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4373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docx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李岚清同志说: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其特殊功能。

不当的家庭教育会对子女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如过高的期待会导致自卑,过份的溺爱会导致依赖,过高的放任会导致消极,过火的严厉会导致焦虑与对立。

由于家庭教育不当而使孩子身心发展扭曲,甚至造成悲剧的教育是深刻的,这也从反面体现出家庭教育在当今育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为国教子,科学育人。

要搞好家庭教育,必须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这就要注重培养和发展父母和子女的四重关系:

一、同志关系;二、朋友关系;三、师生关系;四、亲情关系。

 一、同志关系

 1、人生的榜样—有理想,有追求,敬业精神强,脚踏实地,勤奋努力,能与子女相互激励。

 从人的补偿心理来说,父母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于孩子,希望在孩子身上变为现实,乃人之常情,可有的期望过高会造成孩子丧失自我,表现为放弃自我努力,丧失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遭受一点失意挫折就垂头丧气。

人不过中年,却慨叹人生无常,要求孩子的面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消极的。

 家长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家长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

我们的家长从事的职业不同,理想和追求的内容也不同,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胸怀远大,目标坚定,意志顽强,有不甘落后、勇为人先的追求精神,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高尚的敬业精神,这将使孩子引以为自豪,从而唤发出极大的精神力量。

 2、换位思维—彼此心心相印,形成家庭良好的精神氛围。

 换位思维,即思维者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或模拟对方心态去揣度应该或可能出现的心理效应,或事件趋向、结果。

我们不妨每天给一定时间与孩子交流,或不定期召开家庭会,以利双方的换位思维。

如家长可将自己作为成人在社会上立足奋斗的甘苦与孩子交流,但要注意正确引导,达到激励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孩子谈自己读书的甜酸苦辣,彼此鼓励,以便端正思想,融洽感情,填补代沟,互相建立信心,互相理解关心,也有利于父母分析情况,抓住问题的关键,确定教育方法。

如果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真正关怀爱护自己的子女,自觉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对子女多些换位思维,坚持热情鼓励,耐心教育,严格管理,不懈疏导,就一定能以心换心,得到孩子的理解、信任与配合,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朋友关系

 忘年交—尊重信任孩子,彼此人格平等。

 俗话说:

“朋友是心灵慰籍的清凉剂。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

鲁迅先生曾说:

对于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所谓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并能超过他人的一种情感体验,要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建立起朋友关系。

有几点提醒:

 1、切忌在众人面前用命令和训斥的口吻和他们说话,教育子女时忌用恶言恶语。

对孩子采取冷漠和粗暴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2、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感受、人格和潜能。

有的家长家长制观念严重,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这做那,结果适得其反;还有的对孩子呵护备至,仿佛孩子永远长不大,实际上对他们的不尊重,必然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情绪、行为甚至道德和道德评价标准,我们要在尊重他们自治权利的基础上正确予以引导,而不能“唯我独尊”、“唯我是从”,说不定在你的粗暴或宽纵之中,孩子身上许多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正在流失。

 3、把孩子当成朋友,让家庭里多一些民主气氛。

要尊重孩子的成年意识,以平等态度对待他们。

当孩子的成年意识受到尊重时,他们就能与父母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出现反感甚至抵触的情绪。

看过《傅雷家书》的朋友,都会羡慕傅雷与儿子的朋友式的骨肉情。

为什么孩子有话不愿意告诉父母,起因就是一开始父母没有尊重孩子。

因此要学会尊重孩子,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隐私,如打电话、日记等,要以朋友身份与孩子谈心、活动与生活。

 4、守信用、重承诺。

君子一诺千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承诺也应像社交场合一样认真对待,它不仅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他们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手段。

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必须做到时,便有了责任感,要督促他们会履行责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合理地要求他们。

当孩子对父母提出要求时,只要是合理可行的,父母也要不折不扣地做到。

 5、要加强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美好生活的源头,自信才能创新,才能接受挑战,战胜困难,才能挖掘潜力,发展能力。

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必须转变教育方式。

放手让孩子去面对挑战,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自信和能力,培养独立性,塑造独立的人格。

