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4723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导学案

本单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图。

教材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在拼搭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受它们的特征。

2.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使学生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认识物体………………………………………………………………………………1课时

(2)拼搭……………………………………………………………………………………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4)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按三个层次进行:

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可以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

学生手脑结合,探索学习。

 

第1课时认识物体

课题

认识物体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获得立体图形的特征,从而获得立体图形的知识。

学习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积木、足球、圆柱实物。

学具准备:

积木、圆形物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2.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学生打开袋子,认真观察礼物,说出礼物名称。

2.学生动手分类:

按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进行分类。

1.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个物体和我们的学具形状一样。

答案:

如书本、篮球、足球等。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

你们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根据汇报结果课件展示各类物体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小结:

长方体:

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正方体:

有6个面,每个面是正方形。

圆柱:

上下两个面是圆的,平平的,上下一样粗细。

球:

没有平平的面,圆圆的,能任意滚动。

3.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

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1.

(1)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2)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

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

(1)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2)各组选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

预设:

长方体:

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

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

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

是圆圆的。

(3)学生根据课件观察。

3.预设:

两个小些的圆柱拼成大些的圆柱。

两个小正方体拼成了一个长方体……

2.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答案:

如语文书、数学书、门等。

3.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圆柱、球?

提示:

如墨水盒、肥皂盒是长方体……

4.简单说一说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区别。

答案: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圆柱上下一样粗,两边是圆形。

球是圆的,可以任意滚动。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参照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1.通过搭,使学生明确:

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通过动手摸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认识物体

六、教学反思

《标准》中十分强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看、摸、搭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图形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拼搭

课题

拼搭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让学生拿出若干个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圆柱随意地拼搭,通过搭一搭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周密性,我设计了讨论比较谁搭得高的环节,锻炼学生要全面考虑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搭,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积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实物图形,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也有6个面。

1.在不易滚动的物体下面的()里面打“√”。

答案:

(√)(√)()()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教师提问: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

通过学生自由拼搭,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3.取出一样的小正方体,看看怎样才能拼成更大的正方体。

1.学生动手拼。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拼搭:

2.学生1:

三种拼法。

学生2:

四种拼法。

3.学生操作,拼完了可以互相检查,并拿到讲台上展览。

2.三个长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答案:

长方体。

三、巩固练习。

1.游戏:

比一比谁搭得高。

规则:

所有的积木都用上,又高又稳。

小组内比一比。

各组之间比一比。

小结:

方法:

长方体竖着放,球放在最上面。

2.出示教材37页“练习八”第2、4题。

3.教师讲解例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例:

数一数,下面各图是由几块小正方体组成的。

1.学生互动游戏。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认真听老师讲解。

3.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

答案:

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4.搭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答案:

8个。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立体图形的拼搭”这一教学内容时,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利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本课时时我除了利用教材资源,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去体验,从而让学生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掌握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加以辨别和区分。

2.通过拼搭活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掌握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

认识物体。

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第1题连一连。

分析:

通过“连一连”这三个字以及题目中的例子,可知此题是要将第一排和第二排中形状相同的物体连起来。

答案:

1.

(1)在正方体的下面画“√”。

()()()

(2)在圆柱的下面画“√”。

()()()

答案:

(1)()()(√)

(2)()(√)()

知识点2:

拼搭。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第6题。

()个()个

分析:

观察可知,图形可以分成上下两层,分别数出这两层所含的小立体图形个数,再相加即可。

答案:

45

2.数一数,填一填。

()个

()个

答案:

56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37页第2、3题,第38页第7、8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用教材第38页的“成长小档案”梳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4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练习题的设计针对知识点进行安排,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性。

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4种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

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熟练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通过拼搭,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环节1:

重点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点

具体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

2.正方体:

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大小一样。

3.圆柱:

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上下两个面圆圆的、平平的。

平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

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滚动。

图形的拼搭

1.用2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用8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用2个小圆柱可以拼成一个大的圆柱。

2.拼搭图形时,一般把有平平的面的图形放在下面,这样搭成的物体更稳些。

教学环节2:

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

1不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例题1】

是长方体。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

错点警示:

把正方体看作长方体,没有认清两者的区别。

规避策略:

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漏数了挡着的小正方体

【例题2】

这个大正方体由4个小正方体拼成。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

错点警示:

错在只数了第一层的4个小正方体,第二层对着第一层还有4个小正方体。

规避策略:

数这样的组合图形,可以一层一层地数,防止漏数或重复数。

3没有掌握搭拼的规律与方法

【例题3】判断: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上面都可以摆放其他物体。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

错点警示:

不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认为所有的立体图形都能拼搭。

规避策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上面可以摆放其他物体;圆柱竖放时,上面也可以摆放其他物体,球上面不能摆放其他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