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1粤教版.docx
《广东省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1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1粤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1粤教版
综合模拟试题
(一)
一、基础知识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荏弱/缝纫 挟持/汗流浃背 削藩/削足适履
B.纤弱/纤夫踉跄/不稂不莠巷道/街头巷尾
C.缱绻/誊写匆忙/戎马倥偬累卵/连篇累牍
D.悚然/怂恿羡慕/蓦然回首刹那/深山古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以“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B.美国总统抵达英国,开始他在英国的经济之旅,伦敦早已加强警力,保持着高度戒备,以应对那些反目成仇的愤怒的抗议者。
C.色彩丰富的抽象画于几年前始为国人所接受,如今登堂入室,不仅在美术馆、画廊里常见,还走进公共空间,步入市民居屋。
D.主流媒体面对才使用就垮塌的“豆腐渣”工程,耳闻一批批受害者天崩地裂的痛苦呻吟,大声呼喊:
我们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但这里的蔬菜新鲜并且价格低廉,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那你也不妨和商贩们讨价还价一番,往往你就能用令你满意的价格买到你想要的蔬菜。
B.园中院巧妙吸取我们石窟艺术和广州雕塑技艺,融现代建筑技术与园林艺术为一体,把室内层楼变成了花草烂漫、泉涧轻流的岭南田园胜景。
C.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等方式,提高灾区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D.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
30年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告诉我们,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4.下面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本人比较认同这样的国学定义:
国学分为狭义上的国学和广义上的国学,狭义上的国学就是指经史子集,而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括民国以前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之总和。
②对国学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可能会像对文化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一样,看来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③但是,如果对研究讨论的对象没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标准,对对象的讨论和认识往往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研究和讨论往往就深入不下去。
④尤其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就是当年的国学大师们,如章太炎,梁启超等人,对国学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分歧。
⑤因为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很难在同一个问题上取得共识。
A.①⑤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①②⑤④③ D.②⑤④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也。
景略以门荫补幽州功曹。
大历末,寓居河中,阖门读书。
李怀光为朔方节度,招在幕府。
五原有偏将张光者,挟私杀妻,前后不能断。
光富于财货,狱吏不能劾。
景略讯其实,光竟伏法。
因授大理司直,迁监察御史。
及怀光屯军咸阳,反状始萌。
景略时说怀光请复宫阙,迎大驾,怀光不从。
景略出军门恸哭曰;“谁知此军一日陷于不义。
”军士相顾甚义之,因退归私家。
寻为灵武节度杜希全辟在幕府,转殿中侍御史,兼丰州刺史、西受降城使。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前为刺史者多懦弱,虏使至则敌礼抗坐。
时回纥遣梅录将军随中官薛盈珍入朝,景略欲以气制之。
郊迎,传言欲先见中使,梅录初未喻。
景略既见盈珍,乃使谓梅录曰:
“知可汗初没,欲申吊礼。
”乃登高垅位以待之。
梅录俯偻前哭,景略因抚之曰:
“可汗弃代,助尔号慕。
”虏之骄容威气,索然尽矣,遂以父行呼景略。
自此回纥使至景略,皆拜之于庭,由是有威名。
时河东李说有疾,诏以景略为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
时方镇节度使少征入换代者,皆死亡乃命焉,行军司马尽简自上意。
受命之日,人心以属。
景略居疑帅之地,势已难处。
回纥使梅录将军入朝,说置宴会,梅录争上下坐,说不能遏,景略叱之。
梅录,前过丰州者也,识景略语音,疾趋前拜曰:
“非丰州李端公耶?
