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4454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5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

 

教案

 

学院(系、部):

口腔医学院

 

教研室:

口腔解剖教研室

 

课程名称:

口腔解剖生理学

 

任课教师:

 

课程题目: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牙体解剖学

第一节牙的演化

授课年级及专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2、熟悉牙的演化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牙的演化特点

教学难点:

牙的附着方式

时间:

2学时(100分钟)

教材及参考教材:

1、口腔解剖生理学(第5版)

2、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3、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4、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5、华西口腔医学

6、格氏解剖学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第一章绪论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二、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1、进化发展的观点

2、形态与功能互相影响的观点

3、人体整体性观点

四、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注意实践

(二)善于总结

(三)多加强化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节牙的演化

一、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一)鱼类:

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

(二)两栖类:

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

(三)爬行类:

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侧生牙或槽生牙

(四)鸟类:

单锥体牙

(五)哺乳类:

异形牙、双牙列、槽生牙

 

*牙的演化特点:

1、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异形牙演化

2、牙数由多变少

3、牙替换次数有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

4、牙根从无到有

5、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集中于上、下颌骨

6、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二、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一)三尖学说

(二)联合学说

 

课堂小结

1、复习思考题:

通过观察总结人与动物在牙齿上的区别?

2、作业:

牙的演化特点

3、实施情况:

作业下节课提问

 

课程题目: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

第三节牙的组成

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授课年级及专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各种临床牙位记录法

2、了解牙体解剖特点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2、图示讲解

教学重点: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教学难点:

临床牙位记录法

时间:

2学时(100分钟)

教材及参考教材:

1、口腔解剖生理学(第5版)

2、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3、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4、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5、华西口腔医学

6、格氏解剖学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

一、牙的分类

1、乳牙、恒牙

2、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乳牙:

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恒牙:

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3、前牙、后牙

二、牙的功能

(一)咀嚼

(二)发音和言语

(三)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三、临床牙位记录

(一)部位记录法

(二)Palmer记录系统

(三)通用编号系统

(四)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第三节牙的组成部分

一、外部观察

(一)牙冠:

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二)牙根:

解剖牙根系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颈为界

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龈缘为界

(三)牙颈:

牙冠与牙根交界处

二、剖面观察

(一)牙釉质:

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

(二)牙骨质:

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

(三)牙本质:

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

(四)牙髓:

是充满在髓腔中的蜂窝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一、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一)应用术语

1、中线(medianline)

2、牙体长轴(longaxis)

3、接触区(contactarea)

4、外形高点(heightofcontour)

5、线角(lineangle)与点角(pointangle)

6、牙体三等分(divisionintothirds)

(二)牙冠各面的名称

1、唇面(labialsurface)或颊面(buccalsurface)

2、舌面(lingualsurface)或腭面(palatalsurface)

3、近中面(mesialsurface)与远中面(distalsurface)

4、牙合面(occlusalsurface)和切嵴(incisalridge)

二、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一)牙冠的凸起部分

1、牙尖(dentalcusp)

2、切缘结节(mamelon)

3、舌面隆突(cingulum)

4、嵴(ridge)

(1)切嵴(incisorridge)

(2)轴嵴(axialridge)

(3)边缘嵴(marginalridge)

(4)三角嵴(triangularridge)

(5)牙尖嵴(cuspridge)

(6)横嵴(transverseridge)

(7)斜嵴(obliqueridge)

(8)颈嵴(cervicalridge)

(二)牙冠的凹陷部分

1、沟(groove)

(1)发育沟(developmentalgroove)

(2)副沟(supplementalgroove)

(3)裂(fissure)

2、点隙(pit)

3、窝(fossa)

(三)斜面(inclinedsurface)

(四)生长叶(lobe)

 

课堂小结

1、复习思考题:

通过临床观察总结牙体解剖标志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

2、作业:

1、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2、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3、实施情况:

作业下节课提问。

 

课程题目: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一、恒牙外形

授课年级及专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恒牙外形特点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2、图示讲解

