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7976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

D.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

【答案】B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

B、如无浓硫酸,气体C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收水的质量偏小(A到B增加29g-25g=4g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x=5g,故正确;

D、A到B增加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4g-2.2g=1.8g

设B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H2O═Ca(OH)2,

           18     74       

1.8g       y

y=7.4g

粉末B中含有CaO的质量为:

29g-5g-7.4g=16.6g,故正确。

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

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3.已知:

,现将CO气体与21.4gFe(OH)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FexOy混合物12.8g,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CO2和H2O共8.6g

B.混合物中含5.6g铁元素

C.FexOy为Fe2O3

D.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x=5.6g,y=9.8g

则生成FexOy的质量为:

12.8g-5.6g=7.2g;

21.4g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FexOy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11.2g-5.6g=5.6g;

FexOy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7.2g-5.6g=1.6g;

故56x:

16y=5.6g:

1.6g,x:

y=1:

1,故FexOy的化学式为:

FeO;

Fe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

,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FeO、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

,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

5.6g+21.4g-12.8g=14.2g。

故选D。

4.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和Na2O,相关反应①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

B.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

C.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

D.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9.8g蓝色沉淀,则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

y=16g<150g×16%=24g

x=8g

故硫酸铜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共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设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为a,钠的质量为5.4g-a,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a=3.1g,钠的质量为:

5.4g-3.1g=2.3g

设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m=0.1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5.4g+150g-9.8g-0.1g=145.5g,不符合题意;

C、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不符合题意;

D、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2.3g,氧化钠的质量为3.1g,则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3g:

3.1g=23:

31,符合题意。

故选D。

5.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

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

1

【答案】D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B、A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A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防止爆炸,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D是水,不是有机物,错误;D、由方程式及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A,B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

2,错误。

故选D。

6.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加水

B.浓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O2在水中的溶解性

【答案】C

【解析】A.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始终成酸性,pH始终小于7

B.浓H2SO4加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然后慢慢冷却至室温,所以最终溶液的温度能恢复到原温;C.煅烧CaCO3,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因此固体减少,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生石灰的质量,大于零;D.O2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C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7.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类化学反应。

如: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如图所示)。

结合信息、图示,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

A.H+、Na+、OH-、NO3-

B.Na+、K+、Cl-、OH-

C.H+、K+、CO32-、HCO3-

D.K+、Ba2+、Cl-、SO4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

【详解】

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离子之间能反应,故A不正确;

B、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离子之间不能反应,故B正确;

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之间能反应,故C不正确;

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之间能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8.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已知: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

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

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详解】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

12.9g-12.0g=0.9g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

解得:

m=2.9g

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

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解得:

n=4.4g

x=12.0g-4.4g=7.6g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O,故B说法错误;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故C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故D说法正确。

故选:

B。

9.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A.44:

25B.22:

5C.4:

1D.44:

32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铜的质量为y。

X=

y=4A

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4A∶

=44∶25

故选A。

【点睛】

本题中要抓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来做,分析其原因就是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等于跟铜反应的氧气质量。

然后根据两个化学方程式就可以就是出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

10.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80g丙的饱和溶液

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方法

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

【答案】D

【解析】A、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错误;B、 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0g+50g=70g,80g丙的饱和溶液错误,错误;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不是降温的方法,错误;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关系是甲>乙>丙,正确。

故选D。

 

11.在25℃时,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于1.06gB.大于1.06g而小于2.86gC.等于2.86gD.大于2.86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06g无水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加入到饱和溶液中生成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又因为原饱和溶液加入无水碳酸钠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

故选D。

12.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或元素)

A

常见碱

纯碱、烧碱、熟石灰

B

常见合金

生铁、铜绿、硬铝

C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

D

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

碘、锌、硒、钙等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

选C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观点

A

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该物质由C、H、O元素组成

B

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碱溶液都显碱性

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

D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酸溶液稀释后pH变大

溶液稀释后pH都会发生变化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元素,还可能含有其它元素,错误;B、溶液中颜色发生改变,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C、碱溶液都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是盐,但显碱性,正确;D、氯化钠溶液稀释后pH不会发生变化,错误。

故选C。

14.已知A—H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且A、C、G均为常用化肥且C为复合肥,其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B物质一定是酸

B.D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若H是碱,则A一定是钾肥

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G一定是氮肥

【答案】A

【解析】初中化学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主要有两类,①碳酸盐与酸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②铵盐与碱反应生成盐、水和氨气,由于A是复合肥,所以应为硝酸钾,D应为水。

如果B为酸(或碱),则E为二氧化碳(或氨气);所以H为碱(或酸),F为氨气(或二氧化碳)。

A、B物质可能是酸或是碱,故错误;

B、D物质是水,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C、若H是碱,则B为酸,A为碳酸钾,属于钾肥,故正确;

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E为二氧化碳,F为氨气,所以H是碱,G是氨态氮肥,故正确。

15.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X

Y

Z

A

CO2

Na2CO3

CaCO3

B

NaNO3

Na2CO3

NaCl

C

HCl

BaCl2

NaCl

D

Mg

MgO

MgCl2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硝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故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C、HCl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D、Mg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故选B。

16.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HCl)

NaOH溶液

洗气

B

NaCl固体(Na2CO3)

稀盐酸

溶解、加试剂,蒸发结晶

C

CaO(CaCO3)

H2O

过滤

D

KNO3溶溶液(KOH)

MgSO4

加入适量试剂,过滤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Na2CO3能与适量稀盐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又不引入了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硫酸镁能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7.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主要考察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

【详解】

①2C+O2

2CO氧气不充足;2CO+O2

2CO2;C+O2

CO2

CO2参加光合作用产生O2

②2Mg+O2

2MgO;MgO+2HCl=MgCl2+H2O;2H2O

2H2↑+O2↑;2H2+O2

2H2O

③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SO4+Ba(OH)2=2NaOH+BaSO4↓;Na2CO3+Ba(OH)2=2NaOH+BaCO3↓;CO2+2NaOH=Na2CO3+H2O都可以实现一步转化,故选D。

【点睛】

注意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光合作用

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不说明温度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g÷(30g+100g)×100%<30%;

C.由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当温度变化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会有较大的改变,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而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C。

1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H2SO4HClKClB.酚酞NaOHHClNaCl

C.Na2SO4BaCl2NaNO3HClD.AgNO3NaClBaCl2KNO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硫酸和稀硝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气体,都与氯化钾不反应;不能鉴别;

故选项错误。

B、酚酞遇氢氧化钠变为红色,分别将稀盐酸和氯化钠滴入酚酞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稀盐酸,不能变色的是氯化钠,在变为无色的溶液中继续添加酚酞是不变色的,加入氢氧化钠是会恢复红色的,可以鉴别;故选正确。

C、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钠与其他三种物质反应都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其他三种物质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和氯化钡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但氯化钠与氯化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0.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

A.4:

13B.3:

10C.2:

7D.1: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则甲烷的质量为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甲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反应后生成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氧气的质量为

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故选B。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图所示。

(资料):

Na2CO3+CaCl2═2NaCl+CaCO3↓

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4)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

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E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_____。

【答案】CaO+H2O=Ca(OH)2Na2CO3+Ca(OH)2=2NaOH+CaCO3↓滴加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