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住宿管理探索.docx
《高校研究生住宿管理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研究生住宿管理探索.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研究生住宿管理探索
高校研究生
住宿管理探索
课题完成人:
周军英(中国政法大学)
武侠(中国农业大学)
2007年6月
目录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
二、当代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及其在住宿问题上的反映1
(一)七大差异:
研究生群体的异质性1
(二)五重压力:
研究生群体的同质性2
(三)当代研究生群体特征在住宿问题上的反映3
三、当前的研究生住宿管理方式及问题探讨5
(一)当前的研究生住宿管理方式5
(二)问题探讨5
四、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建议7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上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研究生的扩招政策以来,我们的研究生一直在以25.6%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已达97万人。
研究生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及群体的相对特殊性给住宿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目前的研究生住宿要么是沿袭计划经济年代的做法,要么一味跟本科生的住宿看齐。
这两种做法都未考虑到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研究生的住宿管理在某些方面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现在我们都提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高校则提出建设和谐校园。
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具体体现为以学生为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这也是后勤系统参与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住宿管理中“以生为本”就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建设和谐公寓就是后勤部门为建设和谐校园的贡献。
以生为本,建设和谐公寓就是公寓管理服务部门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的体现,这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研究生的住宿工作,探讨新的工作思路和理念,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根据我们多年来对研究生住宿的管理经验和体会,我们对研究生住宿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
通过对高校后勤系统领导的访谈、研究生公寓管理者与职工的座谈与访谈、研究生座谈会、研究生访谈、研究生会干部访谈、部分高校研究生院(部)负责人和院系负责人访谈等方式搜集资料。
二、当代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及其在住宿问题上的反映
当代研究生具有自己的群体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在研究生内部存在各种差异,从而表现出研究生群体的异质性;二是由于面临着多重压力,从而表现出研究生群体的同质性。
在住宿问题上,研究生的群体特征也典型地反映出来。
(一)七大差异:
研究生群体的异质性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研究生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在他们逐渐成为高校重要科研力量的同时,他们也形成了一相对特殊的群体。
与以往的研究生相比,当前的研究生不仅数量多,而且其群体特征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与本科生的相对齐一化相比,当前的研究生群体的最大的特征是:
群体内异质程度高。
主要体现在:
1、年龄层次和学位层次差异。
与本科生不同,同一届的研究生年龄跨度往往很大,从20岁直至40多岁的都有。
研究生中又有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学位层次之分,但这并不是说博士研究生的年龄普遍比硕士研究生大,相反,不少硕士研究生的年龄比博士研究生还大。
2、就读类别差异。
研究生中有保送生(及提前攻博生即直博生,还有的学校设有本科直博生)、通过统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考取的公费生、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定向生、委托培养生等之分,此外相当多的高校还有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如师范类的教育硕士生、农业类高校的农业推广硕士生等。
3、婚姻状况差异。
目前就读的研究生既有未婚的,也有相当比例已婚的(包括离异的),还有相当多是已婚并有子女的。
有不少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成婚。
在已婚的研究生中,还有不少是双研究生,即夫妇均是在读的研究生,甚至是同一个学校同一学院的研究生。
对于从外地考来的已婚研究生,他们在读研期间要面临两地分居之苦。
未婚的研究生中则有些是性格内向孤僻者,对于男女交往缺乏经验,其中不乏渴望爱情婚姻而又屡屡碰壁者。
4、学科背景差异。
首先是文理差异。
其次是,即使同为理工科或同为文科的研究生,也因为其专业不同而差异很大。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从事高端研究的学科之间的尤其如此,由此也导致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同一专业的研究生,有的由于工作科研多年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甚至是丰富的经验,而有的则仅仅是刚入门,尤其是那些从应届生中考入的研究生。
5、生源差异。
除了本科阶段就读本校的研究生外,跨校考取研究生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有的学校还有来自港澳台和国外的研究生留学生。
我们笼统将其称为“本地生”和“外来生”。
本地生则对学校比较熟悉,对公寓管理与服务等均有所了解和体会,而外来生则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6、学习工作经历与家庭背景差异。
除了一直在学校读书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外,受“考研热”和“考博热”影响,当前不少科研院所、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职工也纷纷加入到考研大军和考博大军的行列。
