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2665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学记》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教学相长

杨贤江: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

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

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杜威: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

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

布鲁姆:

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

《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

范例教学模式,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

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2广义的教育: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

(2)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3教育与人口: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教育的政治功能:

(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形成舆论、思潮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

(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4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

(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5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二)中学课程:

2课程的分类: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

(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开发主体)

(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

(三)中学教学

1中学教学的意义:

(1)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中学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3)直观性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4)启发性原则:

关键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的调动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

(6)巩固性原则: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7)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最早有朱熹提出,他称孔子是因材施教的范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三备: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阅读有光参考书),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选择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三种计划:

学期、单元、教案

(2)上课: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基本功扎实;效果好

(3)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要遵循的要求:

内容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要求;分量适当,难度适中;形式多元化,有趣味性;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强化)

(4)课外辅导

、演示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最常用要求:

要注意逻辑性和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语言的艺术(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结合,语速适当);讲授要和板书相结合;讨论法、谈话法(问答法)法、练习法

4.

(1)实施素质教育(主题)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科学文化基础形成与品德培养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

(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基本策略)所谓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是在一个总的统一而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实验假说的指导下而进行的对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各门学科的协调统一、互相渗透的调整和变革,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综合改观

(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重心)

继续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投向课程形式的调整和丰富上,并形成日趋合理的课程结构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反映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整体属性

(2)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的反映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教学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要突出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同属感性认识阶段;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注意分为三类:

(1)无意注意(消极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记忆的分类(按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理论有:

干扰理论: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衰退理论: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线索-依存理论:

归类可以更好地提取动机遗忘理论(弗洛伊德学派)简答:

结合记忆和遗忘规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先多花时间后少花时间

(3)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先把不会的知识回忆,然后再对这些知识反复识记

(4)复习的方法要多样

(5)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复习:

视觉、听觉

(6)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3思维的分类(个体思维的水平: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分类(指向性)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的分类(创造性):

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

(1)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统一

(2)多有直觉思维的出现

(3)创造想象的参与

(4)多有灵感的出现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久性,无我两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不守恒,单维性,不合逻辑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守恒,多维性,可逆,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假设-演绎,系统思维4.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1)先低级后高级

(2)儿童到成人的发展也按“先低级后高级”的规律发展

(3)把需要分成两类:

缺乏需要(前四种)成长需要:

永远不能满足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简答:

平时考试成绩非常好,一到大考成绩就不好,这是为什么?

首先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然后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有

(1)家长不要给孩子加压

(2)端庄考试态度,化压力为动力

教育的政治功能:

(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3)形成舆论、思潮;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

(2)文化融合(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

教育的政治功能:

(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形成舆论、思潮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

(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4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

(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5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二)中学课程:

2课程的分类: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

(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开发主体)

(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

(三)中学教学

1中学教学的意义:

(1)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中学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3)直观性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4)启发性原则:

关键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的调动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

(6)巩固性原则: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7)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最早有朱熹提出,他称孔子是因材施教的范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三备: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阅读有光参考书),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选择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三种计划:

学期、单元、教案

(2)上课: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基本功扎实;效果好

(3)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要遵循的要求:

内容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要求;分量适当,难度适中;形式多元化,有趣味性;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强化)

(4)课外辅导

、演示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最常用要求:

要注意逻辑性和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语言的艺术(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结合,语速适当);讲授要和板书相结合;讨论法、谈话法(问答法)法、练习法

4.

(1)实施素质教育(主题)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科学文化基础形成与品德培养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

(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基本策略)所谓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是在一个总的统一而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实验假说的指导下而进行的对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各门学科的协调统一、互相渗透的调整和变革,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综合改观

(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重心)继续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投向课程形式的调整和丰富上,并形成日趋合理的课程结构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反映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整体属性

(2)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的反映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

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教学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要突出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同属感性认识阶段;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注意分为三类:

(1)无意注意(消极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记忆的分类(按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理论有:

干扰理论: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衰退理论: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线索-依存理论:

归类可以更好地提取动机遗忘理论(弗洛伊德学派)

简答:

结合记忆和遗忘规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先多花时间后少花时间

(3)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先把不会的知识回忆,然后再对这些知识反复识记

(4)复习的方法要多样

(5)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复习:

视觉、听觉

(6)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3思维的分类(个体思维的水平: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分类(指向性)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的分类(创造性):

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

(1)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统一

(2)多有直觉思维的出现

(3)创造想象的参与

(4)多有灵感的出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久性,无我两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不守恒,单维性,不合逻辑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守恒,多维性,可逆,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假设-演绎,系统思维4.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1)先低级后高级

(2)儿童到成人的发展也按“先低级后高级”的规律发展

(3)把需要分成两类:

缺乏需要(前四种)成长需要:

永远不能满足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简答:

平时考试成绩非常好,一到大考成绩就不好,这是为什么?

首先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然后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有

1)家长不要给孩子加压

2)

3)

4)

端庄考试态度,化压力为动力注意考场的紧张心理调整考生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多种自我训练方法进行自我排解

5学习迁移的分类:

也称训练迁

移按效果和性质: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和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按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按内容不同:

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按心理机制: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按方向: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迁移的理论:

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相同要素说:

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要素概括化理论:

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迁移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记忆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关系转换理论: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迁移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怎么样促进迁移教学?

(1)精选材料

(2)合理编制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5)传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6.认知策略:

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1)复述策略:

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细加工策略:

将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了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本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元认知主要是通过监视和控制两种机制实现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

(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开发主体);(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三)中学教学;1中学教学的意义:

(1)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中学的中心工作(在学校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

(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开发主体)

(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

(三)中学教学

1中学教学的意义:

(1)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中学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3)直观性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4)启发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