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67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_精品文档.doc

内江电大直属部06春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作业答案

任课教师罗布

作业1

一、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30分)

1.认为人力资源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的观点属于(A)。

  A.成年人口观B.在岗人员观  C.人员素质观

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 D 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

  A.品性B.态度 C.经验D.形式

3.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B)。

  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矿产资源

4.“人力资源管理,即负责组织人员的招聘、甄选、训练及报酬等功能的活动,以达成个人与组织的目标。

”这一概念属于(A)。

  A.过程揭示论B.目的揭示论

  C.现象揭示论D.综合揭示论

5.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体现在(B)。

  A.内容上B.观念上  C.工作程序上

6.以“任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在哪种人性假设基础上提出来的?

(A)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7.“社会人”人性理论假设的基础是什么?

(D)

A.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B.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C.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D.霍桑试验

8.以人性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何种基本要素?

(A)

  A.职工B.环境 C.文化D.价值观

9.期望激励理论属于哪种类型的激励理论?

(B)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综合激励理论

10.通常制约人们士气、创造力、生产效率和目标实现程度的组织气候属于哪种环境类型?

(B)

 A.组织外部环境B.组织内部环境

 C.物质环境  D.人文环境

11.某企业对10名新招来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从讲课到实习一共花了5000元费用,请问这笔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

(B)

  A.获得成本B.开发成本C.使用成本D.保障成本

12.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

(B)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13.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下面哪个方面不是人力资源所应包含的内容?

(C)

   A.体质B.智力 C.思想D.技能

14.“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

这句话表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什么?

(A)

  A.资源B.成本 C.工具D.物体

15.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这是针对谁来说的?

(C)

   A.对企业决策层B.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C.对一般管理者D.对一个普通员工

16.把“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公司主人”是哪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C)

   A.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B.以人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C.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

   D.自我中心式、理性化团队管理

17.每个员工都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团结协作努力实现企业目标,这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模式的什么特点?

(B)

A.封闭式的自危表现B.开放式的悦纳表现

C.封闭式的悦纳表现D.开放式的自危表现

18.“好吃懒做、唯利是图”,符合下面哪种思想假设?

(A)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的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

19.主张集体奖,而不主张个人奖。

这是哪种假设的思想?

(B)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的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

20.下面哪一项不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

(D)

   A.企业人B.环境 C.文化D.产品

21.与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反映了人本管理哪方面的基本内容?

(D)

   A.人的管理第一  B.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C.积极开发人力资源D.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22.明确目标责任,使其竞争,是进行人本管理的哪种运行机制?

(B)

   A.动力机制B.压力机制

   C.约束机制D.环境影响机制

23.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系统的反馈信息。

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系统的哪项活动?

(D)

   A.人员档案资源B.人力资源预测

   C.行动计划  D.控制与评价

24.在P=F(SOME)模式中的函数指的是哪个变量?

(A)

   A.绩效B.技能 C.激励D.机会与环境

25.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哪种类型的激励理论?

(A)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强化型激励理论 D.归因型激励理论

26.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是(B)。

   A.工作评价B.工作分析  C.岗位设计

27.适合于流水作业岗位的任务分析方法是(A)。

A.决策表  B.语句描述

C.时间列形式D.任务清单

28.工作分析中方法分析常用的方法是(C)。

   A.关键事件技术B.职能工作分析

   C.问题分析  D.流程图

29.管理人员定员的方法是(C)。

   A.设备定员法B.效率定员法C.职责定员法

30.依据个体的经验判断,把所有待评价的职务依序排列,由此确定每种工作的价值的方法是(C)。

  A.因素分解法  B.因素比较法

C.经验排序法  D.因素评分法

二、实验分析题(10分)

在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中,只强调工作的高效率,强调对物、财的管理与对事的管理,而忽视人的需要,忽视人的社会性。