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
”又拜,遂命之居次坐。
将吏宾客顾景略,悉加严惮。
说心不平,厚赂中尉窦文场,将去景略,使为内应。
岁余,风言回纥将南下阴山,丰州宜得其人。
上素知景略在边时事。
上方轸虑,文场在旁,言景略堪为边任,乃以景略为丰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天德军西受降城都防御使。
迫塞苦寒,土地卤瘠,俗贫难处。
景略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苦将卒安之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廪储备器械具政令肃智略明。
二岁后,军声雄冠北边,回纥畏之,天下皆惜其理未尽景略之能。
贞元二十年,卒于镇,年五十五,赠工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状始萌 萌:
显露
B.虏使至则敌礼抗坐敌对
C.梅录初未喻喻:
明白
D.行军司马尽简自上意简:
选择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因授大理司直,迁监察御史 因退归私家
B.前为刺史者多懦弱将去景略,使为内应
C.皆死亡乃命焉言景略堪为边任,乃以景略为丰州刺史
D.自此回纥使至景略,皆拜之于庭贞元二十年,卒于镇
7.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表现李景略“堪为边任”的一组是( )
A.①景略讯其实 ②景略欲以气制之
B.①因退归私家②梅录俯偻前哭
C.①由是有威名②天下皆惜其理未尽景略之能
D.①军声雄冠北边②景略节用约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景略起初在李怀光的幕府中任职,当他发现李怀光驻军咸阳,有谋反迹象时,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主动地离开了李怀光。
B.李景略面对回纥使者梅录,不卑不亢,用气势慑服了他;后来,在李说设宴时,梅录争夺位置,李景略又一次叱责了他,而梅录对他非常尊敬。
C.李景略担任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居于可能取代节帅的地位,处境本已艰难,再加上宴会上折服梅录的举动,引起窦文场的嫉恨。
D.李景略担任丰州刺史,以身作则,与大家同甘共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两年以后,军威大震,回纥不敢轻举妄动。
9.断句与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景略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苦将卒安之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廪储备器械具政令肃智略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②非丰州李端公耶?
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这首诗上片的结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
(2)有人认为,这首诗流露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结合全词谈谈自己的看法。
1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
(白居易《琵琶行》)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
(3)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4) , ,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王朝闻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性。
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艺术家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群众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规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多样的风格,才能适应对无限丰富多样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
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表明,艺术繁荣的时代,往往伴随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于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现于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中。
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
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布封曾说:
“随着不同对象,写法就应该大不相同”,“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上都盖上同一的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胡应麟对杜甫的艺术风格的评价是:
“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众调。
”这里所说的“本调”与“众调”的关系,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
一般说来,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导的风格,但并不能用这一种风格来说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杜甫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采的,有“欲倾东海洗乾坤”那样的豪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那样的悲壮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样的轻灵……尽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调还是那种积极的忧国忧民的沉郁的精神。
其次,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在风格的多样性之中之所以又显示出一致性,乃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条件自身构成因素的对立和统一。
就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最终不能不为他所具有的创作个性所制约;就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来说,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不能不为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阶级、民族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所制约。
艺术发展史表明,具有各自不同创作个性的艺术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他们生活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这就规定了他们作品的风格个性不能不带有一致性。
辩证地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对于正确认识艺术风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承认多样性而否认一致性,必然导致否定风格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相反,否认多样性而只承认一致性,在创作上必然导致千篇一律,阻碍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节选自《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
12.下面对艺术风格多样性的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不同的阅历和素养,是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B.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具有多样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也就具有多样性的风格。
C.艺术作品只要具有多样的风格,就能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
D.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都会呈现一种主导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风格。
1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是艺术繁荣时代常有的特征,这是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证明了的结论。
B.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
C.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D.布封说“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是说天才作家不能只有一种创作手法。
E.创作上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的毛病,只承认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而否认其多样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14.胡应麟评价杜甫的艺术风格“不失本调而兼众调。
”下面诗句表现了杜甫诗歌什么“本调”,又各自表现了什么“众调”?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
15.为什么有一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作品也可以呈现同样的艺术风格?
请结合作者关于艺术风格一致性的观点简要分析。
四、文字与实用文本阅读(15分)(本大题为选考试题,考生只做一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看望
(德)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
“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
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
妈妈来了!
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
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
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
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
”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
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
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
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
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
真好,不是吗?
”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
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
“那就是我的床。
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
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
妈妈几乎是虔诚般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
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
“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
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
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
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
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
别让他们看到你。
”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
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
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
该死!
正好是这个齐姆森!
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
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
“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
”他感到脑袋在痛。
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好了。
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
不是吗,莱默斯?
”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
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
“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
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
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
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
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
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
“妈妈!
