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上第二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五上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上第二单元备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上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
会认21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本单元的学习中得到启示,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习作:
是本组教学主题“浓浓的乡情”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继续。
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
5.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交谈,可采取朗诵诗歌、演唱歌曲等形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浓浓思乡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文本的解读,从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世界。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者思乡怀乡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分析】:
思乡一直是古人乃至今人不变的主题。
体悟乡愁,与作者内心心灵的碰撞,激发我们的建设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古诗词三首》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得思念与热爱。
诗句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尤其是诗人能借助日常生活一些小小的片段——寄家书得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的抒发了自己内心得到感受。
《梅花魂》是通过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计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的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眷恋祖国的海外游子的形象。
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得生命之中。
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桂花雨》通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从而体会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小桥流水人家》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篇全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梦中江南水乡图,也为我们拨动了心底的那根思乡之弦。
《口语交计习作一》通过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
习作是想象作文,基于对家乡的热爱与关注,想象20年后回故乡的情景,是本组主题学习的延续。
《回顾拓展一》是配合课文的学习内容,结合课内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回顾与拓展中积累语言,学会表达方法,感悟锤炼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还要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例如《梅花魂》一课,就要引领学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同时要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让学生引起共鸣。
【教学难点】
难点方面,每篇课文都各有侧重,让学生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做到进一步体会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即可。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语文课堂的的主旋律。
2、注意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3、通过反复走进文本,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乡情。
4、课件及音乐、图片的使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课时划分】: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梅花魂》 2课时
《桂花雨》 1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及回顾拓展二》 3课时
【问题研讨】
1、《古诗词三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3、《桂花雨》里的桂花让“我”想起了什么?
4、《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我”忘不了故乡的那些景致?
5、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
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
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
1。
谈话:
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
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
板书诗题,读题。
3。
过渡:
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
先去读一读吧。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整体感知。
直奔重点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
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
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
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
5。
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
感悟诗境
1。
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
2。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指名答。
)
3。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想到什么说什么。
4。
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
指数名学生说。
6。
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
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
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
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
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
(学生口述)
11。
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
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
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
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
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15。
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
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
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名答。
)
17。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18。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
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
升华情感
1。
过渡:
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
谁不想留恋其中?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指名答。
)
2。
诗人想回哪里去?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
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
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
先好好读读古诗。
4。
学生上台指明。
(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
简介: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
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
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指名答。
)
7。
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
深化体验
1。
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
练习背诵。
3。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
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
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
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
听!
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
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
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
3。
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指名答。
)
4。
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
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任选一首说。
(指数名答。
)
品悟情
1。
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默读,画出来。
2。
指名答。
3。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
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指名答。
)
7。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
小组内交流。
8。
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
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
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齐读。
)
11。
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
你能感受到吗?
12。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
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
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
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答。
)
3。
总结: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
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
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
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
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答。
)
3。
指导书写: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
学生练写。
教学反思:
学生对古代战争的了解较少,可以补充相应的资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情景。
理解思念故乡的情况相对好很多,毕竟接触比较多。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
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
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6、梅花魂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
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
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
"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
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
"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反思:
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对于对文本不熟悉的学生而言,更为吃力些,那么成绩的凸显也就会形成鲜明的反差,好的将会越来越优秀,差的就会越来越差。
7、桂花雨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
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
(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
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亲人良好情感熏陶的好文章。
8、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
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
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
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
(板书课题:
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或想说点什么?
)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
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
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读一读,说一说。
教学反思:
让学生当“老师”的,充分把自己自学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下面的孩子则及时补充,发现,教师也可以暂时充当学生角色,参与学习过程,这样的多维互动还是比较有效的。
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和自学能力的检测,又利用角色转变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
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淡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
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
抒发情感
1。
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
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
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
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
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
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
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赏评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