把人当作机器使用,又要马儿走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这种管理在本世纪40年代以前比较普遍。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们情绪不满,消极怠工,罢工现象时有发生,不但工作效率维持在低速上运行,而且管理人员与员工始终处于对立的情绪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1924年11月——1927年4月,美国科学家应邀到芝加哥电器公司进行研究,寻找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在霍桑工厂的工人中,他们作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简称霍桑实验。

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照明实验与福利实验。

进行照明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工作途径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组把工作场所的灯泡由15瓦改变为60瓦,而对照组不变。

观察比较两组的工作效率后发现,实验组改善照明途径后,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随后两组差距越来越小,最后持平。

另一方面,当实验组的灯泡由60瓦再次改回原来的15瓦时,工作效率仍然保持与60瓦时一样。

进行福利实验的目的是探讨福利措施对工作效果的影响。

实验者采取增加休息时间,缩短工作日,在工间休息时免费提供茶点等措施,结果发现产量显著提高。

但2个月后突然又取消了这些福利措施,结果生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问题:

1.霍桑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

参考答案要点:

  霍桑实验表明:

  

(1)影响员工工作效率、效果的众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

  

(2)间照明等工作途径的改变与福利措施的改变,对生产效率与效果的影响只是暂时、轻微的,而人的精神作用是永久的与强大的。

  因此,人们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理模式。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重视人的价值作用,重视人的各种需求的满足和重视人的精神作用与关系的协调。

三、问答题(40分)

1.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答:

⑴保证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⑵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⑶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

2.简述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

答:

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是:

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即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完成社会角色体系。

⑴主客体目标协调。

人是管理的主客体,有其生物存在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相关性,无论管理主客体各自实现利益的目标是怎样客观和主观,总是存在着由于关系协调使双方目标趋于一致的协调空间,因此存在人本管理的可能。

(2)激励。

指“组织人”为实施管理、接受管理、完成人本管理目标,而制定的激发“组织人”工作动机、努力程度并保障管理实效的各项措施。

目的是让组织中的员工发挥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潜能。

(3)权变领导。

指管理者以影响管理的各种因素为依据,抓住以人为本的前提,采取有利于自己的领导作风与方法。

(4)管理即培训。

通过管理培训,使员工把完成自己担当的“组织人”和社会角色任务,看作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而尽其所能为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而奋斗。

(5)塑造环境。

在组织和社会范围内塑造有助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环境氛围,使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劳动为组织和社会所承认。

(6)文化整合。

指组织文化对“组织人”的心理、需要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引导、规范、激励等制约和影响作用。

文化整合功能的确立与完善,对于有效实施人本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7)生活质量管理法。

在承认组织需要利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组织中员工的利益要求,并保障社会利益;从而将组织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起来。

(8)完成社会角色。

指组织中的员工在担任组织角色的同时也要完成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组织实施人本管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要帮助组织的员工出色地掌握和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以此促进组织、社会和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

3.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有哪些方法?

答:

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三类:

一是人力资源原始成本的核算。

人力资源原始成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获得成本(包括招聘成本、选拔成本、录用和安置成本等);开发成本(包括专业定向、在职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等);使用成本(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等)。

二是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核算。

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方面:

获得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空职成本等)。

三是人力资源保障成本的核算。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主要包括劳动事故保障成本;健康保障成本;退休养老保障成本;失业保障成本等

4.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⑴人员档案资料,用于估计目前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和潜力)和分析这些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

⑵人力资源预测,预测未来的人员要求(所需的工作者数量、预计的可供数量、所需的技术组合、内部与外部劳动力供给量)。

⑶行动计划,通过招募、录用、培训、工作安排、工作调动、提升、发展和酬劳等行动来增加合格的人员,弥补预计的空缺。

⑷控制与评价,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系统的反馈信息。

5.工作分析的方法可分成哪些类型?

答:

工作分析的方法分类,依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形式。

依照功用划分,有基本方法与非基本方法;按照分析内容的确定程度划分,有结构性分析方法与非结构性分析方法;依据对象划分,有任务分析、人员分析与方法分析;依照基本方式划分,有观察法、写实法及调查法等。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