不经风雨,难以成才。

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遭受挫折的时候,畏缩不前的时候,缺乏信心的时候,面临新的挑战的时候,家长都要及时地给予实事求是的鼓励。

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孩子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时,内心会产生愉快的感受,会增强成功的信心和渴望成功的愿望,会把家长的鼓励转化为内在的激励和动力,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向新的目标努力。

 三、师生关系

 第一任教师—道德上的指导,即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是家长的首要任务。

 现在的家庭教育大多是在重复教师的工作,如功课辅导、习题加码。

其实,家庭教育的定位,不应定位在知识上,而应定在道德上,即教孩子怎样做人。

不少家长思想上存在“三重三轻”错误观念,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二是重知识轻能力,三是重文凭轻素质,这种观念影响家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普遍心愿,希望孩子成长是好事,但有如何成才的问题。

作为家长,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如:

孩子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不能单纯看分数;孩子的发展是主动的发展,不能教育的外化过程多,而内化过程不够,家长的正确要求只有被孩子认同后才会有良好的结果;孩子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过程,会有曲折反复,家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信心,放弃做父母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理想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即通常所说的做人的教育。

 1、身教。

古人有云:

“正人先正已”,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思想言行确确实实大多数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可见最重要的是身教,要以身立教,一个好的家长平时话并不多,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会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培养孩子的高尚人格,以德育德,以情育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

 2、境教。

即用环境的熏陶来教育孩子。

“境教”是无常形的,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有着巨大的能量。

要因境施教,不要刻意,但求自然,润物细无声。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人是指家庭中所有的成员,物是指家庭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家长文化素质、家庭居住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均有较大的影响。

可以设想,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结构残缺、家风不正,或者家长态度暴躁、教养方式简单或过于放纵,家庭生活秩序混乱,家庭文化环境或物质环境差,孩子深受不良传媒信息影响,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其成才之路该是多么艰难。

我们要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感情与双手去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向上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人师。

家长的阅历深、见识广,而孩子对社会对生活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我们就要积极从正面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当然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子女成才的环境与父母这一代是迥然不同,老一套标准也可能不再适用,我们要适应时代变化,努力学习,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潮流,在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方面,还得虚心向子女学习。

从这一点而言,父母与子女应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促进。

 四、亲情关系

 监护人—保护、体贴孩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能源部长—提供孩子学习、生活所需的物质给养和精神依托。

 有一句诗化的语句说:

家庭是孩子宁静的港湾,亲情是阳光和雨露,缺乏亲情的照耀与滋润,心灵的花朵会扭曲和枯萎。

家庭教育有胜过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独特性地方—个体针对性强,并且有一种无可替代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

 在这里我想谈谈对子女进行正确科学的性教育问题,这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作为孩子监护人的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应当是孩子性知识教育的第一位老师。

为什么要在家庭中适当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这是因为:

 1、资料表明:

我国中学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比1991年全国中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提前了0.3岁左右,大多数女孩10—11岁进入青春期,男性稍后一至二年。

2、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的出现,使得孩子的性教育更为迫切。

因为独生子女缺乏家庭中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往往对异性有更强的好奇心,孤独感也更强,急切与同龄人交往。

3、孩子关于性知识的来源虽能从课堂上得到一些,但却很少从父母那里得到,资料表明约65.5%的家长从未和孩子谈论过,相反他们很容易受到影视、网络、书刊、私下谈论的影响。

4、事实上,学生也存在男女生交往过密的现象。

 因此,家长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正确引导他们了解性知识,遵守性的道德,既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利于学习,又有助于社会公德,有益于社会风化。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呢?

1、提前性原则,从小灌输。

孩子有了性的萌动,家长就应及时让他们了解对待性的态度:

既不神秘,又不随意,同时让他们懂得性的一般知识,如月经和遗精现象。

2、爱护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不可过露自己的身体或侵犯他人的身体。

3、尊重异性朋友。

不交往过密,也敢于拒绝,语言、行为文明。

4、让孩子认识到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中学阶段的知识学习和品德修养,对个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爱情附属于生活,中学生早恋并不适宜。

5、了解孩子心理,全面关心孩子成长,教孩子排除性困扰,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①集中法;②宣泄法;③放松法;④转移法;⑤升华法。

 另外,还要恰当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初期(10—14岁),危险年龄期(13-14岁,初二),特殊压力期(高三)。

 当前,教育形势越来越好,为后一代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将子女培养成才!

