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8404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5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

《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教案1.docx

四年级下册教案1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3.1《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比眼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

孩子们,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

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大屏幕上写的)

非常好,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

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试学

(1)师:

漫长的暑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

(出示幻灯片)

生:

骑自行车。

师:

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

(4)学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试学反思:

 

导学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

请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汇报。

(40+56和56+40,如果没有学生说出56+40这种算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这样列出)

2.两种算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

(因为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里填上什么符号?

(“=”号)

4.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俩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6.这样的算式我们能写完吗?

你认为你举得例子左右两边一定相等吗?

为什么?

(因为无论它俩的位置怎样,都是算它们的和是多少,所以左右两边相等。

7.揭示规律

(1)同学们,像刚才我们举得那些例子中包含的规律,就是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吗?

(学生总结)

(2)小结: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

(板书)

8.既然像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你们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换律吗?

试一试。

(学生尝试)

9.展示学生的方法。

10.确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

由于字母表示比较简便,所以通常我们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所以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板书)

11.对口令

师:

83+17=生:

等于17+83

57+44a+b100+6018+7535+6585+768

12.介绍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探究加法结合律

1.刚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经过的路程,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情境图二)

2.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问题:

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吗?

请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学生的算法。

(88+104)+9688+(104+96)

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5.我们来理一理这两种算法。

师:

算法一,先算前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一天的路程。

这种方法简单。

师:

算法不一样为什么结果一样?

(因为它们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结果一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的算式连接起来?

(等号)

7.比较下面两组算式

68+152+4868+(152+48)

(225+175)+67225+(175+67)

8.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并展示。

9.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揭示加法结合律。

(1)师:

像刚才我们又发现的加法中的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吗?

(2)小结: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板书)

11.试着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

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导学反思:

活学

1.填一填:

(1)两个加数交换(),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2)三个数相加,先把(),或者先把(),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4)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________。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1)29+17=()+29

(2)120+()=35+()

(3)138+(62+365)=(+)+365

(4)(+358)+()=198+(+42)

3.连一连,再说一说每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63+32564+(19+81)

87+32+68325+63

(64+19)+8187+(32+68)

36+78+6478+(36+64)

4.比一比,那组算得快。

(1)(195+32)+68

(2)195+(32+68)

(205+59)+241205+(59+241)

486+78+1478+(486+14)

师: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活学反思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请用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

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3.2连减

教学目标: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简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感知在计算连减时,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重点:

让学生介绍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各种计算方法的简便之处及适用范围。

难点:

在交流探索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

1.师生共同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45-168-32 576-52-276

763-528-72 944-268-344

质疑:

老师为什么算得又对又快?

猜一猜,老师是怎样计算的?

2.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做计算题时,总是希望做得又对又快,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除了仔细外,有时还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帮助计算,这样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你们想学这些方法吗?

(板书课题)

试学: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

他在旅行之前阅读了《自助安全旅行手册》这本书。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情境图中,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2)如果知道这本书一共234页,那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例4: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试学反思:

导学:

(1)你能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计算。

(学生交流列式,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

预设

算法一 从总页数中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求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算法二 先求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面减去看了的页数。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算法三 从总页数中先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求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这三种算法。

3.优化算法。

以上三种算法都是正确的,都计算出了还剩134页没看。

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导学反思:

活学:

课后习题

活学反思:

 

3.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

2.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请两名同学起立,让他们交换位置。

抽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交换位置这种现象。

那么,在我们的数学中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试学:

活动一:

探索加法交换律

1.根据观察,提出猜想:

①教师板书2+3和3+2。

②学生观察2+3和3+2,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师:

任何两个数相加,和都不会变吗?

(学生猜想)

2.学生验证:

(完成学案中的活动1)

①你能照黑板上的样子再写两组吗?

②观察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给你所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

我发现了:

我给这个规律起的名字是:

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你所发现的规律吗?

3.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一填。

13+9=()+13

76+58=()+()

()+()=32+21

()+()=()+()

活动二:

探索乘法交换律

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活动2。

乘法也有交换律吗?

