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6221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7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docx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复习提纲(2011年)

一、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1.生土建筑体系

①窑洞式建筑—黄河中上游

②土墙平顶、土坯拱顶建筑—新疆干旱少雨地区

2.石构建筑体系

碉楼式建筑——西藏、青藏高原等多山地区

3.毡包式建筑体系

蒙古包——内蒙古、新疆等游牧民族

4.木构架建筑体系。

①分布于汉、满、回、侗、白等民族 ②宫殿、坛庙、陵墓、佛寺、道观、住宅等

③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抬梁式木构架—多见于北方          穿斗式木构架—多见于南方

井干式木构架—东北、西南等林区    干阑式木构架—炎热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一.穿斗式(串逗式)特点

①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②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③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

 

二.抬梁式特点

①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

②梁头上搁置檩条③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

①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  ②工期短,易施工  ③便于修缮、搬迁、扩建

④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⑤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⑥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

缺点

①   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②   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

③   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

④   存在技术局限

 

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

作用:

①营造宁静、安全、私密的生活环境 ②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

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④种植花木,美化生活

庭院式布局的多元功能:

空间聚合、气候调节    防护戒卫、场所调适

礼仪伦理、审美怡乐    自成天地、引入自然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特点(四项)

1 简明

①   平面以间为单位(多为单数)②柱网和结构布置简洁明确

2 真实

暴露梁架、柱子等部件,结构可见

3有机

①   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功能②室内、外空间相互流通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

4平面、结构、造型

①   三者的不可分割性②建筑外观须和平面、结构同时考虑

③决定进深时要考虑屋架梁长度和檩条数量

④画立面时要确定剖面梁架,得出屋顶高度

 

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

1 官式建筑

①工官掌管建造

②官员统一掌管设计、预算、施工等

③建造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

④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差别性

⑤人力、财力、技术集中

⑥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

2 民间建筑

①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

②因地制宜,地方特色鲜明

③建筑式样变化多端

④呈现我国古代建筑丰富多彩的面貌

 

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

李诫编修《营造法式》

①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的法规性政书 ②推动中国建筑模数制和标准化进程

③是可操作实际经验的总结  ④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清 —— 样式雷家族

①始祖雷发达    ②其家共有六代人供职于清廷

③责建造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

“烫样”

施工前用1/100或1/200的模型作设计

 

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

牌楼与牌坊  ①一种标志性建筑物    ②面阔一到七间

③基本组成  柱、梁枋、斗拱、屋顶  ④没有斗拱和屋顶的牌楼称为牌坊

华表   ①一种标志性建筑   ②位于重要建筑群大门之外,或桥头和建筑的四周

 

二、第1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茅茨土阶(基本概念)

①夯实素土台阶,茅草屋顶  ②实例:

郑州商城宫殿遗址

茅茨土阶,四阿重屋  

2、高颐太守墓石阙(立面简图)

书P34

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立面简图)

①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横跨洨水南北两岸 ②隋代石匠李春建造

③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敞肩拱桥 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桥

⑤装饰雕刻精美,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

概况:

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建造者:

李春(还建有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立面图:

书P38

 

4、唐代建筑风格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

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

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

其色调简洁明快,以红白两色为主,其屋顶舒展平缓,出檐深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课件   ①比例宏大宽广 ②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 ③屋顶平缓,出檐深远

④建筑色彩以红、白两色为主 ⑤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⑥朴实无华,庄重大方,轻灵潇洒

 

5、宋代建筑风格

宋代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主题建筑。

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建铺作数量增加,比例偏于纤细。

在建筑装修与色彩方面有很大发展,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

大量使用格子门,格子窗。

门窗各自除方格外还有球文,古钱文等,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

木架采用各种华理的彩画,如:

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及丹粉刷饰。

加上屋顶部分大量使用琉璃瓦,于是建筑外貌变得秀美,华丽,细腻了。

   总的说来,宋代建筑造型多变,比例偏于纤细。

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

风格秀美、轻灵华丽,柔美细腻。

课件①建筑造型多变,比例偏于纤细

②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

③风格秀美、轻灵华丽,柔美细腻

 

添加:

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建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三、第2章:

住宅与聚落

1、我国民居住宅的主要构筑类型(十种,分布地,基本概念、主要特征)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分布地:

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

北方多用抬梁式,南方多用穿斗式

2竹木构干阑式

分布地:

