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9994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

《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docx

分享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

个人成长经历1500字

 

20年月日

A4打印/可编辑

登记号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

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

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

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申请“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不必填写此活页)。

课题名称:

成就儿童幸福梦——小学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多元设计与实践策略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小学书面家庭作业不是必须的,却可能弱化甚至淹没儿童的人性、天性、个性和灵性,积极高效的课堂完全可以分担书面家庭作业的责任与作用。

小学全面推进无书面家庭作业,或许代表着作业变革的前进方向。

本课题将以积极关怀与多元智能理论为导向,试图对家庭作业进行深度变革与重构设计,实现“从做过渡到学,从课本迁移到生活,从书面走向非书面”的转变。

通过创新设计“六类”非书面家庭作业,尝试建构四项策略的外部支撑系统,引导家庭作业回归促进人的幸福成长,提炼形成作业文化。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儿童幸福:

从教育学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幸福”既是儿童身之所处的客观的幸福生活,又是儿童主观上对幸福生活状态的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满足感,前者被客观物质或生活条件左右,后者则是一切健全的追求和终极的目标。

我们指向的儿童幸福必须具人性、天性、个性和灵性。

2.无书面家庭作业设计——本课题就作业变革而提出的首要概念:

建校至今,我校一直坚持“课堂作业课内完成,书面作业校内完成”的做法,不布置任何书面家庭作业。

无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应理解为设计不动笔墨的家庭作业,可以涵盖阅读口头、综合实践、劳动生活、科学探究、德育公益、艺术体育等多类非书面作业,它更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合作探究、道德发展及身心健康,有助于儿童多元智能发展。

3.实践策略:

在本课题中,实践策略应解读为基于儿童幸福理念出发,为推动非书家庭作业设计而延伸出来的诸多实践方略与行动方针。

课题推行“实施360度圆桌教研,打造关怀型积极课堂,建构模块化选择评价,设计非书面家庭作业”这四项策略,其中设计非书面家庭作业为核心策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有关“儿童幸福”与“积极关怀理论”的研究

“儿童幸福”是个古老而熟悉的话题,也古今中外教育者谈论的焦点。

从孔子强调的“己悦”与“众乐”,到范仲淹倡导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儿童的发现者”卢梭,到“儿童中心论”者杜威;从“发现孩子”的蒙台梭利,到“儿童幸福原则”的提出者苏霍姆林斯基;无不指出幸福对儿童成长的价值。

二十一世纪初,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TalBen-Shahar)博士开设了以体验、追求、创造幸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学,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最欢迎的课程。

在此基础发展延伸的积极关怀模式理论,以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PeterMcphail)和美国教育学家诺丁斯(NelNoddings)为代表,他们主张整个学

——活页1——

校环境,教育制度,教学模式以及课堂体系,都应该整合进关怀的主题。

积极关怀理论,也为本课题实

践的策略“关怀型积极课堂”及“360度圆桌教研”架构了的理论支架。

2.有关“多元智能理论”与“无书面家庭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语言、逻辑—数理、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和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它有助于发掘每一位儿童,有助采取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并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

加德纳还主张“情景化”评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多元智能的相关理论,为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多元设计以及模块化选择评价的推行,带来诸多启示及灵感。

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

美国许多学校都赋予学生的作业称之为贴近生活(Real-Life),这种作业与学生个人情况紧密相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生活背景,也能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

此外,美国教育学专家哈里斯·库帕博士经过长达16年的追踪访问,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小学教育中,书面家庭作业的数量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毫无关联。

上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综观西方中小学家庭作业的设计,极少出现书面家庭作业,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法应用、学习资源开发、学习情感体验及作业结果评价,这与本课题的设想与做法可谓不谋而合。

但无须否认,当下国内家庭作业的研究探索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束缚力:

如低段非书面家庭作业的研究涉足不深,改革力度不大;中高段家庭作业改革缺乏勇气,起色不大,至今鲜有人敢于放弃书面家庭作业这块应试的“肥肉”。

从发展趋势看,无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必将成为小学减负增效的重要突破口。

(三)本课题的意义

1.立足儿童幸福根基,实现“三大转变”,设计“六类”无书面家庭作业,促进儿童多元健康发展

本课题以促进儿童的多元发展为价值取向,坚守建校以来“课堂作业课内完成,书面作业校内完成”的一贯做法,图谋把儿童从书包中解放出来。

在全面取消书面家庭作业的同时,给师生赋权赋能,实现“从做过渡到学,从课本迁移到生活,从书面走向非书面”的三大转变,创新科学设计阅读口头类、综合实践类、劳动生活类、科学探究类、德育公益类、艺术体育类等“六类”无书面家庭作业。

培养发展包括儿童的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项智能。

2.围绕培育“四性儿童”,探索研究“四项策略”,为无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重构创建有效路径

课题组以为,“呵护人性,发挥天性,彰显个性,培育灵性”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具有“四性”的儿童才是幸福儿童。

本课题依托“推行360度圆桌教研,打造关怀型积极课堂,建构模块化选择评价,设计非书面家庭作业”这四项实践策略,对教研、教学、评价及作业四个层面进行变革与重构,实现家庭作业“从做过渡到学,从课本迁移到生活,从书面走向非书面”的三大转变,为无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为推进作业改革、促进减负增效、培育幸福儿童提出开辟崭新领域及有效路径。

(四)研究价值

1.关怀生命,提升幸福。

本课题以积极关怀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导向,本着“关怀儿童生命,发挥积极优势,引导多元发展”的教育理想,关注每个儿童的学习特别是做作业的幸福,发挥非书面家庭作业的多元优势,提供儿童更多的表达体验、实践探究、合作成长、发挥特长的机会,切实提升儿童的幸福指数。

2.四年探寻,破茧蜕变。

四年对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坚持与追寻,四年的儿童幸福感培养策略研究,承揽三项省级重点或规划课题,多项省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荣誉,均夯实了研究基础。

而本课题将从理论架构、实践策略、设计分类及研究成效四个方面,对非书面家庭作业进一步进行梳理、重构和探讨,期望其能够破茧蜕变,成为普遍意义上的减负优质教育的示范样本。

3.基于作业,超越作业。

无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是研究核心,但它需要教研、教学、德育、评价等教育元素的同步革新。

于是,圆桌教研、积极课堂、模块评价成为重要策略和研究路径,并配套服务于这项致力于儿童多元发展的教育创新。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从作业设计(内部生态系统)和实践策略(外部支撑系统)两条主线,推进无书面家庭作业的研究。

探索非书面家庭作业的教育价值、生命价值以及传递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尝试串连“两大理论、六类作业、四项策略、五条原则”的研究路径,从而达成儿童多元发展的幸福价值取向。

(二)研究内容

1.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多元设计及科学分类研究。

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关注国内外作业研究动态,了解儿童校外生存状况及学业负担,掌握受欢迎的作业是哪些。

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性,研究非书面家庭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分类方法;研究作业的量度、质度、难度、广度及效度;研究作业设计革新,最终能否上升到作业文化与幸福文化的高度。

2.积极关怀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实践研究。

分析理顺积极关怀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交叉点、共通性,其中发挥积极优势、带来幸福体验是两者的共性,并融入到作业设计和实践策略当中。

3.基于作业革命的外部支撑实践策略研究。

如果说“六类”作业是本课题的五脏六腑,是核心策略,

——活页2——

那么其余的三项策略就是四肢骨架,共同组成强有力的外部支撑系统。

此外,转化观念、家校合一、分科合作及儿童多元智能的比较检测,都将进入课题研究的范畴。

(三)研究假设

小学书面家庭作业不是必须的,积极高效的课堂完全可以担当起这份责任。

小学非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及实践,不仅关怀关注儿童的个体优势,拓宽了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空间,更代表着作业变革的未来方向。

(四)研究的创新点

1.率先全面取消小学书面家庭作业,开展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多元设计及科学分类研究,按多元智能的发展需要把作业细分成“六类”,是小学作业领域一次全新的变革。

