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337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备课计划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一个“回顾•拓展”。

本单元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其中《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是精读课文,《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是略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

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目的是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回顾•拓展”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个栏目。

“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二是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重点是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16个成语。

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单元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

“展示台”紧扣单元专题,展示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的课程资源。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认识23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玲珑剔透、斩钉截铁”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重要句段。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和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2-3课时《狼牙山五壮士》——2-3课时

《难忘的一课》——1-2课时《最后一分钟》——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2-3课时回顾·拓展七——1-2课时

1.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2.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1圆明园的毁灭

1.写作背景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

10月18日,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毁抢掠的罪证,竟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300多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2.导入设计

导入法:

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文题目)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

指导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课前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等资料)

(4)小结:

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

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点评】大火燃烧在圆明园,更燃烧在学生的心田。

目睹此景,学生禁不住发问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带着一连串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课文题目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他们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情感上缺乏鲜明的爱憎之情,这里就需要老师的引导,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策略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师还可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相关链接中的内容可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前后内容的紧密联系,通过阅读,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熟读课文;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2.教师准备:

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回顾历史,激趣导入。

(约5分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导入新课。

导入法:

(谈话导入)一百五十四年前,在北京的西北郊曾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先生称它为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就叫作圆明园。

可就在1860年的10月,这座仙境一般美丽的皇家园林在一场罪恶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只剩下这一片荒凉的废墟。

2.揭示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走进这段屈辱的历史。

(板书课文题目)

1.师生共同观看影片,谈感受。

2.想一想:

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你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以影片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约15分钟)

1.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细读课文,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约15分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

2.学习第2自然段。

思考:

圆明园由哪几个小园组成?

利用课件表现三园的位置关系,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3)请仿造上面的句式说一句话。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你对圆明园有什么了解?

2.学习第2自然段,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读中感悟。

3.学习第3自然段。

(1)说一说圆明园中的哪些建筑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2)参照课文,完成填空。

(3)仿造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接下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奠定基础。

四、拓展学习,布置作业。

(约5分钟)

1.阅读时为了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需要搜集资料。

说一说:

我们都有哪些搜集资料的方法?

提示:

搜集资料方法。

(1)通过书报杂志查阅资料,还可以上网查询。

(2)调查采访。

(3)进行实验。

(4)观看影像资料等。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3.背诵课文相关段落。

1.讨论交流:

平时搜集资料所用的方法。

2.摘抄句子,增加积累。

3.完成背诵。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复习导入。

(约5分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

()的圆明园。

2.背诵第3、4自然段。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小组交流,自由回答。

2.背诵课文。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能够复习旧知,快速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中去。

二、研读“毁灭”,体会情感。

(约15分钟)

1.这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中呢?

默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深有感触的句子。

说说你是怎样的心情?

2.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痛惜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

重点感悟: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2.自由交流:

读了第5自然段文字,说一说自己的心情。

3.研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读出愤慨、痛惜的心情。

在这个环节中,要注重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入手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比如“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都可以引导学生在从朗读或表情达意等角度加以体会,从而感受祖国灿烂文化的辉煌,也深切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刻在中华民族身上的耻辱,做到爱憎分明。

三、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

(约15分钟)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

3.回忆课文,感悟写法。

点拨首尾呼应与详略结合的写法。

1.朗读第1自然段。

2.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感悟写法。

(1)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收尾照应。

(2)思考:

作者怎样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为我们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可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读写结合,当堂练笔。

(约5分钟)

1.同学们,面对这熊熊燃烧的罪恶之火,写出自己内心最想表达的话。

2.指导学生练写。

1.自由交流,动笔练写。

2.全班交流,感悟爱国情怀。

练习写话,让学生直抒胸臆,表达爱国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五、课堂板书

损失不可估量

布局——众星拱月不忘国耻

辉煌的过去建筑——风格各异

圆明园的毁灭文物——珍贵异常振兴中华

毁灭的经过掠运毁烧

六、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的了解。

问题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精彩片段

师: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

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

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

一共有9个“有”。

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9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9个有)

师:

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

仅仅只有9个吗?

