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6299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docx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

汉语预科研究生强化班课程设置与模式研究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何继军

(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摘要】本文回顾了对外汉语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的必要性。

文章对华南理工大学汉语预科强化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从班级、教师、学生三个方面介绍了该强化班的具体情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强化班课程设置的情况。

然后结合对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现象:

学生比较注重通用基础汉语课程中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的学习;学生注重汉语学习的目的性;学生们对文化课学习不太在意;学生在课外辅导的意见以及课外实践上表现得不是很积极;强化班的课时安排非常紧凑,学生对文化或语言讲座课等文化实践反映也不是很积极。

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减少中国书法、中国功夫及学唱中国歌方面的课程设置,代替以丰富的课外文化实践活动;基于目前留学生汉语预科研究生强化班的学生不是很多,而且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建议可以和本科生、语言生一起上课;如果未来留学研究生增多了,应单独开课。

【关键词】强化班;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Abstract:

Inthispaper,relatedtotheforeignlanguagecurriculumresearchstatusreview,pointedoutthenecessityofthisstudy.SouthChinaUniversityofChineseIntensivepreparatorycurriculumcaseswereanalyzed,fromclasses,teachers,studentspresentedthreespecificcircumstancesoftheintensivecourses,trainingobjectives,curriculum,coursecontentandstructureanalysisoftheIntensivecurriculumsituation.Thencombinethestudentquestionnaires,thefollowingpointssummarizethephenomenon:

studentspaymoreattentiontouniversalbasicChineselanguagecourseincomprehensivelessons,listeninglessons,speakinglessonstolearn;studentstofocusonthepurposeoflearningChinese;studentsofculturalstudieslearningdonotcare;adviceandcounselingstudentsinextra-curricularandextra-curricularmeetingonteacherperformancewasnotveryactive;Intensivelessonverytightschedule,studentsreflectontheculturalpracticesarenotverypositivecultureorlanguageclassesandotherlectures.

Finally,recommendationsare:

reductionofChinesecalligraphy,ChinesemartialartsandlearntosingChinesesongsaspectsofthecurriculum,inlieuofarichextracurricularculturalpractices;basedoncurrentgraduatestudentmatriculationIntensiveChinesestudentsarenottoomany,anddifferentlevelsofhierarchystudentshavesuggestedandChineseundergraduatestudentscanattendclasstogether;graduatestudyinthefaceofthegrowingtrendinthefuture,thecourseissettocontinuetoimproveexploration.

Keywords:

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Curriculum;Survey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的不断往来,世界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来中国留学的人数也不断增多。

中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来华留学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在学习汉语的目的上,选择高层次的硕士及博士教育的留学生也不断增多。

而在学习中,汉语作为学习的语言,对留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就显得格外重要。

随着预科教育的发展,对来华留学生预科内涵及课程设置的研究渐趋增多。

首先出现了一些研究预科内涵的文章。

何修文(2005)、岑文(2005)、林峰、席晓靖(2007)等认为大学预科是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一个特殊的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目前公认的来华留学生预科定义,这一定义基本上与国外高等教育预科范围相当(武金峰,1997)。

胡红杰、李有强(2013)发现目前预科教育出现了空白——来华留学生中研究生预科教育。

他们认为无论是硕士还是博生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同样需要一定的语言学习和专业教育的培训,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如何开展预科教育,学界鲜有提及,这正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地方。

国内外高校的预科都是指本科生预科,没考虑到研究生预科。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华留学的研究生规模不断增加,这部分留学生的预科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加强。

我们认为,来华留学预科生应具有汉语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预科本科生和预科研究生两部分。

目前尚未见到没见到对预科留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报告。

1.2研究目的、方法及框架

1.2.1研究目的

本课题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二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等理论为基础,使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探讨预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主要使用以下手段与途径:

(1)前期准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

(2)课题组讨论、设置问卷;(3)调查、回收问卷,观察;(4)分析;(5)得出结论,形成报告。

1.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本文将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期刊等对外汉语课程设置各种资料,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本文在进行有关项目研究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

(3)观察法:

以自己的体会到汉语强化班听课、并观察学习上的情况。

1.2.3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引言,简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框架,明确本文的研究范围及研究意义;第二章是研究综述,读关于课程设置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指出目前研究的盲点,说明本文的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是以华南理工大学预科研究生强化班为例,对其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班级、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强化班进行介绍,另外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对强化班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实证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强化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第五章是研究得出的几个结论、建议、局限及展望。

1.3研究的范围及意义

1.3.1研究范围

本文选取华南理工大学来华留学预科研究生强化班的学生为我们的研究范围,包括了18名学生,学生的详细情况分析会在第四章展开。

1.3.2研究意义

本课题以华南理工大学预科研究生为切入点,目的是扩展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内涵,明确预科教育应包括预科本科生教育和预科研究生教育两大类,探索来华留学预科研究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学习策略、课程设置等问题、为华工乃至全国的来华留学研究生预科学习积累经验,也为国外预科教育提供案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4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具有两点创新:

第一,本文对汉语预科研究生强化班课程设置和模式进行研究,目前没看到。

第二,从留学生视角研究课程设置是一种新思路。

第三,文章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二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等理论为基础,使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探讨预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从而构建课程设置框架,为华南理工大学乃至全国的预科研究生顺利进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论研究为实际教学服务,为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模式构拟打下基础。

二研究综述

2.1课程设置与模式研究综述

2.1.1关于课程设置定义方面的相关研究

课程设置在概念上又可以称之为教学计划和教育的进程。

目前在学术界对于课程设置的定义和解释有很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美国W.H.Schubert(1986)认为课程设置是学校或其他机构安排课程的整个范围与特征。

在既定的时间内,一般以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为单位安排的课程,也有短期的一两个月的课程安排。

中国学者陈侠(1989)则认为课程设置是各中类别的学校的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科的教学时数。

顾明远(1990)也认为课程设置是学校所开设的教学科目,但他指出过去将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的想法是不全面的,他认为课程设置还应该包括了这些课程在不同的学习极端的安排顺序及学时安排,并指出应该有相应的培养目标及学习要求。

张绍翔(2001)认为课程设置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系统化地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

赵金铭(2004)则认为课程设置是按照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是为了分解和落实教学内容而划分教学科目、课程设计,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计划和安排的一个概念。

本人比较认同课程设置应该包含有课程的科目以及课程的结构的设置,也就是说,某一个专业应该必须设置的科目,以及各个科目之间如何进行课时上的安排和协调,还有怎么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等等方面。

另外,预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要符合几个要求,首先,这种课程设置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如果脱离了现实社会的需求,那么将会导致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与现实相违背。

同时,课程设置必须要与当前的技术相匹配,这里说到的技术不仅仅包括了科学的技术,还包括了对于预科教育的研究,预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当前对于预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结论作为指导来进行设置。

2.1.2关于具体课程设置方面的相关研究

在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及对策方面,李会春(2007)分析了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学生选择自由度过小;应用性、工具性课程偏多;各高校课程高度相似,但特色发挥不足;当下对通识教育理解的狭隘化影响到通识课程的设置。

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依据一定人才观,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合理划分课程领域;二要处理好应用性与人文性、必修与必需、必修课与选修课、一致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三要加强通识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

周钧,唐义燕,龚爱芋(2011)分析了中国本科层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他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30所院校的本科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192份,通过分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分析了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适当减少学科专业课程,增加教育研究方法类课程,增加与基础教育和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课程,增加"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选修公共课程,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将课程学习与实习交织起来,尝试将实习与毕业设计整合在一起,关注课程之间的整合性与关联性,确定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中要体现出积极的教学观、学习观和教师观。

在课程设置改革方面,郑玉琪(2006)分析了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指出传统英语专业培养模式旨在造就工具型人才,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这样的英语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他认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应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具体改革的做法是:

培养过程的阶段化;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刘建银,于兴国(2010)分析了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新进展,他对15所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及其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方案或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看出,近年来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改革导向,突出了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带动了教师培养模式的调整。

李光琳(2007)以美、英、日三国为例比较分析了20世纪以来大学课程设置改革情况,他指出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凸显的是在强调通识教育的同时,重视"探究"与"国际"教育;英国大学强调课程设置中过细专业化的纠正与学群制的创建;日本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现为注重新型课程和创造性教育的课程;中国大学的课程改革应在通识教育、创新与竞争机制引入的基础上,强调课程设置自主权的下放,以及课程群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

