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3428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docx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全套精品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汇编 全套

(一)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记叙文)

徐德新

选自《读者》2006.2有删改

(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2)“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

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个落到我的鼻子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3)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4)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了。

最后终于在一条城乡结合部的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

“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

昨天不还是四块吗?

”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昨天是昨天。

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

”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

您就加一块吧。

”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5)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

“拿去吧!

  (6)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

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气变得忽粗忽细。

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

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一声:

“多谢了!

”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7)“爹,你冷不冷?

”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

“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

“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里哩。

 (8)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

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

“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那个什么测试的。

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

”眼看快到学校,我终于忍不住说了心里话。

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

“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

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

“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

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了啦。

  (9)到学校门口了,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

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他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孩子,爹还有一句话。

”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

“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10)“什么?

爹?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十年前的叮嘱是什么?

▲2.加点词的含义。

(1)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昨天是昨天。

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

”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

”请帮助作者分析父亲如此表现的原因。

▲4.当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时,父亲为什么忽然把我拉到一边,而是自己低下身子去捡钱?

▲5.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父亲捡钱时的样子?

▲6.第7段,当我问父亲“爹,你冷不冷?

”时,父亲是如何回答的,试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7.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8.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二)可可西里的守墓人(小说)

王宗仁

选自《读者》2004.12有删改

(1)至今我对那条河仍然一无所知。

虽然我曾义无反顾地趟过那条河数十个来回,但是我总觉得,每次都是在过一条陌生的河。

我更多的是不理解,他为什么起了那么一个古怪得像从国外来的名字。

(2)它就是楚玛尔河。

(3)我初识这条河是在50年代末。

(4)那天,狂傲的山风夹裹着雪粒野吼着。

一夜未眠的我,又迎来了可可西里的一个黎明。

干冷干冷的天气把我的头发梢都冻得打弯了。

我袖着手,半闭着双眼躲在帽檐下犯困。

(5)就在曙色漫上山野的那一瞬间,随着一声枪响,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只野兔蹦了几下,倒地了。

(6)随后,一位藏族老人出现的我面前,他手提杈子枪,脸上冷冷的,但我却感到了一股暖流……

(7)我的汽车在这抛锚已经三天了,助手小揪被我支回格尔木,取需要更换的汽车零件了,三天来,我窝在楚玛尔河畔的一个避风角落里,以抛锚的汽车做墙,苦熬时光。

水是绝对不缺的,手一伸,就能去掬清澈的河水。

让人发愁熬心的是没有食物填饱肚子。

出发时,随身带的那一点一两天就能吃完的饼干,眼下只能像喂鸽子一样,一顿饭掐一点儿放在嘴里,反复咀嚼。

现在只剩下了两小块了。

附近戈壁滩上骆驼草的叶子,被我捋得光秃秃的,全塞进了胃囊。

(8)他指了指刚倒地的那只兔子,意思是说,那是他干掉送给我的。

他背得杈子枪上还串着几只小动物,我猜想,大概是雪鸡什么的。

没错,我真是烤熟的雪鸡,我已经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9)他很利索地将雪鸡甩到我手上:

“吃吧,我知道你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解决饥饿问题。

(10)我想,大概是我那蜡黄的脸色和无精打采的神情,换来了她的同情。

(11)他说,从我的汽车停在这儿后,他就关注起了我。

还说,好人是不能饿死的。

(12)它是汽车抛锚三天以来我见到的唯一的人。

我除了感激之外,更多的是以疑惑:

他呆在什么地方,怎么对我了解得如此清楚。

(13)老人指着旁边100米处的一座孤零零的山包,对我说,那就是我的家。

(14)山包上有一个土堆,他说的就是它。

(15)家?

土堆?

我脑子里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16)他说,那个土堆下有洞穴,洞穴就是他的家。

(17)我马上想到了山顶洞人,我们最初的祖先。

我什么也不敢问了。

一种莫名的恐怖感爬上我的心头。

(18)说毕,他就转身走了,脸上始终是那种冷冷的铁青色。

走前他一再提醒我,可可西里的野狼是很凶恶,要我夜里坐在车上千万别下来。

他走了,晃眼的阳光随着他的步子照在杈子枪的刀尖上,一上一下的闪动着,挑破了远山的苍茫。

我很自然地想到,他这背枪的背影多么像一幅油画。

所不同的是,眼前这幅画充满了动感。

(19)我静立,呆望着他。

直到杈子枪消失在洞穴里。

(20)可可西里又恢复了惯有的死寂,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21)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我连着三次去过那个洞穴,我强烈的愿望是想知道他的一切。

我断定他会有故事。

可是,我都扑空了,直到我修好车离开可可西里,也没见到他。

(22)我终年跑车,西藏、青海,还有甘肃,油门一踩,万水千山。

但当我看到的那个洞穴里的情景,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我,使我无法从脑际将它抹掉……

(23)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人去了哪儿?

