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
一、知人论世说“亚圣”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家。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
据《史记·孟子列传》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jí)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颂“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远离实际而不被采纳。
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轲之门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1、性善学说: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
仁、义、礼、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理想人格:
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士(大丈夫)应该养成的理想人格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3、“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他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b、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c、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
“春秋无义战。
”又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其中主要是对话式论辩文,每章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
它的写作特色主要有:
(一)善于雄辩,语言犀利酣畅,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用排比)、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方式多样,雄辩有力逻辑谨严。
特别是发问方式灵活多变。
(二)善用比喻和寓言,引君入瓮,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比喻准确形象,说理深刻透彻
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二、听朗读,为下列字词注音释义。
①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②弃甲曳yè兵:
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
③数罟cùɡǔ:
密网。
④洿wū:
洼地积水,指池塘。
⑤衣yì帛:
穿丝帛衣服。
⑥养生丧sāng死:
为……办丧事
⑦鸡豚tún狗彘zhì:
豚,小猪;彘,猪。
⑧畜xù:
畜养。
⑨庠xiánɡ序:
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
⑩孝悌tì:
尊敬父母,礼爱兄长。
⑪颁bān白:
(头发)斑白。
⑫饿莩piǎo:
饿死的人。
⑬不王者:
wàng,称王
三、朗读课文,释译重要字词句
注意圈点,记下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点、难点,在课堂上交流。
1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于:
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河内黄河西部凶荒年,年成不好,则移其民于到河东,移其粟sù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这样。
察观察邻国之政,无如不如,比不上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2孟子对曰:
“王好喜爱战,请请允许我以战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的样子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兵刃既已经接接触、交锋,弃甲曳yè拖着兵兵器而修饰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走)百步而后止,或*(∧走)五十步而后止。
以凭借*(∧走)五十步笑*(∧走)百步,则何如即“如何”,宾语前置怎么样呢?
”
3曰:
“不可。
直通“只”,只是,只不过不百步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亦走也。
”
4曰:
“王如知此,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希望,指望民之多于比,介词邻国也状语后置。
5不违违背,耽误农时季节,谷不可胜尽,完食也。
数cù密罟ɡǔ网不入洿wū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按一定的季节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sāng埋葬,办丧事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之始也。
6“五亩之宅,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以桑]状语后置句,五十者可以∧(之)介词,凭借衣yì穿,名→动帛丝织品矣。
鸡豚tún小猪狗彘zhì大猪之代词,复指“鸡豚狗彘”畜xù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其时,七十者可以食吃肉矣;百亩之田,勿夺耽误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xiánɡ序古代的学校之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之[以孝尊敬父母悌tì敬爱兄长之义道理]状语后置,颁bān通“斑”白者不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老百姓不饥不寒,然而这样,却不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者,未之有也即“未有之”是宾语前置句式,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7“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制止,约束,涂通“途”,道路有饿莩piǎo饿死的人而不知发开仓赈济。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年成也。
’判断句是这何异区别[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武器也]。
’状语后置王无罪名→动,归罪,责备岁,斯那么,就天下之民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
”
四、分类归纳古汉语现象。
1、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不过”。
句意是:
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句意是:
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头发花白。
句意是: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
◆涂有饿殍。
/(涂,同“途”,道路。
句意是:
路上有饿死的人。
)
2、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句意是:
我对国家。
)
◆河内凶。
/(河,黄河。
今泛指河流。
句意是:
河内遇到饥荒。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句意是:
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
)
◆弃甲曳兵而走。
/(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句意是:
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古:
供养活着的人;今:
保养身体。
句意是:
百姓可以供养活着的人,可以为死了的人办丧事而没有什么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
这样,却;今:
转折连词,然而。
句意是:
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
3、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
/(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
敲起鼓。
句意是:
咚咚地敲着战鼓。
)
◆树之以桑。
/(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
种植。
句意是:
[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
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
◆谨庠序之教。
/(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句意是: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句意是:
这样却还不能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名词作动词,归咎于。
句意是:
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使动。
使……迁徙)
◆养生丧死无憾。
(生、死,动词作名词。
活着的人。
死了的人。
丧,名词作动词。
丧,为……办丧事。
句意是:
百姓可以供养活着的人,可以为死了的人办丧事而没有什么遗憾。
)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
/(……也,表判断。
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
)
◆是亦走也。
/(亦……也,表示判断。
句意是:
这样也是逃跑啊。
)
(2)倒装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状语后置)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状语后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应“未有之也”。
)
◆……则何如?