教学重点:

1、切牙外形特点

2、尖牙外形特点

3、前磨牙外形特点

4、磨牙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恒牙应用解剖

时间:

2学时(100分钟)

教材及参考教材:

1、口腔解剖生理学(第5版)

2、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3、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

4、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5、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6、华西口腔医学

7、格氏解剖学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一、恒牙外形

(一)切牙组

1、上颌中切牙(maxillarycentralincisor)

(1)牙冠(dentalcrown):

1)唇面(labialsurface):

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切缘于近中缘相交而成的近中

切角近似直角,与远中缘相交而成的远中切角略为圆钝。

2)舌面(lingualsurface):

中央凹陷成窝称为舌窝,在牙颈部有舌面隆突。

3)邻面(proximalsurface):

近中面近似三角形,呈V字形;远中面稍短而圆突。

4)切嵴(incisorridge):

侧面观察,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面。

(2)牙根(rootoftooth):

单根,粗壮而直,唇侧宽于舌侧。

2、上颌侧切牙(maxillarylateralincisor)

(1)牙冠(dentalcrown):

1)唇面(labialsurface):

窄小、圆突,近中切角似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

2)舌面(lingualsurface):

舌窝窄而深。

3)邻面(proximalsurface):

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

4)切嵴(incisorridge):

向远中舌侧倾斜度大。

(2)牙根(rootoftooth):

细而稍长。

3、下颌中切牙(mandibularcentralincisor)

(1)牙冠(dentalcrown):

1)牙冠宽度为上颌中切牙的2/3

2)唇面狭长,光滑平坦,近远中切角约相等

3)舌面窝浅

4)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

(3)牙根(rootoftooth):

单根形扁,远中面的长形凹陷较深

4、下颌侧切牙(mandibularlateralincisor)

特点:

(1)牙冠较下颌中切牙稍宽

(2)唇面的切缘略向远中倾斜

(3)邻面,近中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

(4)牙根较下颌中切牙稍长,根尖偏向远中

5、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区别:

(1)上颌切牙的牙冠宽大,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的牙冠窄小,发育沟

不明显

(2)上颌切牙的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切牙的舌面无明显边缘嵴,

舌窝较浅

(3)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

长轴

(4)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近远中面凹陷呈沟状

(二)尖牙组

1、上颌尖牙(maxillarycanine)

(1)牙冠(dentalcrown)

1)唇面(labialsurface):

似圆五边形,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相交约呈90度,外

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的唇轴嵴上

2)舌面(lingualsurface):

舌面隆突显著,舌轴嵴将舌窝分成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

3)邻面(proximalsurface):

远中面比近中面更为突出短小

4)牙尖(dentalcusp):

由四嵴和四斜面组成

(2)牙根(rootoftooth):

单根,粗壮,根长约为冠长的两倍,根尖顶弯向远中

2、下颌尖牙(mandibularcanine)

特点:

(1)牙冠窄而细长

(2)唇面为狭长五边形,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

近远中斜缘的交角大于

90度

(3)舌面略凹

(4)邻面观察牙冠与牙根两者的唇线相连约呈弧线

(5)牙尖顶明显偏近中

(6)牙根单根,扁圆细长,近远中根面有浅的长形凹陷,根尖偏远中

3、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1)上颌尖牙体积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小

(2)上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较明显;下颌尖牙则不很

明显,舌窝较浅

(3)上颌尖牙近中缘自切缘向近中展开;下颌尖牙近中缘与牙根近中缘相连

呈直线

(4)上颌尖牙近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成钝角

(5)上颌尖牙牙尖顶偏向近中;下颌明显偏向近中

(6)上颌尖牙牙冠、根的唇缘相连不成弧线;下颌相连成弧线

(7)上颌尖牙牙根粗长,颈横切面呈卵圆三角形;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横

切面呈扁圆形

(三)前磨牙组

1、上颌第一前磨牙(maxillartfirstpre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1)颊面(buccalsurface):

