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353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

《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docx

西安经开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送审稿)

 

编制单位:

经济贸易发展局

陕西科技大学

2010年9月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

产业发展规划概要

“十二五”时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结合经开区产业发展现状,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编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十一五”以来,经开区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以产业发展政策为保障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主导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形成并确立了汽车、电力装备、食品饮料、新材料、太阳能光伏和LED、风电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体系;二是内生动力促使汽车、电力装备、食品饮料和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升级;三是超前谋划,率先布局太阳能光伏和LED、风电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主导产业迅速壮大对全市工业经济和经开区第三产业拉动有力,并对周边区县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五是自主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体系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经开区“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若干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尚不平衡,主导产业规模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二是产业链条尚不完善,本地配套率有待提高;三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十二五”时期,经开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战略,以产业高端化发展为目标,积极参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战略转移;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统筹科技资源先行试点;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二、三产业实现协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实现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两番;实现千亿元产业基地2个,过百亿企业集团8家,过50亿元企业集团10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1000亿元、特色优势产业突破1580亿元、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

经开区主导产业实施“4—4—8”产业战略布局:

即重点建设四大功能分区、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和八大特色产业基地。

四大功能分区:

中央商务区以承载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政务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泾渭新城主要以承载西安市先进制造业为主;出口加工区主要以引领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功能为主;草滩园区主要以建设西安市生态园林化城市副中心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功能为主。

同时,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品质要求,构建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

未央路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朱宏路创新型服务业聚集带、泾渭新城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草滩现代服务业聚集带。

按照产业科学布局、集约发展要求,优化产业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结构,打造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八大特色产业基地:

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风电装备产业园、太阳能光伏产业出口中心、专用通用设备制造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提升汽车、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展商务服务、新闻出版、创新型服务、服务外包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强度的产业发展目标,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助推,实现高端化、集群化、新型化、生态化、开放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将着力在招商引资、产业政策、“两化”融合、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突破,在投资环境、品牌建设、融资服务等方面实现提升,加快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战略,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点,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全面支撑和保障,实现产业规模与发展水平二次跃升,圆满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产业现状与发展基础

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三、发展环境

第二章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基本原则

第三章产业布局

一、四大功能分区

二、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

三、八大特色产业基地

第四章产业发展重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特色优势产业

三、现代服务业

第五章保障措施

 

编制说明

“十二五”时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结合经开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特编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一五”以来,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总体战略思想指导下,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以产业发展政策为保障的发展方式,实现了向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一、产业现状与发展基础

(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集群规模迅速扩张

“十一五”期间,形成并确立了以汽车、电力装备、食品饮料、新材料为支柱,以太阳能光伏和LED、风电装备制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六大主导产业体系。

截止2010年,六大主导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由2005年的35家跃升至70家,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2010年,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37.7%,总量达到“十五”末年的4.6倍,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到“十一五”末,工业经济发展已基本实现了由企业支撑向产业推动的资源整合与升级,六大主导产业基本代表了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方向和水平,在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中将进一步承担“中流砥柱”的重要角色。

(二)促进产业内生增长,支柱产业实现升级

“十一五”期间,四大支柱产业通过龙头项目引进、产业集群扩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产业政策体系,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内生动力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汽车产业是经开区工业经济的基石,“十一五”期间,以陕汽集团为龙头,大力实施新产品研发及创新战略,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包含重卡总成、车桥、发动机、车架、空调、油箱、滤清器等产品配套及专用车改装等产业集群架构。

产值由2006年的40亿元飙升至2010年的350亿元,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的“翻三番”,陕汽集团综合实力提升至国内同行业第5位。

——电力装备产业吸纳了包括西门子、ABB、日立、三菱、阿尔斯通、博世力士乐、西电、泰富西玛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投资,以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了产业的内在动力。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35%,2010年,电力装备产业实现总产值67亿元,产值较“十五”末实现“翻两番”。

——食品饮料产业形成早,发展稳定,具有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齐全的特点。

“十一五”期间,食品饮料产业坚持以开拓市场、扩大产能、完善产业链为发展主线,通过积极追加投资寻求产业内生增长的突破口,依托雨润集团的落户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30%,2010年,食品饮料产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产值较“十五”末实现“翻两番”。

——新材料产业是经开区“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最具特色的新兴产业,主要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依托,逐步聚集了西部超导、西部钛业、天力金属、海镁特、西工大超晶、菲尔特等近15家企业,产业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在超导金属材料、钛钢合金材料、金属滤网材料等多项产品和多个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经开区最具代表性的以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激发内生活力的支柱产业,目前处于规模扩张的上升期。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25%,2010年,新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25亿元,产值较“十五”末实现“翻一番”。

