑧\③④⑥⑦B①③④\②⑧\⑤⑥⑦

C①④\②③⑧\⑤⑥⑦D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低眉信手续续弹

B.①吾从而师之②孔子师郯子、苌弘

C.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范增数目项王

D.①于是废先王之道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蜀道难》一诗在第一段就极尽夸张之能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扪参历井仰胁息”等句极言蜀道之高,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让蜀道充满神奇色彩。

B《琵琶行》一诗在描写音乐上很是精彩,诗人运用拟声词、比喻、通感等手法正面描摹琵琶声的特点,也用“东船西舫”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琵琶声的震撼力。

C《登高》一诗的颔联意境阔大,漫天飞舞的落叶,奔腾不息的长江,让人感受到三峡秋日壮大的气势,诗人被眼前景色震撼了,不免感伤年华老去、壮志难酬。

D《马嵬》一诗中“当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与杨贵妃忠贞爱情的典型概括,尾联用了卢家莫愁的典故,进一步赞美他们夫妻恩爱的幸福生活。

5、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

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旦、末、净、杂四类。

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B《滚绣球》一曲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也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C《雷雨》是一出悲剧,也是一出现代话剧,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为鲁侍萍保留家具与生活习惯,足可见他对鲁侍萍怀念与真情。

D“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包含了鲁侍萍对周萍的失望而又无可奈何、愤恨而痛苦的感情。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潦倒新停浊酒杯。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无复鸡人报晓筹。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6),蓝田日暖玉生烟。

(7)师者,

(8),金石可镂。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7—9(6分)

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数百之众将:

大将

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度:

揣度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

匹敌

D序八州而朝同列朝:

入朝

8、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了强秦的灭亡,从出身地位、个人素质、起义军成分、起义的影响、起义结果为下文议论做铺垫。

B第②段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何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

然后归纳中心论点。

C“且夫”推进一层领起议论的语气。

以下连用六个“也”表示及其肯定的意思。

“试使”换假设语气,要读出痛恨之意。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贾谊借强秦的速亡事例告诫统治者要“施仁政,行仁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6分)

荀卿,赵人。

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

故齐人颂曰:

“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因葬兰陵。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属:

一类人

B荀卿乃适适:

到……去

C楚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废:

残废

D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序:

按次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师不必贤于弟子

B齐尚脩列大夫之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C春申君死而荀卿废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D因家兰陵因利乘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卿,是赵国人。

五十岁的时候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齐国祭酒。

B荀子因人毁谤,不得以离开齐国,到了楚国,被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

C他认为齐国昏乱的君主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等人狡猾多辩,败坏了风俗。

D他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文章便辞世了。

13、翻译句子(9分)

(1)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①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②。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

①勾践破吴: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②锦衣:

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1)“尽锦衣”采用什么描写手法刻画还家战士的什么心理?

(3分)

(2)这是一首怀古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来表达主题,请简要分析。

(2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①,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

①岁暮句——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他听到了吐蕃攻破松、维、保三州,成都告警,写下了这首抒发感慨的《岁暮》诗。

②雪岭:

在成都西,临近松、维、保三州。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④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请简要分析“济时敢爱死?

”这两句用的修辞手段。

(2分)

(2)末句“寂寞壮心惊”,说说本诗中诗人的“寂寞”。

(2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8题(13分)

黄昏的蔗园

【台湾】杨云萍

一望的蔗园,大半被染成陆离的赤铜色。

——青铜色的夕阳,无言里,悄悄地半沉在苍紫的狮仔山。

初秋的冷风刮得半阵蔗叶沙沙蔌蔌的响。

“唉!

……哟!

……”

桂蕊悲痛地叹了一息,忽惶地把剥下来的枯蔗叶集起来,要捆成一块儿。

她的面庞,虽很不似这外国种的蜡蔗那般的青黄色,但她的双手,已是憔悴到非这直径一寸半的蔗茎之可比了。

“十五日了!

桂蕊忽这样自言自语。

“……初七的下晡①同吴伯伯被大人②拿去……初八、初九……今儿是二十一了!

唉,整个两礼拜了!

