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741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docx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5

必修五单元三测试

☆本单元难点、考点、要点

1.理清思路,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2.学会对文本语言作简要分析。

☆本单元高效解题要诀

1.学习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

2.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学会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分析事物。

☆本单元快速解题要诀

1.反复诵读,增强语感。

2.着重体悟重点语句的含义。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júe)神往(wǎng)熟能生巧(shú)一蹴而就(còu)

B.数见不鲜(shù)较量(jiào)举不胜举(shēng)一言难尽(jìn)

C.一字之差(chā)槛车(kǎn)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g)

D.眉眼颦蹙(pín)惆怅(chàng)窸窣(sū)临渊羡鱼(y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

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

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

D.啰嗦默契飘零得鱼忘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通常不好。

(2)你如果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3)敏感而有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随意教养B.含义随便教养

C.涵义随便修养D.含义随意修养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作家不关心社会,不深人生活,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想写出惊世之作,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的结果是不难推测的。

B.一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他既要有远大的目光,综观全局,又要明察秋毫,尽可能不出现丝毫闪失。

C.在我国的历史上,一些受到人们推崇、有所作为的君主,总是心怀天下、与民同乐的明君。

D.一些腐败分子总是推己及人,认为旁人也与他一样,一心只想捞取名利。

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B.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D.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蒲松龄世界华语短篇小说奖”颁奖仪式将于2005年4月下旬在“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进行。

B.考试科目是否相对稳定,是关系到教育改革中的高考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中学教育能否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等。

C.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近来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和欢迎。

D.核工业50年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海内外儿女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阅读欣赏(30分)

(一)阅读《咬文嚼字》选段,回答7~12题。

(16分)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

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7.“咬文嚼字”的本意是什么?

为什么说把“咬文嚼字”说成“推敲”,是说得好听一点?

(3分)

 

8.作者认为“推”字比“敲”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么?

(3分)

 

9.联系全文,发挥你的想像,猜一猜韩愈选“敲”的理由。

(2分)

 

10.作者举“推敲”一例,意在说明什么?

(2分)

 

11.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段内容的两项是()()(4分)

A.要想通过更改一两个字就使文字顺畅或漂亮是不可能的。

B.作者对“推敲”优劣的分析和观点其目的并不是要推翻韩愈。

C.作者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可知的东西,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

D.“推”和“敲”不是文字上的分别,而是意境上的分别。

E.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考虑用什么样的字词才能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问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14分)

跟字们较劲

唐伟

清朝雍正帝未登基时,有一次到杭州去游玩,在涌金门外遇到一个卖字的书生。

书生的书法实在是好。

雍正见他写“秋”字时,把“火”写在了“禾”的左边,随口说“错了吧!

”书生不以为然,并列举历代名帖,证明自己所写不误。

雍正笑笑,给了书生一堆银子,说:

“别卖字了,还是一心去考你的功名吧。

几年以后,雍正即位。

那书生也科场得意,一口气考到进士,并入了翰林。

一日雍正看到此人的名字,忽忆起往事,即召入见。

雍正给他写了一个“和”字,故意把“口”放在“禾”

的左边。

书生当场指出,这是不规范的写法——他竟然没有想到,眼前的皇上就是当年资助

自己的恩人!

第二天,他就要受命出任浙江巡抚了,接到圣旨,仔细一看,上面却写着:

仍向杭州涌金门外卖字三年,然后方可上任。

书生这才恍然大悟。

汉字很麻烦,一个字往往有许多不同写法。

比方“回”“斗”“创”这些字,至少都有四种不同的写法。

又是繁简之分的,又是异体之别的,烦都烦死了。

文字是思想的衣裳。

华丽的衣服可以掩盖躯体的缺陷,丰富的文字可以粉饰思想的漏洞。

当我们沉醉于语言文化的瑰丽时,我们的思想却正悄悄迷失在类似“回”有四种写法这样的语义泡沫里。

远房表弟“待业”,隔壁大嫂“下岗”。

我说直接叫“失业”多省事,同事小王

马上纠正我,说失业多没希望啊,他的爸爸妈妈都正在家里耐心“待岗”呢。

想当年,国民党军吃了败仗,总喜欢把“失败”叫做“失利”,把“败退”叫做“转进”,

好像自我感觉良好,实际处境就会立刻不窘迫一样。

事实上,“饰”和“瞒”一样,都只不

过是“骗”字的另一种写法罢了。

意大利符号学专家艾柯在《诠释与过度诠释》里头指出:

“整个宇宙就像是一个装满了镜子的大厅,任何个体在这里既是被反映的对象,又反映着其他的物体。

”在人类的纷繁世界里,因为有了文字做介质,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影像往往会比实际要丰富得多。

就拿前文的故事来说,书生用“秋”字做介质,让皇上见识了什么是学问;皇上又用“和”字做介质,让书生见识了什么是权势。

他们君臣二人在三百年前就跟字们较劲儿,我们在三百年后穿过字的密林在注视他们。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丰富介质和扭曲影像的世界。

文字无辜。

13.本文故事中书生以“字”兴,以“字”衰,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2分)

 

14.文中举了国民党军队吃了败仗,把“失败”叫做“失利”,把“败退”叫做“转进”的例子,是要说明我们文化中哪个方面?