 

               关于创建和谐家庭的思考

                         作者:

姚鸿昌

                  《中国家庭教育》2009年第1期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在走向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如果离开了“家”和谐文化的植入,就很难生根。

因此,“家”和谐文化不是单纯针对孩子的“小儿科”,而且是唤醒人们智慧心灵,提升民族素质,造就时代智慧人才的出发点和大学问。

每一个人的家文化背景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一生的成长轨迹。

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农村,如果能把“家”文化作为植根文化融入到学习型组织建设之中,会大大激励社会成员在“享受学习快乐,享受工作快乐”中活出人生精彩。

  

  一、什么样的家庭是和谐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和走向成熟的摇篮,是成就一个人事业的基石,是生活力量的源泉和理想的归宿。

“家和万事兴”,家庭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整个社会才会和谐。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需要创建千千万万个和谐家庭,家和万事兴,国泰千秋好。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和谐家庭呢?

  和谐家庭就是能帮助全家人在人生智慧导航中,通过学习化生存方式,成长为与大自然和谐,与人类社会和谐,与人的心灵和谐的环境氛围。

  与大自然和谐体现在有一个生态和谐的家庭生活方式。

人类已经明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生存之根本。

然而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大幅度改变,已超出我们的预料。

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地球上出现的温室效应、气候异常、海水酸化以及水资源日趋匮乏等问题,已经成为媒体报道中的头条新闻。

随着工具的改进和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人类越来越成为大自然的主宰,在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的同时,精神却颓废了。

非典之后,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非常关注。

从环保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对疫病的传播、病菌的繁衍起作用。

另外,生态破坏影响了野生动物的保护,现在有很,疫病是人、畜、兽、禽所共患。

因此,我们的家庭和谐首先要体现在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态平衡的关注,要爱护动植物,有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等,要崇尚科学,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也生活在一个生态和谐的环境之中并做好为之服务的准备。

其次,我们的家庭和谐还体现在以审美的情感融入大自然之中,在提升自身美德和精神品质中使大自然成为我们艺术魅力展现的舞台。

第三,我们的家庭和谐还体现在感悟大自然中人人都能读懂自己的心灵这部书,在人生智慧导航中“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曾经培养了两名“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优秀家长刘东江夫妇正是通过经常带孩子与农村小朋友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和发明创造活动,培养了全家人的环保意识、生存能力和生活情趣。

特别是他还有一位残疾女儿也在和谐家庭氛围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成为生存与生活的强者。

在这样的家庭中,与大自然和谐的智慧帮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与人类社会和谐体现在有一个相处和谐的家庭内部互动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敬老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等)和家庭外部互动关系(朋友邻里关系、同学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市场经济关系等)。

而家庭内部的互动关系是实现家庭和谐的重要内容,也决定着家庭成员走向社会组织时的相似性角色。

一个在和谐家庭中生存和生活的人,在走向社会时很容易以同样和谐的心态和思维路线去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一个在失谐家庭中生存与生活的人,在走向社会时往往习惯于以失谐的心态和思维路线去处理社会人际关系。

每一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尴尬和冲突,往往都能找到家庭关系失谐的影子。

因此,如何从家文化开始,实现以“夫妻和谐为中心,尊老爱幼为伦理,平等沟通为心灵智慧,融入时代环境为方向”的家庭关系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内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秀贞女士不仅创建了一个夫妻和谐为中心,尊老爱幼为伦理,平等沟通为心灵智慧的和谐之家,还在与时俱进中把自己的“家”和谐文化延伸到整个社会,使孤寡老人享受到和谐家庭的天伦之乐,使贫困学子享受到和谐家庭的成长机会。

林秀贞夫妇正是以“大和谐”家庭观创造了“社会”这个“大家”的和谐。

她成为和谐家庭创建的核心激励源泉,这使我们想到了那首诗: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把,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林秀贞就是那时代的报春花。