(即“如何”,宾语前置,怎么样。
)
(3)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以”后省略宾语“之”。
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
)
◆或(走)百步而后止,或(走)五十步而后止。
以(走)五十步/笑(走)百步,则/何如?
(“百步”“五十步”前省略动词“走”。
)
(4)固定句式(【课后研讨与练习】给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
①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为“有的……有的……”
【翻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②直……耳直不百步耳。
译为“只……罢了。
”
【翻译】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
③是……也是亦走也。
译为“这是……呀。
”
【翻译】这样也是逃跑啊!
④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
【翻译】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5、一词多义
【凶】
(1)不吉祥、不幸:
逢凶化吉
(2)庄稼收成不好: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3)凶恶、残暴:
汉初遭冒顿凶黠
【加】
(1)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2)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
(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
(4)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更)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以少报多)
【食】
◆狗彘食人/(吃,动词)食(食物,名词)而不知检
【无】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同“毋”,不要的意思)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不,没有)
(3)地无四方,民无异闻/(不论,不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数】
Shǔ
(1)计算:
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2)列举: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3)责备、数落:
数之曰
Shù(4)数目、数量:
众数虽多
(5)几、几个: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6)命运、定数: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shuò(7)多次、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cù(8)密:
数罟不入污池。
(《寡人之于国也》)
【发】
fā
(1)发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百发百中
(2)派遣,征发、征调:
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打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4)花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5)起用、兴起: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6)拿出: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
(7)暴露、败露:
恐前语发/东窗事发
fà
(8)头发:
齿危发秃
【兵】
(1)非我也,兵也/(兵器)
(2)兵连祸接/(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4)草木皆兵/(兵士)
【胜】
shēng
(1)能承担,能承受:
沛公不胜桮杓(《鸿门宴》)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Shèng
(3)胜利: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4)战胜、超过: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
(5)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以】
◆请以战喻/(用,介词)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以五十步笑百步/(凭着)
◆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用来,以便,表目的)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之】
◆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五亩之宅/(“的”,助词。
)
◆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
【然】
(1)代词,这样:
河内凶亦然。
/然而、然后、然则
(2)助词,……的样子:
填然鼓之。
(3)连词,然而: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4)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太后曰:
“然。
”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
劝学
《荀子》
一、作者介绍
(结合注释①)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的一个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选贤任能,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
荀子认为“性本恶”,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什么意思?
