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821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渠道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

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

(启发学生回答:

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就是汉高祖。

师:

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

(指导学生观看课文“导入框”,结合上一课知识回答:

善于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师:

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高祖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

请看课文“文景之治”的内容。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阅读文字”介绍了汉武帝哪一方面特点?

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

A、汉武帝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B、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

   政、汉高祖刘邦等。

什么是大一统?

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结合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大一统

1.原因

客观:

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

政治:

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3、汉武帝大一统意义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合作探究】

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如果吏治不清,政治黑暗,社会就不会稳定,经济也不会发展,从今天我们学习的东汉王朝的兴与衰中了解到,皇帝明智,减轻对百姓的剥削,就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反之,皇帝年幼不主事,大权旁落,甚至不断进行争权夺利,最终导致的是东汉王朝的衰落。

任何朝代的兴衰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你找到这个规律了吗?

四巩固练习

1、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原因是(  )

A、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政权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2、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生”与“对策”是(  )

A、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主父偃、“推恩令”

D、主父偃、“削藩”

3、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着眼点在于(  )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地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4、某同学列出的以下措施中,属于“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措施”的有(  )

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统一度量衡

③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④削弱诸侯国势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五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卷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

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答案】D

2.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增设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

弟子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时(公元146年),太学已多至三万人。

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答案】C

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4.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D

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惩治地方豪强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察举制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答案】B

6.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实行“推恩令”

B.“以德化民”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答案】C

7.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铸造五铢钱

【答案】B

8.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

A.贝B.五铢钱

C.半两钱D.交子

【答案】B

9.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

A.洛阳B.咸阳

C.长安D.开封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0.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新破六国。

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

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来源:

学科网]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

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

(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推恩令”。

基本解除了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汉武帝政权统治的加强。

(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偃说上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必稍自销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1)材料一表明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

【答案】

(1)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2)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材料体现了________的主张(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李斯

D.姜子牙

2.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从而削弱其势力,这就是“推恩令”。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施休养生息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经济发展

D.巩固中央集权

3.“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4.汉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刺史制度是为了(  )

A.推行儒学教育

B.监视地方官吏

C.统一调配位置

D.实行盐铁专卖

5.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思想文化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

A.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

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

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6.下图是一块汉朝的画像砖,反映的是汉朝时期长安举办太学时,博士对学生讲经的情况。

博士讲的“经”是哪家的“经”(  )

A.法家B.道家

C.儒家D.兵家

7.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封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巩固大一统王朝

8.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C.实施“推恩令”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9.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  )

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

10.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B.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

10.某校七年级

(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1)主父偃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削弱地方势力的建议?

效果怎样?

第二组:

知识归纳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

措施

内容

作用

经济上

把铸币权__①__,统一铸造__②__;实行盐铁__③__、专卖;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思想

文化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_④__,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__⑤__

军事上

派__⑥__、霍去病出击匈奴

活动总结

(3)通过探究,你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意义?

1.B [解析]根据“推恩分子弟”可知,材料体现了主父偃推恩令的主张。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B。

2.D [解析]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故选D。

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解除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这是“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

故选D。

4.B [解析]汉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故选B。

5.B 6.C 7.D 8.B 9.C10.A

11.

(1)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①收归中央 ②五铢钱 ③官营 ④罢黜百家⑤太学⑥卫青

(3)汉武帝时期,西汉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