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212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管理会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管理会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管理会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管理会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docx

《管理会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docx

管理会计

1.已知:

某公司只销售一种产品,2008年单位变动成本为16元/件,变动成本总额为64000元,共获税前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于2009年维持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2008年的40%。

要求:

(1)预测2009年的保本销售量;

  

(2)若2009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08年提高8%,则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解:

(1)∵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16/40%=40(元/件)

   ∵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销售量=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64000/16=4000(件)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即:

I=px-bx-a

∴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税前利润

    a=px-bx-I=40×4000-64000-18000=78000(元)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78000/40-16=3250(件)

(2)2009年的销售量比2008年提高8%

 则:

2009年的销售量=4000×(1+8%)=4320(件)

 税前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40-16)×4320-78000=25680(元)

2.已知:

某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为200000元,销售成本为18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80000元,若2009年计划增加广告费80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

要求:

(1)预测2009年该公司的保本点;

  

(2)若2009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100000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解:

∵销售收入=单价×销售量

 ∴销售量=销售收入/单价=200000/40=5000(件)

∵变动成本=销售成本-固定成本=180000-80000=100000元

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100000/5000

=20(元/件)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即:

x=a/p-b

 已知2009年计划增加广告费8000元,广告费是酌量性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80000+8000=88000(元)

∴保本量=88000/40-20=4400(件)

保本额=保本量×单价=4400×40=176000(元)

(2)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88000+100000)/(40—20)=9400(件)

 保利额=保利量×单价=9400×40=376000(元)

3、某公司本年度的简略收益表如下:

销售收入:

                600000

 减销售成本(其中变动费用360000元)     660000

 净损失                    60000

若该公司总经理认为:

如果计划期间增加广告宣传费60000元,产品销售量即可大幅度增加,公司就可转亏为盈,该建议已获董事会批准。

要求:

(1)预测计划年度的保本销售额。

  

(2)如该公司希望在计划年度获得目标税后利润600000元,则该公司的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税率30%)

解:

(1)固定成本=销售成本-变动成本

=660000-360000=300000(元)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100%

=(600000-360000)/600000×100%=40%

   计划期间增加广告宣传费60000元,

   固定成本=300000+60000=360000(元)

  保本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100%

=360000/40%=900000(元)

(2)保净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贡献毛益率

       =〔360000+600000/(1—30%)〕/40%

       =3042857.15(元)

4.假设公司的成本资料如下:

销售单价              40元

单位变动成本            28元/件

固定成本总额           1584000元

要求:

(1)计算保本点销售量(分别以实物量和金额表示)、

  

(2)该公司为达到税前目标利润120000元,其销售量应为多少?

  (3)该公司如达到税后目标利润180000元,(税率40%)其销售量应为多少?

 (4)假设变动成本中有50%为人工成本,固定成本中有20%为人工成本,此时,人工成本已上升10%,求保本点销售量(以实物量表示)。

解:

(1)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1584000/40-28=132000(件)

 

(2)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1584000+120000)/(40-28)

      =142000(元)

(3)保净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1584000+180000/(1-40%)〕÷(40-28)

      =157000(件)

(4)变动成本中的人工成本=28×50%=14(元)

  固定成本中的人工成本=1584000×20%=316800(元)

∵人工成本上升10%,

变动成本中的人工成本=14×(1+10%)=15.4(元)

 固定成本中的人工成本=316800×(1+10%)=348480(元)

此时,单位变动成本=14+15.4=29.4(元)

  减除人工成本后的固定成本=1584000-316800=1267200(元)

固定成本=1267200+348480=1615680(元)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1615680/(40-29.4)=152422.642(件)

 第六次作业

1.资料: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按0.6的平滑系数预测4月份的销售量为18500件。

该企业1~4月份的实际销售量与总成本资料如下:

月份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产销量(件)

10000

12000

 18000

 20000

总成本(元)

200000

198000

 310000

 300000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2)若4月份预测产销量为18500件,采用平滑指数法预测5月份的产销量。

(3)根据成本性态模型及预测产销量,预测5月份的总成本

解:

(1)①最高点坐标(20000,300000)

     最低点坐标(10000,200000)

    ②代入最高点坐标、最低点坐标计算b值

   b=(300000-200000)÷(20000-10000)=10(元/件)

   ③代入最高点坐标计算a值

   a=y1-bx1=300000-10×20000=100000(元)

   ④建立性态模型

   y=a+bx=100000+10x

(2)

5月份的产销量=0.6×20000+(1-0.6)×18500=19400(件)

(3)预计总成本

y=a+bx=100000+10x=10000+10×19400=294000(元)

3.资料:

某公司在基期2007年度的销售收入实际数为500000元,获得税后净利20000元,并发放了股利10000元。

又基期的厂房设备的利用率已达到饱和状态。

该公司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

人民币元

资产

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额

现金

10000

应付账款

50000

应收账款

85000

应交税金

25000

存货

100000

长期负债

115000

固定资产(净额)

150000

股本

200000

无形资产

55000

未分配利润

10000

资产总计

400000

负债及权益总计

400000

若该公司在计划期间(2008年)销售收入总额将增至800000元,并仍按基期股利发放率支付股利。

要求:

预测2008年追加资金的需要量。

解:

由题意得:

销售百分比表

资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项目

销售百分比法

项目

销售百分比法

现金

 2%

应付账款

10%

应收账款

 17%

应交税金

  5%

存货

 20%

长期负债

  无关

固定资产

(净额)

 30%

股本

  无关

无形资产

 无关

未分配利润

  无关

资产总计

 69%

负债及权益总计

  15%

或:

A/S0=(10000÷500000)×100%+85000÷500000)×100%+

  (100000÷500000)×100%+(150000÷500000)×100%

 =2%+17%+20%+30%=69%

L/S0=50000÷500000)×100%+25000÷500000)×100%

  =10%+5%=15%

基期税后销售利润率(R0)=净利润÷基期销售收入

=20000÷500000×100%=4%

股利支付率(d1)=应付股利÷净利润

=10000÷20000×100%=50%

W=(A/S0-L/S0)(S1-S0)-D-S1R0(1-d1)+M1

=(69%-15%)×(800000-500000)-800000×4%×(1-50%)

=146000(元)

第八次作业布置

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预计损益表如表4—1所示。

        表4—1 某企业预计损益表

项目

    产  品

 合计

  A

  B

  C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

税前利润((亏损)

400000

280000

120000

40000

80000

360000

216000

144000

90000

54000

300000

240000

60000

70000

-10000

1060000

736000

324000

200000

124000

要求:

(1)作出是否停止生产C产品的决策。

(2)假设停产C产品后,可将生产能力转移到A产品和B产品的生产上去,使A产品的销量增加30%,B产品的销量增加20%,此时是否应停止生产C产品?

(3)假定C产品停产后,其生产设备可以出租给别的公司,每年可获租金1800元,C产品是否应停产?

解:

(1)假设停产而转移出来的生产能力不能用做他用则固定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不会随产品的生产停止而减少,所以,停止生产产品的相关收入(销售收入)将减少300000元,而相关成本(变动成本)也减少240000元,从而使贡献毛益减少60000元。

所以,停产不但不能使企业利润增加,反倒减少了贡献毛益,从而使利润减少。

(2)假设停产C产品后,可将生产能力转移到A和B产品的生产上去,使A产品的销量增加30%,B产品的销量增加20%

对停止生产产品的相关成本分析如下:

相关收入(400000×30%+360000×20%-300000)  -108000

相关成本(280000×30%+216000×20%-240000) -112800

停止生产C产品的增量收益(负数为损失)      4800

停止生产C产品可使企业增加4800元的收益,所以应停产C产品

注:

增量收益=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3)C产品停产后,生产设备可以出租给别的公司,可获租金收入1800元,C产品原来可以创造60000元贡献毛益没有了,停产C产品的租金收入1800元小于C产品的贡献毛益60000元,所以不应停产C产品

新产品开发决策分析(可以采用贡献毛益分析法)

2.环海公司现有生产能力—直接人工小时10000小时,可用于生产A产品,也可用于生产B产品;生产A产品每件需用1/4小时,生产B产品每件需用1小时。

这两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A产品

   B产品

 单位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

  20

  16

   4

   20

   30

   21

    9

   3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确定该公司应该生产A产品还是生产B产品为宜。

 

解方法一:

贡献毛益分析表

方案

项目

生产A产品

生产B产品

可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台时)

10000

 10000

单位产品定额台时

  1/4

  1

可生产量(件)

2500

 10000

相关收入

 50000

 300000

相关变动成本

 40000

 210000

贡献毛益

 10000

 90000

计算结果表明,生产B产品比生产A产品可多获贡献毛益80000元,所以,应选择生产B产品。

解:

方法二

根据已知条件:

利用剩余生产能力10000小时可生产A产品、B产品的产量为:

A产品的产量=10000÷1∕4=40000(件)

B产品的产量=10000÷1=10000(件)

A产品的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产量)

=4×40000=160000(元)

B产品的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产量)

=9×10000=90000(元)

计算表明,生产A产品的贡献毛益160000大于B产品的贡献毛益

90000元,生产A产品比产B产品可多获贡献毛益70000元,所以,应选择生产A产品

3.资料:

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80000机器工作小时,既可以生产A产品,也可以生产B产品,但只能选择其一。

假设生产A产品每件需20机器工作小时,生产B产品每件需25机器工作小时。

A、B两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A产品

B产品

 单位售价(元)

   40

  45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元)

   18

  27

单位变动非制造成本(元)

   2

   3

固定制造费用总额(元)

      50000

固定非制造成本(元)

      10000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确定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下,应生产何种产品?