我的猜想:

举例验证:

我的发现:

试学反思:

 

导学: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感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

2.结合本班男、女生人数计算总人数。

(两种方法)

3.学生举例。

4.加法、乘法验算。

抽组对活动1和活动2进行展示,其它小组认真倾听,并作出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导学反思:

 

活学: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5+17=()+545×19=19×()

29+13=()+()()×()=210×30

a+b=()+()△×□=()×()

()+()=()○()()○()=()×()

2.计算下面各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13+31431×23

活学反思:

 

五、拓展延伸:

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

举例试一试。

六、全课小结。

学生谈收获。

3.4《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试学: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

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新的发现。

出示问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2米,宽是2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

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生1:

(72+28)×2

生2:

72×2+28×2(板书两个算式)

师:

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

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

生计算。

师:

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

生:

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

师:

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

生:

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

师:

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

生:

可以

板书:

(72+28)×2=72×2+28×2

出示问题二:

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件18元,四年级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

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结果是多少?

(生计算,汇报)

生1:

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元。

试学反思:

 

导学:

师:

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

生2:

我列的算式是:

(32+18)×64,结果也是6400元。

师:

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

板书:

(32+18)×64=32×64+18×32

师: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

可能有规律。

师:

真的有规律吗?

二、探索交流,归纳规律。

师:

刚才同学们感觉到这两个等式中含有规律,下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师:

对于可能存在的规律,仅凭这两个等式就能说明它是成立的吗?

生:

不能。

师:

那该怎么办?

生:

找更多的这样的等式。

师:

既然找到了方法,那就请同学们,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式子,验证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

(生举例验证)

汇报:

生1:

(3+2)×5=3×2+2×5

师:

你计算过了吗?

生1:

算了,两边的结果都是30.

师:

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吗?

生2:

(30+50)×5=30×5+50×5

生3:

(24+76)×2=24×2+76×2

……

师:

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样的式子吗?

生:

是。

师:

看来同学们头脑中的那个规律可能真的存在。

我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两边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可是,万一除了咱们举得这些例子外有一个不能成立?

那我们举得这么多例子也就失败了。

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看,我们不去计算,就能够判断两个式子的结果是否相同?

(生思考)

生:

老师,我能。

师:

你说说看。

生:

比如(72+28)×2=72×2+28×2,左边括号里算出是100,就表示100个2,右边是72个2加上28个2,也是100个2,所以两边的结果一定是相等的。

师:

同学们,你听明白了吗?

生:

明白了。

师:

那你能用这个思路说说你举得例子吗?

生1:

我写的是(53+22)×4=53×4+22×4,左边是75个4,右边是53个4加上22个4,也是75个4

……

师:

现在我们再来思考,有没有可能像这样的式子两边不相等?

生:

不可能,两边的结果一定相等。

师:

这么看来,同学们猜测的那个规律是真的存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你认为的规律吗?

生1:

(我+你)×他=我×他+你×他,我和你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我是他的朋友,你也是他的朋友。

生2:

(爸爸+妈妈)×我=爸爸×我+妈妈×我。

生3:

(A+B)×C=A×C+B×C

生4、(a+b)×c=a×b+a×c

生5、(○+□)×◎=○×◎+□×◎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努力验证了这个规律,你觉得用那一种表示这个规律更好一些?

生:

第三个用小写字母的那一个。

师:

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好?

生:

这样简单好记,而且前面学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也是用字母表示的。

师:

我也同意你的观点,这就是咱们数学的简洁美的体现。

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分配律。

读一读这个式子。

(通过读式子,完善语言表达)

导学反思:

活学:

1、火眼金睛,判对错。

56×(19+28)=56×19+28

64×64+36×64=(64+36)×64

32×(3×7)=32×7+32×3

2、思维敏捷,连一连。

(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①(42+25+33)×26①20×25+4×25

②36×15-26×15②(66+34)×66

③66×66+66×34③42×26+25×26+33×26

④38×99+38×1④(36-26)×15

⑤(20+4)×25⑤38×(99+1)

师:

相等的式子我们都找到了,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计算出它们的结果。

生1、我算的是(20+4)×5=20×25+4×25,结果是600.