这样,在就读的研究生中,既有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型”研究生,也有工作经验丰富的“经验型”研究生,不少研究生入学前在原单位已经是领导和本专业的专家。
就读的研究生的家庭背景也有差异,不少研究生家境困难,就读研究生有经济上的压力。
尤其是在自费研究生(包括自费的博士研究生)比例加大的形势下,继续读研相当于又上了两三年的大学本科,这对那些家境困难研究生而言是个沉重的负担,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负担,有的研究生甚至对住宿费的缴纳都颇感困难。
7、政治面貌、信仰差异。
当前就读的研究生的政治面貌中有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其中也不乏有民主党派的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的信仰也有差异。
这是其群体内的差异。
之所以关注其内部差异,是因为这些差异对住宿安排与管理有重大的影响。
对这种内部差异,我们需要予以充分的注意,在住宿的安排与管理中考虑进这种差异,无论是积极方面的人性化管理与服务还是消极方面的预防各种问题的发生,都需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内部差异。
(二)五重压力:
研究生群体的同质性
作为整体,当前的研究生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部分研究生所要面对的,有些是全体研究生都要面对的。
与本科生相比,他们面临的压力更大,心理更为脆弱,属于“压力一族”,而且面临的是多重的压力,我们将其归纳为五重压力:
1、科研/论文压力。
研究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为科研及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和要求发表的学术期刊类论文)所占,理工类的研究生尤然,实验占去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
对学农业类的研究生而言,实验的周期更长,实验结果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他们而言,延期毕业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近年来不少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求高,要求发表高质量论文,出高水平成果。
如有些高校规定,博士生必须发表SCI、SSCI论文或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才能参加毕业答辩。
有的研究生要继续参加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进一步深造的入学资格考试或行业从业资格考试等各种考试。
寒暑假和双休日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2、就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供给的增加,当前研究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某些专业就业前景还不如本科生。
本科毕业了还可以读研而暂时不就业,读研之后则必须就业,目前就业形势又使得研究生对未来的就业持悲观预期,尤其是北京的研究生,要在北京就业是很困难的事情。
就业压力大,家属父母亲人的高期望成为研究生的一个巨大心理压力和心病,有的研究生因不堪此重负而选择自杀。
3、爱情婚姻压力。
其中既包括爱情婚姻的不如意(有因婚姻遭家长反对自杀或因婚姻问题而杀妻等的案例),也包括研究生的“恋爱难”,尤其是女研究生。
不少研究生学习成绩是没得说的,但对于恋爱尚属门外汉。
对那些单身研究生而言,看到别人尤其是本科生成双成对,自己心理也平添了压力。
4、经济压力。
对于公费生而言,这个问题尚未十分严重(但对那些与原单位脱离工资关系或辞职的公费生而言,即使不存在学费问题,其他费用问题也仍是一重要问题),对那些自费生而言,学费就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此外,他们还得筹措生活费用,且研究生的人际交往、寻求工作机会的成本要比本科生大。
学费与生活费两者相加,数目不小,对很多研究生而言,这也是一个沉重的心理压力。
5、社会关系压力。
在读研究生中有的同学属性格内向、孤僻者。
由于许多研究生只会读书,甚至把升学读书作为自己的避风港,读书作为逃避社会的方式,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
对这些研究生而言,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
不少研究生甚至与导师的关系紧张。
有人将这种归纳为“学位越高,心病越重”,确实这样。
但在分析了上述压力之后,我们应当明白,他们之所以“心病重”,实在是有使他们忧心忡忡的客观形势和理由。
(三)当代研究生群体特征在住宿问题上的反映
由于前面提到的研究生群体内的异质性,部分住宿研究生中存在以下问题:
1、有的研究生与同宿舍住宿的研究生关系紧张。
由于诸如生活工作经历不同、性格差异及日常生活摩擦等原因,有的研究生与室友关系比较紧张。
与本科生不同,本科生每个班均设有专职辅导员,有党团组织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且居住比较集中,遇到此类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而研究生则由于“单兵作战”,且年龄较本科生大,遇到诸如与室友关系紧张等问题,有的研究生还总回避导师和院系组织,而院系党团组织也很难很快介入住宿研究生这方面的思想问题。
且即使介入,效果也难以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女研究生中有此类问题,部分男研究生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2、在多重压力下的,有的研究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在学习科研的重压之下及对爱情和未来就业的悲观预期,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情感障碍,理工科的研究生尤甚,而博士研究生又较硕士研究生更易有此倾向。
这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也是导致上面提到的与室友关系紧张的诸多原因中的重要一条。
需要引起我们高度注意的是,有的研究生甚至不乏自杀倾向。
据报导,在高校学生的自杀案例中,死者中研究生的比例逐渐加大。
如2006年10月26日,上海某著名高校一女博士生从6楼的阳台上坠下身亡。
据其室友反映,死者生前举止异于常人,专家则推测其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心理疾病因其私密性,在学习科研场所不易流露,而在宿舍等生活场所则可能有所流露,如上述的那位博士在宿舍就有一些反常的举动。
因此宿舍也应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干预的重要场地。
3、有的研究生对住宿条件要求高,对现有的住宿条件不满意。
这些过高要求包括:
(1)住宿研究生中的宿舍有的带有卫生间,有些研究生由于学习科研压力大,无暇收拾自己的卫生间,致使产生异味,希望自己屋的卫生间也和公共卫生间一样得到保洁员的保洁。