颊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颈1/3的颊颈嵴上

2)舌面(lingualsurface):

光滑圆突,舌尖偏近中,外形高点在中1/3

3)邻面(proximalsurface):

约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颌缘偏颊侧

4)牙合面(occlusalsurface):

轮廓显著的六边形,颊边宽于舌边。

*近中沟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

(2)牙根(rootoftooth):

形扁,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为颊舌两根。

尖偏向远中。

 

2、上颌第二前磨牙(maxillarysecondpremolar)

特点:

(1)牙合面较对称,牙尖较圆钝。

(2)颊面颈部宽,牙合缘二牙尖嵴交角所成的颊尖圆钝,偏向近中。

(3)近中面颈部少有凹陷

(4)中央窝浅窄而短。

(5)扁形单根,多不分叉。

2、下颌第一前磨牙(mandibularfirstpre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1)颊面(buccalsurface):

颊面向舌侧倾斜。

颊颈嵴呈新月形,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lingualsurface):

为颊面的1/2。

3)邻面(proximalsurface):

近远中接触区在牙合缘偏颊侧。

4)牙合面(occlusalsurface):

呈卵圆形,横嵴将牙合面分成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

,与较大的长圆形远中窝。

(2)牙根(rootoftooth):

单根,扁而细长,颊侧宽于舌侧,根尖略为弯向远中。

3、下颌第二前磨牙(mandibularsecondpre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1)外形方圆,牙冠牙合颈高度、颊舌高度和近远中宽度相近。

2)颊轴嵴较圆。

3)舌面与颊面大小相近。

4)近远中接触区均为牙合缘偏颊侧。

5)牙合面发育沟有HYU三种形态。

(2)牙根(rootoftooth):

单根,扁圆,近中面无分叉痕迹。

4、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1)上颌前磨牙的牙冠较直,略偏牙体长轴的颊侧;下颌前磨牙的牙冠向舌

侧倾斜。

(2)上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狭长;下颌前磨牙的牙冠,

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近,牙冠方圆。

(四)磨牙组

1、上颌第一磨牙(maxillaryfirst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1)颊面(buccalsurface):

略呈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颈高度,近中缘长而

直,远中缘稍短而突,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lingualsurface):

大小与颊面相近,少数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第五牙尖。

3)邻面(proximalsurface):

颈部平坦,外形高点在牙合1/3处。

4)牙合面(occlusalsurface):

呈斜方形。

近中舌尖是主要的功能尖。

斜嵴是上

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2)牙根(rootoftooth):

由三根组成,一舌根和两颊根,颊舌根分开较远。

2、上颌第二磨牙(maxillarysecondmolar)

特点:

(1)牙冠较窄。

(2)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大于第一磨牙。

(3)牙合面不明显,有远中沟。

(4)三分叉根比较靠近,且向远中倾斜。

(5)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

3、上颌第三磨牙(maxillarythirdmolar)

特点:

(1)形态变异最多,冠小根短,牙冠各轴面中1/3较圆突。

(2)远中舌尖很小或缺如,牙合面呈三角形。

(3)牙根多合成一锥形根。

(4)变异形态有前磨牙型、多尖型及多根型。

4、下颌第一磨牙(mandibularfirst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1)颊面(buccalsurface):

约呈梯形,牙合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

可见近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半个牙尖。

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lingualsurface):

小而光滑圆突,无明显轴嵴,外形高点在中1/3。

3)邻面(proximalsurface):

近中接触区在近牙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在靠近

牙合缘中1/3处,远中面小于近中面。

4)牙合面(occlusalsurface):

略呈长方形,四条边缘嵴,五个牙尖,远中颊尖

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

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

有五条发

育沟。

(2)牙根(rootoftooth):

双根,扁而厚,根干短。

5、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second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牙合面可分为4尖型和5尖型。

4尖型发育沟分“+”

和X形两种。

(2)牙根(rootoftooth):