在课程设置特点及启示方面,邝继霞,罗尧成(2010)分析了美国著名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通过分析美国三所著名高校教育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总结了其课程设置的几个鲜明特点:

特色化的课程结构;完善的课程类型;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开放、自由的选课方式等。

提出对于中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的有益启示:

确立特色化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实施科研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改革,构建研究生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化课程的设置等。

张三强(2006)分析了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他指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有:

重视基础理论课程,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强调文理渗透,同时增设跨学科课程;课程设置有很强的灵活性,注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引领研究生把握前沿性热点问题。

对中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启示有:

完善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结构;研究生课程文理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设置灵活的研究生课程,适应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内容,为研究生创新性学习提供最新的知识基础。

张丽梅,段光达国外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对中国的启示,他们通过对瑞士、美国、日本等国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的分析和对中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阐述,结合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教学内容国际化、课程设置个性化、重视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设置启示。

2.2对外汉语课程设置与模式研究综述

2.2.1关于国内对外汉语课程设置方面的相关研究

从对外汉语设置的现状及对策方面来说,王玲娟,李璇(2007)对对外汉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他指出了目前对外汉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有:

学科定位的不明确导致研究对象和课程设置的不确定;师资力量的局限性使课程设置不全面;研究生课程和本科阶段的课程差别不大。

关于对外汉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建议有:

宏观政策的引导和保障;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分工合作;增设或补充第二外国语课程;突出对外汉语的课程性质。

李丹、张静(2013)研究了中国的大陆高校中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发现了其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考证后,提出了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到四个重要的参考依据,然后李丹和张静就从语言学类、文学类、教育学类、外语类、民俗类这五个不同专业类型的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具体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的实际出发点都是希望能够争取解决好发挥各校优势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问题。

同时,在此基础上,两位学者也进一步提出了优化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注意和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

顺序性课程设置原则以及整体性课程设置原则。

李北辰(2007)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认为在对外汉语的教学方面,这个课程的设置历来都是被教育学界高度关注的,一个好的课程设置能够对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如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进行设置才算是合理呢?

他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设置的原则及其宗旨以及介绍了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

赖林冬(2010)就用现在普遍推行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方面的培养目标以及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为自己的分析例子,分析了当前中国的教育界对对外汉语本科课程的设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就关于如何促进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作者的五点建设性的意见。

李昊(2012)认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有着长足的发展,但仍存有需求与就业不协调、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

对西南交通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的探索表明,要在教学上必须建立中西对比思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并据此进行课程设置,外语类课程要有突破性改革。

从对外汉语课程设置的改革方面来说,金伟,傅赢(2011)分析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他认为应该从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内涵入手,依据国际汉语教育发展、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成果和对外汉语专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探索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遵循原则,提出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四模块课程设置,厚基础、重实践、广学识的课程设置原则和课程内容上的专业方向性和专业特色问题。

张晓涛,邹学慧(2009)分析了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的改革应该从学科定位入手,积极优化课程设置,同时教学内容应突出对比和比较的原则,以彰显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入手。

朱元富,唐春华(2012)认为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或"根本"是"汉语专业","对外"是修饰语,即应把外语定位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工具",课程设置应适当减少外语课程,适量增加汉语语言文化的课程。

李建宏(2011)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他认为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在确立课程建设的前提下,加快教学理念的更新及创新,搭建教学平台、优化课程设置、形成科学课程体系,形成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师资培养的专业化、国际化趋势。

应学凤(2008)认为对外汉语课程设置改革应该多元化:

可以通过开设经贸汉语、涉外文秘、商务翻译、二外、旅游汉语教学等课程,设置出“外语+汉语教学型”、“外语+宽厚知识型“、“外语+文秘旅游型、“外语+商务经贸型”等不同的模块方向,从而培养出新型复合式的在对外汉语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和支持社会的发展。