(24)一个该给我讲故事的人,他用神秘的行动,勾起我的悬念之后走了!

(25)直到10年后,我才知道他并不是猎人。

他的杈子枪从来不杀生,只有在野兽伤害他的时候,他才扣动扳机。

但是为了救我,他开枪打死了野兔和雪鸡。

为此,他曾在佛主面前赎罪,请佛主饶恕他的鲁莽。

(26)他本是个牧羊人。

(27)他住的那个山包上,曾经掩埋过一个修路的士兵。

那是10年后夏日的一天,我再次巧遇楚玛尔河——这是他的名字,我这时才知道他叫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

我们此次重逢,仍然是在当年我的汽车抛锚的那个地方附近,离他的家不远。

不过这一回不是他就我,而是我救了他。

这是我们分离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我们这一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28)事情是这样的:

自从那次在楚玛尔河与这位老人有了一面之交后,我每次进藏经过楚玛尔河,都要停车去寻找他,但每次都扑了空,出现在我眼前的仍然是那空荡荡的洞穴,洞壁上仍然静静地挂着他的杈子枪,地上仍然是冰冷的地铺、锅灶和酥油桶……这一次寻找他时,我特地选在了晚上。

我快步走进了那座土包,老远我就被一束微弱的灯光吸引数,我断定有人,并向洞穴走去。

这当儿,当我捻亮手电时,发现山包上有底几道绿光在闪烁。

狼!

是狼!

我马上意识到野狼包围了洞穴。

我用尽气力大声喊叫一声:

“狼!

宰死狼!

”这狂叫,惊动了洞内人。

我们内外夹攻,轰跑了三只野狼。

他一下子就认出了我,惊喜万分,又手足无措。

我们互相呆望许久,他才迎我进洞。

(29)老人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30)白天他去放牧,和老伴放一群牦牛,到了晚上才回洞穴里来住。

去放牧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来洞穴是为守墓。

这两件事情,他都得尽力做好。

(31)守墓?

守谁的墓?

我问。

(32)老人干涩的眼眶里涌出了泪水。

他讲了起来……

(33)1954年初春,可可西里无人区白茫茫的积雪把遍地的枯草压的缝隙不留,好像从天而降似的,突然来了一队汉人。

他们就是准备修筑青藏公路的探测队。

这些汉人拉着骆驼,赶着木轮大车,还有几匹马,驻扎在可可西里。

他们昼出夜归,勘察着未来公路的走向。

一顶洗得泛白的军用帐篷,就撑在楚玛尔河畔。

这里有水,还有黄羊、藏羚羊、野驴,人是不会饿肚子的。

楚玛尔河是在游牧时遇见这伙汉人的。

起初,他当然不可能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探测修路的事是后来才了解到的。

青藏高原上很快要架起一座金桥,它将连接北京和拉萨,这是多么让人幸福的事啊!

他乐得连胡子都翘了起来。

(34)大约是探测队来到可可西里的第5天,楚玛尔河看到那顶军用帐篷前扯起了一块白布,十几个汉人牵着骆驼、马,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白布下,一个个低着脑袋。

只听山风呼啸不闻人语。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站在一边好奇地看着。

这时,一位穿戴朴素老同志走了过来,与他搭话,询问了他的一些情况后,一脸严肃地问他能不能帮助探测队干一件事。

他说,只要是佛主允许我干的事,不要说是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会用尽所有的力气去做的。

老同志说:

“那好,就请你帮我们看好这位战士尸体,”这时,楚玛尔河才知道这伙汉人刚才是在开追悼会。

前一天晚上,一支野狼出其不意地走进帐篷咬死了战士。

(35)战士的遗体被埋在了山包上。

老同志说,让他躺在高处,登高才能望远嘛!

坟墓旁边同时修起了那个洞穴——守墓人的家。

老同志带着歉意对他说:

等公路修通后,我们有了条件在里给你老哥盖一座房子,你也是功臣啊!

(36)从此,楚玛尔河老人担负起了这个特殊的任务:

守墓。

(37)那次,我们交谈了很久。

我还在那个洞穴里住了一夜。

我问他为什么要起楚玛尔河这么个名字,他淡淡一笑:

山野之人,叫个山野名字,作个纪念!

