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795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1、用“者”或“也”表判断,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①“……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②“……者,……”。

  天下者,高祖天下。

  粟者,民之所种。

  ③“……,……也”。

  梁,吾仇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④“……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直接表判断,不用判断词和语气词。

  “……,……”。

   刘备,天下枭雄。

  3、用副词“乃”“则”“即”“皆”“非”等表判断。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

  扣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山下皆石穴罅。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人非生而知之者

  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判断词“是”出现较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同是天涯沦落人 翩翩两骑来是谁

  二、被动句

  ①用“于”表示:

“……于……”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用“为”表示:

“为……”“为……所……”“为所……”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巡船所物色   行将为人所并   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用“见(受)”表示:

“见……”“见……于……”“受……于……”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用“被”表示被动:

“被……”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⑤无被动标志,意念上的被动:

  戍卒叫,函谷举  余羁縻不得还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弗、无、莫等+代词宾语+动词)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人莫之许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

  沛公安在?

   君何以知燕王?

  陈述句中,③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反身代词“自”+动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举贤以自佐

  ④“以”的宾语,有时前置(宾语+介词“以”) 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⑤方位名词作宾语前置(方位名词+介词)   沛公北向坐

  ⑥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⑦用“之”、“是”(助词)将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

  惟命是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语后置

  1用“之……者”或“者”表示

  (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

  (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3、介宾短语后置,也叫做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常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则较多地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①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于……”。

 以勇气闻于诸侯。

 耻学于师

  ②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以……”。

  皆不可拘以时月。

 覆之以掌

  ③谓语动词+介词结构+“如……”  焚拜如前人

  4、主谓倒置

  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甚矣,汝之不惠!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②蒙后省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称时省 (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予)手自笔录,(予)计日以还

  ④对话中省 (刿)曰:

“(公)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刿)对曰:

“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

”   樊哙曰:

“今日之事如何?

”良曰:

“(今日之事)甚急”

  2、省略谓语动词

  ①承前省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②蒙后省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邢人如恐不胜

  ③对话中省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学)也。

  3、省略宾语

  ①省略动词宾语 (承前)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蒙后)哙侧其盾以撞(卫士),卫士仆地

  ②省略介词宾语 竖子不足与(之)谋  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4、省略介词,省略介词“于”或“以”  以钟磬置(于)水中  试之(以)鸡

  5、其他省略

  省略中心词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省略兼语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省略定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省略分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五、疑问句

  文言文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疑问

  代词和疑问语气词。

  1、疑问代词:

谁、何、曷、胡、安、孰、焉等。

  谁为哀者?

 独五人之徼徼,何也?

  蹈死不顾,以曷故哉?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且焉置土石?

  2、疑问语气词:

乎、欤、耶、哉等

  壮士,能复饮乎?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方法指导

  对文言特殊句式,02年以后没有出现直接考查性质的客观题,而一般是放到翻译句子中考查,判断给出的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具体是哪一种,可以综合采用以下两种技巧:

  1、翻译判断法:

推测句子的意义,不改变结构翻译句子,将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译文和原句对照,

  自然发现原句句式的特殊之处,由此判断其句式。

  试题1 在各句后划线处,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

(95上海卷)

  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介词结构后置

  

(1)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3)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题思路:

采用翻译法。

(1)翻译的时候要把“于长淮间”提前,翻译成“每天和北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出没”,所以是介词结构后置;

(2)“宾客知其事者”要翻译成“知道这件事的宾客”,是定语后置;(3)意思是“我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了”,表示被动的意思,所以是被动句。

  答案:

 

(1)E 

(2)D (3) B

  2、语法分析法:

具体分析句子的成分,可以进一步认识其句子结构,帮助判断出其为何种句式。

同时,要特别注意标志性的词语和句式,如“见”常常表示被动,“中心词+修辞语+者”一般是定语后置。

  试题2 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被省略的词。

(88上海卷)

  

(1)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扑之,( )入石穴中  

(2)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

  解题思路:

  四个句子均出自课文,考查省略句的几种类型,采用语法分析法。

(1)“入石穴中”,缺少主语,是承前省略,补上“虫”;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面“其”字的指代对象必须是人,所以,“生乎吾前”后要加“者”;(3)“置水中”,中间省略介词“于”;(4)“以”后面缺少宾语“我”,要补上去。

这道题目也可以同时结合翻译法,看看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补上什么成分,则很容易判断出原文省略了什么。

  答案 虫、者、于、我

  试题3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97上海卷)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解题思路:

“未之识”,由“未”判断出是否定句,“之”作“识”的宾语,宾语前置。

A

  由“不”知是否定句,“余”是“欺”的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B

  由“……者”猜测可能是定语后置,分析之下“铿然有声”是“石”的定语,确定猜测;C“奉”和“侵”前省略了主语,是省略句;D

  由“于”字可推测是介词结构后置,结合翻译法,意思是“比市人的语言多”,可以确定猜测。

 答案A

  试题4 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01上海卷)

  A死生,昼夜事也 B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刑戮是甘

  解题思路:

“遗剑于路”用翻译法判断,是“在路上丢失了剑”,是介词结构后置。

A“死生,昼夜事也”,从形式及意义可知是判断句;B

  “莫我肯顾”是否定句中代词“我”作“顾”的宾语,宾语前置;C见试题3“解题思路”,为定语后置;D

  由“是”猜测是倒装句,再根据语法分析以及其意义,“刑戮”是“甘”的宾语。

所以BCD都是倒装句。

  答案A

  例题精析

  1、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 )(92上海卷)

  A徒见欺      B府吏见叮咛    C百姓之不见保   D而自令见放为

  2、与“不敢与较”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96上海卷)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吾属今且为之虏矣   D将以有为也

  3、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97上海卷)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4、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99上海卷)

  A吾属今且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沛公安在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5、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2001上海卷)

  A死生,昼夜事也    B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刑戮是甘

  答案:

1、B 2、D 3、A 4、C 5、A

  解析:

1、题干和A、C、D是被动句,B项非被动句。

  2、题干和D是省略句,A是判断句,B是宾语前置,C是被动句。

  3、题干和A项是宾语前置,B是定语后置,C是一般句式,D是介宾短语后置。

  4、题干和C项都是倒装句,A、B、D项依次为被动句、省略句和判断句。

  5、A是判断句,题干和另三项都是倒装句;题干是介宾短语后置,B是宾语前置,C是定语后置,D是宾语前置。

  6、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2000年上海卷)

  卜居(    )阳羡 (原文是: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答案:

于  解析:

“卜居”意思为择地居住,“阳羡”是地名,作“卜居”的补语,依次省略一个介词“于”。

  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96上海卷)    

(2)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98上海卷)

  (3)(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99上海卷) (4)金玉是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

  (5)人或问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