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096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docx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江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

附件4: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锅炉能效测试工作的管理,提高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等,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是指从事锅炉能效测试并出具结果或者数据的人员。

第三条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分为Ⅰ级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和Ⅱ级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以下简称Ⅰ级人员和Ⅱ级人员)。

第四条Ⅰ级人员的职责如下:

(一)从事测试大纲所规定项目的测试测量工作;

(二)根据测试项目正确选用测量仪表和测量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负责。

第五条Ⅱ级人员除正确履行Ⅰ级人员职责外,还具有以下职责:

(一)对Ⅰ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工作指导和考评;

(二)负责现场测试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安排,监督测试过程与相关规范、标准的符合性、审查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等;

(三)编制和审核测试大纲、测试报告,并对报告内容的正确性负责。

第六条申请Ⅰ级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含60周岁,取证或者换证时);

(二)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

(三)理工科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并且具有锅炉性能试验或锅炉设计、运行、调试、检验等1年以上(含1年)工作经历;或者学历为理工科中专(含同等学历),并且具有锅炉性能试验或锅炉设计、运行、调试、检验等5年以上(含5年)工作经历;

第七条申请Ⅱ级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含60周岁,指取证或者换证时);

(二)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

(三)理工科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并且具有锅炉性能试验或锅炉设计、运行、调试、检验等3年以上(含3年)工作经历;或者学历为理工科中专(含同等学历),并且具有锅炉性能试验或锅炉设计、运行、调试、检验等10年以上(含10年)工作经历;

(四)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资格。

第八条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科目。

第九条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的方式,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一)锅炉基础知识,占30%;

(二)锅炉能效测试基础知识,占50%;

(三)锅炉安全与节能法规知识,占20%。

考核内容见附件A。

第十条实际操作技能考试采用操作技能确认和口试答辩的方式,Ⅱ级人员同时增加案例分析开卷笔试,考试内容见附件B。

注:

I级人员通过者,Ⅱ级人员申请者实际操作技能的确认可以免除。

第十一条承担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考试机构(以下简称考试机构)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的原则,按照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考试要求配置资源。

考试机构应当具备与考试工作相适应的资源条件,具体要求见附件C。

第十二条本大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大纲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附件A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理论知识

A1锅炉基础知识

A1.1锅炉参数及性能指标

A1.2锅炉型式

A1.2.1自然循环锅炉

A1.2.2强制循环锅炉

A1.2.3直流锅炉

A1.2.4复合循环锅炉

A1.3锅炉燃料

A1.3.1燃料的分类及其组成

A1.3.2固体燃料

A1.3.3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A1.4物质平衡与热平衡

A1.4.1燃烧所需空气量

A1.4.2燃烧产物及其计算

A1.4.3燃烧温度和烟气焓

A1.4.4锅炉的热平衡

A1.5燃烧方式及燃烧设备

A1.5.1燃烧的基本理论

A1.5.2层燃燃烧方式及其设备

A1.5.3室燃燃烧方式及其设备

A1.5.4流化床燃烧方式及其设备

A1.5.5旋风燃烧方式及其设备

A1.6锅炉各受热面的作用及结构

A1.6.1水冷壁、凝渣管和对流管束

A1.6.2过热器及再热器

A1.6.3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

A1.7锅炉传热性能计算

A1.7.1辐射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A1.7.2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A1.8锅炉整体布置

A1.8.1锅炉的热力系统

A1.8.2锅炉外形布置

A1.9受热面外部工作过程

A1.9.1结渣和积灰

A1.9.2受热面的外部腐蚀

A1.9.3磨损

A1.10锅炉水动力学

A1.11锅炉水处理与蒸汽净化

A1.12锅炉通风系统及空气动力计算

A1.13锅炉炉墙和构架

A1.14锅炉管件及吹灰、排渣装置

A1.15锅炉主要附件与监测仪表基本知识

A1.16燃煤锅炉环境保护

A1.17余能回收利用

注:

本A1章内容,Ⅰ级人员的考试不要求。

A2锅炉能效测试基础知识

A2.1锅炉测试基本术语

A2.2锅炉测试范围

A2.2.1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

A2.2.2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

A2.2.3锅炉定型产品热效率测试

A2.2.4锅炉性能鉴定和验收试验

A2.2.5锅炉系统边界界定

A2.3锅炉测试误差(或不确定度)分析

A2.4测量仪表与测量方法

A2.4.1温度测量

A2.4.2压力测量

A2.4.3流速测量

A2.4.4流量测量

A2.4.5烟气取样及分析

A2.4.6固体燃料和脱硫剂取样、分析

A2.4.7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取样、分析

A2.4.8灰渣取样、分析

A2.4.9蒸汽和锅水取样、分析

A2.4.10电功率

A2.4.11湿度

A2.4.12过热蒸汽含盐量

A2.5测试大纲的编制

A2.5.1测试背景

A2.5.2测试标准

A2.5.3测试安排

A2.5.4测试项目

A2.5.5运行要求

A2.5.6工作配合

A2.5.7安全注意事项

A2.6锅炉预备性试验

A2.7测试中的运行方式

A2.7.1测试工况的稳定性

A2.7.2测试的持续时间

A2.8测试记录

A2.9结果计算

A2.9.1测量数据整理

A2.9.2空气量的计算和修正

A2.9.3烟气量的计算和修正

A2.9.4过量空气系数计算

A2.9.5钙硫摩尔比计算

A2.9.6炉内脱硫效率计算

A2.9.7入炉灰分计算

A2.9.8输入能量

A2.9.9输出能量

A2.9.10锅炉各项热损失

A2.9.11锅炉热效率修正(或者换算到保证条件下的热效率)

A2.10测试报告编制

A2.10.1测试内容

A2.10.2测试项目、仪器设备、测点布置与测试方法

A2.10.3测试数据整理

A2.10.4测试结果分析

A2.10.5测试结论

A2.11锅炉运行基本知识

A2.11.1水位调节

A2.11.2蒸汽压力调节

A2.11.3汽温调节

A2.11.4燃烧调节

A2.11.5炉膛负压调节

A2.11.6排污

A2.11.7除灰

A2.11.8拨火

A2.12锅炉污染物排放测试方法

A2.12.1测试仪器和设备

A2.12.2燃料特性锅炉运行参数

A2.12.3锅炉烟尘排放浓度

A2.12.4锅炉初始排放烟尘浓度

A2.12.5有关参数

A2.13锅炉辅机设备

A2.13.1燃料输送设备

A2.13.2通风设备

A2.13.3除渣设备

A2.13.4除尘设备

A2.13.5水处理及给水设备

A2.13.6除氧设备

A2.13.7脱硫、脱硝设备

A2.13.8制粉系统及设备

A2.13.9其他附属设备

A3锅炉安全与节能法规知识

A3.1安全知识

A3.1.1能效测试安全管理制度

A3.1.2测试设备、仪器安全操作规程

A3.1.3锅炉常见事故的现象、危害、可能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

A3.1.4蒸汽、有机热载体等锅炉介质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安全的影响

A3.1.5锅炉管道识别色和主要阀门、烟风挡板安全标志

A3.1.6锅炉主要安全附件、联锁保护装置使用规定

A3.1.7人员自救和防护知识

A3.1.8事故案例分析

A3.1.9其他相关的安全知识

A3.2节能法规知识

A3.2.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A3.2.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A3.2.3《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

A3.2.4《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G0002)

A3.2.5《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TSGG0003)

A3.2.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A3.2.7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A3.2.8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A3.2.9DL/T964《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A3.2.10GB/T10863《烟道式余热锅炉热工试验方法》

A3.2.11GB5468《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A3.2.12JB/T6696《电站锅炉技术条件》

A3.2.13《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办法(试行)》

A3.2.14GB1576《工业锅炉水质》

A3.2.15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A3.2.16GB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A3.2.17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A3.2.18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附件B

实际操作技能

B1现场测点位置确定

B1.1温度

B1.2压力

B1.3流量

B1.4蒸汽品质

B1.5燃料及灰渣取样

B2测试仪器的安装和使用

B2.1温度仪器

B2.1.1铂热电阻

B2.1.2热电偶

B2.2流量仪器

B2.2.1流量计

B2.2.2水箱

B2.3压力仪表

B2.3.1压力表

B2.3.2微压计和U形管

B2.3.3毕托管使用

B2.4蒸汽品质仪器

B2.4.1蒸汽等速取样

B2.4.2蒸汽取样要求

B2.4.3蒸汽湿度测试

B2.5烟气成分测量

B2.5.1烟气成分分析测点安装

B2.5.2烟气分析仪使用(传感器式)