生:

有无数个。

师:

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

课文讲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

圆明园是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列举了一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

我从“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这句中看出圆明园中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师:

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宏伟建筑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

(生齐读)

师:

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

能不能具体点。

生:

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生:

我仿佛看到了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

师:

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境界里。

师:

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

22狼牙山五壮士

1.写作背景

1941年秋,侵华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

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

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

他们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将连队主力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六班的五名战士一边打,一边撤,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陀的悬崖绝壁,他们英勇杀敌,直到用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才纵身跳下悬崖,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

他们舍身跳崖的事迹成了当时全国抗战军民的一面旗帜,延安电台向全国做了广播。

跳崖后幸存的战士是葛振林、宋学义。

2.相关资料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北临易水。

海拔1105米。

上有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五个险峰。

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

1941年抗日战争时,八路军五壮士同日军在此英勇战斗。

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文题目

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

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学情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仇恨。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在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狼牙山五壮士和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熟读课文;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2.教师准备:

查找与狼牙山有关的资料,《狼牙山五壮士》影视片段,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一、展示影片,激发情感。

(约5分钟)

1.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影视片段,导入新课。

导入法: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的狼牙山。

2.揭示课文题目:

故事的主人公是五位壮士。

(板书课文题目)

1.师生共同观看影片,回忆以前学过的抗日战中的英雄故事,畅谈感受。

2.思考:

题目中的哪个字需要重读?

用播放影片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敬爱之情,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约15分钟)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写了五壮士的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新词,指导学习。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件中的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和读第二行的不同感受。

提示:

第一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词。

围绕“读第一行和读第二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这个问题,边读边谈体会。

 

在这个环节中,在检查生字新词的时候,教师把词语进行了分类,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这既是词语积累的需要,又是深刻感悟文本,培养语感的一种方法。

三、熟读课文,梳理顺序。

(约15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开端与发展,哪些自然段是介绍的事情的结果呢?

3.课文可以分哪几部分,分别写的什么?

你能给每个部分都起个小标题吗?

提示:

小标题要简明生动,便于记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

2.小组交流:

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事情的开端与发展,哪些自然段写了事情的结果?

3.小组交流并汇报。

课文可分为五部分,可以拟出小标题: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

(约5分钟)

1.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

1.小组交流:

在这篇课文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2.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读、齐读、看图读、范读、配乐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复习导入。

(约5分钟)

1.导入法: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把思绪再拉回到那场惨热的战斗中去,再次感受五壮士的英勇顽强、敢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提出疑问:

课文题目可不可以改为“狼牙山五战士”?

为什么?

1.回顾课文内容。

2.围绕“课文题目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壮士和战士的区别,从而对这个称呼充满了敬意。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约15分钟)

1.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勾画出来。

2.学习第2自然段。

从描写五壮士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3.学习第3自然段。

指导学生凭自己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

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

班长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1.默读课文,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

2.交流:

从描写五壮士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思考绝路的意思,说一说:

班长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在此基础上,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有利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约15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这句话。

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2.五壮士是怎样跳下悬崖的呢?

边读边想当时的情境。

3.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1.自由发言:

为什么说五壮士“脸上还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2.默读课文,思考:

五壮士是怎样跳下悬崖的呢?

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师生齐读五壮士的口号,体会其中的感情。

在这个环节中,以情促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从而使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四、激发情感,以读促写。

(约5分钟)

1.面对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今天你想说些什么?

2.仿写:

运用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

出示描写方法:

动作、语言、神态等。

1.小组交流:

面对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今天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描写方法,这样在写人物的时候才会使人物形象鲜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课堂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壮烈跳崖

引敌上山

接受任务

坚强不屈,勇于奉献

六、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比如行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突出人物特点和主题的部分详写,其余的内容略写;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这样人物形象才会鲜活等等。

总之,在渗透写作方法的时候,要适当点拨,不必全面总结,只要能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启示即可。

问题记录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精彩片段

师:

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五个战士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与敌人展开激战,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师:

概括得很简练,让人很快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那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吗?

请同学们看黑板,能否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填空?

生练习填写。

师:

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为什么要这样填?

生:

这篇课文先讲了五位战士“接受任务”后,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我概括成“引敌上山”。

五位战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了确保连队主力和人民群众的平安,又将敌人引上了绝路,我概括成“走上绝路”;之后五位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消灭了很多敌人,我又概括成“顶峰激战”;最后五位壮士为了不落在敌人手里,英勇跳下了悬崖。

师:

概括得非常准确,说明你的阅读能力很强。

还有不同填法吗?

生:

我是这样填的,先是“接受任务”,然后是“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