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760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6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docx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农业

中等生�高考地理提分秘籍专题9:

农业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下图为吉林省作物生育期(5月-9月)内等积温线(多10℃)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内等积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海陆位置C.季风D.地形

2.与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内等积温的变化呈负相关的是

A.雨水下渗量B.海平面高度C.冻土层厚度D.无霜期

3.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内等积温的变化对当地农业产生的影响是

A.改变耕作制度B.丰富作物品种

C.减轻病虫害D.加重旱灾程度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等豫南地区,传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

春夏种植季水稻,秋冬种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本植物)。

近年来,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

2017年5月,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野,被片片“白地”所取代。

根据跟踪观察,豫南地区“白地”的范围正越过淮河逐渐向北蔓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5.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当地的产业升级

C.城镇建设点地D.种植业收益降低

6.7.豫南地区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说,“白地”出现对表业生产具有—定好处,主要体现在

A.增加生物多样性B.恢复土壤的肥力

C.提高专业化水平D.提高机械化水平

8.9.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②积极发展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③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④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位于青海省的塔拉滩是高寒干旱沙质草原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基地内创造性地引入“牧光互补”模式,即太阳能电池板上层光伏发电,下层种植牧草,实现光伏发电带动生态环境建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实施“牧光互补”主要依赖于

A.平坦的地形B.科技的进步C.良好的产业基础D.干旱的气候

11.“牧光互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提高地表温度B.提高空气质量

C.提高土地的利用率D.增加大气降水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

按省级行政边界,可以将我国茶叶产区划分为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云、贵、川、渝4省市)、江南茶区(浙、皖、苏、湘、鄂、赣6省)、华南茶区(粤、桂、闽、琼4省区);江北茶区(陇南、陕南、豫南、鲁中南4省的产茶区)。

2009~2014年,我国茶叶产量增长明显。

下图示意2009~2014年18省茶叶产量重心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13.从茶叶产区的分布可以推断,茶树的生长习性是

A.喜水喜肥B.喜暖喜湿C.耐涝怕旱D.耐寒耐旱

14.15.下列省区中,2009年~2014年茶叶产量增加较多的是

A.滇、蜀B.湘、鄂C.浙、皖D.粤、闽

16.17.促使图示茶叶产量重心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变化B.科技进步C.市场需求D.政策引导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cm处,将肥料施入深度约5cm的土壤中。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日本应用较早,2013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侧深施肥抬秧机,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

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中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

A.水稻良种培育技术B.插秧机大型化技术

C.新型肥料生产技术D.病虫害防治技术

19.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

A.延长水稻产业链B.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C.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D.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20.下列地区中,最适合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是

A.江汉平原B.河西走廊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读我国部分优质农产品基地分布图和甲地大棚种植图,回答下列问题。

21.甲地大棚内大量种植吊藤西瓜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增大昼夜温差,利于西瓜营养物质的积累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

C.西瓜长在空中,可以得到四面光照,外形漂亮,品质提高

D.西瓜长在地上,接触土壤容易滋生细菌,长在空中病虫害少

22.甲乙两地反季蔬菜大量上市的时间完全不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蔬菜冬季上市,大棚蔬菜生产改变热量条件

B.甲地蔬菜夏季上市,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

C.乙地蔬菜夏季上市,位于海南岛,纬度低,气温较高

D.乙地蔬菜冬季上市,大棚蔬菜生产改变热量条件

史料记载:

“左公宗棠就职后,令民旱地铺沙,改良土地,成为特有之沙田……耕垦日广民食渐充,白面一斤值钱十文,近更广植浙桑,此地之粟较浙江产叶大汁厚,实为宜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左公时任官职最可能是

A.两江总督B.陕甘总督C.福建巡抚D.湖北巡抚

24.左公令民“铺沙”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持土壤湿润②提高地温③促进根系发育④恢复土壤肥力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图中阴影部分为该地的典型农业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26.图中所示区域

A.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B.丙地沿岸流经的洋流为寒流

C.乙地受季风影响,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丙地

27.28.图中阴影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农业部透露,到2020年,土豆将逐渐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9.甲地种植的马铃薯个大质优,薯型整齐,成为肯德基、麦当劳的固定供货源。