我们认为,自己宿舍内的卫生间属于非公共区域,其保洁理应属于住宿者自己的任务。
(2)有些住宿研究生要求能在宿舍做饭。
宿舍仅是提供休息、睡眠的场所,如欲就餐可到餐厅,宿舍不是厨房。
且做饭对用电安全(尤其是大功率电器)、对其他人的休息等均有影响,所以宿舍内做饭的要求不应满足。
(3)在同一学校读研的研究生夫妇则希望能同住一屋(即所谓“夫妻间”)。
对于此问题,我们认为,他们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研究生在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学校毕竟有一定公共性,宿舍也不例外。
且如果在公寓楼内安排了夫妻研究生,也会给楼内的其他研究生(尤其是临近宿舍的研究生)带来不便。
4、有的研究生对住宿的管理制度不理解,完全出于自己的方便而未能遵守相关宿舍管理规定,从而造成一些安全隐患。
如用电方面,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公寓均对宿舍用电作了技术限制,以确保用电安全。
但有的研究生为图便利,对宿舍的用电安全问题未予足够重视,存在诸如私拉电线、使用违章电器(如电炉、热得快、电吹风、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以及燃气灶、酒精炉等炊具。
有的甚至明知故犯,如私自拆除限电用的“智能识别器”。
有相当多的研究生尤其是女研究生在床上拉床围,这些都给火灾留下隐患。
有的研究生还学会了跟宿舍管理人员打游击,在宿舍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时则将违章电器等隐藏起来,检查过后仍照常使用,屡查屡犯。
此外,有的研究生在宿舍内随意留宿他人,有的则将床铺出租,这都给住宿带来不安全的因素,也是造成与室友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5、有些研究生的宿舍安全防范意识差。
除了上面提到的用电安全外,有些研究生未能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尤其是贵重物品和现金等。
现在大部分研究生都有电脑,不少拥有笔记本电脑。
但有些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防范意识差,出门忘记锁门或私自把钥匙借予他人,导致发生笔记本电脑及其他贵重物品失窃等事件。
对研究生来说,笔记本电脑的丢失不仅是重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里面往往存储重要的学习和科研资料(比如辛辛苦苦通过实验得到的重要实验数据等),给研究生的科研、论文写作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研究生在丢失笔记本电脑之后往往追悔莫及,主要是里面所存储的资料对研究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三、当前的研究生住宿管理方式及问题探讨
当前,研究生的住宿条件已大为改善,然而,在研究生住宿及管理服务还基本沿袭过去的模式。
本部分将在简单介绍目前的研究生住宿管理方式之后,针对研究生住宿管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的研究生住宿管理方式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的要求及各高校大规模改扩建学生公寓,目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宿舍住宿人数比例基本实现了6:
4:
2,有的学校住宿条件更好,硕士研究生甚至有2~3个人一屋,而博士研究生有的一人一屋。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住宿及管理服务仍沿袭过去的模式,其特征有:
1、与本科生类似,研究生的住宿安排基本上仍是按年级及专业来进行。
也就是说,同一宿舍内的住宿者多为相同专业或同属一个院系的,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很少住到一起。
2、不少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制度方面与本科生相同,未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
3、不少学校的研究生也像本科生一样逐渐男女分楼分区集中居住。
(二)问题探讨
针对目前的研究生住宿管理现状,在这里我们特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1、住宿安排上,是否一定要把相同专业的或同一院系的研究生安排到一起。
目前的研究生住宿安排中,基本上是按照本科生的按年级按专业来安排宿舍。
即同一宿舍内的住宿者多为相同专业或同属一个院系的,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很少住到一起。
就本科生而言,他们有班集体,且本科阶段需要共同讨论问题或一起搞各种活动(如组织班集体活动、宿舍文化活动等),以及管理上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按照专业、年级与班级来分配宿舍,集中居住。
且学生主观上也有此要求,毕竟大学四年,其感情的培养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宿舍完成的。
研究生则不同,由于没有班级,且实行“导师负责制”,故研究生多是“单兵作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
同一专业、同一院系的研究生之间有交流,但互动并不频繁,横向联系相对较少。
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等科研场所中度过,同一专业的研究生本来在院系里就整天见面,与其他院系的研究生交流就比较少,交友范围有限。
因此,在研究生的住宿安排中按专业、院系来安排住宿使同专业的尽量安排住到一起,意义不大。
相反,如果将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安排同住一屋,甚至文理生搭配同住一屋,则相互之间在专业上反而有交流,增进了对对方的学科领域的了解,尤其是文理合住生。
我们曾对同住一屋的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做过调查,在同住一屋的四个研究生中,每个人的专业都不同,其中一人是学文科类的专业,其余三人为自然科学类专业。
调查发现,他们对这种不同专业搭配居住很满意,因为他们的日常交流中,学术上的研究进展等成为一项重要内容,这使得他们有机会了解本专业以外的学科研究内容。
即使探讨同一问题,由于学科专业背景的不同尤其是文理思维的不同,他们仍能获得多方面多角度的启发。
一学动物科技专业的研究生认为自己从学文科的研究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并将阅读文史类书籍作为消遣,而学文科的研究生则认为自己学到了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
当然,如果将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安排到一屋也可能会由于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差异而产生会一些新的摩擦和矛盾。
所以我们建议,对于住宿的研究生,我们可根据专业、学院等大体划定住宿范围,在此范围内可允许研究生们自由选择搭配住宿,外校考来的或彼此不熟识的可由研究生住宿管理部门随机搭配安排住宿。
2、男女生的管理是否要和本科生一样?