”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
可是他一点也不饿。
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
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
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
”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
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
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
“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
”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6.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
”)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说明。
17.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心理变化过程。
18.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震旦鸦雀
学生时代读沈括的《梦溪笔谈·雁荡山》,其中有云“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漱”,从此知道“震旦”是中国古称。
后来了解到有一段距今6亿年的地质年代,最先在中国被调查研究,故而被称为震旦纪。
由此看来,“震旦”一词似乎凝结了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而以“震旦”命名的小乌,必定有其特别之处吧。
2007年6月初,我们前往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做鸟类繁殖季节调查。
机缘巧合,在这里竞与久仰的震旦鸦雀不期而遇。
调查进行到最后半天时,我们突然在芦苇丛中发现了一个精致的杯状巢,里面有5枚尚有余温的卵。
巢的形状很像大苇莺的巢,但根据经验判断这不是。
虽然它们都是固定在几根芦苇上的杯状巢,但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巢的巢材都是精选的苇茎,编织也更精细,巢色黄褐,一尘不染,卵的颜色和斑点也与大苇莺不同。
一会儿,一只小鸟从芦苇丛中悄悄钻出飞进巢中。
对照鸟类图鉴,我们兴奋地发现这竟是一只震旦鸦雀!
无奈工作已接近尾声,下午我们就将结束这次调查返京。
6月底,我们再赴衡水湖。
一连几日,淫雨霏霏,我们冒雨泡在齐腰深的苇塘里,寻找上次发现的震旦鸦雀巢。
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发现早已雀去巢空。
“也许选了新巢址呢!
’朋友的话让我们重拾信心,继续寻找。
果然拨开层层苇叶发现苇秆上正有一个震旦鸦雀嫩黄色的小巢,里面还有一枚呈奶茶色略带斑点的卵,拇指盖大小!
不一会儿,一只震旦鸦雀就飞回来了。
孵化期的震旦鸦雀不太怕人,它泰然稳“坐”巢中孵卵,与我们仅隔五六米。
这一次我们总算能仔细地观察它了。
它头部为灰色,两道黑色的眉纹从眼上方一直延伸到后颈。
最特别的就是它们黄色的钩状喙,与鹦鹉的喙非常相似。
拍摄完震旦鸦雀的孵化行为后,我们在附近几个苇塘里又陆续发现了数个巢,其中一个巢中有5枚卵,其中1枚颜色和大小与其他的略有不同,我们猜测这可能是杜鹃鱼目混珠的把戏。
同时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新巢附近都有一个旧巢。
为什么震旦鸦雀会在繁殖季节营巢两次?
是不是它们一年繁殖两次?
疑问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不知道它们的育雏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三周后,我们又来到衡水湖。
我们在粗壮、高大的芦苇丛中,满怀希望地走向最早发现的那个震旦鸦雀巢,小心拨开苇叶,震旦鸦雀的小巢慢慢显露出来。
只见4个黑乎乎的小家伙挤在一起!
光溜溜的皮肤还没有长出羽毛,双眼紧闭。
我们立即架好设备,等亲鸟回巢育雏。
没过多久,苇叶晃动了,亲鸟回巢了。
显然,亲鸟还是比较警惕,没有直接飞入巢中喂食,它衔着满嘴的虫子在苇叶间一蹦一跳,迂回地向巢靠近,最终还是绕过我们的机器跳回巢里。
一落到巢边,巢中4只小鸟就炸开了锅。
我们从监视器上看到它们伸长了脖子,橙黄色的大嘴张得几乎和头一样大。
亲鸟喂光虫子,又俯身从巢里叼出一团白乎乎的东西吞进肚子,这是雏鸟的粪,外面裹着白色的蛋白膜。
看着亲鸟清理巢内卫生的一幕,不由让人有“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慨叹!
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震旦鸦雀取食寄生苇秆虫子的方法十分特别,很像啄木鸟。
取食之前,先用奇特粗厚的钩状喙敲击芦苇秆以确定虫子的位置,然后用喙将苇秆咬碎并将虫子叼出。
三访衡水湖,我们也仅仅对衡水湖地区的震旦鸦雀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震旦鸦雀能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选自双月刊《大自然》2008年第2期,有删改)
19.根据文本概括震旦鸦雀的巢的特征。
20.作者三次探访衡水湖,分别对震旦鸦雀的哪些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
21.作者对震旦鸦雀的研究初有成效,从全文看取得成效的缘由有哪些?
