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107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docx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

2010年各省高考题汇编

1.(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B.10元12元C.20元24元D.8元16元

【答案】A

【解析】2009年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甲产品的单位价值量为原来的一半,当货币币值不变化的情况下即为5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则甲商品的单位价格为5+5×20%=6元,故答案为A。

2.(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

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

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

这一事例说明()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

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体现了观点①,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这一说法错误,违背了利用自然物要以尊重自然物的客观属性为前提这原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需要观念创新,但最终能否实现增值还要取决于人的消费需要,③观点片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3.(2010新课标卷、辽宁卷、湖南卷、陕西卷)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

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B.84,80

C.84,64D.84,100

【答案】C

【解析】计算分两步完成:

(1)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

8”,价值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就需要80个单位N国货币;又因为“关税为5%”,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

80(1+5%)=84。

(2)实施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此,原来价值10元(人民币)商品的新价值为:

10/1+25%=8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

8”,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

64。

正确答案:

C

4.(2010新课标卷、辽宁卷、湖南卷、陕西卷)在河北曹妃甸的矿石码头,铁矿石运输轮一靠岸,运输带就直接将铁矿石运往新首钢加工车间。

经过若干道工序后,铁矿石变成钢材,又从成品码头重新装船销往世界各地。

这种紧凑的“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缩短了流通时间,给新首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这一效益的取得在于()

①流通环节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

②“前港后厂”模式节省运输成本

③流通时间的缩短加快了资金的周转

④“前港后厂”模式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解析:

流通环节不会创造利润的。

“前港后厂”模式,只是一家钢铁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的只能是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确答案:

B

5.(2010福建卷)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

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

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无论是张先生还是李先生的选择,作为消费者而言,动车与汽车同为交通工具,人们根据自己消费水平,进行取舍,体现了消费者力图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从题干不能体现A,因为从题干看,并没有体现商品质量的高低,排除B。

本题易错选C,对商品有用性的关注,只体现了其中一方面的关注,而未涉及商品价格的关注,是片面的。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商品的基本属性。

旨在通过世博会这一时政热点考查学生,有效地融合了考点与热点的结合。

并考查了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6.(2010四川卷)20世纪90年代初,某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1万多元人民币,年销售量不足1000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功能日益完善,2009年该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不到900元人民币,年销售量达100万部。

这说明()

①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降低

②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量增加

③该商品的市场售价不断降低,刺激了需求量不断上升

④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增加,导致了其价值不断降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不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成正比关系,所以①选项正确。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关系,所以②错误。

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

故③正确。

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④选项,使用价值增加,就是商品数量增加,供给量增加,所以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熟悉价值量相关的正比和反比关系。

7.(2010天津卷)目前,天津板栗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原产地产品。

以蓟县为主产区的天津板栗同静海独家老醋、蓟县盘山磨盘柿,汉沽茶淀玫瑰香葡萄、宁河七里海河蟹等土特产一起,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

这使上述土特产()

A.扩大了品牌效应B.增加了市场供给

C.提高了商品价值D.提升了产品质量

【答案】A

【解析】土特产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会扩大了品牌效应,但能否提升了产品质量还值得生产者努力。

增加市场供给、提高商品价值都与生产有关,而与身份无关。

8.(2010浙江卷)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

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①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

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

③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

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商品房和廉租房与商品房是互为替代品,政府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价房等就是为了抑制商品房的过热,故①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

②说法绝对化。

9.(2010浙江卷)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

【答案】A

【解析】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意味着乙国货币兑换甲国货币是需要支出的更多,故从投资的角度看,为避免损失,将会把资金流向甲国。

10.(2010四川卷)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②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

③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

④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

A.①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知识立意。

本题考察了通货膨胀知识点,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

难度适中。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①不符合定义错误。

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出现,所以②正确。

③不符合定义错误。

④是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购买力降低,故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熟悉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

11.(2010广东卷)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由图表中价格箭头方向及需求曲线的变化可得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可得③。

12.(2010江苏卷)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

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

这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

【答案】D

【解析】考查了解知识:

