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762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docx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4中国对外关系史

备战2015年中考二轮讲练测

专题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案)

一讲考点——考点梳理

一、旧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一)古代

1、两汉至明朝前期,我国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1)两汉:

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东汉派班超出使和经营西域,并同日本、大秦等国有往来。

体验中考:

【201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丝绸之路开通②日本倭奴国与东汉王朝通好

③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④东汉时代中国与欧洲已有直接交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②③④①

(2)隋唐:

唐朝同新罗、日本、天竺、西亚和欧洲各国均有来往。

如:

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臣、留学生和留学僧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唐代高僧玄奘曾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体验中考:

【2014年荆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

(1分)这一政策有哪些表现方式(2分。

回答1点)

(2)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2分)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3)宋朝时,我国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的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城市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体验中考:

【山东省德州市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清明上河图南宋纸币铜版拓片货郎图市舶司遗址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融合

(4)元朝时,意大利马可·波罗来华居住17年,在元朝宫廷中任职,并将东方文化传入西方。

(5)明朝前期:

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明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从明中后期开始,由于倭寇骚扰和西方国家的入侵,我国政府开始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军民也进行了反侵略斗争,主要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体验中考:

【201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图1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

(2)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原因:

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直接原因是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政府害怕沿海居民勾结西方殖民者推翻它的统治。

②目的:

防止沿海居民与外国勾结推翻清朝的统治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贸易。

③表现:

清朝“闭关锁国”主要表现为限制与国外来往,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二是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并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都有严格规定,最后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外贸管理。

④历史影响:

A、积极方面:

这一政策是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活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政策实施了近二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B、消极方面:

当西方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是,清朝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使中国逐渐落后,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同时这一政策使中国更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被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屈辱的外交政策: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地为通商口岸。

之后,其他列强也接踵而至,陆续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沿海沿江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二、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外交成就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等政策,以及后来中苏关系恶化,我国政府对外只能实行闭关政策。

(二)从1978年开始,由于新中国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并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十分有利,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开始起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表现:

(1)设立经济特区:

①五个经济特区: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其中,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②作用:

特区是个窗口,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具体表现:

A、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增强了同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B、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①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年沿海城市;

②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体验中考:

【2014年天津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海南经济特区B.上海浦东开发区C.环渤海地区D.长江三角洲地区

(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建立后的二十多年内,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政策: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建立后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年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便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时间和提出者:

1953年底,由周恩来在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

②主要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③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④意义:

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它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⑤最终地位: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①时间:

1955年。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②万隆会议的性质: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③万隆会议讨论的问题:

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⑤万隆精神:

人们把万隆会议反映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4.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中美关系正常化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经过:

A.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B.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中美关系由敌视逐步变为友好,由对抗逐步变为对话。

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体验中考:

【2014年安徽卷】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伟大的历史转折B.挑战两极格局

C.艰难的探索历程D.走向世界舞台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概况: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

②意义: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与中国建交。

体验中考:

【2014年福州卷】图5、图6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图5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图6《人民日报》印发载有中美联合公报的号外

A.外交成就B.国防建设C.文化繁荣D.科教兴国

5.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1)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表现:

①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②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活动:

A.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31日,澳门回归。

体验中考:

【201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①三地的现状②三地的历史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④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C.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

主题:

“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意义: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2001年,中、俄、哈、吉、塔五国,加上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④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⑤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广州举办亚运会。

二讲重点——重点解析

1.什么叫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是指在反侵略斗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这里要注意,参与本民族内部之间战争的人如岳飞、文天祥等人不能算是民族英雄。

典例说明:

例1.【2014届江苏仪征市九年级第二次适应考历史试卷】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给我们哪些启示?

(1)闭关锁国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2)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学习别国长处,发展自己,国家才能富强。

典例说明:

例2.【2014届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名山初中九年级中考前模拟01历史试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郑和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实行什么政策?

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

(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重大意义?

(1)国内意义: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2)国际意义:

为国家间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成功范例。

典例说明:

例3.(2014年浙江嘉兴卷)嘉兴有一位著名大师——金庸。

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祖国()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2014年江苏盐城卷】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A、26届联大的召开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三讲方法——方法点睛

1.比较法。

如:

比较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与现代的开放有何区别。

(1)近代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的开放,是为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

(2)而现代的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开放,是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2.结合图片学习。

如: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图片。

四练实题——随堂小练

1.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

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考做官

C.体现了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求

D.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2.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

3.“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你认为这个挽联要称颂的是谁()

A、文天祥B、郑成功C、戚继光D、岳飞

4.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5.“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是因为几个小时前()

A.举行了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B.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6.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过程中,与原来敌对国家改善关系的最重要突破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B.第26届联大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五练原创——预测提升

(一)选择题

1.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其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

历史上,他曾()

A.西游天竺B.东渡日本C.出使西域D.七下西洋

2.“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平定噶尔丹叛乱

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展开研究性学习,对四位同学的思考,你赞同()

4.右图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邮票。

香港得益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一国两制”的实施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5.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

这()

①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领导地位

③反映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表明维护国际核安全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天山南麓,信仰伊斯兰教,清朝称之为回部。

18世纪中期,曾参与准噶尔贵族叛乱的回部贵族小和卓怂恿其兄大和卓发动叛乱。

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新疆局势处于危急中。

——摘自北师大版式历史教材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于哪一朝代?

贡献最大的是那一历史人物?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朝政府处理新疆危机、加强统治的具体措施。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