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661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指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档版08: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教学案)

【必备考点指要】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与影响,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认识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在俄国爆发的特殊性。

【基础考点整理】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

1.社会经济前提:

(1)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最大的弊端或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使贫富分化拉大)。

2.阶级基础:

(1)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它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说明了无产阶级对科学革命理论的迫切需求。

3.理论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欧和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为代表);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如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次独立理论运动”的魏特林主义)。

4.主观条:

一是马、恩对理论的研究,二是他们对工人运动的参与和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意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1848年2月,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也是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考点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第一国际

1.成立的历史条

(1)客观条:

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及走向国际联合的形势(18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国际工人运动再掀高潮,各国工人的联系加强。

理解:

世界市场已形成,资产阶级同甘苦,无产阶级共命运)。

(2)直接因素:

多国工人的国际会晤与工人斗争的国际配合(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期间,英法德三国工人商谈提出建立国际工人组织,这次会晤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1863年波兰反对沙俄压迫的起义得到英法工人的声援,这场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3)主观条:

马、恩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2.成立大会

(1)时、地:

1864年,伦敦圣马丁教堂,国际工人大会。

(2)内容:

①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②选出了它的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

③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和克里默分别当选主席和总书记。

④马克思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3.原则、思想及领导

(1)原则: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

(2)思想:

马克思主义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实际领导者,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4.任务、作用

(1)任务:

外部斗争反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内部斗争反非马思潮和派别。

(2)作用:

它是各国工人团体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二)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成立(法国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时偶然爆发革命)

(1)革命背景:

①民族矛盾激化: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地赔款。

②阶级矛盾激化:

资产阶级窃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权,对外投降卖国,对内要解除工人开武装。

③直接原因:

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蒙马特尔高地。

(2)革命爆发及公社成立:

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

2.巴黎公社的措施

(1)废旧立新:

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2)有总有分:

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3)选举监督:

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

(4)年薪限制:

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有关选举和年薪的规定,最能体现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

3.巴黎公社的失败

(1)保卫公社的战斗(走向失败的过程)

①正当巴黎无产阶级欢庆胜利之际,逃到凡尔赛的梯也尔军队开始反扑。

②1871年月21日,在奸细的策应下,凡尔赛军队攻入巴黎市区,巴黎公社保卫战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开始了。

③1871年月28日,巴黎全部被凡尔赛军队占领,巴黎公社革命结束了。

(2)失败的原因(一场早产的、偶然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

①根本原因:

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发展时期,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②具体原因:

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法国自己的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思考其它具体原因?

4.巴黎公社的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三)第二国际的斗争

1.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

(1)阶级基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而举行的全国大罢工)。

(2)思想基础:

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

在马、恩的指导下,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起。

(4)危急状况:

马克思逝世,国际工人运动受到巨大损失。

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开始泛滥。

2.第二国际的成立和破产

(1)成立:

1889年7月14日,巴黎,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经济和政治斗争等问题;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节”的决议。

(2)特点:

组织比较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

(3)内部斗争:

(右派)修正主义(代表是德国的伯恩斯坦)和(左派)马克思主义(代表如俄国的列宁、德国的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斗争。

(4)最终解散(破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考点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条

1.沙皇俄国落后性:

沙皇俄国是实力较弱但军事封建性很强的帝国主义国家。

(1)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开始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俄国帝国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产生的,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

(3)软弱的垄断资本依靠沙皇政府对外压榨劳动人民,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

(4)俄国对西欧资本(如法国)有极大的依赖性。

2.社会矛盾尖锐性:

沙皇俄国社会矛盾激化,危机四伏。

(1)国内:

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的高压统治。

(2)国外: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沙俄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连失败,局势恶化。

3.无产阶级成熟性:

俄国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使革命具备主观条。

(1)俄国群众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2)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

(3)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创立。

(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做好了建党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列宁主义是结合俄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产物)

4.形势变化促进性:

二月革命后俄国形势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爆发。

(二)二月革命及形势变化

1.二月革命的爆发

(1)原因:

沙俄专制统治使阶级矛盾激化;俄国参加一战,前线接连失利使国家局势更恶化;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和发动。

(2)概况:

1917年3月(俄历2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革命在首都取胜后席卷全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罗曼诺夫封建王朝覆灭。

(3)性质:

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沙皇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二月革命后)革命形势的发展

(1)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另一个是监督性的、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这种情况是不能长久的维持的。

(2)《四月提纲》提出过渡:

列宁提出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临时政府前线失败:

巩固统治、转移人民视线的目的未达到;反而恶化局势。

(4)七月事结束并存:

①临时政府公开反对革命,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②七月事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由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

(6)经济危机推动起义:

①经济危机加剧了人民对临时政府的愤恨,也使政局更加动荡不安。

②工人的罢工运动和农民的夺地斗争不断发生,革命风暴酝酿成熟。

(三)十月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爆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公开领导武装起义的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易错为“革命军事委员会”)。

(2)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

(3)11月7日上午,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走,军事革命委员会发表《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

(4)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拉开总攻序幕,最后堡垒冬客被攻占,起义获得胜利。

2.苏维埃俄国成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

(2)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3)通过了《和平法令》(宣告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土地法令》(土地国有,使用权归农民)。

(4)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改变性质、美好前景)

(2)国际意义:

①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②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冲破战线树立榜样、民族解放思想指导)

【高考方向预测】

1.本专题高考以选择题为主,很少涉及材料解析题。

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及其成果、影响,将会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3.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明,两大明对人类社会所作的贡献、创造出的人类明成果,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谐共处、合作中有矛盾、双赢中有竞争,这是现在及将很长一段时间世界政治的现状,考前练习也要注意这一特点。

【规律方法总结】

1.要从宏观上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

理论产生——革命实践——制度确立。

2.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国具体的国情分析比较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中国确立的方式、原因的共性和个性;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认识社会主义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