B2.6燃料和灰渣计量

B2.6.1衡器称重

B2.6.2油箱计量(或油流量计)

B2.6.3气体流量表(或标准孔板流量计)

B3燃料取样

B3.1煤取样重量

B3.2煤取样的方法

B3.3煤样的制备方法

B3.4油取样方法

B3.5气体的取样方法

B4各种灰渣的取样称重

B4.1灰渣取样方法

B4.1.1机械出渣渣的取样

B4.1.2高温灰渣的取样

B4.2飞灰的取样方法

B4.2.1干式除尘器取样方法

B4.2.2湿式除尘器取样方法

B4.2.3烟尘取样器等速采样方法

B5锅炉现场燃烧调试

B5.1鼓、引风机风量调整

B5.2给煤量调整

B5.3压力调整

B5.4风室风压调整

B5.5燃烧器调试

B5.5.1油压、气压的调整

B5.5.2燃烧器摆角调整

B5.5.3一次风冷、热风量的调整

B5.5.4二次风挡板开度的调整

B6案例分析

B6.1测试大纲的编制

B6.1.1收集相关技术资料的完整性

B6.1.2任务、目的和要求的合理性

B6.1.3测量项目与锅炉炉型、燃料品种、辅机特点适合性

B6.1.4测点布置与所需仪表选择合理性

B6.1.5人员组织与分工的合理性

B6.1.6测试工作程序的正确性

B6.1.7项目、步骤的遗漏和考虑不周全的地方

B6.2测试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

B6.2.1不同锅炉炉型的检查项目(锅炉本体、汽水、烟、风、辅机等)

B6.2.2测试燃料与实际燃料的符合性,燃料量要求等

B6.2.3影响测试项目的因素的排除,包括烟、风、汽、渣、排污等隔绝、泄漏,跑、冒、滴、漏现象,安全阀、水位表等安全附件非运行状况等

B6.2.4实际现场测点与仪表的装设

满足测试大纲的要求,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的因素

B6.3预备性试验

B6.3.1仪表检查

B6.3.2测试人员的任务

B6.3.3测试人员之间的配合、联系方式

B6.3.4与企业生产供热之间的协调管理人员、司炉人员、辅助工(上煤、出渣)等人员的交流和配合

B6.3.5运行工况及参数等方案要求

B6.3.6主要测量数据(如流量、烟气成分、温度等)合理性判断,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B6.4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的选择

B6.5测点布置和现场仪器装设

B6.6测试数据的读取和记录(修改为:

数据采集、处理及计算)

B6.7燃料的取样及缩分

B6.8灰、渣取样及缩分

B6.9炉水取样、蒸汽取样操作及检测

B6.10报告编制

B6.10.1烟气中CO含量与锅炉运行的关系

B6.10.2烟气中RO2含量与锅炉热效率的关系

B6.10.3烟气中O2含量与锅炉运行及热效率的关系

B6.10.4飞灰可燃物含量与运行及热效率的关系

B6.10.5炉渣可燃物含量与运行及热效率的关系

B6.10.6燃煤收到基发热量与运行及热效率的关系

B6.10.7燃煤收到基灰分与运行及热效率的关系

B6.10.8燃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与运行及热效率的关系

B6.10.9燃煤收到基水分与运行及热效率的关系

B6.10.10灰渣份额与锅炉运行及热效率的关系

B6.10.11石灰石脱硫与锅炉运行及热效率的关系

B6.10.12散热损失与炉型、出力、负荷的关系

B6.10.13灰渣物理热损失与热效率的关系

B6.10.14基准温度偏离设计值的修正

B6.10.15给水温度偏差的修正

B6.10.16燃料偏离设计值的修正

B6.10.17热水锅炉出水温度偏离设计值的修正

B6.11不同炉型、燃料等测试结果分析及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