2.对教学、教研、评价及作业进行立体改革与深度重构,探索架构多维的实践策略,形成有力的外部支撑系统,为以儿童幸福为内核的新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结合三法调研:

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与理论研究三结合方法,研究作业的量度、质度、难度、广度及效度,了解最切合儿童智能发展的非书面家庭作业;创建四项策略:

推行360度圆桌教研,打造关怀型积极课堂,建构模块化选择评价,设计非书面家庭作业;把握五条准则:

分年级梯状设置,备课组商讨制定,教务处宏观控制,模块化自主选择,阶段性定期评价;设计六类作业:

设计阅读口头类、综合实践类、劳动生活类、科学探究类、德育公益类、艺术体育类等六类非书面家庭作业。

(二)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步骤

2013年9月—2013年12月,问卷访谈:

在原有研究实践基础上,再次对儿童作业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无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及科学分类收集第一手资料。

完成“小学作业现状分析及实行非书面家庭作业的可行性报告”。

2014年1月—2014年6月,理论探究与实证完善:

对多元智能和积极关怀理论在非书面家庭作业的应用分析研究,完善细化“六类”作业,重新审视和定位小学教研观、教学观、评价观及作业观。

发表论文1篇。

2014年7月—2016年6月,外部支撑系统研究及提炼作业文化:

将基于儿童多元发展的理念付诸作业的深度变革及重构,探寻多维实践策略的基本路径并反复实证,并同步完善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外部支撑系统,形成提炼学校的作业文化和教育文化。

发表论文1篇。

2016年7月—2016年10月,形成研究报告,出版专著《小学无书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完成结题工作。

——活页3——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以内);

·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及主要参考文献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历时四年的摸索实践,借力四项幸福教育为主题的省重点及规划课题,无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精耕细作,芳香四溢,取得广泛的社会效应与显著成效。

建校以来,负责人承担幸福教育为主题的三项,《积极取向的儿童幸福感培养策略研究》等研究成果,先后荣获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省社科联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小学非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践》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初步实现播种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的愿景。

2011年,长篇教育通讯报导《××小学校长×××:

我的学校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一经发表,就迅速被新浪网、《××××报》等多家媒体刊发转载,引发国内外教育同仁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2011年11月,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首次破格放在主持单位承办,负责人登台主讲《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幸福教育叙事》,重点介绍推广非书面家庭作业设计及实践成效,包括美国杨百翰大学教育学院院长Richard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方晓义在内的300余名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对学校践行的无书面家庭作业、模块化评价表达强烈的兴趣与赞赏。

近四年来,负责人出刊的专著《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被省社科等政府部门联予以推广。

2013年9月,省教科院将在主持单位召开非书面家庭作业设计实践的成果推广活动。

(二)主要参考文献。

1.王长华.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3.叶澜、李政涛等.“新基础教育”研究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4.郝宁.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5.张陆,佐斌.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漓江出版社,2009.4;7.陈杰琦、西娜·莫兰多等多元智能在全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

二、课题负责人的学术经历及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负责人是××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硕士,教育部长三角百名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省第八届青联委员,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出版专著及主编地方课程教材数本,省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论文发表与专题报告数以十计。

本课题主要参与者共有11人,具有正高职称的有3人,副高4人;在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的3人,小学一线的8人;年龄结构上五十年代的2人,六十年代的3人,七八十年代的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的2人;省特级教师2名,博导1名,硕导3名,研究员1名,省市教科研标兵或先进个人3名,省教坛新秀2名。

主要参与者曾承担多项全国及省教科规划课题并有获一二等奖经历,出版专著数十本,形成成果40余项,发表论文数十篇。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课题负责人和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幸福教育及非书面家庭作业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效,这为本课题高质研究和如期完成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证。

2.主持单位是省教科研示范学校,是省教科院基地学校,与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有数十名专家、教授、特级教师来校讲学或送教。

3.主持单位对省部级立项课题有配套足额经费。

——活页4——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