(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4分)

 

15.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与唐伟的《跟字们较劲》分别强调了我们文化的哪些方

面?

(4分)

 

16.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与唐伟的《跟字们较劲》两篇文章在立意上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4分)

 

三、语言运用(1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修改。

(不得改变原意)(4分,每题2分)

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位小学教师谈话。

一个说:

“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

”老舍先生认为可以改得更通俗一些;又说,假如把这句话再改一下,不仅让观众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了。

(1)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

更通俗些,可改为:

(2)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

通俗,又能让人产生联想,可改为:

18.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两小题。

(4分,每题2分)

①人的血脉,必须通畅。

②中医把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叫血脉,③如果某个部位阻塞了,

④就会有瘫痪的危险。

⑤文章必须上连下接,⑥一气呵成;⑦如果文气梗塞,⑧即使内容很

精彩,⑨词句很优美,⑩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1)从话题统一的角度看,应该删去第()句。

(2)为使上下文连贯,应在第()句和第()句之间增添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是:

19.下面是一副题写在一家汤圆店门口的对联,请补出下联。

(4分)

上联:

宇内江山,如是包括

下联:

四、作文(40分)

20.《》是我读过的最的小说

 

第三单元综合闯关卷

1.D

2.D(A注销B滥调C干燥)

3.C

4.D

5.C(“林下”后面是破折号)

6.D(A搭配不当,“进行”应为“举行”B成分残缺,“等”后加上“的大问题”C语序不当,“广泛”移至“关注”前)

7.“咬文嚼字”原指过分地斟酌字眼,含讽刺意味。

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和“推敲”都是对语言文字斟酌锤炼,只不过“咬文嚼字”在词典上的意思是贬义,而“推敲”是褒义。

8.“推”字更能体现环境的幽寂和僧人的孤寂,更能与孤僧步月归寺的情境调和。

(作者认为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文字不仅要符合全诗的意境,也要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判断用词是否妥当)

9.“敲“字是以声衬静,更加突出环境的幽静;动静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丰富。

(能说明道理的答案均可。

这是一道无固定答案的题,是高层次的文学鉴赏,对韩愈理由的猜测,实际上是自己在进行鉴赏活动)

10.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11.文字和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12.B、E

13.书生用“秋”字做介质,让皇上见识了什么是学问;皇上又用“和”字做介质,让书生见识了什么是权势。

总之,在封建专制下,文字成为统治阶级桎梏人们思想的工具。

14.说明我们文化中有“欺”与“瞒”“骗”的一面。

15.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强调了我们文化优美、博大精深的一面;唐伟的《跟字们较劲》强调了我们文化烦琐,只重形式,忽略了实质的一面。

16.两篇文章都是从文字上看文化,以小见大,见一斑而知全豹。

17.

(1)看看孩子们多可怜,个个面黄肌瘦

(2)看看孩子们的脸

18.

(1)②

(2)④⑤写作也是这样

19.人间骨肉同此团圆

20.略

必修五单元二测试

一、基础知识(8分,每小题2分)

1.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2.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A.乐夫天命复奚疑B.奉晨昏于万里

C.彼且奚适也D.之二虫又何知

3.下面带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B.极娱游于暇日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则告诉不许

4.补写名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2),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3),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4)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课内阅读。

(24分,每小题3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

5.对下列句中“以”字用法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二)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极娱游于暇日/地势极而南溟深/物极必反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出了秋天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9.对文中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对皇帝有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因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三)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除臣洗马除:

革除B.以刘日薄西山薄:

迫近

C.则刘病日笃笃:

病重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

到了

11.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12.翻译下面的文句。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三、课外阅读(18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

(2004年高考湖南卷)(14分)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莍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

”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3.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

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

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

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

北边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故《易》、《诗》人以(之)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

(2)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

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四、语言运用(10分)

19.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40个字)(2005年高考江苏卷第21题)(4分)

 

20.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

要求:

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

(2005年江西卷第24题)(3分)

 

21.根据要求,发挥想象,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拟三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3分)

(1)(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2)(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的期待:

(3)(从历史的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意义:

五、(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问一个盲人:

“对于世间的美好,你什么都看不见,这么活着你痛苦吗?

”盲人却意外地回答道:

“痛苦?

我痛苦什么?

与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与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况且我还可以由心灵去感受世间的美好。

我之所以活得比较愉快,是因为我学会了放大美好,从而更懂得珍惜美好……”

请就“学会放大美好”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⑤尽量选择与亲情有关的材料,力求写得充实。

 

答案与解析研读

1.DA项均为主谓结构;B项均为联合结构;C项均为联合结构;D项与例句的结构相同,均为动宾结构。

2.B“复驾言兮焉求”是宾语前置句,与之相同的是ACD三项,B项是状语后置句。

3.BA.征夫:

古,行人;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