近远中根相距较近,皆偏远中,有时聚成一锥体形。

6、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thirdmolar)

特点:

1)为全口牙中形态、大小和位置变异较多者。

2)5尖者似下颌第一磨牙,4尖者似下颌第二磨牙。

3)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在牙冠中1/3处。

4)牙根常融合成锥体,也有分叉成多根者。

7、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1)上颌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的牙

冠牙合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2)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倾向舌侧。

(3)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

(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五)恒牙应用解剖

1、切牙应用解剖

(1)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受外伤,缺损后影响面容和言语。

(2)切的邻接区及上颌侧切牙的舌窝顶端,自洁作用差,是齲的好发部位。

(3)上颌中切牙之间偶有额外牙。

(4)上颌中切牙牙根圆直,拔牙时应用旋转力。

(5)上颌侧切牙变异较多,也偶有先天缺失。

2、尖牙应用解剖

1)牙冠各面光滑,无裂沟点隙,自洁作用好。

2)上颌尖牙位于口角,起到支撑口角的作用。

3)由于尖牙牙根长,是口内保留时间最长的牙,常做基牙。

4)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较直,拔除时用旋转力;下颌尖牙根扁

圆,拔除时用唇舌向脱位,或松动后使用较小的旋转力。

3、前磨牙应用解剖

(1)牙合面的点隙、沟及邻面都是龋的好发部位。

(2)牙根扁或双根,拔牙时用摇力。

(3)由于第一磨牙萌出早,易缺失第二前磨牙常作为基牙。

(4)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接近,根尖感染波及上颌窦,取断根时避免用

推力。

(5)前磨牙易发生错位、易位或多生牙。

(6)下颌前磨牙常作寻找颏孔的标志。

4、磨牙的应用解剖

(1)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

(2)第一磨牙萌出早,牙合面窝沟点隙多,充填修复时注意恢复正常解剖形

态。

(3)第三磨牙易出现先天缺失或形态位置异常。

(4)上颌磨牙与上颌窦接近,摘断根时避免用推力;下颌磨牙与下颌管邻近

,摘断根时不宜用压力。

(5)第一磨牙与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应注意鉴别。

(6)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有腮腺导管口;上颌第三磨牙可作为寻

找腭大孔的标志。

(7)拔除上下颌磨牙时,应注意牙根数目、分叉度和方向。

 

课堂小结

 

1、复习思考题:

结合临床掌握恒牙的应用解剖

2、作业:

1、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的区别

2、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3、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4、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3、实施情况:

作业下节课提问

 

课程题目: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二、乳牙外形

三、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

授课年级及专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乳牙的外形特点

2、乳牙及恒牙的萌出与更替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2、图示讲解

教学重点:

乳牙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乳牙的应用解剖

时间:

2学时(100分钟)

教材及参考教材:

1、口腔解剖生理学(第5版)

2、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3、儿童口腔医学(第二版)

4、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5、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6、华西口腔医学

7、格氏解剖学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四、乳牙外形

乳牙特点:

1、体积小,牙冠短而宽,乳白色。

2、颈部缩窄,唇颈嵴、颊颈嵴突出。

牙合面缩窄。

3、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上颌乳中切牙为宽冠宽根。

4、上颌乳尖牙牙尖偏向远中。

5、下颌第二乳磨牙三个颊尖等大。

(一)乳切牙

1、上颌乳中切牙

(1)牙冠:

近远中径大于切颈径,牙冠宽短。

近中切角近似直角。

牙冠颈部

很厚,冠根分明。

(2)牙根:

单根,宽扁,根长约为冠长的二倍。

宽冠宽根是该牙的重要解剖

标志。

2、上颌乳侧切牙

(1)牙冠:

外形与上颌乳中切牙相似,但较小且短窄。

近远中径小于切颈径

近中切角为圆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

舌窝浅。

(2)牙根:

单根,较窄而略厚,根尖偏向唇侧,略为斜向远中。

3、下颌乳中切牙

(1)牙冠:

切嵴较直,近、远中缘对称,近、远中切角较锐。

切缘较薄。

(2)牙根:

单根,较细长,根长约为冠长的二倍。

牙根较直,根尖部偏向唇

侧。

4、下颌乳侧切牙

(1)牙冠:

唇面的近中缘长,近中切角为一小圆角,远中切角为一圆钝角。

(2)牙根:

单根,长度比下颌乳中切牙稍长,牙根自唇面向舌侧缩窄,根尖

微向唇侧,略微斜向远中。

(二)乳尖牙

1、上颌乳尖牙

(1)牙冠:

唇面牙尖长大,约为牙冠一半,牙尖偏远中,近中斜缘长于远中

斜缘。

唇轴嵴很突,颈嵴最突,颈缘弧度很小,几乎平直。

(2)牙根:

单根,细长较直,根尖偏远中并弯向唇侧。

2、下颌乳尖牙

(1)牙冠:

与上颌相似,牙冠较短而窄。

牙尖偏近中。

颈缘平直,近中缘长

直,远中缘较短圆突。

(2)牙根:

单根,较上颌乳尖牙的牙根稍窄。

(三)乳磨牙

1、上颌第一乳磨牙

(1)牙冠:

1)颊面的宽度大于长度,近中缘长而较直,远中缘短而较突,

颈部缩窄。

颊尖略偏近中。

2)舌面较颊面小而圆突。

3)牙合面1/3显著缩窄,颊侧颈1/3非常突出。

4)颊牙合缘嵴长于舌牙合缘嵴,近颊牙合角为锐角,近舌牙合

角为钝角,远颊牙合角和近舌牙合角近似直角。

(2)牙根:

细长,三根分开甚远,根干较短。

根分叉接近牙颈部。

2、下颌第一乳磨牙

(1)牙冠:

1)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特短且突。

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近中

颈嵴最突,两颊尖之间有沟。

2)舌面可见长而尖的近中舌尖和短小而圆的远中舌尖。

近远中缘

的长度约相等。

颈缘较直,二舌尖之间有沟。

3)牙合面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中近中边缘嵴特短。

4个牙尖中

,近中颊尖最大,远中颊尖很小,近中颊舌尖的三角嵴几乎相连,但有中央沟

相隔。

中央沟两端有较小的近中窝及较大的远中窝,二窝均较深,牙合面沟嵴

不清晰。

(2)牙根:

分近中及远中根。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与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外形区别

(1)第二乳磨牙的牙冠较小,色乳白。

(2)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嵴较突,牙冠由颈部向牙合方缩小。

(3)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而下颌第

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远中尖最小。

(4)上颌第二乳磨牙为三根,下颌者为二根,单根柱短,牙根向周围张开。

(5)口腔混合牙列中,同颌一侧牙列上,从近中向远中若有两个相似的磨牙,

则位于近中较小者即为第二乳磨牙。

因第一、第二、第三恒磨牙的体积从近中

向远中依次减小。

 

(四)乳牙应用解剖

1、婴儿生后约半岁乳牙开始萌出,约2岁半萌出20个乳牙。

6~7岁至12~13

岁,乳牙逐渐脱落,为恒牙所代替。

此时应注意口腔防护保健。

2、完整的乳牙列,能发挥良好的咀嚼功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3、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能促进颌骨的成长发育。

4、乳牙位置正常,可引导恒牙正常萌出。

5、乳前牙牙根舌侧有恒前牙胚,乳磨牙分叉根内有恒前磨牙胚。

三、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

牙的发育过程分为发育、钙化和萌出。

(一)乳牙的萌出

萌出顺序:

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二)恒牙的萌出

乳、恒牙更替的关系:

乳牙:

ⅠⅡⅢⅣⅤ

↑↑↑↑↑

恒牙:

12345678

恒牙萌出顺序:

上颌为6-1-2-4-3-5-7或6-1-2-4-5-3-7

下颌为6-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