解:

利用企业现有生产能力80000机器工作小时,可生产的A产品、

B产品的产量为:

A产品的产量=80000÷20=4000(件)

B产品的产量=80000÷25=3200(件)

A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40-(18+2)=20(元)

A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45-(27+3)=15(元)

A产品的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产量)

       =20×4000=80000(元)

B产品的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产量)

        =15×3200=48000(元)

计算结果表明,生产A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生产B产品的贡献毛益,

生产A产品比生产B产品可多获贡献毛益32000元,所以应选择生产A产品

名词解释:

1、保本点:

制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不亏不赚的销售数量或销售收入。

2、本量利分析:

指反映成本、数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分析方法。

3、成本平衡点业务量:

指能使两个方案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

4、保净利点:

称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

它包括保净利量和保净利额。

5、利润敏感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与提供能引起目标发生质变;

二是各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影响的敏感程度分析。

6、利润敏感性分析的假定条件:

1四个因素假定(假定影响利润的因素只有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销售四个因素。

2各因素单独变动假定;

3变动幅度相同假定。

第四章 经营预测

1、预测的基本内容:

销售预测、成本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利润预测

2、预测的程序:

A、确定预测的目的;B、收集整理资料

       C、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D、作出预测结论,并进行适用性分析

       E、定期论证预测结论和预测误差

3、预测遵循的原则:

(1)合理进行样本抽样,样本数量越多越准

(2)采取滚动方式,将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有机结合。

(3)预测的方法选择应先进行测试。

(4)必须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误差。

4、销售预测的步骤:

1明确预测对象。

2收集整理预测资料。

3选择预测方法。

4分析预测误差并评价预测效果。

5、定性预测法:

1统计调查法 2专家调查法 

3专家小组法 4关联指标推测法。

6、定量预测法:

趋势分析法(1.简单平均法 2、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直线回归法、曲线回归法)、季节预测法(是用来预测具有季节性波动特点的产品的销售量的预测方法)三种

7、管理会计的成本预测分析包括:

1固定成本预测2变动成本预测3混合成本预测

8、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常用方法:

销售百分比法、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

8、利润预测的措施:

(1)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总额

(2)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3)提高单位销售额

(4)增加销售量。

目标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第五章 短期经营决策

1、含义:

短期经营决策是指决策结果只会影响或决定企业近期(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经营活动,侧重于从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对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经营环境,以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而实施的决策。

2、影响短期经营决策的三个因素:

(1)相关收入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

(2)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成本。

(3)相关产销量

3、机会成本:

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各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生产决策分析的常用方法:

贡献毛益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相关成本分析法和成本平衡点分析法。

剩余贡献毛益:

指从贡献毛益中扣除专属固定成本,扣除后的余额一般称为剩余贡献毛益

差量分析法:

指在计算两个备案之间产生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差量损益,根据差量损益来选择决策方案。

差量分析法涉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损益三项指标。

生产决策分析的常用方法在生产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1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分析。

2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分析。

3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4产品加工程度的决策分析。

5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

保本定价法:

简答题:

1.保利点的定义,保利量和保利额的计算公式?

答:

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为确保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具体又包括保利量和保利额两项指标。

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一品种条件下:

保利额=单价×保利量

多品种条件下:

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贡献毛益率

2.什么是目标利润,利润的计算公式?

答:

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最优化利润水平。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px-bx-a

3.当企业的销售预测和成本预测完成后,企业就要为计划期的生产、销售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在之前,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未来资金需要量的数额做出合理的预测,请简述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主要分析销售百分比法的计算公式(对公式中字母的含义给予充分说明)?

答:

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常用方法有销售百分比法、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

W=(A/S0-L/S0)(S1-S0)-D-S1R0(1-d1)+M1

式中:

W为计划期预计需要追加资金数量,S0为基期的销售收入总额,

S1为计划期的销售收入总额,A/S0为基期随着销售额增加而增加的资产项目占销售额的百分比,L/S0为基期随着销售额增加而自动增加的负债项目占销售额的百分比,(A/S0-L/S0)为每增加1元销售额,应该追加资金的百分比,D为计划期折旧费的提取数(不包括用于更新改造的金额),R0为基期税后销售利润率,d1为计划期的股利支付率,M1为计划期零星资金需要量。

4.何谓短期经营决策,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是指什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