(三)突出产业结构优化重点,率先布局战略新兴产业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抵御经济形势变化能力,经开区抢位发展,率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国家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抢占了先机,发展空间和前景十分广阔。

——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从无到有,具有发展迅猛、外向型程度高、生产及检测体系完备等特点,汇聚了以BP普瑞为龙头的光伏组件生产,以香港祺创、天祺太阳能为核心的光伏应用,以碧瑞祥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物流集成,以欧益光电、大普激光、超光电子等为代表的LED照明和光源生产企业。

“十一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速达到71%,2010年,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实现出口4.5亿美元。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从无到有,具有高端市场占有率高、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等特点。

目前已拥有企业6家,占全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总数的20%,其中金风科技和中钢西重为成套机组制造企业,达产后产能可占到全省风电成套机组生产能力的50%。

同时,我省现有3家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捷力电子、永电电气和盾安电器全部汇聚经开区。

2010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4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00%。

——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在交大博通、世纪互联等企业飞速发展的影响及带动下,中电西安产业园、天胜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一批高水准、大规模项目相继入区建设。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4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90%。

(四)产业带动作用明显,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经开区六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经开区房地产、商贸物流及金融等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拉动第三产业增长达到25%。

二是已成为拉动西安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点和主要源动力。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3%,较“十五”末提高了8.4个百分点,全年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达到4.6个百分点,跃居全市各区、县、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第一位。

三是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省内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以汽车产业为例,西安地区为陕汽集团的配套企业现已达到60余家,较“十五”末提高了近一倍;在省内其他地区设立的控股项目总投资达到30亿元,产能达到100亿元;来自山东等地区的配套规模已由“十五”末年的不足3亿元扩大至26亿元。

四是辐射带动未央区和高陵县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高陵县已由曾经的农业小县成为综合实力全国百强、陕西省十强县。

(五)构建企业协作服务平台,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先后组建了“电力装备产业联盟”和“新材料产业联盟”,从统一收集、定向发布企业供求信息、协调区内企业间协作配套等方面入手,积极促进企业间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构建区内企业纵向与横向配套合作桥梁,提升了产业凝聚力。

“十一五期间,经历了产业格局形成、规模急速扩张、金融危机洗礼等一系列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以政策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创建各类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4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

共取得中国驰名商标3件(利君、陕汽和西玛),占全市总数的25%,取得省著名商标38件、市著名商标32件;国家名牌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19个、市名牌产品34个。

专利申请近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1000余件;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55项,列入政府新产品开发项目1500个;参与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33项;技术合同认定额达到5.7亿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5家,产值达到174亿元,进出口额2.3亿美元。

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十一五”末,经开区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成就显著,但也存在着制约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亟待加以解决和改善。

(一)产业结构尚不平衡,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十一五”期间,六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大幅攀升,但内部结构尚不平衡。

“十一五”末,汽车产业占比达到60%,高出第二位近50个百分点,形成了较大的“断档”区间,其他五大产业所占比重总和也仅为汽车产业的一半,一旦汽车产业动荡起伏,其他产业将缺乏相应的支撑和拉动能力,导致工业经济依赖性较强、抵御经济风险能力不强。

因此,“十二五”期间应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步伐,大力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再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速度,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实现主导产业“根深叶茂、多点开花”的局面。

(二)产业链条尚不强大,本地配套率有待提高

“十一五”期间,六大主导产业均不同程度存在产业链短、关键环节不完备的情况。

例如:

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只有30%,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环节依赖省外配套,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电力装备产业虽企业多、涵盖广,但企业间相互配套、关联度不高,产品上、下游对接和企业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新材料产业、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中、下游产业链不完善的状况,对产业快速增长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存在不利影响。

加快完善产业链条、突破产业链核心环节,促进产业集群由“量变”优化为“质变”是“十二五”期间主导产业能否快速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十一五”期间经开区房地产、商品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十五”末的不足15%提升至目前约22%,但第二产业发展更为迅猛,特别是泾渭新城和草滩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导致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此外,第三产业仍以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创新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对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以及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的助推、支撑和服务作用尚不明显。

三、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经开区必须紧紧把握重要历史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才能确保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一)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和中国一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为经开区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种政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城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政策机遇:

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人才、帮扶等十个方面给予西部地区特殊的政策支持,并支持重点经济区、国家级开发区率先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环保、统筹城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为经开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发展,实现率先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产业发展机遇: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为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和资源集聚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将出台专项资金和政策进行支持,为经开区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支持西安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统筹科技资源示范改革,而经开区的优势产业又是装备制造业,并且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为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质量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城市发展机遇。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支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使得西安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而经开区地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同时,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的北迁、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和铁路新客站的运营,势必进一步提升经开区聚集城市发展要素的能力,这为经开区提升投资环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二)面临挑战

