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392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考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商周

秦汉

隋唐宋元

明清

主要

表现

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代表的早期政治制度体系,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框架

是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西汉通过解决“王国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包括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代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置了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单元

主题

中央集权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其特点为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自主预习】

试述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

有何体现?

古代的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演进历程?

1.含义: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体现:

(1)生产工具的进步:

①农具材质的更新:

原始社会及商周时期——石质、木质、骨质农具

春秋战国——铁农具

②耕作工具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用于牛耕

汉代以后——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

曹魏的翻车、唐代的筒车、宋朝的水力转筒车、明清时风力水车。

(2)生产技术的进步:

①农用动力的变革: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②水利设施的完善:

战国时期——都江堰(成都平原)

西汉时期——漕渠、白渠、坎儿井

3.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二、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

产生时间?

特点?

评价?

1.原因:

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2.出现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3.特点:

分散性——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落后性——规模小,分工简单,容易满足

稳定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封闭性——较少的贸易交流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4.评价:

地位——对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积极——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高

局限——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常因统治者过度剥削或水旱灾害而破产。

三、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生产力角度)。

2.土地制度: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3.经济形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经营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关系角度)。

5.产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空间布局:

区域经济的多元互补以及经济重心南移。

四、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其特点有哪些?

1.官营手工业:

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

2.民营手工业:

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家庭手工业:

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课堂探究】

【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

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交了粮,自由王”这一说法,简要说明理由。

(1)经济根源:

小农经济。

观点一:

赞同,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

观点二:

不赞同,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演进过程:

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主要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或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探究二】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2)依据你所分析的农业经济的特点,分析下列古代历史现象的成因。

(要求言之成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B.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传统的乡土观念宗法观念、重男轻女观念浓厚

D.环境破坏严重E.农民战争频频爆发,政权更迭频繁

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其发展,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提供了经济基础。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民离不开土地,安土重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聚族而居;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生产方式中,男子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劳动力。

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赋役盘剥,土地兼并,使农民破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政权更迭频繁。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材料二:

(官府工匠)相语以是,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材料三:

(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材料四:

五亩之宅,树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是以衣帛矣。

材料五: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据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工匠们在一起互相促进和提高技艺;材料三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局面。

(2)材料四、五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

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

材料五是明朝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

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课时练习】

1.《耒耜经》记载:

“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

该工具是

ABCD

答案:

D

2.古代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

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

D

3.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答案:

C

4.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5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业者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答案:

D

5.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

B

6.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答案:

C

7.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答案:

C

8.“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答案:

B

9.《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

B

10.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楼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捷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问题:

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

根据表格内容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表现:

发明创造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

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最新考纲

课程标准

工业革命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1、古代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

(1)商朝:

职业商人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