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538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18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1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具

学具

小黑板

144×15=2160(户)

144

×15

720

144

2160

答:

月星小区一共住了2160户。

预习

要求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复习

1.计算

22×1835×14

238×6124×3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

板书:

144×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

144×15等于多少呢?

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

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

第2题。

出示题目,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

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

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

第4题。

四、课堂作业

计算:

245×23    136×46    78×312216×67    54×324     618×23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按怎样的顺序笔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同桌交流:

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

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全班交流:

(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

总价=数量×单价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2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达到熟练程度。

重点

难点

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具

学具

小黑板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 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

第7题

 

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第10题

帮助学生理解:

“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四、思考题

教师讲解

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作业  

计算:

34×32178×312    

562×12      345×34

264×56    132×58    

567×12      89×143

“想想做做”9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

速度×时间=路程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尝试练习

 

课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3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重点

难点

简便竖式的写法

教具

学具

挂图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850×15=12750

      850

×15    

4  2  5

8  5      

              12  7  50

预习

要求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

,用竖式怎样算,

 

提问:

这两种方法都对吗?

那么哪一种简便?

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

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第3题。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第5题。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作业:

第2、4题。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850×15=

 

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

 

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小组交流:

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

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课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4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重点

难点

简便算法的列式

教具

学具

实物投影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

口算练习

90×2035×20015×3006×800200×70

32×300360×3050×40060×700800×40

二、下面每组中的哪种竖式比较简便

1.180180

×58×700

2.70058

×45×45

三、完成“想想做做”6、7、9、10题

1.第6题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

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

2.第7题

提问:

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

不看乘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数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得后面添几个0。

3.第9题

提问: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4.第10题

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二、课堂作业

1、第8题

2、第9题的第二个问题:

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集体口答,选择几题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学生小组判断,小组交流计算结果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以卡片形式出现,指名口算。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交流提问并解答。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5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重点

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具

学具

小黑板

板书设计

练习一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完成练习一的1—5题

1.第1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

 

提问:

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

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乘,有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第2题

 

提问: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第3、4、5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二、课堂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

35×253        67×465          54×176

46×342        87×465          28×434

2、解决问题(补充2题)

一个旅馆有25个两人房间,45个三人房间。

这个旅馆一共可以住多少人?

东赵庄去年开荒山造林。

种苹果树6公顷,每公顷种树1050棵;种桃树4公顷,每公顷种3000棵。

一共种果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6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重点

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具

学具

小黑板

板书设计

练习一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口算练习

20×500    25×100      210×4       32×30

3×120      10×460     40×800      40×200

13×300     200×70     60×900      100×50  

提问: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一的6、7、10、12题

1.第6题

 

引导学生说出:

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引导学生说出:

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

2.第7题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6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如:

36×250=250×4×9

 125×64=125×8×8

3.第10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

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教师板书。

4.第12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三、课堂作业

1、简便运算

402×20250×1648×125

2、完成练习一的8、9、11题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比较第3组题。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课题

认识容量和升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让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难点:

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具

学具

挂图、水壶2个、茶杯若干、1升的量杯、1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等

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理解容量的含义

出示两个茶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

说明:

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

容量)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杯,想想看哪个水杯的容量大一些,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说明图意

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挂图,说明图意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我们已经知道容量的单位有大也有小,那这些水壶的容量有多少呢?

出示两个水壶,两种型号茶杯若干(A<B)

把水壶A装满水倒入茶杯A

把水壶B装满水倒入茶杯B

问:

A水壶能倒满几杯水?

B水壶能倒满几杯水?

A水壶的容量就比B水壶的容量大吗?

使用统一的杯子再倒一次

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三、感受“升”

出示挂图,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容量单位

小结: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用符号“L”表示

“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出示:

“想想做做”第3题

感知1升的多少

出示量杯,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现在,老师将一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出示各色一升饮料的包装盒,体验1升的多少,把1升的水倒入纸杯中,看看能倒几杯?

四、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

巡视个别指导

五、全课总结

观察茶杯的水的容积的多少

分组讨论

汇报解决的办法(用其中一个水壶的水倒入另一个,进行比较)

小组内交流

观察猜测

思考方法

交流(装满水到一到)

独立思考交流

说出简单的推理过程

独立思考

交流方法

 

观察感受

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交流观察实验结果

(A壶倒出的杯数多)

猜测交流

 

观察

交流发现

 

观察挂图

交流结果

 

互相交流升的应用

独立完成交流

 

认识量杯以及量杯上刻度的含义

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一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量正好是1升)

观察交流

观察交流

体验1升

独立完成

交流判断理由

 

课题

认识升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做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意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重点

难点

重点:

感知“1升”有多少

难点:

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意识

教具

学具

1升的量杯,纸杯,碗,上下一样粗的瓶子,纸条等

板书设计

认识升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来表示?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出示制作要求:

做一个1升的额量器,并分别标出

升、

升和

升。

提问讨论结果

指导选择可行的方案

加强巡视个别指导

现在说能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有不同的标法吗?