2.2.2关于国外对外汉语课程设置方面的相关研究

冯忠芳(2011)通过分析了四所位于泰国的高校,其汉语教育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后发现,在现在许多泰国的高校汉语教育的课程设置都普遍存在几个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泰国的高校都比较重视在教师专业知识以及汉语技能方面的学习,但是缺乏跨文化交际方面和教学理论方面的课程,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这些汉语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综合能力不强;更重要的问题是,泰国高校缺少了相关技能能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也因为学生必须要在工作之后再对汉语的学习再一次进行连续的、系统的且偏向于弥补的培训。

叶婷婷(2012)调查研究了马来西亚四所高校汉语教学课程设置,分析结果发现,当地高校汉语课程设置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多元与单一,二是开放与封闭。

同时也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课程设置的实践性薄弱,二是学时太少,三是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脱节,四是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等级标准。

文章最后提出建议:

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必须紧密地有机结合,优化课程设置、制定统一的等级标准是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钱茜露(2011)以巴尔的摩市公立学校为例,分析了美国公立学校汉语课程设置,他们在对外语教学课程设置上制定五个标准:

交际标准(Communication);文化标准(Cultures);联系标准(Connections);对比标准(Comparisons);社区标准(Communities)。

将汉语课程的设置分为分层次普通汉语课程、高等汉语课程及融入式课程。

廖山漫(2011)探讨了美国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模式,目前美国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主要模式有:

尝试与探究的高中汉语课;初高中同步稳健发展的汉语课;小学开始设立汉语课;文化为先、引导兴趣的汉语课;小学低年级的双语课。

他继续分析到目前汉语课程设置不成功的因素有:

汉语课程发展到AP具有难度;选修汉语课的学生数量难以得到保证;汉语课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理想的汉语课程设置学年阶段。

陈丽,田冲(2013)分析了以加德满都谷地私立学校为例,分析了尼泊尔私立学校汉语课程设置,设置类型主要分为:

必修课;选修课;必修+选修的方式。

课程开课时间2—4年不等。

授课时数因选修必修的不同也不同。

阮氏玉征、田艳(2013)本文对越南三所高校中文系汉语课程的设置进行分析,中文系课程设置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综上所述,在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上,多集中在对课程设置的概念理论的探讨、现有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课程设置改革的意见、国外课程设置对中国国内课程设置的启示方面的研究。

对外汉语课程设置研究方面,在国内对外汉语设置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也有学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目前对外汉语课程设置提出改革意见。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关于留学生汉语预科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是目前的盲点,本文对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汉语预科强化班课程设置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性。

华南理工大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和有益经验,尤其是“强化班课程设置”的教学改革实践值得同类院校关注。

华南理工大学的强化班学生是指来华工的留学生汉语水平没达到专业要求,需要在进入专业前学习一年汉语的学生。

他们学习的科目是精读、口语、听力、阅读、汉字和科技汉语等。

他们每个星期有三十节课,周一到周五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

我们主要调查的问题有学生对课程设置是否满意、是否满足他们的需要、是否结构合理、应开设哪些科目等等。

三华南理工大学预科研究生强化班课程设置简介

3.1华南理工大学预科研究生强化班简介

3.1.1班级

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汉语预科强化班设置两个班:

A班与B班。

所谓的A班和B班是先后开列的,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上学期开设A班的话,下个学期就开设B班,学完A班的课程才能进入B班学习下一阶段的课程,A班和B班是一个相互衔接的过程。

从课程的设置上看,A班注重通用汉语的学习,过渡到B班在通用汉语继续学习的基础上,注重专业汉语课程。

详细的如下表所示:

表3-1A班与B班课程设置情况

班级

课程设置情况

A班

初级汉语I,初级听力I,初级口语I,书法,初级阅读I,初级汉字,学唱中国歌,初级阅读I

B班

初级汉语II,初级口语II,初级听力II,新4级HSK辅导,科技汉语(初级),初级阅读II

3.1.2教师

在教师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预科研究生强化班针对研究生的以后专业的学习方向的不同聘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上课,特别是在专业汉语课程上面,聘任具有专业理论背景的老师来上课。

具体来说,主要有这些专业的老师。

在通用汉语基础课方面的老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在初级汉语课程上,A班对应的初级汉语I及B班对应的初级汉语II,都是由何继军老师上课。

何老师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