①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②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主要特征:

①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②生活层架空③防潮、防虫蛇野兽

3木构井干式

分布地:

东北、西南等林区

主要特征①原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 ②受木材长度限制,住房开间较小

4砖墙承重式

分布地:

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主要特征:

砖用于砌墙承重、围护

5碉  楼

分布地:

①西藏、青藏高原、内蒙古②多山地区

主要特征:

①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②内为密梁木楼层

6土  楼

分布地:

①福建、广东、赣南等地

主要特征:

①红壤(质地黏重、有较大韧性)+硬木+竹片(拉筋)+ 糯米、红糖(凝固剂)+沙石、石灰

7窑  洞

分布地:

豫西、晋东、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干旱少雨

主要特征:

①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②向土层方向求得空间,少占覆地③以天然土起拱为结构特征

三种形式  ①靠崖窑:

开敞式 ②地坑院:

下沉式 ③锢窑:

砖砌

优 点  冬暖夏凉,防火隔音,经济实用

缺 点  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 ,施工周期长

布局特点

①窑口:

空气充足,安排灶、炕及日常起居

②窑底:

储藏

③窑脸饰砖:

仿木构雕垂花门或圆形券

8阿 以 旺

分布地:

新疆南部

主要特征

①带天窗的大厅(夏室),中留孔井采光,天窗高出屋面40~80厘米,供起居会客,后部作卧室(冬室)②土墙木构,密肋平顶,带外廊

9毡  包

分布地:

内蒙古、新疆

主要特征:

①轻木骨架覆以毛毡②牧民的移动式房屋③搭建方便,构造简单,便于迁徙

10“ 一颗印 ”

分布地:

云南昆明一带、高原地区

主要特征:

①墙厚瓦重②外墙为厚重的土坯砖、夯土墙或外砖内土③穿斗式屋架

 

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

“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

P99 P100

特点①建筑形式:

抬梁+硬山 ②色彩:

灰顶、青砖 ③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

④靠朝向内院的一面采光 ⑤院内噪声低、风沙少、私密性好

主要建筑为抬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加耳房也有用平顶的,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庭院内噪声低,风沙少。

成就  ①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②布局严整、建筑质量高 ③装饰、装修华丽讲究④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⑤素朴、实用,是理想的人居环境

 

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大门(六种,等级)

大  门

主入口   位于住宅的东南侧,沿街设置

两种形式    屋宇式——等级高       墙垣式——等级低

①王府大门 ②广亮大门  ③金柱大门

④蛮子门   ⑤如意门    ⑥随墙门

5、抄手游廊、垂花门(基本概念)

抄手游廊:

①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正房的廊子②雨雪天方便行走,防晒

③增加院落空间层次,丰富光影变化

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

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握在一起)时,胳臂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垂花门:

①位于住宅中轴线上的内宅门 ②外院和内院的分割点

特征:

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坊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图案

彩绘华丽,造型轻盈,具形式感    高度和华丽程度取决于主人的地位

6、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作用

1.体现身份地位

①是中国建筑最主要的构成要素 ②门的等级和门弟观念很深

2.引导秩序

门是建筑主题的序曲,是艺术序列的起点 

3.分届内外

门在建筑组群里是转折点和变换封闭空间景象的中介,建筑群平面布局中的节奏和韵律依靠门来体现

 

四、第3章:

宫殿、坛庙、陵墓

1、三朝五门(基本概念)P117

三朝五门,东汉郑玄注《礼记·玉藻》曰:

“天子及诸侯皆三朝”:

外朝一,内朝二;又注《礼记。

明堂位》曰:

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侯三门”。

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

 五门:

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

“皋者,远也,皋门是王宫最外一重门;应者,居此以应治,是治朝之门;库有“藏于此”之意,故库门内多有库房或厩棚;雉门有双观;路者,大也,路门为燕朝之门,门内即路寝,为天子及妃嫔燕居之所。

”  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

外朝,治朝,燕朝;唐称:

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

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

也就是:

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

 

三朝:

作为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

五门制度:

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三朝前的五重门

     1.皋门——皋,远。

皋门在宫殿最南端 天安门

     2.库门——有库房,战前笈阅,战后献俘 端 门

     3.雉门——中门,建有双阙,上悬国典,以示国人  午 门

     4.应门——正朝之门  太和门

     5.路门——寝门      乾清门

 