她用女性独特的智慧魅力创建着美丽和谐的大家园。

  与人的心灵和谐体现在有一个身心和谐的健康成长状态。

这是一个精神生态平衡的问题。

一个身心和谐的人,前瞻有“善想”、“智想”、“乐想”,后顾无“恶念”、“愚念”、“苦念”,人生过程中能以“宽容”面对现实。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帮助自己和家人唤醒“为兴趣和梦想而快乐表演人生”的激情,能善解人意。

而不是总以狭窄的心境看人看事,一旦遇到人生尴尬时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远离自残和伤害,那么他就是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身心和谐的层次决定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能承受多少委屈,承担多大压力和挑战,包容多少怪异和难堪。

  每一个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同时还是灵性的人。

人的肉体属于自然,人的思想、文化、行为属于社会,人的灵性属于个人自身。

作为自然人生死是自然而然的。

作为社会人,人的行动、思想与文化则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要考虑到如何为了他人需要,如何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这是人之为人的本性。

作为灵性人,人的心灵成长是在读书学习,不断突破心灵障碍中完成的。

成为人的教育就是如何走向社会的教育,它是知识的教育,是爱与美的教育,更是灵性的教育。

思想、文化使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而灵性使人从一个社会人走向一个神圣的人。

所以,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也是和谐家庭的重要标志。

  

  二、和谐家庭需要重点协调哪几个关系?

  

  和谐家庭不是没有矛盾和斗争,也不是人人走向“同一”,而是家庭成员差异化生存中的相容和互补。

为此,实现家庭和谐主要需要解决下述几种关系:

  1 夫妻关系和谐是家庭关系和谐的核心激励源

  夫妻之间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从相爱到婚姻,从婚姻到生育,这是一个实现家庭和谐的成长过程。

也是奠定一个家庭未来亲子关系、敬老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及至家庭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

  和谐家庭的第一关系是夫妻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

夫妻如何个人修身,如何和睦相处,如何敬老爱幼,如何处理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家庭成员的外和谐能力。

  2 亲子关系和谐是家庭关系和谐的高效长成荆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

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人是物质人,又是精神人,而其精神性是人之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显著的特点。

一个有人性的人必然是一个精神不断成长的人。

因此,亲子关系既是物质上的供养关系,更是精神上的互动成长关系。

显然,我们为人父母者就不能单纯做孩子的生理父母了,而要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智慧,成为孩子的智慧父母和心灵导师,能引导孩子精神成长,这才会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特别是面对孩子对所有家庭成员都是一次再成长的机会,如何抓住人生成长的“敏感期”,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是家庭和谐的大学问,而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儿科”

  3 敬老关系和谐是家庭关系和谐的仁爱之师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每一个晚辈应尽的义务。

我们在“父母伴我行”中成长为大人,父母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和无私的奉献,一个有良心的人是绝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教诲之情的。

面对我们的儿女,我们正在“我伴儿女行”过程中帮助孩子成长。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懂得爱的奉献和爱的责任。

也是会伤我们心的。

爱只有用爱去培养,孝敬老人正是爱的品德的传扬和延续。

特别是敬老关系不仅包括对老人的物质生活的关心和赡养,还包括对老人精神需求的理解和帮助,具有丰富人生阅历的老人如能在儿女理解和支持下感悟人生,把经验上升为智慧,将成为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要感谢父母心,感恩父母情,更要感悟父母慧。

因为人的生命延续不仅是物质生命的延续,更是精神生命的延续。

  4 社会关系和谐是家庭关系和谐的智慧延伸

  家庭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家庭”。

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走向社会后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同学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市场经济关系等都是以家庭中的“相似性”体验为基础。

因此,家庭关系和谐是家庭成员走向社会的学习氛围和成长体验基地,社会关系和谐是家庭关系和谐的智慧延伸。

当我们出现社会关系不和谐时,追根寻源中,我们总能找到当初家庭关系失谐的影子。

因此,在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一种新的思路已渐渐引起人们共识:

从“植根”文化入手,构建和谐“家”文化,可以大大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步伐。

一些企事业单位已经逐渐把“家”和谐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重要基础内容。

  5 自然关系和谐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心灵境界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既有与其他动物一样的生物属性。

而受自然规律所支配;又有别于一般生物,能够在适应自然和改善环境的运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生物属性的质和量。