该地种植马铃薯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②热量条件好③昼夜温差大④病虫害较少⑤降水充足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④

30.甲、乙两地就中国薯都的称号展开争夺。

乙地与甲地相比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种植面积大B.靠近京津,交通便利

C.降水量大,利于马铃薯生长D.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左图为某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右图为气候变化影响该区域农作物生产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以下省级行政区中的

A.晋B.贵C.甘D.吉

32.关于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总产量下降B.春小麦分布的海拔降低,种植范围缩小

C.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D.玉米种植的海拔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水果玉米(即超甜玉米)近些年引入中国栽培。

它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我国北方水果玉米在品质和甜嫩程度上均优于南方,其原因是()

A.热量较充足B.生长周期长C.水源较丰富D.土壤较肥沃

34.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其最主要目的是()

A.方便耕地浇灌B.利于作物通风C.保证玉米品质D.增加光照强度

“渔光一体化”是将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产业结合的生产方式,即在池塘水体中开展水产养殖的同时,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

下图为光伏鱼塘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5.下列省区最适宜推广光伏鱼塘模式的是

A.山西B.四川C.新疆D.江苏

36.实施光伏鱼塘模式可以

A.增加水产养殖品种,维持生物多样性B.提高鱼塘饵料自然生产力,节省投资

C.降低鱼塘投资成本,扩大经济效益D.充分利用资源,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

37.光伏鱼塘需要人工调节养殖环境的因素是

A.水温B.含氧量C.含盐量D.浮游生物量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蕉麻是一种优质的热带硬纤维作物。

年降水量2500~2800m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最适宜蕉麻生长。

蕉麻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

蕉麻纤维是船用缆绳、地毯等优质原材料,如今,蕉麻大多被制成浆,并加工成高级办公用纸、纸币等。

蕉麻原产于菲律宾,约10万菲律宾农民以传统的小农模式从事蕉麻的种植和初加工,其产量约占全球的90%;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图a)是蕉麻的主产地之一,初加工后的蕉麻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和日本。

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图b)广泛采用大型种植园生产、机械方法制麻,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蕉麻纤维出口国。

(1)分析棉兰老岛为蕉麻种植提供的有利自然条件。

(2)指出菲律宾蕉麻产业面临的困境。

(3)与菲律宾相比,分析在竞争美国蕉麻纤维市场中厄瓜多尔的优势。

3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乌江镇位于黑河中游,盛产“乌江贡米”。

乌江贡米种植始于唐代,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

20世纪80年代,乌江镇引进外地高产品种,传统的乌江贡米种植面积逐年萎缩。

2000年,黑河开始实行分水制(每年将上游来水的60%分给下游),此后,张掖市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种子繁育农业。

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由于制种玉米面积产值逐年上扬,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减,“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

2016年,乌江镇建起“乌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复“乌江贡米”生产。

(1)说明“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原因。

(2)分析张掖能够建成国家级优质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自然原因。

(3)分析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原因。

40.地理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吉克斯坦境内多山地、高原,一半国土的海拔在3000米以上。

塔吉克斯坦是传统的棉花生产大国,但因品种老化、管理粗放,棉花产量一直走低。

近年来,河南经研银海种业有限公司与塔吉克斯坦签订农业合作协议,在该国成立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建立中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并把“银山2号”引进塔吉克斯坦。

“银山2号”棉花棉绒长、品质好、产量高。

目前,其种植面积已占塔吉克斯坦棉花种植面积的30%。

下图示意塔吉克斯坦水系及棉花种植区分布。

(1)分析与河南相比,塔吉克斯坦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塔吉克斯坦棉花种植业集中分布在国土西南部的自然原因。

(3)说明河南与塔吉克斯坦合作建立中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对塔吉克斯坦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D

2.C

3.B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内等积温线大体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吉林省地形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南部为山地,西北为平原,所以影响作物生育期内等积温线分布的因素为地形,故选D。

2.雨水下渗量与积温关系不大,A错。

海平面高度是海水平均高度,与温度无关,B错。

冻土层厚度越厚,积温越低,C对。

无霜期越长,积温越高,呈正相关,D错。

故选C。

3.冻土可知,吉林省作物生育期内等积温的变化比较大,从2400-3100之间,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丰富作物品种,由于积温数值范围及无霜期基本稳定,所以耕作制度不会变化,图示积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不会减轻病虫害,是否干旱与降水量与蒸发量有关,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2.海陆位置:

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

3.海拔高度:

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4.洋流: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5.人类活动:

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4.5.D

6.7.B

8.9.C

【解析】

4.5.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种植业收益降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D对。

全球气候变暖,生长期长,更适宜一年两熟,A错。

当地的产业升级与留做白地无关,B错。

留作白地,不是城镇建设占地,C错。

6.7.豫南地区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说,“白地”出现对表业生产具有—定好处,主要体现在恢复土壤的肥力,B对。

白地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

白地闲置不能提高专业化水平、机械化水平,C、D错。

8.9.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证农产品收购价格,①对。

河南不适宜发展基塘生产,②错。

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③对。

白地出现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无关,④错。

C对,A、B、D错。

点睛:

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种植业收益降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

白地闲置不能提高专业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利于恢复土壤的肥力。

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需要保障农产品种植的收益。

10.B

11.C

【解析】

10.实施“牧光互补”,即太阳能电池板上层光伏发电,下层种植牧草,进行生态建设。

这主要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通过光伏发电带动生态建设,B对。

平坦的地形、干旱的气候不是实施“牧光互补”的主要因素,A、D错。

该地经济落后,产业基础差,C错。

11.“牧光互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将土地资源分两层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C对。

集热板反射、吸收太阳辐射,降低了地表温度,A错。

不影响空气质量,B错。

不能增加大气降水,D错。

12.13.B

14.15.A

16.17.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2.13.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我国四大茶区主要位于我国南方或北方丘陵山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说明其不耐寒,这些地区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为丰富,说明其不耐旱,D排除。

主要产区位于丘陵山区,地形起伏,气候湿热,土壤发育多肥力较低的红壤;且山区地势起伏,水土流失同样也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A错误。

地处丘陵山区,排水良好,怕渍水不耐涝,C错误。

四大茶叶产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丰富,江北茶区虽位于北方但也是纬度较低地区,说明茶叶主要的生长习性是喜暖湿,B选项正确。

14.15.由图2009~2014年18省茶叶产量重心移动路径图可以看出我国茶叶产量重心向我国西南方向移动,说明我国茶叶产量增加较多的是西南地区,选项中滇、蜀地处我国西南地区,A选项正确。

16.17.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植物适合生长的范围应该向高纬地区移动,与图示茶叶产量重心移动不符,A错误;目前茶叶生长主要以手工生产为主,因此茶叶生产对科技要求不高,并且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科技进步快,茶叶产量重心也应该向东转移,B排除;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茶叶产量重心也应向东转移,与图示情况不符,C排除;正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政策引导农民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来满足茶叶的市场需求,从而使得茶叶产量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D正确。

18.C

19.B

20.A

【解析】

18.根据材料,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

中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新型肥料生产技术,D对。

病虫害防治技术、插秧机大型化技术、水稻良种培育技术与当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无关,不是最迫切需要的,A、B、C错。

19.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B对。

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A对。

增加施肥技术,没有延长水稻产业链,C错。

与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无关,D错。

20.江汉平原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最适合推广水稻侧深施施肥技术的是江汉平原,A对。

华北平原是旱作农业,不是水稻产区,B错。

青藏高原是高寒农业,河西走廊是绿洲农业,不是水稻产区,C、D错。

21.A

22.B

【解析】试题分析:

2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大棚内的地面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吊腾可以减小地面辐射的影响,气温较高,有利于西瓜生长,不能增大昼夜温差,A错。

吊腾西瓜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B对。

西瓜长在空中,可以得到四面光照,外形漂亮,品质提高,C对。

西瓜长在地上,接触土壤容易滋生细菌,长在空中病虫害少,D对。

故选A。

22.读图可知,甲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冬季不易生长,而夏季气温较高,采用大棚生产,所以上市时间为夏季,A错、B对。

乙地为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冬季气温高,不需要大棚即可生产北方地区冬季市场需求量大的蔬菜,CD错。

故选B。

【考点定位】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及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23.B

