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0073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

《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docx

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试题库

疾病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库

传染病报告管理

1、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哪几类?

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多少种?

答:

分甲、乙、丙三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有哪些?

答: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为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答:

2004年12月1日。

4、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如何判断?

答:

对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2小时;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为及时报告。

5、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本底资料有哪些?

答:

规范性的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册、住院部入出院登记册、住院部传染病登记册、化验登记册。

6、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物品等而感染。

7、腮腺炎的潜伏期多长?

答: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8、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会有哪些表现?

答: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严重的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9、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答:

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及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

10、需要进行分型报告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请举例说明?

答:

需要进行分型的传染病有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病五种,如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三类。

11、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2、甲型H1N1流感是怎样传播的?

答:

(1)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2)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3)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13、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什么?

答:

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4、预防传染病最重要应做好哪三方面的工作?

答:

及早发现并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采取那些措施?

答:

(1)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3)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16、卫生部什么时候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答:

2009年4月30日。

17、手足口病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答:

丙类传染病。

1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什么?

答: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

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

19、蚊子传播哪些疾病?

答:

蚊子可通过叮咬人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

2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保存几年?

答:

三年。

21、霍乱防治各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要做到的“八有”是什么?

答:

有肠道门诊牌子、有专人负责、有专用腹泻病人就诊登记册、有粪便标本细菌检验登记表、有诊断试剂、有霍乱疫情管理制度、有抢救设施、有盛吐泻物容器。

22、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

流感样临床表现+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的概念是什么?

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包括哪几部分?

答:

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三部分。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反应及时,措施果断;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哪几级?

答: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等分为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较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是什么?

答:

本着属地管理,逐级响应,分级负责,有求必应,调查处理和终止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事件和较大事件由县区应急组负责响应;重大事件由市级应急组与县区应急组共同负责响应;特别重大事件由省、市、县区应急组共同负责响应。

2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定义是什么?

答: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有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例,并且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经县级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的疾病。

29、二级防护装备的穿脱顺序是什么?

穿戴顺序:

工作帽—口罩—护目镜—连体防护服—脚套—长筒靴—乳胶手套—橡胶手套

脱整顺序:

脱橡胶手套—连体防护服及脚套—洗手—摘护目镜—洗手—摘口罩—洗手—摘帽—洗手。

地方病和寄生虫病

30、什么是碘缺乏病?

答: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病造成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它包括地甲肿、地克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地甲肿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而地克病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31、布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

主要是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32、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答:

布病的传染源有羊、牛、猪,在我省羊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羊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跛腿。

人与人之间不传播。

33、疟疾发作期有哪些特点?

答:

疟疾发作期的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

34、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有哪几种表现?

答:

有2种表现,即氟斑牙、氟骨症。

35、在我国地方性砷中毒有几种类型?

答:

在我国有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两种类型。

36、怎样预防碘缺乏病?

答:

碘缺乏病的病因十分清楚,食用国家供应的合格的碘盐是最主要、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方法。

包括以下方法:

正确食用碘盐;口服碘化油胶丸;多吃含碘丰富的海产品食物。

37、性病监测报告的病种有哪些?

答:

共八种,包括有梅毒、艾滋病、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38、诊断地方性砷中毒的皮肤三联症是什么?

答:

皮肤三联症即:

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皮肤角化。

39、“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中国麻风节”是每年的哪一天?

答:

每年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40、麻风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答:

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为其主要传染源。

免疫规划

41、什么是计划免疫?

答: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42、预防接种的概念是什么?

答:

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43、免疫程序的内容有哪些?

答:

免疫程序的内容有免疫起始月(年)龄、接种次数与接种、接种间隔、接种途径、加强免疫和联合免疫等。

44、国家免疫规划是什么?

答:

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45、请叙述抗原的概念。

答:

凡能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

46、抗体的概念是什么?

答:

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7、什么是疫苗?

答:

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主动免疫制剂。

48、什么是冷链系统?

答:

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

冷链系统能够保证疫苗从生产厂家到被接种者之间的所有贮存与运输过程均处于正确的温度下,从而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及计划免疫的工作质量。

49、简述麻疹爆发疫情的概念?

答: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10天内发病大于等于2例;

(2)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病大于等于5例。

50、AFP监测病例常见疾病包括哪些?