试作简要分析。
五、语言表达运用(12分)
22.仿照例句,另拟描写对象,写一段话。
例句:
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
, , ; , , 。
23.公益广告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广告语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有些公益广告语并非如此,请指出以下两条公益广告语的问题,并分别改写,使之友善、得体。
(1)宣传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
问题:
拟写:
(2)宣传生命安全教育:
严禁触摸高压电,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必究。
问题:
拟写: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文化有共融性,更有其独特性。
常言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的概念可大可小,大则为一个国家,小可为一个村落、一条街巷,每一块土地都养人,而各自有各自的历史、风俗、成就,等等。
请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话题作文,选择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写,在话题范围里立意,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800字。
参考答案
1.B(A.rěn/rèn xié/jiā xuē B.xiān/qiàn liàng/láng hàng/xiàng C.quǎn/téng cōng/zǒng lěi D.sǒng mù/mò chà)
2.A(席不暇暖:
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B反目成仇:
翻脸成为仇敌。
“抗议者”并非仇敌,这里对象不合。
C登堂入室:
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如果表述为“在十年前还不为国人所接受”这里临时用其字面义是可以的,“开始接受”就有了“登堂”之意,再笼统说“如今登堂人室”,就义有两歧了。
D天崩地裂:
比喻发生重大灾难或变故,也形容喊叫、倒塌爆炸等发生的巨大声响。
这里与“呻吟”的语境不合。
)
3.B(A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但这里的蔬菜新鲜并且价格低廉”中的“不但”应调到“这里的蔬菜”后面。
C“提高……状况”搭配不当。
D逻辑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D(②⑤是一个因果关系小语链,先摆现象,再分析原因。
④进一步分析原因,应该紧跟在⑤后,③意思转折,①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5.B(敌:
对等)
6.C(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于是,就。
A项两个“因”,副词,于是,就;B项两个“为”,动词,做;D项两个“于”,介词,在。
)
7.C(A①表现李景略擅长审讯,B①表现李景略正直,D②表现李景略生活节约)
8.C(应该是引起李说的嫉恨)
9.
(1)景略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苦/将卒安之/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廪储备/器械具/政令肃/智略明。
(2)①丰州向北控扼回纥,回纥使节到中原来,丰州是他的必经之地。
(“扼”“中国”“乃”)
②这不是丰州李端公吗?
好久没有拜会麾下了,怎么这么瘦弱。
(“非丰州李端公耶”的句式、“何”“瘠”)
【参考译文】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
李景略因父祖的功荫而得以补授幽州功曹。
大历末年,寄居河中,闭门读书。
李怀光任朔方节度使,招他到幕府中。
五原有个偏将叫张光,挟私杀妻,始终不能结案。
张光富有财产,狱吏不敢揭发。
李景略审问出实情,张光最终伏法。
因此授任他为大理司直,升任监察御史。
等到李怀光屯驻咸阳时,造反的迹象开始显露,李景略时常劝说李怀光请他收复京城,奉迎皇帝大驾,李怀光不听。
李景略离开军门大哭道:
“谁料这支军队一时陷于不义的境地。
”军士相视都非常佩服他,他因此退归家中。
不久被灵武节度使杜希全征用在幕府中,转任殿中侍御史,兼丰州刺史、西受降城使。
丰州向北控扼回纥,回纥使节到中原来,丰州是其必经之地。
以前做刺史的大多懦弱,虏使到来都以对等的礼节平起平坐。
此时回屹又派遣梅录将军随宦官薛盈珍入朝,李景略想用气势震服他。
郊外迎接时,传下话想先见宦使,梅录起初没有明白他的用意。
李景略见到薛盈珍以后,就让他对梅录说:
“得知可汗刚刚逝去,我想以礼吊祭。
”于是登上高土堆来等待他。
梅录在他面前伏地而哭,李景略因此抚慰他说:
“可汗离开人世,我以此礼助你追慕祭吊之情。
”回纥使节的骄容气势,丧失得一干二净,于是用父辈称呼来称李景略。
从此回纥使节见到李景略,都在庭下拜见,李景略也因此树立下威名。
当时河东李说有病,下诏任命李景略为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