(38)稍停,他忽然问起我:

你说说,当年让我守墓的老同志,会不会是大名远扬的“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

我无法回答他,他有点失望。

(39)90年代初,楚玛尔河老人离世。

那年他99岁。

按照我们汉族人计算年龄的惯例,他也可以算100岁

(40)那位战士的尸体早就风干了,老人不必再为防止野狼守墓了。

他走时应该没有任何牵心的事情了。

 

▲1.根据文章内容,请你概括可可西里的环境特点。

(答出三点即可)作者在文章中不断突出这种环境特点的目的是什么?

▲2.概括文章插叙部分的主要内容。

▲3.选文第(18)段画线句与下文的哪些情节相照应?

▲4.选文第(18)段说“说毕,他就转身走了,脸上始终是那种冷冷的铁青色。

”为什么救了人的他还铁青着脸?

▲5.文中说“我曾多次到楚马尔河所住的洞穴去找他,但都扑空了”,作者为什么会扑空呢?

▲6.选文第(22)──(23)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22段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选文第(2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8.根据选文分析楚马尔河守墓的原因是什么?

▲9.举例说明楚马尔河的性格特点。

▲10.可可西里因它的神秘、辽阔、危险而著名,可可西里的无人区更是充满了诱人的魅力,但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有许多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你能说出可可西里最富盛名的动物的名称吗?

 

(三)回家(记叙文)

严小利

选自《读者》2006.3

(1)“你能照料自己吗?

妈妈想回趟家。

”我在蒙特利尔宽敞的公寓里问女儿。

 

 

(2)16岁的女儿把目光从电脑转向我,愣了一下,像是在调整中文“家”这个概念的焦距,然后说:

“No problem(没问题),妈,你去吧。

” 

 (3)我们在这公寓住了十多年了,这是我每天都叮嘱女儿“早点回家”的地方。

它作为“家”的权威性更体现在它占据了所有文件中“永久家庭住址”的这一栏。

 

 (4)可我还是要从这个“家”回家。

 

 (5)如今“万水千山只等闲”已不再是诗人的张狂,我似乎只在云层里打了个盹儿,就回到了地球那边的家。

 

 (6)北京是我心目中的家,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

从来都以为我熟悉她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高楼,可没想到她的变化这般大,若没哥哥来机场接我,我一定找不到自己的家。

 

 (7)到家后没几天,我正蜷在书房里贪婪地沉浸在《花间集》的芳香之中,父亲忽然近前轻声说:

“离开家快70年了,我想带你回趟家,给你爷爷奶奶修坟。

” 

 (8)我抬起头,像女儿一般地愣了一下:

噢,原来这里还不是家…… 

 (9)我搀着老爸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段无山无水的路我们用了三种交通工具,经过了两个中转站,花了整整三天时间。

 

 (10)刚到县城同宗老姑家,我就有了回家的感觉。

老姑家院里那片齐腰深的大葱,就像渥太华5月的郁金香,枝挺叶茂,郁郁葱葱!

我盘腿坐在炕上,学着爸爸将大葱掰成几段,撕成细丝儿,拿三丫头做的豆皮卷着,饱蘸老姑自制的黄豆大酱,塞嘴里使劲儿咬下,五官顿时淋漓。

亲人们开怀大笑。

可夜晚我睡在老姑的炕上,却听她跟老姑夫在窗外轻声说:

“快把茅坑再掏掏,瞅瞅草纸够不?

咱大侄女可是美国那旮儿的。

” 

 (11)清晨,在县粮站工作的老姑父搞了辆手扶拖拉机载我们在坑坑洼洼的土道上“嘟嘟”着。

家乡的黄土热情地扑在我的脸上和身上,我的屁股如土豆似的滚来滚去,直到太阳从我的后脑勺登上了正头顶,我还是看不到家的影子,只有80岁的老父亲脸上那越颠越浓的“近乡情怯”提示着我:

到了!

马上要到了…… 

 (12)到了村头我确信:

没错,这是爸爸的家!

因为每个人只需报出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大家就都有了亲戚的称谓。

跟年龄无关的辈分搞得我晕头转向,突如其来的亲情令我激动不已,我只有不停地鞠躬,再鞠躬,恍惚中像是寻到了我这一腔血脉的源头。

 

 (13)爸爸引我至一堵衰败的土墙外,声也颤手也颤地指着:

“那西屋,那西屋……” 

 (14)我恍然!