作为自然的异化,人的能动作用和自控能力虽然使其自身能够超脱于自然物而独立存在与发展,但他生存的物质基础依然来源于大自然,而且其劳动的对象和认知思维的原像仍是大自然。

因此,人若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把握住生态平衡,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这就要求人类不能以膨胀了的欲望面对大自然去无情地索取,而是要在突破心灵障碍中使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和谐相融。

用精神的成长,美好的心灵境界与大自然匹配。

家庭关系和谐的重要内容就是以美好的心灵世界面对大自然,实现“天人合一”的完美结合。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一个是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宇宙大自然,一个是我们的心灵世界。

自然关系和谐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心灵境界。

  

  三、如何创建和谐家庭?

  

  中国的文化,是以“家”为单位出发的文化,与西方以个体的“人”为单位出发的文化是有差别的。

  为什么说,中国的文化以“家”为单位?

这是因为中国以家为单位的经济充当了重要的社会角色。

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家”文化成为社会主导文化。

无论是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至社会,离开了“家”文化就好像没有了“根”。

“家”文化的智慧不仅仅用于“治家”,更可以用于“治国”。

因为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其理相同。

创建和谐家庭需要和谐的“家”文化支撑。

那么,什么是和谐的“家”文化呢?

  和谐“家”文化就是在人生智慧导航中,通过学习化生存,实现“三和谐”的文化。

创建和谐家庭就要崇尚智慧,学会学习,实现真爱。

  1 创建和谐家庭需要用人生智慧统帅

  人生是什么?

有人说:

“人生就是一座桥,桥的这头是生,桥的那头是死,人生就是以什么速度,用什么姿态走过去。

  比尔·盖茨说:

“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也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在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

  比尔·盖茨从大火中抢救出一个“梦”——让家家都用上电脑,让人人都成为互联网中的一员,让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如今,这个梦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人的生存和生活”,就是“生存”与“生活”的辩证统一。

一个从来不为生存而操心操劳,从生下来就吃着现成饭,穿着现成衣,住着现成房并且从来不为自己和别人生存问题上心的人是不会真正理解人生的。

尽管他可以有非常富足的物质生活,自认为享受到天伦之乐,可他的精神生活却是枯燥无味的。

他不可能真正理解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着的父母和大多数平民,更不会关注处于贫困线附近的弱势群体是如何生活的。

他们往往不关心别人的生存问题,尽管他们自己离开了对别人、对财物的依附甚至也不能生存。

其实,人生首先是要学会生存与生活。

创建和谐家庭就是帮助家庭成员在和谐融入大自然中唤醒生存和生活的生命力。

这就是人生智慧。

  一位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孩子抚养大,当孩子以优异成绩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却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陷入迷惘,他跑遍全国许多城市找工作不是被骗。

就是被拒绝。

工作没找到,却被骗走了几百元。

在不断遇到尴尬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思考。

  他不是死在年老病重上,却死在没有“生存”和“生活”体验上。

  一位母亲一岁多的儿子因一场“意外车祸”而失去了双手。

突如其来的灾难击碎了她的心。

处理这场事故中。

有人鼓动她去闹,她却选择了宽容和理智。

瞧着可怜的孩子,她曾下决定伺候孩子一辈子。

然而,当这位母亲意识到孩子未来面对的将是离开别人照顾就不能生存的痛苦时,毅然做出了一个人生的特殊选择:

学习用嘴来生活和工作。

她不是没有手,而是真爱自己那没有手的儿子,他要用“做”的行为告诉儿子,没有手也能够生存和生活。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形:

妈妈在儿子所能触及到的视野里始终且周而复始在用嘴做事。

她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的在她的盘子里舀菜,拨拉,再喂到孩子的嘴里;用嘴给孩子熟练地穿衣,洗澡;用嘴抱着孩子轻放进小车;用嘴收拾着桌子;用嘴……

  儿子天天跟在妈妈的后面,看着妈妈,模仿着,学得比妈妈还快。

妈妈用生命孕育了孩子,又用毕生的心血来呵护孩子,让孩子学会生存和生活,也使孩子懂得了,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和困苦,都要有勇气坚强地活下去。

  我们看到,这位母亲正是用真爱为孩子的未来创造着和谐。

这就是人生智慧。

  人生智慧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