指名说说还可以这样标的理由

想用自己做的量器做个小实验吗?

出示要求P13

(1)

组织汇报实验结果

你一天喝的水够1升吗?

谈话:

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有益于身体健康,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多喝水

出示要求P13

(2)

大家估计的准不准呢?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想想做做”第1题

提出要求

加强巡视指导观察方法

(可参与某一组的讨论)

检查实验情况

提出P13白菜博士的问题

四、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答案

检查判断情况

“想想做做”第3题

我们知道了1升水有多少,想知道1升水有多重吗?

怎样称出1升水的重量呢?

专家认为人每天要喝8杯水左右(每杯大约250克),8杯水约是多少克?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可以自己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再用自制的1升量器验证

 

了解了容量的含义,认识了“升”,知道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用字母“L”表示

根据材料,讨论制作方法

组长汇报讨论方案(事先阅读书本的学生方法与书这中会相同)

动手制作1升的量器

交流制作方法(分步骤说清楚)

升还可以标成

升(理由)

按要求小组合作

交流操作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估计并交流估计结果

 

比较1碗水与1升水,估计交流

实验操作交流验证估计情况

取出自带容器

操作观察各容器中水面高度

根据观察情况估计容器的容量

交流讨论结果

操作验证

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活动

读书中的题目交流各自的名称

独立判断

交流判断结果订正

分组讨论称法并操作

交流汇报称法和结果

独立计算

交流结果

 

互相交流

 

课题

认识毫升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的换算。

2、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小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

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

学具

量杯、量筒、滴管、各种小容器等

板书设计

认识毫升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出毫升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不同容器

看看他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这些容器的容量与我们前面接触的容器的容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像计量这些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的单位。

毫升可以用“mL(ml)”

二、自主探索1毫升

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

出示25毫升的量筒

叙述:

这里装有1毫升水

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1毫升水有几滴呢?

滴管演示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三、升与毫升的进率

出示500毫升的量杯

指名根据要求指出刻度

向容器中依次倒入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300毫升、500毫升的水

500毫升的水有这么多,够不够1升呢?

那么1升水有多少毫升呢?

你们能不能自己动手找到答案

你们是怎样实验的?

得到什么结论?

根据汇报,板书1升=1000毫升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四、生活应用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指名说出各自的容量

“想想做做”第2题

巡视学生实验过程,适当提问

你估计每个容器盛满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可以验证吗?

“想想做做”第2题

巡视学生实验过程,适当提问

你估计每个容器盛满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可以验证吗?

“想想做做”第4题

4升=()毫升2000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指名读出填写的内容,学习“你知道吗?

”指名说读后体会

五、小结延伸拓展知识

今天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收获?

实践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随机练习)

倒出100毫升饮料,数一数你喝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

算一算,你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观察各自的容器

互相交流观察情况(毫升单位)

(比前面接触的锅、盆等的容量要小的多)

读、写“毫升”“mL(ml)”

观察

交流对1毫升的认识

观察数数

(也可让学生分组实验)

讨论交流认识

观察

对着书本互相指刻度

观察

根据刻度说出有多少毫升的水

猜测

交流猜测情况

用1升的自制量器分组实验

交流实验方法和结论

读题,交流每种饮料的容量

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观察每个容器上的刻度

交流它们的容量

各组拿出碗、茶杯和小盆

分组实验观察水面并交流

估计交流猜测结果

实验验证

各组拿出碗、茶杯和小盆

分组实验观察水面并交流

估计交流猜测结果

实验验证

 

独立完成

交流完成情况

检查订正

独立阅读

交流读后体会

 

互相交流

 

实际操作

交流喝饮料情况

独立计算并交流(不唯一)

 

课题

练习二

课时

一课时

总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升和毫升的实际体验,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难点

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并进行正确的换算

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量杯等

板书设计

练习二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备课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练习二第1题

指名读题要求:

请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指名做错的学生分析错误

练习二第2题

指名口答检查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

练习二第3题

巡视适当提问

如:

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练习二第4题

挂图或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

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

根据回答板书

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

(巡视讨论情况)

板书:

150+200+350+400=1100(毫升)

1100毫升>1000毫升

1100毫升>1升

三、估计不同容器的容量

练习二第5题指导看书中的容器

如果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

(指导运用排除法)

引导比较剩余两个容器的大小

提示实验验证

练习六第6题

(1)提出制作要求巡视制作过程

随时注意提醒学生感受100毫升以内液体的多少

检查各组制作的100毫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