答: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有毒物质引起的、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高钾性、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51、什么是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答:

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52、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53、预防接种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

有常规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和应急接种三种形式。

54、哪些情况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范围?

答:

①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②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③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④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⑤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受前受种者或者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受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⑥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55、免疫接种的应种人数怎么统计?

答:

在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范围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应种儿童中漏种者。

56、预防接种途径有哪些?

答:

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四种途径。

57、免疫接种后全身反应如何处理?

答:

免疫接种后全身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但应加强观察,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全身反应较重者可对症治疗。

如发热、头痛者可给解热镇痛剂。

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剂。

腹痛、腹泻给予止痛、止泻药等。

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58、不安全接种可传播哪些传染病?

答:

可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疟疾、登革热。

59、免疫规划中的流动儿童是指哪些儿童?

答:

免疫规划中的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住地居住满3个月的≤7周岁的儿童。

60、预防接种现场应准备哪些药品、器械?

答:

应准备75%酒精、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

1000肾上腺素、注射器、安全盒及污物桶等。

61、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定义是什么?

答: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新生儿活产,出生后2天内正常吸吮及哭叫,2-28天发病,发病后不能吸吮或进食困难,全身强直及痉挛的病例。

62、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有几种?

答:

有四种:

定点接种、出生时接种、入户接种和临时接种。

63、乙脑减毒活疫苗最新的基础免疫接种合格时间在哪个月龄范围?

答:

8-12月龄。

64、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次和第二针次之间间隔最短时限是多长时间?

答:

3个月。

65、乡镇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管理应健全哪两种资料?

答:

不良反应登记册和不良反应报告卡。

66、免疫规划信息化要求村和乡级接种信息数据上报时限是什么?

答:

村级5日内将接种信息上报乡级,乡级在5日内录入并上传国家服务器。

67、扩大免疫规划在原有一类疫苗的基础上,以什么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答: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68、扩大免疫规划在加强接种以什么替代麻疹疫苗?

答:

麻腮和或麻腮风疫苗

69、实施预防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哪些内容?

答:

疫苗名称、预防疾病、接种副反应、接种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70、典型麻疹的出疹顺序是?

答:

耳后、前额发际一面部、躯干、上肢、下肢、足部。

71、百白破三联疫苗注射部位和注射途径是什么?

答:

百白破三联疫苗注射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途径为肌内注射。

72、口服脊灰疫苗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排除禁忌症,看服到口,温开水送服,吐了再补。

73、疫苗分为哪几类?

答:

分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74、接种卡介苗主要预防哪些疾病?

答:

一般认为,接种卡介苗主要用于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病。

75、百白破疫苗包括成分?

答:

百日咳灭活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76、百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可同一天接种吗?

答:

可以。

77、4月25日是国家规定的什么日?

答:

预防接种宣传日。

78、如何鉴别百白破、乙肝、甲肝疫苗是否冻结过?

答:

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

79、合格接种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答:

(1)免疫起始年月龄正确;

(2)针次间隔正确(不少于28天);(3)在规定的12月龄内完成全程基础免疫或其它形式的免疫接种;(4)有准确的出生、接种时间记录;(5)家长承认或卡证相符。

凡不具备或不同时具备以上五项要求者为不合格。

80、卡介苗的接种技术要点。

答:

①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②操作方法: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用1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0.1毫升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81、简述乡镇级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流程。

答:

县级对乡镇级培训—乡镇级对学校和村级培训—学校组织查验并完成摸底表(一式两份)和填写补种/证通知单—摸底表报本地卫生院—卫生院向县CDC报告预算—县CDC发苗—乡镇或村级开展补种—卫生院向补种/证对象开具证明、填写补种/证表、补种/证统计表、工作总结—上报县CDC。

82、预防接种卡、证的管理。

答:

(1)在本地出生并在本地居住的儿童应在出生后1个月内建卡、建证,外地流动儿童在现居寄当地3月及以上,由现居寄地接种单位建立卡、证。

接种证一律盖单位印章。

(2)接种单位最少每半年对辖区儿童的卡片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卡片,另行保管。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接种卡片城市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在乡镇级保管。

预防接种卡的保管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管不少于15年。

疫苗接种告知书

疫苗

禁忌症

不良反应

预防的疾病

乙肝疫苗HBV(5ug)

