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4604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

《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通讯1季度Word格式.docx

137例

62.6%

二联用药

52例

23.7%

3、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

科室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季度使用率

使用率

44.7%

80.2%

94.3%

59.5%

二、一季度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本季度共手术82例,其中Ⅰ类切口手术28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外科1例表浅切口感染)。

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96.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3.6﹪。

三、一季度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科室

出院人数

感染例次数

感染率(%)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胃肠道

泌尿道

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皮肤软组织

生殖道

菌检率

100%

231

2

0.9﹪

1

50%

71

2.8%

66

1.5%

合计

368

5

1.36%

60%

各部位感染分布及构成比:

20%

40%

四、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

一季度共采样171份,采样结果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胃镜镜体的消毒灭菌合格率均达100%.

监测项目

采集标本

合格数

合格率

空气

41

100﹪

物表

36

医护人员手

35

使用中消毒液

59

内镜活检口

五、一季度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

1、一季度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回顾性病例368份,抗生素使用率为59.5﹪,其中治疗性用药137份,标本送检数52份,送检率为40%。

全院各科抗生素使用统计表

44.7﹪

60.6﹪

80.2﹪

12.5﹪

94.3﹪

0﹪

2、围手术期用药调查: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

50%。

本季度抗生素使用方面,仍有科室的个别医生用药欠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未使用;

I类手术术后用药时间超过72小时;

预防用药选择品种不合理;

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未做细菌培养。

3、光荣栏

在28例Ⅰ类手术中,有14例手术没有使用抗生素,在此对没有使用抗生素的医生提出表扬!

患者

住院号

手术名称

医生

姚丽芝

24647

左手背部肿物

甄鑫

宁清连

24654

左腹股沟斜疝

王甫

薛春香

24707

腹壁疝

宁艳平

翟玉学

24691

左腹部肿物

潘新华

24679

左乳腺肿物

赵辉

24734

左锁骨骨折

赵光辉

24741

有股骨颈骨折

杨齐凯

23369

范洪波

白同云

24813

右斜疝

于永霞

24809

双侧副乳

韩绍华

24837

左背部肿物

邹继波

24869

左胫腓骨骨折

乔玉清

24868

左股骨颈斜行骨折

朱玉芬

24855

左内外踝骨折

院感办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对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2013年第一季度检查中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总结如下:

(一)存在问题:

1、开启的棉签、输液贴、快速手消毒剂、碘伏、酒精未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

2、未认真落实治疗室、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个别科室治疗柜、药柜内有灰尘,未达到每日对室内地面物表清洁消毒要求。

治疗车、抢救车上有污垢。

紫外线灯管上有灰尘。

3、无菌操作时未戴口罩。

4、个别科室出现快速手消毒液过期。

5、科室«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未及时完成或书写不规范。

6、病房生活垃圾桶未套黑色塑料袋。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混有棉签)。

7、配置好的无菌液体未注明配置时间。

8、«

医疗废物内部交接登记本»

、«

紫外线消毒登记本»

有错登、漏登现象。

9、手术室、分娩室医务人员器械清洗用防护用品储备不足,器械清洗池不能正常使用(无储水功能),护士对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回答不准确,使用的棉质无菌包布没有达到使用后清洗,有明显的水迹。

10、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在例行检查机暗访中,医务人员没有按照“三前二后”的要求落实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部分科室手卫生用品储备不足,没有干手设施,快速手消毒液瓶上满是灰尘。

外科手消毒操作不熟练。

(二)整改措施:

1、开启的各种消毒液、棉签、输液贴时要注明开启日期、时间。

开启的生理盐水还应注明用途。

2、定期清洁无菌柜、药柜内外表面、缝隙处,不留死角。

定期保养治疗车、抢救车。

加强各室的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做好痕迹记录。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

4、加强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以及试剂的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科主任及护士长应加强日常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5、科室院感小组监控医生、护士应及时完成«

,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检查完成情况。

6、加强科室医务人员垃圾分类的培训及日常工作的督导,生活垃圾桶均应套黑色垃圾袋(包括病房及洗簌间等)。

7、配制好的无菌液体应注明配制时间,不得超过有效期(2小时)。

8、认真填写各种院感台账,护士长应每周检查。

9、各科室应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为医务人员配备适宜的防护用品,并保证正常使用,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10、各科室以科室为单位开展手卫生宣传,提高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合理配备及使用手消毒用品、设施,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落实手卫生的执行力度。

(一)本季度医院感染发生主要以呼吸道及泌尿系及切口感染为主,发生较多的科室为内科、外科和妇产科,分析原因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本季度呼吸道感染病人分析原因:

冬春季天气较冷,不开窗通风,致使空气中含菌量高,易感染。

陪护人员多,病区探视人员流动性大,室内外空气温差大。

病房空气消毒不到位或空气消毒不能保证效果。

术后病人肥胖。

建议及整改措施:

认真落实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加强病房地面、床、床头柜的清洁消毒管理,每日湿拖地面,遇有污染,可用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保持病区环境清洁。

定期空气消毒,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同时加强探视制度的管理。

积极主动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感染机会。

2.外科发生的一例手术部位切口感染考虑与与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不规范、术中止血不到位或高频电刀值高及患者肥胖有关。

针对1月发生1例Ⅰ类切口感染的状况,院感办及时与外科主任和手术室护士长进行了沟通,并在手术室查看医务人员的手术过程以及医生的换药过程。

对在手术及换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主管医生指出并建议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强化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意识。

八、学习园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

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

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

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

开放性创伤手术;

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

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

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2.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二)感染预防要点。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