目前,研究生的住宿基本上是男女分楼或分区居住,有的学校还在研究生的住宿管理中同本科生一样,在男女研究生的进楼会客方面有严格的规定(或直接规定男生不得进入女生宿舍)。
我们认为,从安全、住宿条件等方面考虑而规定男女生分楼或分区居住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再规定男女生之间不得进楼拜访则值得商榷。
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是以科研为主,而研究生的研究需要合作,需要大家一起做课题,这就需要经常相互交流。
尤其是对文科类研究生而言,他们不像理工科的研究生那样有微机房或实验室,他们也没有办公室或工作室,宿舍就是他们的办公室,而不仅仅是休息的地方。
如果允许男女生可相对方便地出入宿舍楼,则彼此间讨论问题会比较方便。
研究生们的很多论文资料、科研资料都是存储在自己宿舍的电脑上的,如果我们规定讨论问题只能在男生宿舍,不允许男生在女生宿舍讨论问题,女生就必须要把自己的资料或文章拷贝出来或打印出来才能拿到男生宿舍讨论,显然不方便。
再比如,校外来的男专家、同行要同女研究生讨论问题却不允许他们进入,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学术研究。
所以,我们认为,在分楼或分区居住后,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在男女研究生的进楼会客方面,公寓的管理应当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应和本科生一样禁止男生进入女生楼,在研究生宿舍的会客方面提供一些便利,尤其是异性之间的会面。
3、是否需要定期检查宿舍卫生及是否需要搞卫生评比等。
定期检查宿舍卫生制度是我们传统的宿舍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但这一制度是否同样适用于研究生宿舍则需要斟酌。
定期检查宿舍卫生,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育人”的要求和体现。
因此,检查宿舍卫生时必然要检查学生是否按时起床、被褥是否叠放整齐、桌椅、图书及洗漱用品是否摆放整齐划一,用这些制度要求年轻的本科生是无可厚非的,但用来要求博士生和硕士生就值得商榷了。
研究生的年龄跨度从20岁直到40多岁,不仅经历了四年的本科学习,很多人更是已婚,工作了多年,很多人已是本专业领域的专家或本行业的领导。
要求这些研究生把被褥叠得方方正正,把牙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管理人员还要经常检查,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其效果适得其反。
而且,研究生以及形成了符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及相应的卫生习惯和书籍、桌椅摆放方式,不必对他们苛求整齐划一。
因此,研究生宿舍不必定期检查卫生,他们的宿舍卫生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
我们要做的是要把公共区域的卫生做好,同时通过宣传引导竭力使公寓有造家的感觉。
当然,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低龄化趋势(包括博士生也出现了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他们在心理上和生活习惯方面仍延续了本科生的特点,对此我们也不应完全无视。
我们应当对研究生的宿舍卫生问题予以一定的重视,要通过宣传引导他们做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宿舍卫生。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栏、温馨提示等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注重发挥研究生自己的组织(如研究生会及下属的研究生楼委会等类似的自治组织)在宿舍自我管理管理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构建卫生和谐的公寓。
四、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建议
针对当前的研究生管理现状,我们认为,对于研究生的住宿,应该有不同于本科生的新的管理思路和措施。
根据我们的实践和调查,我们的工作重点应当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前提下,加大管理中的灵活性,尽可能照顾到研究生的特殊需求,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在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中,加大服务的内容,寓管理于服务中。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加强研究生宿舍的规章制度建设,做到“制度规范,有章可循,执行严格,管理高效”。
研究生住宿管理中的各项管理规定必须得到切实的遵守,尤其是安全防范方面。
关于安全管理制度,我们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研究生能够自觉遵守,同时要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对于违反这方面管理规定的研究生要予以批评和适当处罚。