伸手就去拉树杈门。

可是一位我本想叫大叔结果却是我兄弟的人用我听不懂的乡音拽住了我。

老姑父翻译说:

说不清何年何月,从外乡逃难来了一男一女一个孩童,那女的是万万走不动了,村长就让他们住进了我家的荒屋。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再也没见过那女人和那孩子。

原来那母子都是痴傻。

他们吃拉全在屋里,连村民都不愿踏入。

那男人听说你们要来,吓得几天不敢出门…… 

 (15)可这明明是我的家呀!

奶奶的故事里我见过它,爸爸的回忆录写着它,我们此行也是来寻它的呀!

 

 (16)痛着父亲的痛,我扶着爸离开了家。

他在这个家的门口站了十几分钟,却梦魂牵绕了几十个春秋。

 

 (17)爸爸执意要步行到后坡给爷爷奶奶扫墓。

记得奶奶在北京临终前只有一个心愿———“回家”。

当时爸爸编书正忙,是我那也早已离乡的叔叔将爷爷奶奶的骨灰带回来的。

 

 (18)父亲挥了几下铲,就被我安置在了树阴下。

素昧平生的兄弟们奋力的树新碑,培新土,乡亲们围了一圈又一圈。

我将奶奶最爱喝的“二锅头”祭洒在坟前,凝神问奶奶:

您愿在这里待下去吗?

这里还是咱的家吗?

可是我听不到回答。

 

 (19)在大宴乡里的酒席上,我终于吃出了“家”的味道:

这是一碗只有奶奶才能做出的猪肉扁豆炖粉条!

我和着泪水大口大口地吞咽,心中隐约明白:

今日一去,复来无期,家非家,此身已无归处。

同桌的大妹子陪着我掉眼泪,连声说:

“二姐呀!

慢着点儿,管够,管够呀!

” 

 (20)我和父亲两代游子,皆为清寒书生,面对家乡贫困,汗颜无地。

我家虽破,终可家无家之人。

念及此,我又喝了一大碗酒。

爸爸醉了,笑个不停。

我说:

“爸,咱该回家啦!

” 

 (21)“回家?

”爸爸像我和女儿一样愣了一下。

 

 (22)在回京的火车上我做了个梦!

我又“回家”来了,带着好多的钱。

我和老爸站在村口的土墩儿上,拿着爸绘的图纸,和村民们一起架桥、修路、通水管、建学校!

在梦里,嫂子笑了,妹子笑了,叔伯兄弟们都笑了。

 

 (23)承欢膝下的一个月眨眼过去,我心虚地跟妈说:

“小妞要大考,我得回去,明年再回来。

”我避开了那个支支棱棱的“家”字。

 

 (24)母亲眼中的不舍永远是女儿离家的痛。

我低下头,怎忍心告诉母亲,女儿的护照已变了颜色,我说着轻松的一去一来包含着多少的周章与心悸呀?

 

 (25)波音747载着我的无眠与那个关于血缘和黄土的梦又一次飞越了太平洋。

 

 (26)舷窗下,夜色下的蒙特利尔岛像美丽的魔戒,闪耀着动人心魄的光芒,我知道其中的一束是为我亮的。

我想对灯下的女儿喊:

妈妈回家来了,可是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

 

 (27)原来,是离得太匆忙,我忘记了把回家的心也带在身上…… 

▲1.根据选文,分别解释下列加点的“家”的含义。

可我还是要从这个“家”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带你回趟家,给你爷爷奶奶修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忘记把回家的心也带在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回家”的“家”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展开联想,想象一下选文画线句“只有80岁老父脸上那越颠越浓的‘近乡情更怯’提示着我”中“‘近乡情更怯’”是怎样的神情,把它描述出来。

并分析“老父”为何会“‘近乡情更怯’”?

▲3.选文画线句“痛着父亲的痛”中的“痛”是怎样的一种痛,请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出来。

▲4.作者此次“回家”是否留有遗憾呢?

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5.分析选文(23)段中加点字“心虚”“支支棱棱”的深刻含义。

▲6.选文(27)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什么作用?

 

(四)跑步面试(记叙文)

李杰

选自《意林》2004年夏增刊

(1)MBA毕业前夕,像许多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一样,我面临着求职的考验。

  

(2)我的求职信如雪片般飞向了英国各大公司,但收到的都是礼貌的感谢信。

一来二去,我悟出了一些门道:

英国公司在雇用外国人时,一定要替他申请工作准证,在英国本国人失业率不低的情况下,公司必须先向政府证明为什么要把这个职位给一个老外。

这个过程费时、费财、费力,一般公司都嫌麻烦。

  (3)眼见毕业在即,我的心慢慢地提到了嗓子眼……

  (4)因此,当苏格兰一家著名的跨国酒厂约我去面试时,我的狂喜可想而知。

职位是亚洲市场开发经理——正好和我的专业、母语对口。

虽然面试时间是两个星期之后,但从收到公司来信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5)在英国两年多,大大小小的面试我也参加了十来次。