桂蕊的泪珠儿从颊上滴落在蔗园的土块上。

然而这土块因几天来的干旱,完全干燥,所以她的几滴泪珠儿,只是留下了几个小小的痕迹而已。

“我们的或者要迟慢二十日,蔗叶不可剥得过光。

“哟,这是因为你没有下了豆粕的缘故哩!

“豆粕?

哪里有甚么豆粕。

因为,哈哈,因为你要耳环,要甚么……所以……”

文能半揶揄的这样回答桂蕊。

桂蕊娇然地,故意把圆形丰腻的面庞背着文能说:

“呵呵,讨厌的。

你甚么时候曾给了我耳环呢?

她装像很不愿似的。

“哈哈……枉屈枉屈。

文能一面这样说,一面拭汗。

青春——贫的、穷的、贱的也有一时的青春,虽是很短,虽是很微,可是他们时常因有这一时的青春,得有一时忘掉了劳动的痛苦,粗衣淡饭的无聊无味。

两礼拜前他俩在这蔗园里的说笑情景,历历地浮出桂蕊的眼前。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难道我们永远应该做牛做马吗!

不、不、决不!

好,看他们耀武扬威到甚么时候啊!

文能打进入篱笆门,就愤愤地这样说。

“坚强是不先定了价钱吗?

”桂蕊不安地这样问。

“哼,坚强是要先刈甘蔗,坚强是要先刈!

而且来了几多的……软土深掘③。

是哪,软土深掘。

文能拿出石麟烟包和卷烟的纸,卷了一支烟。

可是他只抽了一口,就把那支烟掷在地上,一缕的烟,轻轻地升上这土角屋④的屋顶,似从茅草的隙间漏出屋外。

“吴伯伯没有和会社⑤商量商量了吗?

我们实在是穷的了不得的……”

“商量?

商量甚么!

唉!

文能吐出一个息。

“呵!

是,今儿母亲有爽快些没有?

“今儿早起啜了些泔糜⑥。

……又对我说要叫你不要闹事,又是说自从你的父亲死后,是怎样的克勤克俭。

幸得你长成到今年二十四,又得赎得一二甲田……万事皆是命运,皆是前注的……”

“命运?

闹事?

……唉!

闹甚么事!

……是,阿财再有来说甚么?

他的较浓黑的眉尖一锁,这样说。

“八点左右来的,说至迟也要在本月初,付他应用。

文能低头了一会。

“我去吴伯伯的那儿走一趟吧……”

“咦,用午饭!

饭已……”

“不要。

文能跑出门,跑了好几步,又跑回吩咐桂蕊说:

“对母亲要较仔细奉待……”

四周已是暮色苍然了。

抱流在这蔗园东南边的坝仔溪的潺潺水声,鲜明地流入人们的耳朵。

桂蕊负着一捆的枯蔗叶,疲倦地向归途走去。

“命,命,命运!

“前注的,是前注的!

但是她又再这样思想:

“……可真是命运吗?

然而结局她也只是归于命运了。

路旁初秋的虫们的歌唱,随着天上繁星的闪烁而愈急。

1926年9月18日于东京

(选自《中国现代微型小说选》)

[注]①下晡:

下午。

②大人:

日据时代台湾同胞对警察的称呼。

③软土深掘:

台湾谚语,强欺弱,得寸进尺。

④土角屋:

土块砌成的房屋。

⑤会社:

是指日据时代日本在台湾设立的经济掠夺组织“制糖会社”。

⑥泔糜:

稀饭。

16.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部分描写初秋时节蔗园夕照图景,渲染出阴郁、黯淡、萧瑟的氛围,衬托出桂蕊悲痛、惶然的心绪。

B.第一部分写桂蕊独自在黄昏的蔗园里劳作,通过她的“自言自语”交代了她丈夫同吴伯伯被抓的消息,设置了悬念。

C.第二部分画线处转述母亲的话语,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善良隐忍、勤俭持家,具有宿命思想的底层妇女。

D.第三部分描写桂蕊“疲倦地向归途走去”时的心理活动,表明她对“命运前注”的否定和要与邪恶抗争的坚定信念。

E.这篇小说的主体情节在桂蕊的回忆中展开,全文都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7.小说中的“文能”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18.小说结尾写道:

“路旁初秋的虫们的歌唱,随着天上繁星的闪烁而愈急。

”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请结合全文,试从情节结构、人物描写、主题意蕴三个角度加以探析。

(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6分)

1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晚舞台不仅奠定了小品的地位,扩展了小品的影响,而且加剧了过度依赖包袱笑料的创作倾向,严重制约了小品艺术的正常发展。

B为什么对于这种忽视“三农”问题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D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种状况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20、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看海去》这一短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摈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市场调差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六、作文(35分=30分+5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孟子·离娄上》有云: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大人们常告诫孩子,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等等,这些话里包含了为人处世的规矩。

韩寒在《三重门》里说过“我这辈子说过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

被子根本不用叠,本来就是摊开来睡的——然而这句话也是第一个被人反驳掉的。

懂么,这就是规矩。

人类之所以悲哀,就是因为有太多规矩……”

请以“规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文体:

议论文;③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④力求最佳的卷面。

 

三明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学段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2分)A(①⑤—名作状语②⑧—形容词作动词③④⑥⑦—名词作动词)

2、(2分)B

3、(2分)D

4、(2分)D(“当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莫愁典故也是为了讽刺批判玄宗的)

5、C

6、(8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别有幽愁暗恨生(4)空闻虎旅传宵柝

(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6)沧海月明珠有泪

(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锲而不舍

7、C

8、D

9、C惋惜之意

10、C(被罢官)

11、B

12、C

13、(9分)

(1)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在秦朝任丞相。

(3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分)

(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对自己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3分)

14、

(1)采用细节描写(外貌)(1分)刻画了还家战士满心胜利者的喜悦(1分)和得意骄傲(1分)的心理。

(2)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1分),表达了作者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思想感情(1分)。

15、

(1)用了了反问。

(1分)“济时敢爱死?

”句意为如果于国有济,我敢吝惜一死吗?

用了反问,就强调了诗人自己渴望能赴难报国的决心。

(1分)

(2)寂寞”二字,有两层含义:

一是诗人此时独自客居他乡的孤单寂寞(1分);二是诗人有报国之心,却无从施展,只能独自寂寞。

(报国无门的寂寞,怀才不遇的寂寞)(1分)

16.(4分)DE(D.“对‘命运前注’的否定和要与邪恶抗争的坚定信念”这一表述于文无据。

E.“主要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一表述不恰当,从全文看,主要是运用对话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

)(答对1项得2分)

17.(3分)文能的形象特点:

①性格刚强、火爆,有不甘屈服的反抗意识,从“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难道我们永远应该做牛做马吗!

不、不、决不!

”等句可以看出他对压迫者的愤怒。

②孝敬母亲,从他离家前“跑出门,跑了好几步”,又跑回来吩咐妻子要仔细侍奉母亲等处的描写可以看出他对母亲的孝顺。

③开朗,有情趣,这可以从他与妻子桂蕊打趣的情节中感受到。

(每点1分)

18.(6分)

(1)(2分)从情节结构角度看,结尾写景与第一、三两部分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完整;

(2)(2分)从人物描写角度看,结尾写秋虫鸣唱、繁星闪烁的景象,烘托出桂蕊极度焦虑不安的心绪;(3)(2分)从主题意蕴角度看,结尾这样写暗示了桂蕊朦胧的觉醒意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深受压迫的底层民众的同情,为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

(若有考生从“以乐景衬哀情”的角度解说,认为结尾这样写景反衬出桂蕊悲凉无助的黯淡心境,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者苦难的同情,亦可给分。

19、D

20、A

21、作文(35分)

附译文:

荀卿,是赵国人。

五十岁的时候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

邹衍的学说曲折夸大而多空洞的论辩;邹奭的文章完备周密但难以实行;淳于髡,若与他相处日久,时常学到一些精辟的言论。

所以齐国人称颂他们说:

“高谈阔论的是邹衍,精雕细刻的是邹奭,智多善辩,议论不绝的是淳于髡。

”田骈等人都已在齐襄王时死去,此时荀卿是年最长,资历深的宗师。

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

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

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

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在秦朝任丞相。

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赐福去灾,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等人狡猾多辩,败坏风俗,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

死后就葬在兰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