师:

你是把两边的式子都计算了吗?

生1:

没有,我是算的右边的那个式子。

师:

你为什么没用左边的式子计算呢?

生1:

右边的那个式子计算起来简单。

师:

看来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简便计算,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生2:

我算的是38×99+38=38×(99+1),结果是3800,我算的是右边的那个式子,右边的括号里是100,38×100好算。

师:

大家来观察这个式子,这是我们发现的那个乘法分配律吗?

生1:

不是.

生2:

是,就是把它给倒过来用的。

师:

是的,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也可以用来简化计算。

生3:

我算的是36×15-26×15=(36-26)×15,结果是150,是通过右边的式子计算出来的,那样简便。

师:

看了这个等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我们刚才做的都是带“+”的,可是这个是“-”。

师:

看来我们的乘法分配律还有新的内涵呢。

补充板书:

(a-b)×c=a×c-b×c

师:

有没有计算(42+25+33)×26=42×26+25×26+33×26这个等式的?

生4:

我算了,结果是2600,算的是左边的那个式子。

师:

看了它,你有没有想说的?

生:

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这个题是三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师:

如果是4个、5个数、更多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还能用分配律吗?

生:

能。

3、合理选择,算一算。

312×12+188×12

101×87

(53+47)×23

活学反思:

 

四、拓展延伸,引发思考。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了乘法分配律,除法有没有分配律呢?

板书:

(a+b)÷c=a÷c+b÷c?

同学们可以课后用我们今天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进行验证,总结。

3.5《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有两个书架,一共放有224本书。

  问: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2)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同上)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有150片药 每天吃3次 每次吃2片

(1)每天吃几片?

(2)能吃多少次?

  试学:

  观察图意

  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

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

2个书架 每个书架有4层  一共放224本书

  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小组讨论。

出示讨论题:

  

(1)根据两个书架一共有224本书,可以求出什么中间问题?

怎样列式?

再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怎样列式?

  

(2)根据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可以求出什么中间问题?

怎样列式?

再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怎样列式?

  交流汇报:

  生:

根据有2个书架,一共放224本书,算出每个书架平均放112本书。

再根据每个书架平均放112本书和每个书架有4层,可以算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1)224÷2=112(本)  112÷4=28(本)

  生:

根据每个书架有4层,有2个书架,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层。

再根据一共放224本书和8层,可以算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2)4×2=8(层)    224÷8=28(本)

试学反思:

 

导学:

  问:

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得数相同,算式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

(连除)

  第二种方法是先求什么?

用再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

(先乘再除)

  阅读第11例题。

导学反思:

活学:

  1、想想做做1

  先找出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解,最后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一瓶药有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想想做做3

  先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然后独立解答。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总结全课。

  1、这节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2、可以用哪几种方法解答?

  五、课堂作业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4.1《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步骤

一、课前复习

1、口算:

57+43=34+28=380-20=0÷107=

24×5=125+8=

2、填空。

(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算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算单位。

0.07的计算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算单位。

0.138的计算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算单位。

3、口答。

(1)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

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右边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呢?

它们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2)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0

试学:

1、学习小数的读法.教师出例3

明代铸造的“嘉靖通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它高:

0.58米

厚:

3.5厘米,重:

41.47千克。

读出这枚古钱币的有关数据。

教师提问:

你能读出下面这些小数吗?

(学生在堂上练习本试读,并指名三位学生板演)

2、出示:

读出3020和3.020,重点强调区分整数和小数的读法。

3、分组讨论:

小数怎样读?

试学反思:

 

导学:

组长汇报,教师总结:

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出来即可.将你读出来的内容用汉字写下来,就可以了.(板书)

5、学习小数的写法.出示例4

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

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气温将上升一点四到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写出上面这段话里的小数。

(学生在堂上练本上试写,并找两位学生板演)

6、出示:

写出三千零二和三点零零二,重点区分整数与小数的写法。

7小组讨论:

写小数时应该怎样写?

8、组长汇报,教师总结:

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