2、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结合实例)P116

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茅茨土阶。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陡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殿遗址。

②高台宫室。

如陕西岐山凤雏西周早期的宫殿遗址,秦咸阳宫殿遗址。

③前殿和宫苑相结合。

如阿房宫夯土基址。

④纵向布置“ 三朝”的阶段。

如隋文帝营造的新都大兴宫,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元大都宫殿。

 

3、明清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  P121

宫城整体布局:

①严格对称的院落式布局 ②按使用功能分区

③按用途和重要程度有等差、有节奏地安排建筑体量和空间形式

④宫城南北960米,东西7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

⑤城墙高10米,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⑥城墙四角建角楼,每面开一门

故宫的设计手法:

(1)占据重要地段——择中立宫。

皇城位于内城之中,紫禁城(宫城)位于皇城之中。

(2)采用宏大规模。

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宫城。

(3)采用严谨的规划布局,主轴线与城市轴线相重合,庄重,主从分隔,尺度处理严谨。

(4)体现一整套的礼制要求。

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5)运用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

表现阴阳两极、四象(四灵之地)五行。

(6)调动其他艺术手段。

雕塑、绘画、壁画、文学、牌匾、对联、书法。

以太和殿为例,①故宫的建筑高潮和重点②综合处理的结果

总体布局:

①中轴线核心位置和平面构图中心

②周围建筑围绕簇拥   ③含蓄手法,层层铺垫

成就:

①规划设计严整,造型壮丽,功能完备

②体现建筑组群布局的高超艺术

③院落式建筑群的最高典范

④中国宫殿建筑完全成熟的典型

 

4、明堂(基本概念)

又称“世室”,“重屋”;古代天子居住、沟通天地祖先的场所;相当于宫殿+坛庙

 

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基本类型(三种)

1祭祀自然神  天地日月、风雨雷电

社稷、先农、五岳、五镇、四海、四渎

2明堂  又称“世室”,“重屋”

古代天子居住、沟通天地祖先的场所    相当于宫殿+坛庙

2祭祀祖先  太庙—帝王祖庙  家庙(祠堂)—臣子祖庙 

居室中设祖、父神主牌位——庶人、平民

3先贤祠庙   孔庙,诸葛武侯庙,关帝庙

 

6、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总平面简图) P131

总体布局 

课件:

位置选定:

儒家,南为阳、左为上      由两道坛墙围起,近正方形

外坛墙东西1700m,南北1600m          内坛墙东西1100m,南北1200m

①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②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③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

④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规划和设计成就

(网上)天坛的艺术手法:

(1)以宏大规模的占地,突出环境的宏伟和壮阔。

(2)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来渲染环境的肃穆与宁静。

(3)以圜丘和祈谷殿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构成了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

(4)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提升了人的视野,拓展了人看天的视野,造就了天的崇高、旷达、神圣。

(5)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象征,方位象征,色彩象征和“天圆地方”的象征,充分显现了崇天的意识。

(6)特意将皇帝的斋宫布置在主轴线的一侧,强调皇帝与天的亲缘关系。

(课件)突出重“无”的设计手法

①有为实体,无为空间②占地宏大,建筑很少 

③以少胜多,靠意境体现天④满足精神需要,功能作用小 ⑤主入口在西侧

成就 ①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符号

②是中国建筑艺术上的成功作品

③总平面布局、单体建筑设计和细节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性

 

7、黄肠题凑(基本概念)

西汉帝、王级别墓室的建筑方法

以柏木段垒起木墙

 

8、北京明十三陵的特点、设计方法及成就

特点?

吸收传统手法,充分结合地形,组成巨大陵体

选址三面环山(东、北、西)面向北京一侧有山口,两侧有两座小山,盆地面积近50平方公里

十三座陵墓各依据一个山峦,分布在三谷中

以长陵为陵体群主体,位于神道的北端,其它陵体依地势分布在它的东南、西北、西南。

长陵9间重檐庑殿,永陵为7间重檐歇山,其他各陵都是五间。

采用公用神道、牌坊、碑亭及各陵的方城明楼与宝顶地宫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神道上的景色随着视线的推移,抑扬收放交替出现

