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677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单元测试

单元评估检测(十四)

(第十四单元)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

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

这现象(  )

A.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

B.说明了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D.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

【解析】选A。

从小说主题和“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可知反映了经济危机时美国人乐观应对的精神,A正确。

2.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  )

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解析】选C。

由“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可以看出当时世界市场没有统一的规范与管理,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十分混乱,故选C。

【加固训练】

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

“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  )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

D.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

【解析】选C。

“经济民族主义”是指经济上以本民族利益为重,而忽略或损害其他民族利益。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会影响到其他民族利益,与“经济民族主义”不符,A错误;“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是国家推行的社会保障措施,不会影响到其他民族利益,与“经济民族主义”不符,B错误;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保护了国内市场,但压缩了国际市场,因而会损害其他国家利益,C正确;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后果,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D错误。

3.胡佛在任期间大幅度提高了税收,同时将政府支出增加了六倍。

在增加公共工程的同时,联邦政府组建了金融复兴公司,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铁路公司提供救助,那些经营还过得去的公司则得不到这样的优惠。

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

【解析】选B。

“胡佛在任期间大幅度提高了税收,同时将政府支出增加了六倍。

在增加公共工程的同时,联邦政府组建了金融复兴公司,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铁路公司提供救助”表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正确。

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C.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D.规定最高工时标准

【解析】选C。

材料讲述美国“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建设,C正确。

5.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权威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解析】选C。

据材料“1936年的选举”“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可得罗斯福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故C正确。

【拓展延伸】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历史条件:

美国以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旧思想和旧势力的消除比较彻底。

(2)国际条件:

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3)经济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4)政治基础: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主制度较健全,民主势力较强大,民主参政意识较强。

(5)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和罗斯福个人策略、决心和远见卓识等。

6.(2018·杨州模拟)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

其目的在于(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

C.创造企业复兴条件 D.缓解失业压力

【解析】选D。

美国“工程进展署”修建公共工程,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是美国为渡过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不是目的,A错误;材料是修建公共工程,不是建立福利制度,B错误;创造企业复兴条件是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工业上的措施,不符合材料的内容,C错误;修建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增加就业,D正确。

7.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

“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

”为此他主张(  )

世纪金榜导学号20260152

A.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

D.走介于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道路

【解析】选C。

凯恩斯针对经济大萧条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与材料中“凯恩斯”“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相符,故C正确。

【加固训练】

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

10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内容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解析】选C。

根据题中的表格数据可知,《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决定在1982、1983、1984年削减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并且削减的数额逐年增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失灵,因此美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正确。

8.(2018·徐州模拟)阿瑟·小施莱辛格指出:

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

这一做法旨在(  )

A.遏制私有企业发展B.缓和社会矛盾

C.维护弱势群体利益D.扩大政府权力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可知,并不是要遏制私有企业发展,而是对企业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进行限制,故A错误;根据材料“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这些做法有利于维护工人、农民、消费者的利益,可以缓和社会矛盾,故B正确;工人、农民、消费者不都是弱势群体,故C错误;材料提到的是保护工人、农民、消费者的利益,扩大政府权力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9.(2018·江苏联考)1935年,在“巴拿马炼油公司诉瑞安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第9条第3款违宪,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以违反法律的手段渡过经济危机

B.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的权力

C.有很多措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

D.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

【解析】选B。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方式渡过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就是立法,故A错误;材料中美国最高法院之所以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是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说明罗斯福新政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的权力,故B正确;材料中所列举的事例属于个案,不能说明有很多措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故C错误;罗斯福新政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密切相关。

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

A.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C.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解析】选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西方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与材料中“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密切相关”相符;故B正确。

11.有学者认为: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不符合“修补”方向的是(  )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C.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D.大力推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

【解析】选D。

材料中修补资本主义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不符合题意;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同样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调整生产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计划的手段)而不是实行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故D符合题意。

12.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长期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达国家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对经济全面干预B.实行福利制度

C.推行互联网经济D.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选D。

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石油危机,经济发展停滞,发达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错误;国家经济发展停滞,政府主张减少财政支出,故B错误;互联网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故C错误;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故D正确。

13.“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

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

以上信息说明(  )

A.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B.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

D.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解析】选C。

由材料“西方的政治人物……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

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可见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故选C;A、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结合所学,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排除B。

14.(2018·江苏三市模拟)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

下表是1961—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

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