24.B

【解析】试题分析:

23.根据材料,左公时任官职所在地区有沙漠分布,最可能是陕甘总督,B对。

两江总督、福建巡抚、湖北巡抚所辖区域是湿润地区,没有沙漠分布,A、C、D错。

24.结合下垫面的性质差异,左公令民“铺沙”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壤湿润,①对。

提高地温,②对。

不能促进根系发育,③错。

铺沙不能恢复土壤肥力,④错。

B对。

A、C、D错。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生产措施的目的。

25.26.B

27.28.D

【解析】试题分析:

25.26.读图,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是非洲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河流自东向西注入大海,地势应为东高西低,A错。

丙地位于非洲南部,大陆西岸,沿岸为本格拉寒流,B对。

乙地受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为地中海气候,C错。

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甲地降水量多于丙地,D错。

27.28.根据轮廓和经纬度定位为非洲南部,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D对。

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A错。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该地以高原为主,B错。

是热带草原区,C错。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名师点睛】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根据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判断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了解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分布区位条件。

根据区域气候等特征,分析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29.D

30.C

【解析】试题分析:

29.甲地位于甘肃南部,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②错;且位于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过渡地带,降水较少,⑤错;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

故选D。

30.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种植面积较大;且距离京津较近,交通便利;但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降水少,C错;地广人稀,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说法不正确的,故选C。

【考点定位】农业的区位条件

【名师点睛】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气候:

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指数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光、热、水条件不同;所以气候影响农作物的品种、耕作制度。

(2)地形:

坡度大于25°一般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会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3)土壤:

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影响农作物种类和产量,所以依据土壤的特性选择农作物品种。

(4)水源:

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的农业发展,农业应布局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科技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31.C

32.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1.本题通过多年气候特征与农作物种类差异,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

根据图乙中粮食作物有春小麦,索命该地纬度较高,排除B、C选项;年降水量多在200mm以下,排除D选项,判断为甘肃省。

故答案选C项。

32.本题通过气候的年际变化,考查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读图甲可知,当地气温总体有上升,气候有变暖的趋势,A错;因气候变暖,农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延伸,B错;该地区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扩大,春小麦、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均升高,但由于气候变暖幅度不大,农作物品种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而农业结构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故D对C错。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名师点睛】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温升高、降水分布及降水量变化、紫外线强度增大、大气中臭氧浓度升高等。

气候变化会引起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水分的利用率,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导致作物生育期缩短。

2.气温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温升高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也使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强,温度过高还会导致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下降。

3.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农业需水量的影响很大。

气候变暖的结果可使农作物生长季内的潜在蒸散量增加,导致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下降,从而增加农业灌溉的需求量,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4.气候变化对种植制度和种植区域的影响。

气候变暖后全国种植区域将北移。

目前的两熟制成三熟制,品种布局也将发生变化。

5.极端天气、极端气候时间与灾害性天气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造成各地粮食产量波动较大,食物问题将更加突出。

6.气候变化对农药、化肥用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会使病虫害的分布区扩大、生长季节延长,繁殖加快,农药用量增加。

气候变暖还会使化肥分解速度加快,增加肥料的用量。

7.气候变化对农业投入的影响。

如土壤水分减少地区灌溉费用的增加等。

33.B

34.C

【解析】试题分析:

33.根据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差异可知,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于南方,故热量条件不到南方地区,故A错;北方地区热量较少,但作物生长的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故在品质和甜嫩程度上均优于南方,B正确;根据夏季风进退的规律,我国南方地区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季短,故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丰富,C错;南北方的土壤从总体上来讲,不能说那个地方的土壤肥沃,故本题选B。

34.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虽然ABD都有一定道理,但最主要的是防止其他作物与之争水争肥,保证其配置不受影响,故选C。

【考点定位】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

35.D

36.D

37.B

【解析】试题分析

3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渔光互补”模式。

适宜布局在水域较广、太阳能较丰富,且对电力需求大的地区,陕西和新疆水域面积较小,四川位于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不丰富,所以最适宜推广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水域面积广,市场需求大,太阳能丰富,故答案选D项。

36.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模式是水中养鱼、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是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因而该模式与提高鱼的种类和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