方城明楼的设置,是前代陵寝形制上的一大发展

规划手法

1建筑组群和地形相结合

山环水抱,自然环境壮观;表现皇权气势

2  广阔自然与少量建筑相结合

①精神功能超越物质功能 ②陵区内集中少量建筑,突出主体

③陵区外散点布局,少量建筑控制大量空间

3  虚实相结合的纵深轴线

①前为虚,后为实②节奏感和多样化③神道:

高低起伏,形体跳跃大,气氛强烈

4建筑与雕塑相结合

①神道:

表现型、再现型相结合;抽象、具象相结合

②形成视线的收放组合与变化

成就  是中国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

 

五、第4章:

宗教建筑

1、山西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的空间、结构与艺术(立面、平面简图)

平面

①座东朝西②依山势沿轴线布置 ③面阔七间,进深四间 ④金箱斗底槽

立面

①台基低矮②直棱窗收尾,稳定感强

③屋顶1单檐庑殿顶2鸱尾简洁有力,无仙人走兽 3出檐深远舒展,坡度平缓

④柱子带侧脚,角柱升起 ⑤斗拱宏大,约为1/2柱高 ⑥造型雄伟、简洁大方

剖面

1)殿堂型构架

垂直划分,由三个层次构成:

柱网层   铺作层    屋顶架层

2)内部空间组织

①外槽空间高而窄—信徒瞻拜行香

②内槽空间宽而阔—建佛坛供奉佛像

③用内外槽的差异来突出佛像

成就

①唐代建筑体系的成熟代表   ②内部空间完善

③立面比例和谐             ④功能、技术、艺术有机协调

 

2、佛塔类型(按形式分,六种,特点)

①楼阁式塔

1)从楼阁发展而来

2)平面:

晚唐以前——方形为主     宋、辽——八角形为主

3)塔内多为空心

②密檐塔

1)分塔身、塔檐、塔刹三部分  2)底层最高,约为总高的1/3

3)檐口为单数,叠涩出檐,逐层收分,外轮廓呈抛物线形

③喇嘛塔

1)双层塔座+瓶形塔身+塔刹 2)台座多呈亚字形 3)塔身为白色,俗称“白塔”

④金刚宝座塔

1)数量较少,仅见于明清 2)方形高台上置五座塔,中心一座最高大,一主四从

⑤单层塔

1)多作墓塔,或供奉佛像  2)平面:

方、圆、六角、八角等 3)仅有基台,不筑基座

⑥小乘佛教佛塔

 

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

概况

①位于山西应县城内 ②建成于辽清宁二年(1056) ③平面:

八边形;底层副阶周匝

④立面:

五层六檐;两层砖石基座 ⑤结构:

金箱斗底槽,殿堂结构

结构成就

①八角形平面:

利于抗风

②内外槽结构   ③高宽比较小:

1/2

④底层加固——包砌厚达1米的土坯墙,增强柱子的稳定性

⑤设置夹层——四个夹层利于结构稳定  ⑥门窗——四个正面开门,斜面不开

⑦佛像——首层设置最大的佛像   ⑧建筑构件较小,层高低,自重轻

 

4、经幢(基本概念)

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用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

 

5、明清时期佛教四大名山

安徽九华山(地藏——愿——愿力) 四川峨眉山(普贤——行——实践)

山西五台山(文殊——智——智慧) 浙江普陀山(观音——悲——慈悲)

 

6、中国四大名窟(省、市、窟名)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7、摩崖石刻(基本概念)

①以石刻为主要内容的佛教造像 ②置于露天或浅龛中 ③以群组形式出现或与石窟并存

 

六、第5章:

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

1、面阔七间清式建筑各“间”的名称

明间:

正中一间  次间:

明间左右两侧  梢间:

次外一间  尽间:

最外一间

 

2、中国古代建筑台基的作用

①防水避潮

1)抬高地面标高,御潮防水   2)抬高木构架,防碰撞

②稳固屋基

1)露在地面上的基础(柱高的15%) 2)防止房屋不均匀沉降

③调适构图

1)取得造型上的稳定感    2)形成强烈、独特、纯净的色彩构成

④扩大、调节体量

1)具扩展余地         2)强化殿堂的崇高感、宽阔感

⑤调度空间:

组织空间,突出重点

⑥标志等级:

以高为贵等级制度的需要

⑦独立建坛

1)可构成独立单体  2)用于祭祀建筑

 

古建筑中的若干个“最……”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 十二 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密檐式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楼阁式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重檐歇山)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 ,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3、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正阳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 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