因为安全问题是每个住宿者都面临的共同问题,涉及到大家的共同利益,经过宣传教育,广大研究生能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但仍有部分研究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够,甚至明知故犯。
对此,我们应坚持以规章制度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私自拆除监督用电的“智能识别器”、私自出租床铺、随意留宿他人等行为,我们要同研究生的管理部门一起予以调查和严肃处理。
这也是管理育人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2、尽量改善研究生的住宿环境。
近年来,各高校的研究生住宿条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的研究生楼则仍是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老建筑。
在新的公寓楼建起之前,对于住老楼的研究生则要尽可能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不能因为楼老而服务亦落后。
我们要加大老楼内各种硬件设施(如网线、公共设施等)的建设和投入,做到硬件设施有保障,服务等软件应完善。
3、尽量为广大住宿研究生创造一个“安全、安静”的住宿生活环境。
安全问题应当是研究生宿舍楼的重中之重。
研究生的学历高,在学校承担了相当多的科研任务,因此,在安全方面不能有任何闪失。
对此,我们要加大宿舍安全用电的检查力度,坚决禁止在宿舍内私拉电线、超负荷用电;宿舍不是厨房,严禁使用违章电器(如电炉、热得快、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以及燃气灶、酒精炉等炊具,宿舍内决不能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床上不能拉床帏,充电器必须在有人看管的情况下使用,消除可能引起火灾的各种隐患。
严格执行会客制度,防止社会不法分子混入楼内。
加大安全防范教育,增强研究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如教育住宿研究生不得将宿舍钥匙转借他人,钥匙丢失要及时报值班室更换门锁,在离开宿舍时要关闭充电器、照明灯、电脑等各种电器的电源开关,锁好门关好窗。
为预防传染病,宿舍内不得饲养猫、狗、昆虫、禽类、爬行动物等影响公共健康和公共秩序的动物,也不准任何人将其带入宿舍内。
我们要将安全防范的“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逐渐加大技防的投入。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校园生活是以自己的研究为主,老师授课为辅,其业余时间相对少,业余生活相对单调,宿舍对他们而言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场所,而不仅仅是生活场所,也不像本科生那样充当娱乐场所。
文科类研究生不像理工科类研究生有微机房、实验室,他们没有办公室或工作室,他们的宿舍就是他们的办公室,他们的论文写作基本上是在宿舍内完成的。
对于理工科研究生而言,他们一天实验下来很疲劳,回到宿舍希望能够得到高质量的休息和睡眠。
这样,实际上研究生对宿舍环境要求“安静”的程度要求更高。
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管理者尽可能给他们创造安静的环境,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引导,尤其是引导住宿者之间取得相互理解,在方便自己的同时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尤其是要发挥诸如研究生楼委会等自律组织的作用,通过他们的活动来实现自我管理。
4、在住宿安排方面,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可加大灵活性,可尝试不必拘于专业而根据报到先后顺序(或其他方式)随机安排,甚至可以探索自由搭配住宿的模式。
前面提到,在导师负责制下,即使同一专业研究生也无班级,因而按专业安排住宿意义不大。
在这方面,我们可尝试采取一些灵活的制度,探索按不同专业甚至文理搭配的方式来安排住宿,借以增进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甚至可探索允许研究生之间自由搭配住宿。
如解放前的北京市的一些高校的学生住宿就是由住宿者自由搭配、学生间相互找室友的方式来安排住宿。
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完全可以尝试这种自由组合的方式安排其住宿。
从积极的方面讲,自由搭配的住宿者由于志同道合,兴趣爱好等趋同,在学业上可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生活上可更好地相互照顾,彼此关怀。
从消极的方面讲,这种住宿方式可大大减少住宿研究生与室友的矛盾和紧张,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可通过倾诉来发泄,从而减轻精神负担,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
我们认为,这种自由搭配的住宿安排可以先进行试点,观其效果而逐步扩大范围。
当然,在安排住宿时,我们也要有所计划,尽量考虑到一些比较特殊的研究生的住宿要求。
如,我们要根据住宿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将实验任务比较多的尽可能集中住到一起,将因做实验而经常晚归的研究生安排住一楼等低楼层,这样既为实验任务繁重的