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2932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甘肃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摘 要 本文运用翔实可靠的数据,分析了1978-2005年甘肃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变化,得出的结论是甘肃省农民收入横向、纵向增长都慢,说明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及种植业结构已经不能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增添动力。

建议应该把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营、调整收入来源结构等手段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 农民收入 阶段 现状 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空前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0.93元增加到2005年的1979.88元,27年间净增1878.95元,增长18.62倍。

从整体上看,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过渡,逐步向小康迈进。

 

1甘肃省农民收入阶段性分析

 

20多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呈阶段性变化,和全国农民收入增长变化基本同步,但也有自身特点。

受农业政策目标选择、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其增长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快速增长阶段(1978-1987年)。

这一阶段,我省农民收入由1978年的100.93元增加到1984年的221.05元,比1978年增加120.12元,增长1.20倍,年均递增14%,农民收入在短短7年间实现了第一个翻一番。

1987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达302.80元,同期全国农民收入462.60元。

扣除物价因素,1978-1987年的10年间,我省农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1.28%,同期全国农民收入增长率为12.79%,增速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这一阶段农民增收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同时,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当然,必须看到,这个时期的农产品价格之所以能够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推开,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并没有变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长期推行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从而使得农产品价格相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有了较大的提高[1]。

第二阶段:

徘徊不前阶段(1988-1995年)。

这一时期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6%,甚至在1989年、1993年和1995年出现了负增长。

同期,全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3.50%。

这一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而此时我国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尚未深入,价格变化对农民收入的激励效果不强。

加上农业生产的技术基础条件改善不大,难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同时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也逐年攀升,非农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农民收入徘徊不前。

第三阶段:

稳步增长阶段(1996-1998年)。

在此期间,我省农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1.23%,同期全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97%,增幅高于全国水平。

在此期间,政府连续两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加上国家相关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增加较快,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90年代后期推行并深化了价格改革,使农产品价格由国家控制逐渐过渡到市场定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业的发展,但同时我国工业改革也不断深化,因此随着工业品价格不断的上升,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大大降低了农民收入的利润空间。

农业税上涨(占农业产出的比重上涨了13%)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有效积累,削减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幅度。

这一阶段我省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我省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来自种植业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大。

第四阶段:

缓慢增长阶段(1999-2005年)。

扣除物价因素,我省农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4.07%,同期全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4.94%,农民收入再次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商品市场出现了剩余,生产资料市场和产品市场更加统一、更加有效率、更少受政府干预、更加向国内外开放,因此,农产品贸易条件(农产品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之比)开始恶化(OECD,2005),农产品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比例在7年间下降了14%。

这一阶段,我省农民收入进入低速增长时期,特别是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412.98元,比1998年增加19.93元,增长仅为1.26%。

农民人均纯收入缓慢增长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

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下降;质量差、“卖难”问题突出;农民负担过重(这个时期我国主要农业税收入上升了94.2%,占农业产出的比重也增长了76.2%[2]。

);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和打工收入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但农民从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增长趋缓。

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影响,农民增收后劲明显不足,增收难度加大。

 

2甘肃省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虽然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总量增加,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仍具有收入水平较低,收入来源结构不均衡等特点。

 

2.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2描述了1978-2005年甘肃省/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变化趋势

1978年以来,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处于增长趋势,除1996-1998年外,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1978-2005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8.62倍,而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3.36倍。

 

2.2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单从增长幅度来看,1978-2005年,我省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19.02倍;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8.62倍。

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仅低了0.4个百分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正向“大同”——即逐渐消除农民收入和城镇职工间的经济鸿沟的方向迈进。

由于农民收入基础薄弱,增长后劲不足,近几年来,农民人均收入与城镇职工收入间的差距在继续扩大(图3)。

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57倍,1985年缩小为1.86倍,以后逐年扩大,2005年扩大为3.22倍,2006年估计将扩大至3.36倍。

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得到改善,但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得更快,农民相对贫困的程度加剧了。

同期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无论从比值还是从绝对差额来看,均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

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还没有进入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后半阶段,另外,由于比较的是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必须考虑两指标之间的可比性,事实上后者往往容易被低估,而前者往往容易被高估,因此,如果将两者调整到可比状态,考虑到城镇居民的福利隐性收入,这个数值还会更大,则差距将可能进一步拉大到5~6:

1[3]。

 

2.3农民收入地区性差异大,我省农民收入偏低

从全国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农民收入明显高出中、西部地区,我省农民收入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达不到西部平均水平。