在我看来,英国是一个非常感性化的国家,大到硕士、博士申请,小到打义工,所有的事都要面试。

对求学求职者而言,当其他条件合格后,最重要,也最微妙、最难预计、最富挑战性的便是面试了。

而面试的第一印象最为重要,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

人与人见面的前3秒就已决定了互相的好恶。

  (6)为了这关键的3秒钟,我这个穷学生狠心去了英国有名的职业女装店“Principles”。

一套灰色全毛的西装套裙,就花去了我280镑,合人民币三千多元。

我一再安慰自己:

舍不得孩子逮不着狼。

接下来两周,我四处查询该公司的背景资料,反复研究面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切就绪,就等那一天了……

 (7)约定的面试时间是下午3点,而从我所在的城市到面试地点要坐3个小时火车,于是我订了上午11点的火车票。

早上7点,我开始复习公司情况;8点再过一遍面试问题;9点,化妆;9点10分,一切停当;9点30分……时间仿佛凝固了,如蜗牛般缓缓爬行。

 (8)为了缓解焦躁的心情,我打开电脑查看电子邮件,屏幕上显示的时间顿时吓了我一跳:

10:

42分!

我以为看错了,又看了一遍:

10:

43分!

我猛地撩起袖子,天哪!

我的表竟然早不停,晚不停,却在此时稳稳地停在了9:

40分!

从我的住处到火车站就是跑也要15分钟,何况还要找站台……而下一班火车要下午1点才开!

 (9)我知道,改时间是不可能的——面试官是专程从新加坡飞来的,只呆一天,要面试9个MBA!

 (10)容不得多想,我飞身下楼,拔腿狂奔。

这一刻,我是多么怀念国内满街跑的出租车啊!

在英国打的需要预约,街上几乎看不到空驶的出租车。

我一面飞奔,一面左顾右盼,希望能碰上奇迹……

 (11)远远开过来一辆公共汽车,是往火车站方向开的。

老天保佑!

早已上气不接下气的我怀着一丝侥幸、一些企盼登上了这辆车。

没等站稳,我急切地问司机:

这辆车去车站么?

司机的回答让我的心凉了大半截:

这趟车在下一个路口转弯,不去车站。

我又绕了一段路!

 (12)我跌坐在座位上,脑子里一团乱麻:

如果我平时多研究一下车的路线,如果我以前多锻炼一下身体,也许……可现在怎么懊悔都来不及了!

想想就要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想想这些天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想想几年来自己一人在外奋斗的艰辛,我几乎要掉下泪来……

 (13)“小姐,有什么事我可以帮助吗?

”是一位老太太的声音。

我循声望去,在我的座位后面,一位头发花白、大约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关切地望着我。

 (14)大概又是一个孤独的英国老人吧。

他们总想和人聊聊天,所以会主动和人搭腔,然后就没完没了地讲他们的家史,在英国我已遇到好几次了。

以我此时的心情,实在没什么想说的,但出于礼貌,我简略地告诉了她今天遇上的倒霉事。

 (15)“别着急,也许还能补救,”听完我的陈述,她站了起来,“小姐,我也是在下一站下车。

我知道一条去火车站的近路,如果你相信我,我想我们能够赶上。

”车还没停稳,老太太已一步迈下了车。

令我吃惊的是,与她一起的还有4个看上去4岁到7岁不等的小孩。

“孩子们,这位小姐有重要的事情要赶火车,让我们一起帮助她,来,大家拉起手快跑!

”不等我回答,老人一手牵着两个孩子,向前方跑去,我只好紧跟在后。

 (16)这条路要过好几个红绿灯。

看到奔跑的老人和孩子,路口的司机都停了下来,让我们先过。

不知道转了几个路口,老人停了下来,指着一个建筑物气喘吁吁地说:

“快去吧,这是车站侧门,还剩2分钟。

  (17)我呆立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平时张口就来的“Thankyou”,这时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老人似乎读出了我的心思,转身便走。

这时,一个累得蹲在了地上的孩子问:

“奶奶,我们还回汽车站么?

”“是的,孩子,快起来,我们还得去学校啊!

”我这才意识到,其实他们并未到站,是专门为我下的车!

  (18)一股热浪涌上我的心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4个那么小的孩子,为了我这个素昧平生的外国人……老人看我还呆立在那里,再次催促,“快去赶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