从国际形势来看: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贸冲突愈演愈烈,这势必给经开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此次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促使外商投资更加谨慎,使得吸引外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从国内形势来看: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国家在“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势必促进国内产业转移和重组,经开区如何抓住此次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从经开区自身来看:

西安及周边地区各种开发区不断涌现,同城同质竞争加剧,经开区如何在错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率先发展,需要认真研究。

此外,拓展发展空间极具挑战性;在保持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如何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如何保持体制机制的优势克服回归的惯性和诱惑等等,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经开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开区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加快发展的经验,只要能够立足实际、超前谋划、科学决策、抢占先机、率先发展,机遇必然大于挑战。

第二章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实施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战略,以产业高端化发展为目标,积极参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战略转移,继续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统筹科技资源试点;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1、经济规模目标:

到2015年,实现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两番。

入区企业突破10000家,其中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实现千亿元产业基地2个,过百亿企业集团8家,过50亿元企业集团10家。

“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表单位:

亿元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完成

年均增长

占全市比重

1

GDP

1800

30%

25

2

工业总产值

4500

30%

30

3

工业增加值

1500

35%

25

4

第三产业营业收入

2800

35%

2、产业发展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特色优势产业总产值突破2400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两番。

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

“十二五”末产业发展目标表单位:

亿元

三、基本原则

(一)高端化原则。

立足产业优势,瞄准产业高端,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拓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链关联度和凝聚力。

(二)集群化原则。

加大培育骨干企业力度,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做大总量,保持增量,壮大集群规模,增强聚集效应,产业集群由聚集阶段步入完善阶段。

(三)生态化原则。

按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标准与要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区域生态化水平,以提高产出强度保障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使产业发展向先进型、循环型、集约型转变。

(四)创新型原则。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进一步发挥自主创新提高内生动力、以内生增长推动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开放型原则。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窗口,不断开拓对外开放渠道,促进出口加工和保税物流协调发展,鼓励企业与大型跨国企业加强合作,吸引资金、消化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第三章产业布局

经开区主导产业实施“4—4—8”产业布局战略:

即建设四大功能分区、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和八大特色产业基地。

一、四大功能分区

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成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细化四大园区的功能定位,形成各园区“独具特色,相互支撑,错位发展”的格局。

(一)中央商务区。

中央商务区主要以承载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政务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引导工业企业逐步向各园区有序转移,重点发展商务服务、总部经济和创新型服务业,吸引一批高端的设计、研发、创意、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公证等服务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撑体系。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彰显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风貌。

(二)泾渭新城。

泾渭新城主要以承载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功能为主,以打造国内一流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汽车、新材料、风电装备、专用通用设备和兵器工业等先进制造业,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推动城市化进程,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的产业聚集区。

探索向西铜高速以西的空间拓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高陵县、临潼区的合作共建机制,谋划拓展空间。

(三)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主要以引领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功能为主,重点突出太阳能光伏、航空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打造太阳能光伏出口中心。

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和出口加工区功能、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产业链高端,打造国内一流、最具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口加工基地。

(四)草滩生态产业园。

草滩园区以打造西安市生态园林化城市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为目标。

充分发挥滨河、沿站、临空、高速交汇的区位优势,皂河以东不再布局工业项目,注重生态保护与开发,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及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新闻出版、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促进房地产开发,建设以生态化、园林化为主要特征的滨河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会议、市民居住新区。

在皂河以西,重点发展国内外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二、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

根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和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规划引导,政策促进,市场推动,产业保障”的原则,构建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提升城市国际化品质。

(一)未央路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

在未央路和文景路沿线规划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写字楼及商用设施,引进大型购物中心、超市、星级酒店及餐饮娱乐等综合型三产业态,重点培育发展商务服务、金融保险、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商业中心。

(二)朱宏路创新型服务业聚集带。

在朱宏路和明光路沿线,加快改造步伐,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总部大厦和商业设施,加快吸引聚集一批企业总部、创新型服务业项目和科技创新型机构,建设一条集研发、设计、创新、创意及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服务业聚集带。

(三)泾渭新城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

以泾渭体育中心、滨河商业街、泾渭时代广场和兵器综合保障园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集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及商贸、物流、居住、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

(四)草滩现代服务业聚集带。

以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新闻出版产业基地为依托,在秦汉大道两侧大力发展研发服务、文化创意、中介服务、信息服务业、房地产和休闲娱乐业,建设集商务办公聚集区、商贸流通服务区、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区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带。

三、八大特色产业基地

按照科学布局、集约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打造八个全国一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