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8964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x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黔越矿业有限公司

贞丰县挽澜乡大石堡煤矿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矿长:

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

大石堡煤矿技术科

编制日期:

2017年6月28日

贞丰县挽澜乡大石堡煤矿

11203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一、11203回采工作面地质情况:

(一)、回采范围煤层赋存状况及储量:

回采范围:

走向长

最大:

560m

最小:

4600m

平均:

510m

倾斜长

最大:

185m

最小:

165m

平均:

175m

煤厚

最大:

1.45m

最小:

1.25m

平均:

1.35m

倾角

最大:

6度

最小:

2度

平均:

4度

容重

平均:

1.40吨/米3

可采储量

16.8万吨

二、煤层特征

1、煤层的物理化学特征:

项目

自燃倾向

爆炸性

沼气含量

煤种

硬度

灰分

含矸

指标

三类

6.72m3/t

烟煤

F=3

5.07%

9.2%

注:

本矿K2煤层经贵州煤田地质局鉴定为三类不易自燃,无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无爆炸性危险。

2、八倍采高的煤层顶板及底板岩性综合柱图:

3、煤层顶、底板矿压特征:

根据开采过程中观测数据,符合作业规程的设计要求。

三、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简述:

该工作面位于本矿2#煤层下山一采区南西翼,回采标高为1005~1035m;东至k2运输下山,南为工作面回风平巷,北为工作面运输顺槽,西至矿区边界。

区内构造简单,煤层为东北-西南走向,倾向3350,倾角40,煤层厚薄基本一致,为1.25~1.45m,平均厚度1.35m。

水文情况: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面上回风巷未见顶板有淋水,底板也无涌水。

但部份大气降水会通过裂隙渗透。

运输巷中段在掘进时出现少量顶板淋水,水量约每小时4立方米左右,在回采过程中进行观察水量减少至约每小时2立方米左右,通过放水沟进行疏导经水沟流入水仓,经排水泵排出地面。

与邻近煤层及采空区的关系:

本工作面上部距3#煤采空区垂高68m,为本煤层下山采区首采工作面。

地表基本上为荒山,呈南高北低的陡坡,在开采过程中未出现地表裂隙和滑坡现象。

地质构造对开采的影响:

从已回采的运输巷、风巷的情况并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无断层及大的构造影响生产,仅在局部地点出现有小型褶曲,导至工作面沿走向及倾斜方向略有起伏,对回采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

四、采煤方法

1、采煤方法的选择:

该工作面煤层平均倾角为3.5°,根据技改方案设计选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通过回采情况分析,该方法符合安全规程规定,并且能够保证安全生产。

2、采高的确定:

本工作面煤层厚度较稳定,平均厚度在1.35m左右,故回采时采全高。

3、巷道布置: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布置,回风巷、运输巷均沿煤层走向布置,切眼沿倾向布置,风巷及运输巷断面为梯形断面,风巷巷道净宽3.1m,净中高1.8m,采用矿制工字钢棚支护;运输巷巷道净宽3.1m,净中高1.8m,采用矿制工字钢棚支护;切眼为矩形断面,巷道净宽3.2m,净高1.4m,采用矿制工字钢棚支护。

五、回采工艺

(一)落煤

1、落煤方式:

采用机械落煤。

2、落煤工具:

采用MG130-TD型采煤机,实现落装煤机械化。

六、工作面支护设计

(一)、支护形式的选择

根据上述采面顶板八倍采高岩性分析,结合我矿回采3#煤层的实践经验及现有支护材料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该面的支护材料采用单体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回采空间。

工作面采用DZ18-30/100型支柱,正排支柱选用1.0m金属铰接顶梁配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一柱、齐梁齐柱支护顶板;

(二)、工作面特殊支护

1、临时支护:

采煤机割煤过单刀后,每隔一棚挂金属铰接顶梁作为临时支护。

2、密集柱:

在第三排每一棚档内打一棵支柱(柱距0.3m),加强切顶。

采空区悬顶面积超过2×5m2时,在第三排每隔一棵打一棵戗柱。

3、木垛:

根据悬顶距离及工作面压力情况设置,要求木垛架设平稳,四角对山,紧贴顶底板。

规格为1.2×1.4m。

4、密集支柱:

在回第四排支柱时,先将第三排支柱加密,视工作面压力情况,在原有支柱中间补打一根支柱,作为切顶支柱。

5、戗柱:

用于工作面老塘侧,配合密集柱,作切顶支柱。

根据工作面来压情况确定,一般每隔一架打一棵。

6、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4.2mΠ型梁配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三柱、错梁齐柱、并棚支护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段,并棚柱距为280mm、并棚之间棚距为600mm;梁子交错距为600mm。

(三)、两道支护设计:

根据我矿现场生产实际,该面两道超前支护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1.0m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

自煤壁起2Om范围内为双排支护,排距1.2m。

材料道:

距巷道中心线0.5m的上下两帮各架设一排支柱。

运输机道:

两排均靠溜子边打,与溜槽之间距保持在150-200mm。

靠上帮一排超前支护与巷道上帮应留0.7m以上的人行通道,以便于行人、运输等。

以上支护能够满足回采控制顶板的需要。

七、采面顶板管理

(1)支护形式:

全工作面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齐梁齐柱,正悬臂呈直线柱布置。

(2)控顶距:

工作面为三、四排管理顶板,见四回一,采面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1.0m。

(3)采空区处理方法:

全部垮落法。

回采后裂隙发育处的顶板会离层冒落。

裂隙不发育处的顶板会缓慢下沉。

工作面裂隙发育处及老顶来压时的顶板,要及时打好特殊支护。

八、两道顶板管理

工作面材料道、运输机道两道超前支护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自煤壁起20m范围内为双排支护。

若巷道压力大、支架变形的动压区内部必须及时进行超前临时支护(除采用单体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外,还可采取架设临时支架如点柱等措施进行加强支护)。

九、回柱放顶方法

(一)、回柱方式

采用人工回柱。

(二)、回柱顺序

维修工作面(包括支切顶支柱及特殊支柱)→挂卸载手把→卸载→取支柱→取联接销→取铰接顶梁

十、回采巷道及顶板管理

一、工作面下超前缺口及支护方法:

1、超前缺口规格:

下超前缺口走向长1m-2m,倾斜长2-4m。

2、支护方法:

超前缺口采用4.2mΠ型梁配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三柱、错梁齐柱、并棚支护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段,并棚柱距为280mm、并棚之间棚距为600mm;梁子交错距为600mm。

形成2个并棚支护,顶板破碎时用木料背护严实。

十一、矿压观测

(一)、工作面的矿压监测

1、工作面初上初放期间,采煤队管理人员及班组质量验收员必须对工作面所有支柱进行检测,发现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补液加固。

2、跟班人员每班必须认真检测支柱的受力及工作面的支护情况,当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要及时向队上汇报,遗留问题要重点交待。

3、值班人员对当天现场反馈的信息,在班前会上及时向职工贯彻,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4、对工作面上、下端头破碎带、断层处及冒顶处等异常地段的支柱实行根根三班监控,以加强对事故多发点和薄弱区域的管理。

5、生调室矿压观测人员及安监处现场人员每天必须对工作面支柱进行抽样检测。

工作面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达标率不低于90%。

(二)、两巷的矿压观测

每班现场跟班人员及班组长必须对机巷及风巷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并对超前护巷抬厢支柱的受力情况进行测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给矿调度室及队值班人员汇报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三)、支护质量监测

每旬由安全全科及生产调室对工作面和两巷支护质量动态检查两次,对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及时填报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采煤队立即整改。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支柱初撑力、煤壁片帮情况、梁端距、采高及切顶侧顶板冒落情况、两巷单体支柱初撑力、超前支护质量、支柱的密度、直率及迎山角度等。

十二、采出量和损失量

1、工作面实际采出煤量:

即回采工作面内根据实测计算出来的采出煤量

Q面=S面·h·d=168683(吨);

式中:

Q面——工作面采出煤量;

   S面——工作面实际采空面积89250m2;

   h——平均实际煤厚1.35m;

   d——煤的容重取1.4;

2、工作面总损失煤量

11203工作面(外面)回采期间损失煤量如下

1)落煤损失,即回采期间丢失在老塘的煤量,主要为回采期间未回收干净丢失在底板的煤量和过断层期间丢失的顶煤,据回采期间统计Q≈450(吨),以及为11203运输联络巷留设保护煤柱,11203运输巷留设5米,11203回风巷留设5米;共有面积5100m²,共有煤炭9639吨。

共计10089吨。

2)损失分析:

11203工作面煤量损失主要为落煤损失级巷道保护煤柱损失。

落煤损失主要是作面煤厚及夹矸的变化,采煤过程中没有清理干净底煤。

4)回采率和总损失率计算:

损失率(%)=损失量÷(损失量+采出量)×100%

       =10089÷(10089+168683)×100%

       =5.6%

回采率(%)=1-5.6%

       =94.4%

5)储量增减及原因:

112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计算可采储量为168683吨,实际采出煤量为158594吨,比预计采出煤量少10089吨。

十三、采面质量验收

1、工程质量验收

(1)采面验收员全面负责采面质量验收工作,生产班设专职质量验收员一名,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对当班工程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优良品。

(2)建立完善的验收记录,按验收标准验收,质量不合格不予验收。

验收人员要坚持原则,大公无私、不循私情,验收评比结果及时公布,接受职工监督。

(3)做好隐患工程的记录。

(4)质量验收工作不得空岗,专职验收员缺勤时,由生产科指定人员负责质量验收工作。

十四、采后总结

根据回采后揭露的资料证实,与回采地质说明书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情况、顶底板岩性及影响回采的地质情况基本一致。

该回采工作面根据开采设计方案和安全专篇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按照三同时要求做到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原则,编制的作业规程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通过该区域内的地质赋存情况、水文地质情况、采煤方法、回采工艺、支护方法、顶板管理、矿压观测、工程质量验收等各个方面的实施情况,均符合作业规程要求,能够满足生产,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建议在日后的回采过程中要更进一步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落实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大石堡煤矿安全技术科

2017年6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