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230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

《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docx

路作文之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

小议子路政客之道作文1000字

【篇一:

孝(1000字)作文】

精选作文:

孝(1000字)作文

俗话说得好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父母对我们的生养之恩,岂是我们活三生就能报答的了的呢?

今天。

我们观看了一部24集的关于孝顺的故事,看完之后,不禁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24孝》里有许多关于孝顺的故事,如《孝感动天》,《单衣顺母》,《卖身葬父》但唯一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扇枕温衾》了。

《扇枕温衾》讲的是古代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黄香非常孝顺,每到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他就冒着满头大汗帮父亲扇扇子,好让父亲能够安然入睡;到了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懂事的黄香怕父亲怕冷睡不着,便早早的爬上床,把父亲睡得席子给捂热,好让父亲能够睡好觉,黄香的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应该做的吗?

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把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我们人呢?

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拥有的品质。

黄香的品质真是让我和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

一想到那次因为我的不懂事,蛮横,任性而是妈妈伤心了一个下午,我真是后悔万分啊!

在这里,我真想对妈妈说一句:

妈妈,对不起,请原谅女儿的不懂事,任性吧!

黄香的行为真是令我们感动啊!

父母双亲恩似海深,生儿育女历经艰辛。

父母怀胎十月,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我们生下。

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黄香的这种品质而不是总对父母大呼小叫,记得爸爸以前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如过不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不懂得孝顺父母,即使他学习在好有什么用,品德才是一个人的根本。

是啊,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好,即使学习再好,那么对社会还有什么用呢?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品质。

老子曾经说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有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儿童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

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孝顺父母吧,其实孝很简单,为父母到一次水,做一次饭,捶一次背,这都是孝,因为孝心不论大小,不分远近,他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需要去用心发现它。

孝从现在开始吧!

六年级:

李华华篇一:

以孝话题作文

以“孝”为话题的例文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

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

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惦记,就是完全为父母着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报父母。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

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

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

事实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

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

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

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

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

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

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之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在中国历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

当代不少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

在深圳工作的北大高才生廖某,竟对远从湖南赶来帮助自己照顾老婆和儿子的父母实施家暴,对当年挣钱供其上学的姐姐也是拳脚相加。

某日早晨,廖某与父亲再次发生冲突,对父亲大打出手,不但撕烂父亲的上衣,还将父亲的左肩咬得鲜血淋漓。

有高学历,往往意味着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也应该比一般人高一个层次。

恰恰相反,这则新闻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连基本的孝亲观念都没有的人。

廖某的行为是对中国几千年孝亲礼仪的严重亵渎,应该引起礼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依然以孝为荣。

但是尽孝,似乎让一些人很为难。

有的人工作忙,再加上自己的小家庭,时常会把老妈老爸忘掉,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空闲回家看看。

在他们眼中尽孝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的家庭五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有着高而稳定的收入,但将养育自己的父亲、母亲,像打乒乓球一样“打”来“打”去,不愿意背上赡养父母,尽孝心的“黑锅”,嫌弃老人年迈多病,养活起来费事。

其实尽孝并不难。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没有哪个父母会对儿女们奢求什么。

尽孝不过是满足一下老人们的心愿,让他们渡过一个幸福开心的晚年而已。

什么是孝?

是《论语》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方”,是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是李密的“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也是闵子骞的芦衣顺母,孟宗的哭竹生笋,姜诗的涌泉跃鲤。

这种孝,何其美哉!

何其壮在!

冰心写到: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庇荫。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山悲吟声声泣,声声呼严父;碧水哭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古人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还能再等待吗?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世界无处不充满“孝”。

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将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的佳话。

对于青年来说,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要尽我们最大努力去诠释它,让他变得更具意义,而不是徒有虚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们送上的那一杯热茶;孝,是父母累的时候我们一句安慰的话;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们端上的洗脚水;孝,是让父母看到我们成绩进步,孝。

是父母从犯=我们嘴里得到那一句让人感动得话;孝,是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对于他们来说也已是对他们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们能够给他们买多少东西,不奢求我们有多有钱,而是我们能够在伤心的时候给他们打一个电话,是我们在外上学对他们报的那一句平安,使我们期中,末考试成绩单上的前几名,即使没考好,父母还是会鼓励我们,让我们努力,让我们有出息。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挣钱,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能够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能够有个好的学习坏境,能够让我们有出息,能够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为了父母,为了我们这个家。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顺我们的父母。

不要求我们给他们买多少东西,就只请我们,在学习上努力地进步,努力

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给父母洗上一次脚,给他们捶捶背,说说这段时间的进步,聊聊这星期发生的事。

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孝了。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

端上一杯热茶,对父母嘘寒问暖,洗洗脚,捶捶背,报上一句平安,学习上的进步。

虽然我们不能够把孝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地去诠释它,不要让它从我们这里不再是佳话。

孝,是我们永不会忘记的传统美德,是感化心灵的名词。

孝敬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

“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篇二:

以孝为

话题的作文

以孝为话题的作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

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

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

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

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

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

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

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

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

呢?