虽然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全国和其它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地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起点不同,长期经济增长不仅没有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反而造成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及其它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4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收入所占比重仍较低

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在农民收入增长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份额不断下降,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份额不断上升,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图5描述了近年来我省与全国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差异。

由此可见,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份额逐年扩大,但与全国相比增幅不大,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我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

 

3甘肃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慢。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自然资源禀赋差,农户拥有的要素禀赋低

我省农业的特征是人多地少,小规模经营且机械化程度很低,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约束明显。

许多地方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集中表现为“二少一弱”:

良田少、降雨量少、生态环境脆弱。

我省耕地总面积341.8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52%,且山地多、川(塬)地少,旱地多、水地少,可垦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可耕地较为贫瘠,垦殖率低。

全省人均可耕地约2.50亩,虽高于全国1.30亩平均水平,但山地占68%,其中1/3是大于25度的陡坡地,只能还林还草,水浇地人均不足0.40亩,75%的耕地是中低产田。

全省年均降水量仅为300mm左右,而且时空分布不均。

最多的康县达900mm,最少的瓜州县仅为50mm,且60~70%的降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利用率低,容易遭受旱涝两种灾害。

草原大面积退化达40%,森林覆盖率低,总体为9%,低于13%的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达6.40亿吨,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7%,土地荒漠化率达50%,是全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份之一。

我省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

一方面,由于地形所限及户均耕地面积少,我省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机耕、机种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1/2,基本上靠人工耕种,农业现代化程度低,这样劳动力投入大,劳动生产率低。

另一方面,我省水资源利用率不足,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播种面积的1/4略多。

这就使得我省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缺乏保障。

 

3.2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增长后劲不足

农民收入源自两块:

农业收入和第二、三产业收入。

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供给弹性大,价格需求弹性小。

同全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转变一样,随着80年代中期农产品供求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之间已不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这种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除受自然条件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因素制约。

当农产品增收时,市场上供给出现过剩,价格下跌,增收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并不能抵消因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收入减少部分。

所以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农民第二、三产业收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紧密联系。

2005年我省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左右,比东部地区低20个百分比左右。

所以,农民来自农业方面收入比重过大,增速很难有大幅增长,而工资性收入比重过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

 

3.3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过大,农业经营规模小

人地比例失调,是我省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资源性根源。

尤其是农村人口过剩,土地资源相对不足,造成农村人地比、劳地比严重过高(即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过大),从而人均、劳均的土地产品和农业收入难以提高(周诚,2003年11月13日《中国经济时报》)。

1990-2005年15年间,我省农业人口比重由77.96%降为69.98%,15年间减少了7.98个百分点。

2005年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69.98%(同年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7.0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慢,导致农业经营规模太小,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等生产费用高。

 

3.4农民生产投入加大,生产成本上升

近几年,国家通过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等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了农民利益。

但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农资价格水涨船高,且其上升幅度很快,自2000-2005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高,最高接近10%,并有加快上升幅度的趋势。

如2005年以来,全省农资价格平均涨幅近10%,农用柴油、电价涨幅超过了10%。

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产品行情看涨所带来的好处,弱化了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效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权威调查资料显示,化肥价格每上涨10%,生产投入将增长3%,种粮纯收益将下降2.9%[3]。

说明农资价格上涨对当前我省农民收入影响巨大。

 

3.5农业结构调整滞后,比较效益低

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是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结构矛盾为主。

我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相对落后,种植业比重仍明显偏高,养殖业比重偏低,而种植业中粮食比重偏高,经济作物比重偏低。

在农业增长面临日益强化的市场约束形势下,农产品总量扩张已经不能为农民在农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难以强有力地支撑农民收入的增长。

 

4结论及建议

 

4.1主要结论

4.1.1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慢,从整体上看,除了国家干预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情况,农民收入增长率处于降低的趋势。

4.1.2农民收入能否增长或增长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直接取得收入的高低,同时受农业投入多少的影响。

4.1.3现阶段,农民收入的增长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传统的种植结构及源于农业的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逐渐减弱,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变得非常困难。

 

4.2几点建议

4.2.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4.2.2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进行新的土地制度设计,促进资源内部再分配,以创造更富有效率的农业结构。

4.2.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4.2.4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目前我国对农业补贴水平低,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30%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乔榛、焦方义、李楠.2006: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J].经济研究[J].

[2]国家统计局课题组.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异及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5).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整理.

[3]王秀清、钱小平.2004年:

1981~2000年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波及效应.中国农村经济.第2期.

注: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采用数据均来.自甘肃农业年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