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1032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doc

目次

1总则 1

2供水规划 2

3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3

3.1供水规模和用水量 3

3.2供水水质和水压 5

3.3水源 5

3.4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 6

3.5防洪和抗震 6

4取水构筑物设计 7

4.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7

4.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11

5泵站设计 13

6输配水设计 17

7调节构筑物设计 18

8水厂总体设计 18

9净水设计 18

9.1一般规定 18

9.2预沉 18

9.3粗滤和慢滤 18

9.4凝聚剂和助凝剂的选择与投配 18

9.5混合 18

9.6絮凝、沉淀和澄清 18

9.7过滤 18

9.8净水器 18

9.9深度净化 18

9.10地下水除铁和除锰 18

9.11地下水除氟 18

9.12电渗析 18

9.13消毒 18

10施工与验收 18

10.1一般要求 18

10.2土建工程 18

10.3材料设备采购 18

10.4管道、设备安装 18

10.5试运行 18

10.6竣工验收 18

11运行管理 18

11.1一般要求 18

11.2水质检验 18

11.3水源管理 18

11.4净水厂管理 18

11.5泵站管理 18

11.6输配水管理 18

12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18

12.1一般要求 18

12.2雨水集蓄供水工程 18

12.3引蓄供水工程 18

12.4分散式供水井 18

规范用词说明 18

1总则

1.0.1为规范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饮水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村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制镇、集镇、村庄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0.3村镇供水工程应分类进行建设和管理。

村镇供水工程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可分为表1.0.3中的五种类型。

表1.0.3集中式供水工程类型划分

工程类型

I型

II型

III型

IV型

V型

供水规模w(m3/d)

w≥10000

10000>w≥5000

5000>w≥1000

1000>w≥200

W<200

1.0.4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供水水源;

2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规定;

3与当地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以近期为主,近、远期结合,设计年限宜为10~15a,可分期实施;

4充分听取用户意见,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在保证工程安全和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运行管理简便;

5积极采用适合当地条件并经工程实践和鉴定合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6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

7尽量避免洪涝、地质灾害的危害,或有抵御灾害的措施。

1.0.5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供水规划

2.0.1发展村镇供水,应制定区域供水规划和供水工程规划。

2.0.2区域供水规划应根据规划区内各村镇的社会经济状况、总体规划、供水现状、用水需求、区域水资源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村镇分布和自然条件等进行编制。

规划内容应包括供水现状分析,拟建供水工程的类型、数量、布局及受益范围,各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和管理的近、远期目标,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营和供水质量的管理措施,规划水源地的保护措施,以及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区域供水规划,应能指导当地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管理。

2.0.3应根据水源的水量和水质、供水的水量和水质、供水可靠性、用水方便程度等,对村镇供水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2.0.4有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水源时,应规划建造集中式供水工程;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联片集中供水或管网延伸供水方式。

其中水源和供水范围,可跨村、镇、行政区域进行规划,但应作好协调工作。

受水源、地形、居住、电力、经济等条件限制,不适宜建造集中式供水工程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

2.0.5集中式供水工程应按照本规范第3~9章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其水源、供水范围、供水规模、供水方式、水厂厂址、净水工艺和管网布置;

分散式供水工程应按照本规范第12章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工程形式和规模。

3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3.1供水规模和用水量

3.1.1供水规模(即最高日供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其它未预见用水量,应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需求列项,按最高日用水量进行计算。

确定供水规模时,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的发展变化、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供水能力、当地用水定额标准和类似工程的供水情况。

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应分别计算供水范围内各村、镇的最高日用水量。

3.1.2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W=Pq/1000(3.1.2-1)

P=P0(1+γ)n+P1(3.1.2-2)

式中W—居民生活用水量,m3/d;

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

P0—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其中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人;

γ—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根据当地近年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确定;

n—工程设计年限,a;

P1—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可根据各村镇的人口规划以及近年来流动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变化情况按平均增长法确定,人;

q—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可按表3.1.2确定,L/人·d。

表3.1.2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单位:

L/人·d

主要用(供)水条件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五区

集中供水点取水

30~40

30~45

30~50

40~55

40~70

水龙头入户,无卫生设施或较少

40~60

45~65

50~70

50~75

60~100

全日供水,户内有洗涤池和部分其他卫生设施

60~80

65~85

70~90

75~95

90~140

全日供水,室内有给水、排水设施且卫生设施较齐全

80~120

85~125

90~130

95~140

120~200

注:

①本表所列用水量包括了居民散养畜禽用水量、散用汽车和拖拉机用水量、家庭小作坊生产用水量。

②一区包括:

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北部,陕西和山西两省黄土沟壑区,四川西部。

二区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及河套地区,河北北部。

三区包括:

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三省的大部分地区,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

四区包括:

重庆、贵州、云南,四川大部分地区,广西西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西部山区。

五区包括:

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台湾,安徽、江苏、广西、湖北、湖南五省的大部分地区。

③取值时,应对各村镇居民的用水现状、用水条件、供水方式、经济条件、用水习惯、发展潜力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综合考虑以下情况:

村庄一般比镇区低;定时供水比全日供水低;发展潜力小取较低值;制水成本高取较低值;村内有其他清洁水源便于使用时取较低值。

调查分析与本表有出入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④本表中的卫生设施主要指洗涤池、洗衣机、淋浴器和水冲厕所等。

3.1.3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根据公共建筑性质、规模及其用水定额确定。

1条件好的村镇,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确定公共建筑用水定额;条件一般或较差的村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规范GBJ15中的公共建筑用水定额适当折减。

2缺乏资料时,公共建筑用水量可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5%~25%估算,其中无学校的村庄不计此项,其他村庄为5%~10%,集镇为10%~15%,建制镇为10%~25%。

3.1.4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日最高用水量,应根据畜禽饲养方式、种类、数量、用水现状和近期发展计划确定。

1圈养时,饲养畜禽用水定额可按表3.1.4选取;

表3.1.4饲养畜禽日最高用水定额单位:

L/头或只·d

畜禽类别

用水定额

畜禽类别

用水定额

畜禽类别

用水定额

40~50

育成牛

50~60

育肥猪

30~40

40~50

奶牛

70~120

5~10

40~50

母猪

60~90

0.5~1.0

2放养畜禽时,应根据用水现状对按定额计算的用水量适当折减;

3有独立水源的饲养场可不考虑此项。

3.1.5企业日用水量应根据以下要求确定:

1企业生产用水量应根据企业类型、规模、生产工艺、用水现状、近期发展计划和当地的生产用水定额标准确定。

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确定,无淋浴的可为20~35L/人·班;有淋浴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淋浴用水定额可为40~60L/人·班。

2对耗水量大、水质要求低或远离居民区的企业,是否将其列入供水范围应根据水源充沛程度、经济比较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等确定。

3.1.6消防用水量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的有关规定确定。

允许短时间断供水的村镇,当上述用水量之和高于消防用水量时,确定供水规模可不单列消防用水量。

3.1.7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经济条件好或规模较大的镇可根据需要适当考虑,其余镇、村可不计此项。

3.1.8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宜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25%取值,村庄取较低值、规模较大的镇区取较高值。

3.1.9时变化系数,应根据各村镇的供水规模、供水方式,生活用水和企业用水的条件、方式和比例,结合当地相似供水工程的最高日供水情况综合分析确定。

1全日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可按表3.1.9确定:

表3.1.9全日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

供水规模w(m3/d)

w≥5000

5000>w≥1000

1000>w≥200

w<200

时变化系数Kh

1.6~2.0

1.8~2.2

2.0~2.5

2.3~3.0

注:

企业日用水时间长且用水量比例较高时,时变化系数可取较低值;企业用水量比例很低或无企业用水量时,时变化系数可在2.0~3.0范围内取值,用水人口多、用水条件好或用水定额高的取较低值。

2定时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可在3.0~4.0范围内取值,日供水时间长、用水人口多的取较低值。

3.1.10日变化系数,应根据供水规模、用水量组成、生活水平、气候条件,结合当地相似供水工程的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