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038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

《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侗族文化进校园.docx

侗族文化进校园

侗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贵州黎平一中

●问题的提出:

贵州黎平是我国少数民族侗族的聚集地,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处,全县辖25个乡镇,面积4441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占70.87%,其中侗族35万,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集县。

它以其丰富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民间文学艺术资源和区位优势,成为侗族腹地,这里是“侗族文化发祥地”、“艺术原生地”、“歌的海洋,诗的故乡”,这里有高耸入云的独柱鼓楼,有曲折回旋的花桥,有绕梁三日的侗族大歌……神奇侗乡,令人心弛神往。

黎平一中是侗乡黎平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少天之娇子从这里走出大山,展翅高飞。

2005年5月黎平一中被评为贵州省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迎来了建校史上发展的最高峰,其办学特色鲜明——“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侗族文化进校园”。

学校把侗族文化搬进校园,搬进课堂,开展了有关侗族文化的一系列活动:

开设民族文化课,教授侗民族文化历史知识;体育课上,增加侗族体育的内容;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生的选题侧重于对侗族文化的探究。

课外活动成立侗族大歌队、侗族芦笙队、侗族刺绣小组等等,整个校园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侗族文化气息。

侗族文化进校园,爱我侗乡,爱我黎平,爱我校园。

基于所在学校和地域的这一文化特点,我们提出了《侗族文化进校园》这一主题探究活动,把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二是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受,爱乡爱校。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 通过课堂教学,教授文化知识、侗族大歌、侗族摔跤等,让学生对本民族有全方位、多视角的了解和认识。

2、 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学习各种网络知识、交往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加知家乡,爱家乡,爱学习,建设更美好的侗族之都。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培养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学会参与。

4、学习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立足于本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侗族,

●活动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

●活动时间:

一学期

●活动前的准备

附学校各类活动的文件、通知。

●活动过程:

一、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侗族文化氛围

为了更好的开展侗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积极营造浓厚的侗族文化氛围。

校园内建有侗族的标志性建筑——侗族鼓楼及风雨桥。

里面设有舞台和长廊,学生可在这里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开展课外活动。

还有学生的校服都是侗族服装,教职工也是每人都有一套侗服。

每次开展活动或节假日全校师生都身着侗装,侗族气氛格外浓。

此外侗族文化的宣传牌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在每天校园广播时间也总要有侗语播音以及播放侗族大歌,由校团委组织每月出一期侗族文化的板报。

总之,我校通过各种途径营造侗族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学习侗族文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侗族文化的课堂教学(一学期)

1、民族文化课

“将民族(侗族)文化引进课堂”是黎平一中办学的一大特色,其目的是要让全体师生了解我们侗民族的历史、传统、风情和精神等,进而发扬光大侗民族文化。

每一个侗族子女都应该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学校对这一教学工作一向十分重视。

为此,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民族文化课,每周一课时,配备了相应的专职任课教师,课堂上传授侗语、侗歌、侗戏、侗族历史、侗族风情等等,并印发了由我县侗族专家吴定国编著的《简明侗族知识读本》、我校侗歌教师杨胜娟选编的《黎平县第一民族中学侗族文化音乐教材》和黎平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编的《侗乡黎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简明手册》作为学校民族文化课教材。

(附教材、课堂照片)

2、侗族体育课

侗族是一个热爱体育运动的民族,民间体育种类繁多,有侗族摔跤、斗牛、抢花炮、武术、打秋千、打地鼓棒等等,其中尤以摔跤、斗牛和抢花炮最为流传。

学校结合体育课特点,把摔跤定为高一、高二年级体育课必修内容。

(附摔跤课照片)

3、研究性学习课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我校近几年一直十分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的开设,本学期在选取研究课题时,学校结合实际更强调围绕侗族文化来选题,如《侗族服饰的研究》、《侗族鼓楼建筑的研究》、《侗族婚嫁习俗的研究》、《侗族大歌的研究》、《侗族酒文化研究》、《侗戏的研究》等。