外汇与汇率。

学生具备汇率变化的基本知识,适当换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2010重庆卷)下列违背价值规律的是()

A.钻石的稀缺程度比水高,因而钻石比水贵

B.古代少数名族用毛皮与汉族交换等价值的大米

C.甲用一块砖头充当秦代文物,换走乙一块黄金

D.制造火箭的成本比汽车高,因而火箭比汽车贵

【答案

】C

【解析】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A

项生产钻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比生产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高,因而钻石比水贵,正确;B、D项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C项明显属于欺诈行为,违背价值规律,应选C项。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和表现形式,并明确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难度中等。

14.(2010安徽卷)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A

【解析】试题背景取自教材中引用的马克思经典语录,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项错误。

15.(2010北京卷)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

p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

x,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

<0,②

>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答案】D

【解题思路】价格变动影响相关商品需求量,当

p与

x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的时候①

<0,当

p与

x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的时候②

>0。

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符合②排除A,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相反方向变化符合①排除B,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排除C,答案选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基础经济理论的理解能力,并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难度较大。

16.(2010北京卷)不考虑其他因素,图9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12002至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

22002至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

32008至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

42008至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难度较大。

17.(2010山东卷)

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曲线图体现的是商品随甲商品价格的上升,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与图所示不相符;③与曲线图反映内容不符,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减少,排除;

用排除法即可明确应选B。

18.(2010天津卷)(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核心。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12分)

【答案】①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②企业需要制定准确的经营战略,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节能减排

③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我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

④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9分)

【答案】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②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良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

③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低碳商品供给的增加,使价格下降。

19.(2010全国卷1)(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

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

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截至2009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

(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

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2分)

(3)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

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

(10分)

【答案】

(1)活动原则:

保护环境,实施惠民工程,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制定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具体内容:

制定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并监督执行相应经济法规;部署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运用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汇集和传播有关经济信息。

(2)家庭收入水平;节能灯价格;政府补贴的力度;家庭用电的价格;消费习惯与消费理念。

市场需求或同行的竞争;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转产成本;政府的补贴。

(3)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

【解析】本题以节能减排为话题,分别从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角度设置考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回答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属于比较容易的,对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是如何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这一问题,要求考生对经济管理职能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一知识要求要牢记,否则就失去答题的纲领;

(2)虽然题目没有明确从经济常识角度回答问题,但只要从问题本身出发,就不难发现是考查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企业的技术水平、成本、政府的鼓励和优惠政策等因素;

(3)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相对容易。

 

2009年各省高考题汇编

1.09年广东高考右图(人民币元/100美元)表明()

①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③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2.09年广东高考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

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

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B.处于卖方市场C.处于买方市场D.雨伞的价值上升

【答案】B

3.09年广东高考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

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

这表明()

A.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B.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C.路灯时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D.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答案】CD

4.09年江苏高考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

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答案】A

5.09年上海高考农民工小张返乡创业获得当地银行40万元贷款支持,贷款期限2年,贷款年利率5%。

如果按复利计算,贷款期满时小张须支付的贷款利息为()

A.2万元B.4万元C.4.1万元D.4.2万元

【答案】C

2008年各省高考题汇编

1.08年上海高考历史上,贝壳、粮食、皮革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贵金属”长期占有了货币的宝座。

这是由于“贵金属”()

①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②可用作装饰品

③具有很高的价值④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2.08年上海高考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缺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

”这段话中与商品价格相关的因素有()

A.市场供求状况B.货币流通量C.商品自身价值量D.价格政策

【答案】AC

3.08年上海高考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

根据下表推断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某年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览表

项目

穿

其他

总计

金额(亿元)

1700

500

1700

100

4000

A.温饱水平B.小康水平C.富裕水平D.极度富裕

【答案】B

4.08年江苏高考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42.5%、

40.6%、3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我省居民()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答案】C

5.08年广东高考没有稳定收的人士很难申请到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因为银行信用卡是()

A.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房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商业银行对拥有房、车等资产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C.商业银行对年满18周岁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D.商业银行对喜欢提前消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答案】B

6.08年广东高考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