患急性、慢性严重疾病及过敏者等

个别偶有局部疼痛、红肿、低热,一般不需处理

乙型肝炎

卡介苗BCG

患结核、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等

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如有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

结核

脊灰疫苗TOPV

发热、患急性传染病者;患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妊娠期妇女等

个别偶有发热、呕吐、腹泻、皮疹,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

脊髓灰质炎

(婴儿瘫)

全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WDPT

癫痫、神经系统疾病及惊厥者;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接种;有过敏史者

局部有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百日咳白喉

破伤风

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

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一般无不良反应,个别有红肿、疼痛等,无需处理

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

白破二联疫苗DT

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喉

破伤风

麻疹疫苗MV

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对鸡蛋有过敏史者;妊娠期妇女等

一般无局部反应,少数在接种后6~10天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在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

麻疹

麻风疫苗

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对鸡蛋有过敏史者;妊娠期妇女,如对育龄妇女进行接种,接种后3个月内应避免妊娠。

一般无局部反应,少数在接种后6~10天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在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

麻疹

风疹

麻腮二联疫苗MM

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对鸡蛋有过敏史者;妊娠期妇女等

同麻疹疫苗

麻疹

腮腺炎

乙脑减毒活疫苗

JEV

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脏及肝脏病、过敏、免疫缺陷和妊娠期妇女等

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乙型脑炎

A群流脑疫苗AEMV

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及过敏者、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反应轻微,偶有短暂低热,局部稍有压痛感,可自行缓解

A群流行性脑膜炎

A+C群多糖流脑疫苗

A+CEMV

同A群流脑疫苗

同A群流脑疫苗

A群、C群

流行性脑膜炎

甲肝减毒活疫苗HAV

发热、患急性传染病或其它严重疾病者、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过敏体质者。

一般无不良反应,少数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红肿,72小时自行缓解。

偶有皮疹出现,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甲型肝炎

乙肝疫苗HBV(10ug)

同5ug乙肝疫苗

同5ug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风疹疫苗RV

严重疾病、发热、过敏者及妊娠期妇女等

一般无局部反应,少数在接种后6~11天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及轻微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

风疹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身体不适,发热,腋温37.5℃以上者,急性传染病或其它严重疾病患者。

免疫缺陷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同麻疹疫苗

腮腺炎

麻腮风三联疫苗MMR

同流腮疫苗

同麻疹疫苗

麻疹

腮腺炎

风疹

水痘疫苗VZV

严重疾病、发热者应推迟接种,有过敏史及孕妇禁用等;在接种本品后6周内避免使用水杨酸盐

注射后一般无副反应,偶有轻微局部反应,罕见轻度发热,一过性皮疹不超过3天

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并发症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

对本疫苗过敏尤其对破伤风类毒素过敏者等

一般无不良反应,局部偶有疼痛、发红,全身反应、发烧、易激惹和哭闹等

脑膜炎、肺炎、气管炎、会厌炎、中耳炎、败血症、关节炎等

流感疫苗FluVaccine

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如鸡蛋、新霉素、甲醛过敏;发热、急性感染期等

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硬结等;全身发热、头晕、寒战等,一般不需处理

流感

83疫苗补种时掌握的原则?

(1)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3)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7~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4)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

4岁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5)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未达到2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2剂次。

84、冷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2.1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

2.2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2.3各级冷链管理、维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设有专人负责管理与维护。

2.4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或检验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

2.5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运行状况进行温度记录。

2.6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2.7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冷链设备运转情况。

2.8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85、冷藏包(箱)的使用方法?

(1)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放在冷藏包(箱)的底层;

(2)卡介苗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记;

(3)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放在上层,不要紧靠冰排,防止冻结。

(4)脊灰疫苗装在塑料袋内,无包装盒的疫苗和稀释液用纱布包好,冷藏包的空隙用纱布或纸张填充,防止疫苗安瓿(瓶)振荡破裂。

(5)其他疫苗按照其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储存温度,参照上述要求适当放置。

86、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怎样鉴别?

检查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

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

87皮内接种法

1.1适用疫苗:

卡介苗。

1.2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1.3操作方法:

1.3.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1.3.2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0~150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O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88皮下接种法

2.1适用疫苗:

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