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

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

“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

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

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

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

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

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

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

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

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

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

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

山”,因此作文

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

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

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

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

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

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

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

文章的“意”,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

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

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

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

下页篇三:

以孝为话题的作文

以“孝”为主题作文——孝行天下

1、子曰: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2、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

“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

“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

“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

“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我的错误有三条:

年轻的时候因为学习和游历诸侯,把亲人放在

书生、百姓;从年龄上看,有老者、成人、儿童;从内容上看,有至贫孝亲的、有危难救亲的、有显贵孝亲的

[原文]虞舜,瞽瞍之

【篇二:

《论语》读后感】

人生的哲学

——读《论语》有感

有的人说:

“有些事物是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而流传永久的。

”我想《论语》就是这样的。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至今已流传两千余年了。

它自古便备受文人推崇,即使是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感悟人生的哲学。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仿佛孔子整站在你的面前,用他的话语教导着你。

从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人性化的孔子。

实际上《论语》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生活中许多耳熟能详的语句都是源于其中。

而且也有很多文章书籍也是以《论语》中的思想扩展而成的。

例如最近非常火的《弟子规》就是古人由“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衍生而来的。

可以说《论语》对于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说了这么多,那么《论语》究竟写了些什么,而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实际上《论语》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告诉你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从政,如何治国,如何保持健康。

而且《论语》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神圣,其中有些思想在人们看来甚至有些不够光明,不够上道。

但总的来说,《论语》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哲学。

一、做人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做人,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这句话充分的表明了孔子的观点:

“第一,别当坏蛋。

第二,别当笨蛋。

即先当好人,再当知书达理的人。

你先把做人整明白了,要是还有精力的话,再搞搞学问什么的。

”那么在孔子看来,怎样才算是会做人呢?

那就是“仁”!

这也是《论语》的中心思想之一。

那怎样能够称作是仁呢?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那么仁的标准是什么呢?

孔子告诉我们:

“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孔子还说了: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什么的最讨厌了,这样的人很缺仁啊。

当然在我们为“仁”努力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即:

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也就是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的人觉得这个要求也太高了吧,这辈子光学做人吧,算是无力学文了。

当然孔子也知道这个标准很高,他自认也没能够达到人的标准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由此可见孔子也在为这个最高理想不断努力着。

因此孔子给出了一个低一些的标准:

君子。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算是君子呢?

孔子告诉我们:

“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

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那么君子需要哪些品质呢?

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这样看来,老人家的话其实还是蛮中肯的。

二、学习

提到学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了。

那么《论语》中对于学习又有哪些思想呢?

孔子认为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呢?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也就是说把学习当做乐趣才是最好的。

而且,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可取之处,都有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这说明我们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我们还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这方面孔子同样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告诉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温习和巩固原来的知识,而且这样我们还会从中悟出新的道理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同时孔子认为学习的同时需要思考,要理解着去学,而不是死记硬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由此看来,孔子的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都是行得通的。

态度和方法都有了,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呢?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

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由此可见,孔子在学习时也不忘记贯彻做人的道理,素质教育确实很重要。

那么我们学成之后要干些什么呢?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

当然这里的“仕”我们可以扩展成为找工作,为了找个好工作而努力学习,找到工作也不要忘记学习,时常培训一下。

这是比较现实靠谱的。

当然,孔子也有其理想化的方面”“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而且是值得用生命去拼搏的。

三、治国

孔子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所以很多国君以及政客都曾拜访孔子并讨教治国之道。

那么在孔子看来应当如何治国呢?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

孔子说,为政的关键就是为政者自己首先要正派。

孔子曰: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

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

可见以身作则是非常必要的。

在那个年代,“礼”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认为如果都能够按照“礼”来行事,那么就会天下太平了。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同样,孔子也肯定了“德”的重要性。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孔子认为在治国者一方面统治者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子曰:

“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而且孔子认为人民的违法之举,多是由于统治者的过错造成的。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孔子说,如果您自己不那么多欲,您就是奖励他们去盗,也没人敢盗。

四、孔子的人性化

《论语》里除了一些教育人的内容外,还有很多描述能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孔子。

其实孔子很看不起少数民族的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也就是说就算夷狄有君,也比不上诸夏无君,因为他们太野蛮,不懂什么叫礼仪,有君无礼,还不如有礼无君。

这是赤裸裸的看不起。

而且孔子有时候还是对自己取得的成就表示比较满意的。

子谓子贱:

“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夸子贱:

“这小子是个君子。

”结果又接了一句,“鲁国要是没有君子的话,他是跟谁学的呢?

”自夸的还比较含蓄。

再有,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意思是十户人家里总有像我一样忠信的,只不过没有我好学罢了。

看来孔子夸自己都比较委婉,不负圣人之名。

孔子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温文尔雅的,也有骂人的时候。

比较著名的有:

宰予旦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首先,有个误解要排除。

大家读这段话,千万别以为,他老人家发这么大火,是因为宰予在课堂上打盹,不听讲,就像现在的某些老师,看见学生在课堂上打盹,就勃然大怒,觉得特伤自尊,脸上下不来。

这是误会。

孔子的时代,还没有课堂教学,学生跟他学,主要靠聊天,有时在老师屋里坐着聊,有时在户外散步走着聊。

孔子教学,很随便,学生可以在旁边弹琴。

他不是因为宰予不听讲。

其次,我们也不要以为,“宰予昼寝”肯定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其实,“昼寝”是古书固有的词。

如上博楚简《曹沫之陈》,鲁庄公铸大钟,听曹沫之谏,毁钟型而听邦政,“不昼寝,不饮酒,不听乐,居不设席,食不二味”,“不昼寝”,是说鲁庄公不再白天睡觉,变勤奋了。

孔子骂宰予,主要原因,还不是他白天睡觉,而是他言行不一,说话不算话。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他是从宰予昼寝这件事才改变看法,不看他说什么,只看他干什么。

宰予能说会道,我猜,他在孔子面前发过誓,一定夙夜不懈,勤勉于事,孔子高兴,信以为真,没想到,让他逮个正着,大白天睡觉,所以气不打一处来。

孔子骂宰予可以理解为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关心。

而下面这次则不大一样了。

樊迟请学稼。

子曰:

“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

“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