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7907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x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认识鸦片的危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复习对上学期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由此导入本课: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简介统治危机的表现(贪污成风、军事战斗力很差、农民起义不断)。

2、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英国的鸦片走私

1)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想想—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英国的鸦片走私

议议—鸦片走私的危害(学习活动)

3、林则徐虎门销烟:

讲讲—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通过讲述激活课堂气氛,并进而指导学生对“虎门销烟”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起因:

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鸦片战争的经过:

指导学生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

2、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小结巩固:

强调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

1、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1、起因

2、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英国的鸦片走私2、经过:

议议—鸦片走私的危害(学习活动)史海拾贝:

关天培壮烈殉国(学生阅读)。

3、林则徐虎门销烟(三)中英《南京条约》:

1、主要内容

2、影响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

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

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一)火烧圆明园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并讨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

2、《天津条约》的签定

1858年,联军北上天津,清政府与其签订《天津条约》。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北京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老师讲述。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及都城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巩固小结: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

有因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

问:

①侵略者又发动的一场战争叫什么?

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第3课左宗堂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教学重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填充地图,让学生找出新疆的方位,并提问“新疆占我国领土的百分之几?

”再利用“动脑筋”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一是进行学科渗透,二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了解新疆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顾这时期我国边疆危机的情况,从此直接导入新课。

二、新课

1.结合《新疆地图》或电脑课件,教师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承认并支持阿古柏的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

其罪恶目的,是企图分裂中国领土。

3.设问:

“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4、再设问“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又

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

5.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

”培养学生高瞻远瞩,用全

局的眼光来分析问题。

问题探究

1、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分小组讨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然后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把本组的意见谈一谈,看哪个小

组总结得好。

板书设计:

第3课左宗堂收复新疆

(一)左宗堂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2、左宗堂率军收复新疆

3、曾纪泽收复伊犁地区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

响。

2、学生认识: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黄海大战。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通过援引材料、列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2、黄海海战:

作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一役,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

①掌握海战的大体经过:

通过多媒体再现当时的场面图片,让学生对战役经过有一个详细的了

②组织学生讨论:

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③思考:

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3、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

①从日本方面:

蓄谋已久;②从清政府方面:

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

4《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指出: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方扬言进攻北京。

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本马关签订了《马

关条约》。

多媒体演示:

《春帆楼》、《李鸿章》、《伊藤博文》、《签约表》。

1)、《马关条约》的内容

2)、《马关条约》的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指出: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

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三、作业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及组成的国家;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

军侵略的故事;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人民群众蕴藏着的伟大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牢记国耻、国难,树立立志成才、

振兴祖国的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本课的重点。

《辛丑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以下几个问题即可。

①义和团是个什么组织?

成员有哪些?

②义和团的兴起

原因是什么?

③义和团的壮大原因是什么?

既义和团为什么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④它为什么要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⑤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在当时情况下的“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联军的组成:

2、义和团在天津和北京阻击八国联军

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三)《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采用列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巩固小结:

活动课列强侵华史综合学习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选择、整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图片、实物、史料,培养学

生想象思维和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模拟时事报道,加深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抗争史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

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时事报道的交流、展示、评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程序:

1.分工选题:

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教科书第一单元一节课内容,选出正副组长。

每组选定

一项专题。

(若不设组亦可,由学生按其所好选题,使学生更有自由发展空间)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有关近代列强侵华的图片、实物、史料;考察有关近代反抗与

斗争的历史遗迹;观看影视《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等作品,在拥有第一手资料的前

提下,对图片、实物、材料、遗迹等历史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写出一篇从鸦片战

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期间的帝国主义侵华或中国人民反抗的时事报道。

3.阅读《林则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中国近代战争史》等书籍,撷取有关

片段,写成时事报道。

4.将写成的报道按标题、作者、撰稿时间、内容、评价的要求在小组交流,由小组选出若干篇到

班级评比。

5.按约定的评分标准,用全班投票的方式评出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

6.把获奖作品编制成图文并茂的《“侵略与反抗”时事快报》的墙报。

第一单元检测1课时

(见教研室检测题)

第二单元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使学生认识: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本课的难点是: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

1、背景:

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3、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目的:

武装军队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b曾国藩,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见书第28页);c左

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见书

第29页插图)。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

辅助军事工业)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近第一个轮船公司。

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中近第一个钢铁厂)见书第29页。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

师同文馆(奕訢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见书第29页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

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

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

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

因此,洋务运

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

第6课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的产生

1、洋务运动的目的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二)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巩固小结:

结合板书要点总结。

布置作业:

教材学习策评;《八年级上册历史达标训练》教学后记: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百日维新”,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然后教

师指出:

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百日维新

1、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2、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3、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戊戌政变

1、以学生自学为主。

(电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戊戌政变的经过)认识慈禧太

后的专权凶残、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谭嗣同的英勇无畏。

2、教师最后指出:

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从光绪帝下诏变法到变法最终失败,前后

仅103天,因此,这场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

哪些人反对?

哪些人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

(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

(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

1905年;地点:

日本东京;领导人:

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

《民报》)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

(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

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

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

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巩固小结

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

1894年檀香山

2、同盟会:

1905年南京

革命纲领、机关刊物、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2、辛亥革命的评价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及发展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内容。

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发展。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方面: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的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达尔文的进化论

3、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

①提倡民主、科学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

宣传社会主义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2、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检测1课时

(见教研室检测题)

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2、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本课难点:

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大家知不知道每年的五月四日是什么节日?

(学生回答:

青年节)那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将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二.五四爱国运动

请一位同学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讲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师生共同欣赏小品表演:

北京青年学生书写爱国标语,为示威游行做准备

交流:

从看过的小品中,你获得了关于五四运动的哪些信息?

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教师过渡: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广泛,并且开始同中国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学生齐唱革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设问:

大家知道共产党什么时候成立,在什么地方成立的?

2.投影:

中国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分布示意图,看一看,中国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分布在哪些地方。

教师提示:

早期的共产党组织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3.投影显示:

中共一大会址,南湖游船,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画像

学生对照投影内容,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等基本情况。

4.学生诵读中共一大所确立的革命纲领,体会共产党的革命性、先进性,认识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四.教师小结

中国革命的历史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第11课国命大革命

教学目标: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

府的建立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

(启发学生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

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C.广州→上海)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A.作战方针正确;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C.[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

(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小结巩固:

结合板书要点总结。

第12课人民军队的建立

教学目标:

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

(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

(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A.时间:

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

江西南昌。

[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明位置]C.领导人:

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D.结果:

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

(周恩来)

3、思考: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

(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

修水、铜鼓、安源。

[画圈]B.受挫后会合的地点:

文家市。

[画圈]C.改编部队的地点:

三湾。

[画圈]D.最后落脚的地点:

井冈山。

[画圈]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A.敌强:

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B.我弱:

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3、观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和地图《南昌、秋收、广州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分点提问——

A.会师时间:

1928年4月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

朱德、毛泽东)

4、小组议论并发言:

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

然后,采用“剥笋法”层层引导: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

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B.井冈山条件:

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