学生通过这些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究侗族文化的精华、接受侗族文化熏陶。

(附部分学生侗族文化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3、侗族专家进课堂

A、邀请侗族歌师到课堂教授侗歌。

(附照片)

B、邀请我县侗学专家吴定国来校作《侗族文化知识讲座》。

(附照片)

三、侗族文化的课外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以及满足他们学习更多侗族文艺的需要,我校特别开展了一系列侗族文艺的课外活动。

1、侗族大歌队

通过侗族文化课课堂教学,我校的每位学生都会唱几首侗族大歌。

但有少部分学生特别希望学习更多的侗族大歌,学校通过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成立了一个92人的侗族大歌队。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训练,由杨胜娟、廖群梅、李群英三位老师指导。

2、侗族琵琶队

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也有自弹自唱的。

我校的侗族琵琶队由20名女生组成,她们从小都学习侗歌,已很有功底。

通过杨胜娟老师的精心指导,一学期下来已弹唱自如。

侗族琵琶队经常在学校的鼓楼里练习弹唱,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芦笙队

芦笙在黎平十分盛行,类型也多。

我校很多学生都会吹芦笙,在陈维勇老师的选拔下成立了黎平一中芦笙队。

4、学习侗族刺绣、编织侗族花带

侗族妇女善于刺绣,不少人从少年时代起,母亲就手把手教她们绣花。

黎平境内的绣花工艺极精致,有数线挑针绣,画图蒙绣、剪纸蒙绣、绞线绣等等。

根据学生的需要,我校成立了侗族刺绣兴趣小组,特从黎平侗绣厂聘请刺绣能手作为指导老师。

在学习刺绣的同时也学习编织侗族花带,侗族花带的编织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牵线、捡线、织带几个阶段。

一学期下来,她们共织出了三十多幅作品,还在学校开展了侗族刺绣展。

5、学习演唱侗戏

侗戏是侗族人民自创的并极其喜爱的剧种。

每到农闲,村村寨寨都要排戏练戏,过年过节都有侗戏演出。

所以,侗族儿女从小都在侗戏的陪伴下长大,都会唱那么几句。

我校成立了侗戏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时间研究侗戏,排练侗戏。

在这个学期,他们共排练了《梅良玉》、《李旦凤姣》、《珠郎娘美》三部戏的选段。

四、组织有关侗族文化的各项比赛

1、侗族大歌赛

现在我们的侗寨,许多著名的侗族大歌歌手、歌师均已年过古稀,而大多数侗族青年纷纷外出打工,基本或根本不会演唱侗歌,参加侗族大歌演唱活动的青年人已越来越少,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而黎平一中在开设民族文化课后,根据文件要求,每年10份举行一次以弘扬侗族文化为主题的全校性侗族大歌大赛,既提升了校园文化,又很好的传承了侗族大歌。

2、侗族刺绣展

刺绣是侗族世世代代的衣着装饰技艺,几乎家家能刺绣,人人能刺绣。

我校利用美术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侗族刺绣的辅导,并定期举行侗族刺绣展览。

这既让学生动了手,动了脑,又在活动中体会了真、善、美。

3、侗族服饰展

侗族的服饰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既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象征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

我校教职工和学生全都着侗装,穿侗服。

还每年举行一次侗族服饰展。

4、侗族文化网页制作比赛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展示学生的侗族文化知识,结合当代学生对网络有极大兴趣这一特点,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侗族文化网页制作比赛。

每班至少制作一件作品参赛,学校在星期二、三、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放两个微机室让学生进行创作。

在参赛作品中,“侗族大歌”、“侗族建筑艺术”、“侗族民间工艺”等几个主题的网页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五、侗族文化进校园效果调查

1、问卷调查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如何,我们选取部分内容对全校同学进行了一些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样的侗族文化气息下,绝大部分同学更了解了本民族,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侗族文化尤其是对侗族音乐的广泛兴趣。

我们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附《中学生对侗族音乐兴趣的调查》、《关于对侗族大歌的调查》问卷)