“果行,国人皆劝。
”(《勾践灭吴》):
有“劝勉”的意思。
“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文本学习
1【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蓝;冰,水为(wéi):
动词,做,凝结成之,而连词,表转折,却寒于水。
】【木直中(zhòng动词,合乎)绳。
輮(róu通“糅”,用火熨木使弯曲)以为以(之)为轮,其曲qū,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中规(圆规,测量的工具)。
虽(即使)有(有,通“又”)槁(枯)暴(通“曝”,晒干),不复挺(直)者,輮使之然这样也。
】【故/木受绳(经墨线量过,绳,指墨线。
古今义不同)/则直,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靠近,接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学习而日(每天)参(cān,参,验,检查)省(xǐng,省察)乎(相当于“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则/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
3【吾尝/终日而两个“而”均为表修饰的连词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qì,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高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之博见(见得广)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更长也,而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舆(车)马者,非利足(脚步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擅长假于物(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也。
】
4【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于是”的合音);积水成渊(深水),蛟龙生焉(“于是”的合音);积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善事成德,而神明(指人的智慧)自得(获得),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备焉了,句末语气词。
】【故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jì(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放弃,中止。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即“利之爪牙”),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在上面)食埃土,下向下名作状饮黄泉地下水,用心一也。
蟹六跪(蟹脚)而(表并列关系)二螯(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浮躁,不专心)也。
】(判断句式)
三、注音解词
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假舆(yú)马者
虽有(yòu)槁暴(gǎopù)金就砺则利(lì)参省(cānxǐng)须臾(yú)
跂(qì)而望矣生(xìng)非异也蛟(jiāo)龙跬(kuǐ)步骐骥(qíjì)
驽(nú)马锲(qiè)而不舍己金石可镂(lòu)蛇蟮(shàn)螯(áo)
四、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
)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
③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弯曲。
)
④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
2、古今异义词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
广博地学习今:
知识、学识的渊博)
②金就砺则利。
(古:
金属制品今:
黄金)
③蟹六跪而二鳌。
(古:
蟹腿今:
跪下)
④蚓无爪牙之利。
(古:
爪子和牙齿今:
坏人的党羽。
帮凶。
)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
寄放,托身今:
付托,寄寓)
⑥輮以为轮。
(古:
以(之)为,把(它)做成;今:
用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
)
⑦假舆马者。
(古:
借助今:
与“真”相对)
⑧劝学/(古:
勉励今:
规劝、劝戒)
3、词类活用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使……弯曲,动词的使动用法)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日,名作状)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名作状)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名作动/能愿动词+名词)
⑤非利足也。
(使……快,形容词的使动)
⑥用心一也。
(专一,数词作形容词)
⑦积善成德。
(善事,形容词用作名词)
⑧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高处,形作名)
4、特殊句式
①介宾短语/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省略句
♣輮(之)以(之)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④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⑤固定句式
♣无以至千里。
(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5、一词多义
劝
①劝学。
(劝勉、鼓励)
②肃劝权召瑜还。
(劝说、规劝)
闻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②博闻强志。
(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声誉,名声)
假
①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②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
③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
(借)
绝
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②群响毕绝。
(终止、停止)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断、隔绝不通的)
④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⑤以为妙绝。
(到了极点)
⑥络绎不绝。
(间断、断绝)
⑦绝处逢生。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⑧绝无仅有。
(独一无二)
而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又”“和”。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可不译。
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⑪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⑫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⑬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而
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承接)
吾尝岐而望矣。
/顺风而呼。
(连词,表修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前一“而”表修饰;后一“而”,表转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连词,表假设/表转折?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表并列?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表递进)
焉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助词,不译)
③且焉置土石?
(哪里)
④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代词,代这件事)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⑧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
贾谊
一、作家作品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
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
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
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
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
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
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二、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逡巡(qūnxún)○销锋镝(dí)○藩(fān)篱○氓méng)隶
○(猗(yī)顿○锄耰(yōu)○棘矜(qín)○非铦(xiān)
○遗镞(zú)○蹑(niè)足○鞭笞(chī)○七庙隳(huī)
○瓮(wèng)牖(yǒu)绳枢(shéngshū)○长铩(shā)
○膏腴(gāoyú)○谪戍(zhéshù)○黔(qián)首
○度(duó)长絜(xié)短○内立法度(dù)
○万乘(shèng)之势○因利乘(chéng)便
○合从(zòng)○景(yǐng)从孝公既没(mò)○比权量(liàng)力
○行伍(hángwǔ)○将(jiàng)数百之众○作难(nàn)
○不及中(zhōng)人○俯首系(jì)颈○朝(cháo)同列
○乐毅(yuè)○蒙恬(tián)○陈轸(zhěn)○召(shào)滑
○翟(zhái)景○墨翟(dí)○践华(huà)为城○宁(nìng)越
○崤(xiáo)山○雍(yōng)州
三、文言知识梳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