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58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

《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标准化培训2011.ppt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介绍安全标准化工作介绍2011年年4月月26日日安全处安全处5.1负责人与职责负责人与职责5.1.1负责人负责人5.1.1.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作出书面的安全承诺,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作出书面的安全承诺,要向企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和社会公布。

要向企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和社会公布。

1)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对“企业文化”作出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综合的组织管理等手段,使企业的安全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有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审核与评估、推动与保障。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从业人员所认同并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与安全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由众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元素结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源泉。

只有从业人员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转化成自觉的行为,才能形成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从而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稳定、良好的状态,最终系统的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问题。

5.1.1.3企业应设置安委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置安委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配置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并配置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工程师。

大中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三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的技术负责人;配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并有二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且取得危化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或危化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安全科负责人。

危化储存企业必须配备具有化工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二年以上化工行业才能工业经历,且取得危化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或危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安全科负责人。

企业用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并制定相应的安全职责。

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并根据安全网络制定各部门及人员的安全职责。

5.1.1.4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会议组会议企业应有安全会议制度、明确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每月、每季度或每半年召开一次,研究当前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或安全隐患,明确责任部门,具体要求等,部署下一阶段安全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会议应形成纪要和记录。

发现的问题:

在考核中有的企业以安全例会代替安委会或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安全例会一般每天或每周开会,开会的频次、参加人员和要解决问题均不尽相同。

5.1.2.2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量化的年度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量化的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

企业各级组织应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安全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

企业各级组织应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以保证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以保证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

企业主要负责人与基层单位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时,应覆盖所有部门。

企业负责人应每年与企业所属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签订责任书,不能有遗漏。

1)小型企业职能部门少,一个部门兼有多种职能,在责任书中应履行多种职能下的相关安全责任。

2)各级组织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目的不太明确,应根据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制定责任书。

根据自己部门的实际将企业的总目标、分解量化以保证企业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

3)对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工作不到位,有些企业只有对个人的考核而无对基层单位的考核,以个人考核代替对基层单位考核。

考核应有记录,考核结果应与奖惩挂钩。

5.1.5安全生产投入及工伤保险安全生产投入及工伤保险5.1.5.1企业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企业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自行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自行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6年联合下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业2006478号)明确了安全费用提取标准、范围、使用和管理以及财务监管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企业应建立安全费用管理制度,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按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

财企业2006478号文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包括: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是指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6)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投入。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的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企业在建立安全费用收支帐目和统计安全费用投入时,应明确以上规定。

5.2.1范围与评价方法范围与评价方法5.2.1.1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

明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

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1)AQ3013-2008通用规范规定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边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自然灾害等。

企业有新、改扩建项目时,各个建设阶段应履行安监总局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20068号令,通过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安全设施验收评价等评价过程,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进行了风险评价。

通过对企业的安全现状评价从人、机、物、法、环等五个方面对风险评价范围的其它方面进行了评价。

企业作以上范围的风险评价时,可参照各个阶段的安全评价报告结合实施标准化的实际情况,全面进行风险评价。

2)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

(1)生产工艺系统安全可靠性,包括安全设施;

(2)生产装置开、停车过程安全,紧急停车安全;(3)重点部位、关键装置和设施;(4)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区防火、防爆;(5)事故处理系统;(6)停电、停水;(7)其它合成氨、氯碱行业风险评价范围在相应的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中也给出了明确要求。

在对我区部分企业进行标准化考核验收中,发现在评价范围的确定上不全面,仅在某些作业环节上作了风险评价。

5.2.1.4确定评价准则确定评价准则1)通风规范5.2.1.4规定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2)企业制定评价准则应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L(表5.2-10)、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判别准则S(表5.2-11)及风险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度)R(表5.2-12)表表5.2-10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L等等级级标标准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表5.2-11事件后果严重性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判别准则等等级级法律、法法律、法规规及其他要求及其他要求人人员员财产损财产损失失/万元万元停工停工公司形象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表5.2-12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风险度度等等级级应应采取的行采取的行动动/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实实施期限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风险评价准则的制定是企业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深入开展标准化工作必须跨越的“障碍”,在企业中决大多数没有拿下这一难点,有的企业干脆没有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有的企业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代替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是制定衡量风险大小的一个“尺度”,经过对企业各系统、各环节、各部位的评价,对所评价的对象的风险大小给出结论从而建立重大风险、巨大风险清单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准则制定的基础工作是制定企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L,共5个等级,从15可能性越来越大,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别准则,共5个等级,从15严重性越来越大,风险判定准则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后果严重性(S)风险度(R)4为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等级R48为可接受风险等级R912为中等风险等级R1516为重大风险等级R2025为巨大风险等级5.2.4.1企业风险评价方法企业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简称)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简称SCL)(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简称)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简称PHA)(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评评价方法价方法方法特点方法特点适用范适用范围围JHA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作业活动如检修、直接作业、拆除、变更SCL通过检查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项目,发现与标准、规范不符的地方(差异),分析差异(危害)产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确定风险度。

设备、关键装置PHA识别系统存在的危害和可能原因,分析这些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根据现有安全措施确定风险等级。

系统、重点部位LEC按方法的规定对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