2、采访调查

除了上述活动,我们还针对“侗族文化进校园”这一话题作了采访调查。

从采访中发现,学校办学方向十分鲜明,将持续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侗族文化课,继续加大对侗族文化的教育。

很多同学也表示,通过参与上列活动,体会到了本民族的精华,更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家乡的信心。

(附采访原始记录)

3、学生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们收集了部分同学对侗族文化活动所写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受。

(附学生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侗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是我校推行素质教育、继承和弘扬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举措。

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师传授侗族文化知识、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外出考察调研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本土本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知家乡、爱家乡、为家乡的文明富强努力奋斗的精神。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活动的开展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一种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的理念。

学校将会把侗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一直开展下去,为学生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创造一个平台;为普及和宣传侗族文化、培养爱乡爱国的新一代作铺垫。

 

活动过程图片

一、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侗族文化氛围

图1:

侗族的标志性建筑鼓楼及风雨桥

图2:

风雨桥内的长廊

图3:

学生的校服为侗族服装

图4:

每位教师都有侗服

图5:

每月一期的侗族文化板报

图6:

遍布校园的侗族文化宣传牌

二、侗族文化的课堂教学

1、民族文化课

图7:

民族文化课上杨胜娟老师在教唱侗族大歌

图8:

民族文化课上陈维勇老师在教侗语

图9:

民族文化课上李群英老师在教学生踩歌堂

2、侗族体育课

图10:

学生在练习侗族摔跤

图11:

学生在练习侗族摔跤

图12:

学生在练习侗族摔跤

3、研究性学习课

图13:

《侗戏鼻祖吴文彩的研究》课题小组到

吴文彩的故乡腊洞进行调查

图14:

《侗戏的研究》课题小组正在对岩洞戏师

吴超斌老人进行采访

图15:

《侗族服饰的研究》课题小组到侗族服饰店进行调查

图16:

《侗族服饰的研究》课题小组到侗族服饰店进行调查

图17:

《侗族鼓楼的研究》课题小组到肇兴进行调查

图18:

《侗布的制作》课题小组到岩洞了解蓝靛的制作过程

图19:

《侗布的制作》课题小组到岩洞调查所拍照片

3、侗族专家进课堂

图20:

侗族歌师吴再锋在教学生唱侗族大歌

图21:

侗族歌师杨胜明在教唱洪州琵琶歌

图22:

侗族著名歌师吴永英进入课堂教学生唱

侗族大歌《布谷催春》

图23:

侗族歌师吴永英在教唱侗族大歌

图24:

侗族歌师吴艳在教唱侗族敬酒歌

图25:

侗学专家吴定国在给学生作《侗族文化知识》讲座

图26:

侗学专家吴定国在给学生做《侗族文化知识》讲座

三、侗族文化的课外活动

1、侗族大歌队

图27:

侗族大歌队在进行排练

图28:

侗族大歌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学唱侗歌

2、侗族琵琶队

图29:

杨胜娟老师在指导侗族琵琶队练习弹唱

图30:

侗族琵琶队在练习琵琶弹唱

3、芦笙队

图31:

侗族芦笙队在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表演

4、学习侗族刺绣、编织侗族花带

图32:

侗族刺绣小组在设计刺绣图案

图33:

侗族刺绣兴趣小组在刺绣

图34:

侗族刺绣兴趣小组在刺绣

图35:

侗族花带编织小组在牵线

图36:

侗族花带编织小组在捡线及织带

图37:

侗族花带编织小组所编织的花带

四、组织有关侗族文化的各项比赛

1、侗族大歌赛

图38:

学校组织开展的侗族大歌赛

2、侗族刺绣展

图39:

黎平九潮镇的刺绣

图40:

黎平岩洞镇的刺绣

图41:

黎平尚重镇的刺绣

3、侗族服饰展

图42:

黎平尚重的侗族服饰

图43:

黎平口江的侗族服饰

图44:

黎平洪州的侗族服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